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中小型文化建筑类型-西峡恐龙遗迹园二期展馆的设计,探索中小型文化建筑的设计与建设在我省的发展以及钢结构公建类型的设计。
【作者单位】:河南龙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关键词】:中小型文化建筑 恐龙展览馆 钢结构 小众建筑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开发量日益增多,大体量、大地盘的建筑设计及建设十分活跃,这个时代的建筑师接触到以前尚未有過的大面积、大体量的群体建筑,这些建筑在城市中居于显要地位,十分引人注目。这些年的房地产开发热导致我省的大量建筑设计偏重于大大小小的住宅楼盘开发、商业中心及CBD、大型会展中心及各机关企业的办公科研及厂房设计等等,而位于三、四线城市及县城的大量中小型建筑文化类建筑,特别是钢结构类型的设计与建设,因为关注度的缺乏而相对滞后,成为小众建筑。
我们承接的河南省南阳西峡恐龙遗迹园二期展馆的设计和建设,使得我们得以在中小型文化建筑设计之路上得到了探索和实践的一次良好的机会。
中国西峡,一个因发掘大量恐龙蛋化石群被誉为“二十世纪世界第九大奇迹”而闻名中外的“恐龙之乡”,如今正成为八百里伏牛山脚下一颗璀璨的明珠。西峡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气候和湿度比较接近南方地区。面积3454平方千米,人口约45万。地处豫、陕二省交汇处的黄金地带,境内资源丰富,景色秀丽,森林覆盖率81%,白恶纪时代,这里气候比较炎热,雨量比较充沛,植被也比较丰盛,河流纵横,非常适宜恐龙在这里产卵和生活。从而西峡成为恐龙赖以生存、繁衍的栖息地。西峡出土的恐龙蛋化石数量之大、种类之多、分布之广、保存之好,堪称“世界之最”,被誉为继秦始皇陵兵马俑之后的“世界第九大奇迹”。西峡恐龙遗迹神秘的面纱随着恐龙骨骼化石的陆续发现被逐步揭开。
河南西峡恐龙遗迹园位于秦岭山脉东段,伏牛山南麓的丹水镇,这里是南阳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科研价值很高。景区主要由地质科普广场、恐龙蛋化石博物馆、恐龙馆、恐龙蛋遗址、仿真恐龙园、恐龙嘉年华和龙都水上乐园7部分组成。
恐龙遗迹园游览路线依托恐龙蛋化石的遗址纵深向内一带展开,通过水上乐园进入大门,经过地质科普广场、蛋化石博物馆、恐龙蛋遗址、仿真恐龙室外园地,沿途经过波光粼粼的清水湾,穿过白垩纪红土地貌游览区,达到尽端的本次设计的二期展馆,以恐龙骨架化石展示、下沉遗迹展示及仿真电玩为重点。
西峡境内地形复杂,北部是海拔高、坡度大的中低山地,南部是鹳河谷地,两侧是起伏大的低山丘岭。本次建设场地的选址按照“风水”理论,讲究“山水聚合,藏风得水”。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宅址背面要求有座山“来龙”、“玄武”,山上要保持丰茂植被;左右是“青龙”和“白虎”环抱围护,其外还有低岭岗阜,称为“护山”;前有“朱雀”,前面要开阔或池塘或河流、水溪蜿蜒流过。基地属于高差起伏的丘陵地带,展馆座落于园区相对平坦的场地上,两侧及背后均为逐渐高起的山丘,从后部望去,高度基本与屋顶齐平。场地前面是开阔舒展的一泓碧水--清水湾。建筑基地选择符合古老的风水理论,背山面水,位置绝佳。 在这生机勃勃、草长莺飞的自然环境中,二期展馆建筑方案构思自然幻化为一只来自远古的翼龙,栖息于此,饮足了水,舒展双翼,正欲飞上高空再度遨游。
