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诗,卷帙浩繁;中国的酒,源远流长。几千年来,诗酒结缘,自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诗酒文化。这种诗酒文化在中华民族色彩斑斓的文化宝库中闪烁着璀璨夺目的光辉。
毛泽东非常喜欢读诗词,也很喜欢写诗词。他的部分诗词中也散发着一缕缕酒香。《菩萨蛮·黄鹤楼》中写道:“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蝶恋花·答李淑一》中写道:“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七律·和周世钊同志》中写道:“尊前谈笑人依旧,域外鸡虫事可哀。”《五古·挽易昌陶》中写道:“望灵荐杯酒,惨淡看铭旌。”《四言诗·祭母文》中写道:“此时家奠,尽此一觞。”
毛泽东在其诗词中写酒与古典诗词中写酒有其一脉相承之处。例如,1927年春天,毛泽东投身的北伐大革命形势岌岌可危,他忧国忧民,忧心忡忡,在武汉挥毫写下了苍凉、浓重、激奋的《菩萨蛮·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当我们重读毛泽东的这首词时,会情不自禁地想到曹操《短歌行》中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更会想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一尊还酹江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作为一个政治家与诗人,与古代政治家与诗人的感情世界是息息相通的,都把诗与酒像乳与水一样融汇在一起,创作出诗酒文化史上脍炙人口的篇章。然而,如果我们的认识与理解只停留在这个层面上,那还是肤浅,甚至是令人遗憾的。他们写的诗词虽然都是诗与酒完美结合的不朽篇章,但其诗词的境界、诗词的主旨却迥然不同,这是因为他们各自的胸襟抱负和精神品格迥然不同。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他的诗词中没有曹操诗中的人生“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叹息,更没有像苏轼词中的“人生如梦”的感伤。毛泽东面对危机四伏的革命形势,借酒激励自己,填词抒发胸怀。这首《菩萨蛮·黄鹤楼》反映出一位匡时济世的革命家危难之时继续奋发进取的精神面貌。这首词是诗与酒融会而形成的诗酒文化更高层次的典型体现,堪称诗酒文化中的精品。
在探讨毛泽东涉及酒的诗词的文化特点时,我们不能不把毛泽东涉及酒的诗词与陶渊明、李白的咏酒诗词作个比较。陶渊明写过“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李白写过“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等等。而毛泽东作为一位肩负经天纬地大任的革命家,其饮酒只是一种礼仪性的活动而已,他不能多饮,更为重要的是他深知酒的双重作用:既能激励人,也能醉人误事。而他是革命事业的领导人,日理万机,必须时时刻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准备随时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重大问题。因此,在毛泽东的诗词中找不到他把酒作为供人享受的物质饮品的词句。毛泽东在其另外几首诗词中提到酒时,多是把酒视为一种礼仪文化的载体而写的。“吴刚捧出桂花酒”,这酒是为了欢迎杨、柳二位烈士忠魂的,其礼仪性质是不言而喻的。至于“望灵荐杯酒”和“此时家奠,尽此一觞”,这是把酒当作追悼朋友和亲人的礼仪文化的表征而写的。当我们读到毛泽东的这些诗词时,我们自然会想到三千年前周公姬旦在其《酒诰》中提出的“祀兹酒”的主张,也会想到西汉邹阳在其《酒赋》中讲的“君子明为礼”的观点。透过毛泽东涉及酒的诗词,我们可以看到他是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诗词文化的优秀继承者和发扬者。
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也是才华横溢的诗人,这两种身份的结合,使他创作的诗词达到了极高的思想境界,蕴含着极深的社会意义,给人以极大的审美享受。
毛泽东非常喜欢读诗词,也很喜欢写诗词。他的部分诗词中也散发着一缕缕酒香。《菩萨蛮·黄鹤楼》中写道:“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蝶恋花·答李淑一》中写道:“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七律·和周世钊同志》中写道:“尊前谈笑人依旧,域外鸡虫事可哀。”《五古·挽易昌陶》中写道:“望灵荐杯酒,惨淡看铭旌。”《四言诗·祭母文》中写道:“此时家奠,尽此一觞。”
毛泽东在其诗词中写酒与古典诗词中写酒有其一脉相承之处。例如,1927年春天,毛泽东投身的北伐大革命形势岌岌可危,他忧国忧民,忧心忡忡,在武汉挥毫写下了苍凉、浓重、激奋的《菩萨蛮·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当我们重读毛泽东的这首词时,会情不自禁地想到曹操《短歌行》中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更会想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一尊还酹江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作为一个政治家与诗人,与古代政治家与诗人的感情世界是息息相通的,都把诗与酒像乳与水一样融汇在一起,创作出诗酒文化史上脍炙人口的篇章。然而,如果我们的认识与理解只停留在这个层面上,那还是肤浅,甚至是令人遗憾的。他们写的诗词虽然都是诗与酒完美结合的不朽篇章,但其诗词的境界、诗词的主旨却迥然不同,这是因为他们各自的胸襟抱负和精神品格迥然不同。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他的诗词中没有曹操诗中的人生“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叹息,更没有像苏轼词中的“人生如梦”的感伤。毛泽东面对危机四伏的革命形势,借酒激励自己,填词抒发胸怀。这首《菩萨蛮·黄鹤楼》反映出一位匡时济世的革命家危难之时继续奋发进取的精神面貌。这首词是诗与酒融会而形成的诗酒文化更高层次的典型体现,堪称诗酒文化中的精品。
在探讨毛泽东涉及酒的诗词的文化特点时,我们不能不把毛泽东涉及酒的诗词与陶渊明、李白的咏酒诗词作个比较。陶渊明写过“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李白写过“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等等。而毛泽东作为一位肩负经天纬地大任的革命家,其饮酒只是一种礼仪性的活动而已,他不能多饮,更为重要的是他深知酒的双重作用:既能激励人,也能醉人误事。而他是革命事业的领导人,日理万机,必须时时刻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准备随时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重大问题。因此,在毛泽东的诗词中找不到他把酒作为供人享受的物质饮品的词句。毛泽东在其另外几首诗词中提到酒时,多是把酒视为一种礼仪文化的载体而写的。“吴刚捧出桂花酒”,这酒是为了欢迎杨、柳二位烈士忠魂的,其礼仪性质是不言而喻的。至于“望灵荐杯酒”和“此时家奠,尽此一觞”,这是把酒当作追悼朋友和亲人的礼仪文化的表征而写的。当我们读到毛泽东的这些诗词时,我们自然会想到三千年前周公姬旦在其《酒诰》中提出的“祀兹酒”的主张,也会想到西汉邹阳在其《酒赋》中讲的“君子明为礼”的观点。透过毛泽东涉及酒的诗词,我们可以看到他是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诗词文化的优秀继承者和发扬者。
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也是才华横溢的诗人,这两种身份的结合,使他创作的诗词达到了极高的思想境界,蕴含着极深的社会意义,给人以极大的审美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