展馆主体为钢结构,银白色的金属屋盖优美的伸展出去,仿佛起飞时的羽翼张开,侧翼斜向外展,由于内部空间网架的支撑,局部外挑最长处达到15米,充分体现了钢结构的优势,舒展有力;两翼交叉的中部,一泓瀑布沿着粗糙的土黄色条石堆砌成的凹凸石壁倾泻而下,落入下部的曲线形水池,水花四溅,水声轰鸣;主体与屋盖之间设计为虚空的玻璃高窗,采光高窗幕墙外贴几丛树枝状的金属装饰杆件,象征恐龙生活的丛林的意向。夜晚灯光亮起时,玻璃形体消失了,银白色的金属双翼仿佛浮动在夜空中。
主体为简洁的长方体,材质为粗糙的浅色文化石墙,两侧上端向外呈楔形倾斜,充满张力,粗糙的石壁上依次排列肉食龙、食草龙、翼龙及水生龙的岩石浮雕,涵括了水生龙、陆地龙和天空三种生活环境。它们的姿态或回头凝望,或自由翱翔,充满了原始的野性。
屋顶为第五立面,尤其在起伏的丘陵地带,步移景异,由于地形的特殊性,沿着蜿蜒盘旋的游览道路,从各个高点均能看到各个角度的屋面。因此对屋面天窗做了特殊设计,大部分屋面不规则排列了几簇三角型平天窗,仿佛几簇恐龙踩过的足迹,此外两片屋顶中部各设计了一排呈弧度高起的三角通窗,也具有翼龙翼爪的抽象意向。屋面中部也设计了一组三角棱体的天窗,这几处天窗为展馆提供了充足的的顶部采光。
门厅为东西两处,依据展览流线的设置配置一个进口一个出口,简洁的方块雨篷设计各穿插了一个曲线形的玻璃体小空间,售卖饮料、恐龙纪念品等,从而希冀带动恐龙系列周边产品的加工营销。
馆名设于石墙端部,以暗金色古篆字竖向排列,进一步烘托出文化建筑的气息,起到点题的作用,从各个细节设计上力求更加完善。
展馆的功能排布前部为展览空间,后部有三层的辅助功能用房。中部为通高单层中心展厅,拟展示较高的恐龙整体骨架,东西两端均为两层的展厅,一层西端为四个科普展厅,为串联式展览流线的展示空间,东侧为不规则曲线形的下沉展厅,上覆透明玻璃地板,其下展示恐龙足迹等真实的生存环境遗址。二层部分通过四部楼梯和连廊组织交通,西侧仍为科普展厅,东侧为电玩厅,设置能发出声光电,可以问答互动的小恐龙模型等,吸引孩子们对科普的兴趣。
展厅北侧设计三层功能附房,底层为观众洗手间、库房及空调设备用房等,二层及三层为研究室用房及工作人员办公室。
展馆的结构形式为轻钢结构,这在小型展馆中也较为少见,设计充分发挥了钢结构跨度大、出挑多的优势,周边均为9米柱距的钢柱,东西两端局部两层为18米的柱距,中部是63x36米的无柱展览大空间,开敞舒展,顶部双翼形状的空间钢网架也进行了多次推敲,为了更加贴近原方案的形态,从通常的单层空间网架创新设计为双层网架体系,内部承重为双层,承托着大尺度的单层外挑出翼缘部分,这样外挑的翼缘相对厚度减少很多,保持了形态轻盈,外挑最多的后部翅尖部分达到15米,中部开的椭圆洞口既起到了减轻自重的作用,又同时使得风从中可以穿过,减少风力的影响,从而使得整个体系变得更加合理。
在实施过程中,由于业主主要基于造价削减控制、施工方经验不足等各方面的原因,细节取消和修改的方面较多:方案阶段的修改集中在天窗等细节的改变,屋顶中部天窗变成矩形,两翼爪状天窗变成规矩的长方形平天窗了,底层售卖的玻璃小门厅也取消了,这些对大的效果尚没有实质性的影响,而在施工阶段的变化较多,外墙粗糙的文化石墙面换成了光滑的花岗岩石墙,没有了粗犷的感觉,恐龙的位置也有了移动而缺乏了呼应感不太理想,屋顶的三角天窗以及幕墙树枝状的装饰取消了,中部的水幕也取消了,原置于石墙一端的古篆体馆也移动到了正中的石墙上,变成了规矩的黑体字,这些都大大削弱了恐龙展馆文化古朴的感觉。这些细节的随意简化和取消,材质的改变使得最终建成结果与设计初衷差别较多,仅剩展馆大的轮廓尚在,颇多遗憾,也使得中小型文化建筑在中小城市、县设计和实践之路,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河南龙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关键词】:中小型文化建筑 恐龙展览馆 钢结构 小众建筑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开发量日益增多,大体量、大地盘的建筑设计及建设十分活跃,这个时代的建筑师接触到以前尚未有過的大面积、大体量的群体建筑,这些建筑在城市中居于显要地位,十分引人注目。这些年的房地产开发热导致我省的大量建筑设计偏重于大大小小的住宅楼盘开发、商业中心及CBD、大型会展中心及各机关企业的办公科研及厂房设计等等,而位于三、四线城市及县城的大量中小型建筑文化类建筑,特别是钢结构类型的设计与建设,因为关注度的缺乏而相对滞后,成为小众建筑。
我们承接的河南省南阳西峡恐龙遗迹园二期展馆的设计和建设,使得我们得以在中小型文化建筑设计之路上得到了探索和实践的一次良好的机会。
中国西峡,一个因发掘大量恐龙蛋化石群被誉为“二十世纪世界第九大奇迹”而闻名中外的“恐龙之乡”,如今正成为八百里伏牛山脚下一颗璀璨的明珠。西峡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气候和湿度比较接近南方地区。面积3454平方千米,人口约45万。地处豫、陕二省交汇处的黄金地带,境内资源丰富,景色秀丽,森林覆盖率81%,白恶纪时代,这里气候比较炎热,雨量比较充沛,植被也比较丰盛,河流纵横,非常适宜恐龙在这里产卵和生活。从而西峡成为恐龙赖以生存、繁衍的栖息地。西峡出土的恐龙蛋化石数量之大、种类之多、分布之广、保存之好,堪称“世界之最”,被誉为继秦始皇陵兵马俑之后的“世界第九大奇迹”。西峡恐龙遗迹神秘的面纱随着恐龙骨骼化石的陆续发现被逐步揭开。
河南西峡恐龙遗迹园位于秦岭山脉东段,伏牛山南麓的丹水镇,这里是南阳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科研价值很高。景区主要由地质科普广场、恐龙蛋化石博物馆、恐龙馆、恐龙蛋遗址、仿真恐龙园、恐龙嘉年华和龙都水上乐园7部分组成。
恐龙遗迹园游览路线依托恐龙蛋化石的遗址纵深向内一带展开,通过水上乐园进入大门,经过地质科普广场、蛋化石博物馆、恐龙蛋遗址、仿真恐龙室外园地,沿途经过波光粼粼的清水湾,穿过白垩纪红土地貌游览区,达到尽端的本次设计的二期展馆,以恐龙骨架化石展示、下沉遗迹展示及仿真电玩为重点。
西峡境内地形复杂,北部是海拔高、坡度大的中低山地,南部是鹳河谷地,两侧是起伏大的低山丘岭。本次建设场地的选址按照“风水”理论,讲究“山水聚合,藏风得水”。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宅址背面要求有座山“来龙”、“玄武”,山上要保持丰茂植被;左右是“青龙”和“白虎”环抱围护,其外还有低岭岗阜,称为“护山”;前有“朱雀”,前面要开阔或池塘或河流、水溪蜿蜒流过。基地属于高差起伏的丘陵地带,展馆座落于园区相对平坦的场地上,两侧及背后均为逐渐高起的山丘,从后部望去,高度基本与屋顶齐平。场地前面是开阔舒展的一泓碧水--清水湾。建筑基地选择符合古老的风水理论,背山面水,位置绝佳。 在这生机勃勃、草长莺飞的自然环境中,二期展馆建筑方案构思自然幻化为一只来自远古的翼龙,栖息于此,饮足了水,舒展双翼,正欲飞上高空再度遨游。
展馆主体为钢结构,银白色的金属屋盖优美的伸展出去,仿佛起飞时的羽翼张开,侧翼斜向外展,由于内部空间网架的支撑,局部外挑最长处达到15米,充分体现了钢结构的优势,舒展有力;两翼交叉的中部,一泓瀑布沿着粗糙的土黄色条石堆砌成的凹凸石壁倾泻而下,落入下部的曲线形水池,水花四溅,水声轰鸣;主体与屋盖之间设计为虚空的玻璃高窗,采光高窗幕墙外贴几丛树枝状的金属装饰杆件,象征恐龙生活的丛林的意向。夜晚灯光亮起时,玻璃形体消失了,银白色的金属双翼仿佛浮动在夜空中。
主体为简洁的长方体,材质为粗糙的浅色文化石墙,两侧上端向外呈楔形倾斜,充满张力,粗糙的石壁上依次排列肉食龙、食草龙、翼龙及水生龙的岩石浮雕,涵括了水生龙、陆地龙和天空三种生活环境。它们的姿态或回头凝望,或自由翱翔,充满了原始的野性。
屋顶为第五立面,尤其在起伏的丘陵地带,步移景异,由于地形的特殊性,沿着蜿蜒盘旋的游览道路,从各个高点均能看到各个角度的屋面。因此对屋面天窗做了特殊设计,大部分屋面不规则排列了几簇三角型平天窗,仿佛几簇恐龙踩过的足迹,此外两片屋顶中部各设计了一排呈弧度高起的三角通窗,也具有翼龙翼爪的抽象意向。屋面中部也设计了一组三角棱体的天窗,这几处天窗为展馆提供了充足的的顶部采光。
门厅为东西两处,依据展览流线的设置配置一个进口一个出口,简洁的方块雨篷设计各穿插了一个曲线形的玻璃体小空间,售卖饮料、恐龙纪念品等,从而希冀带动恐龙系列周边产品的加工营销。
馆名设于石墙端部,以暗金色古篆字竖向排列,进一步烘托出文化建筑的气息,起到点题的作用,从各个细节设计上力求更加完善。
展馆的功能排布前部为展览空间,后部有三层的辅助功能用房。中部为通高单层中心展厅,拟展示较高的恐龙整体骨架,东西两端均为两层的展厅,一层西端为四个科普展厅,为串联式展览流线的展示空间,东侧为不规则曲线形的下沉展厅,上覆透明玻璃地板,其下展示恐龙足迹等真实的生存环境遗址。二层部分通过四部楼梯和连廊组织交通,西侧仍为科普展厅,东侧为电玩厅,设置能发出声光电,可以问答互动的小恐龙模型等,吸引孩子们对科普的兴趣。
展厅北侧设计三层功能附房,底层为观众洗手间、库房及空调设备用房等,二层及三层为研究室用房及工作人员办公室。
展馆的结构形式为轻钢结构,这在小型展馆中也较为少见,设计充分发挥了钢结构跨度大、出挑多的优势,周边均为9米柱距的钢柱,东西两端局部两层为18米的柱距,中部是63x36米的无柱展览大空间,开敞舒展,顶部双翼形状的空间钢网架也进行了多次推敲,为了更加贴近原方案的形态,从通常的单层空间网架创新设计为双层网架体系,内部承重为双层,承托着大尺度的单层外挑出翼缘部分,这样外挑的翼缘相对厚度减少很多,保持了形态轻盈,外挑最多的后部翅尖部分达到15米,中部开的椭圆洞口既起到了减轻自重的作用,又同时使得风从中可以穿过,减少风力的影响,从而使得整个体系变得更加合理。
在实施过程中,由于业主主要基于造价削减控制、施工方经验不足等各方面的原因,细节取消和修改的方面较多:方案阶段的修改集中在天窗等细节的改变,屋顶中部天窗变成矩形,两翼爪状天窗变成规矩的长方形平天窗了,底层售卖的玻璃小门厅也取消了,这些对大的效果尚没有实质性的影响,而在施工阶段的变化较多,外墙粗糙的文化石墙面换成了光滑的花岗岩石墙,没有了粗犷的感觉,恐龙的位置也有了移动而缺乏了呼应感不太理想,屋顶的三角天窗以及幕墙树枝状的装饰取消了,中部的水幕也取消了,原置于石墙一端的古篆体馆也移动到了正中的石墙上,变成了规矩的黑体字,这些都大大削弱了恐龙展馆文化古朴的感觉。这些细节的随意简化和取消,材质的改变使得最终建成结果与设计初衷差别较多,仅剩展馆大的轮廓尚在,颇多遗憾,也使得中小型文化建筑在中小城市、县设计和实践之路,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