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地理(人教版)共三本必修,七本选修,从不同角度让学生认识、理解自然地理现象、人文地理现象及它们的在实际当中反映。文科生的地理知识学习相对多一些,理科生的地理除必修三本外,选修学习有限。所以,经过高中阶段地理学科学习,学生毕业后,地理学究竟会对学生产生多少影响?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教育中有句古话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认为,我们能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留给学生的主要是我们地理学的一些基本思维方法。
下面,我以地理必修书为例,谈一下我们地理学一些基本思维方法。
一.注重生态环境建设,人地协调的思想。
以必修三为例,从必修三目录来看,整本书主要在探讨区域的发展。在探讨完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基本问题之后,不是马上谈区域的农业、工业如何发展,而是先谈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这是比较典型的地理思维,生态环境是基础。没有好的生态环境,人地关系不协调,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就不能持续下去。我们说做事情要以人为本,在发展问题上,以人为本,就是以自然为本,人地才会是和谐的。
例如必修一中纽芬兰渔场的问题。我们讲了为什么寒暖流交汇容易形成大渔场。但是这个异常丰富的渔场,有着“踩着鳕鱼群的脊背就可上岸”的美名,但在几个世纪的肆意捕捞之后,特别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型机械化拖网渔船开始在渔场作业后,纽芬兰渔场渐渐消亡,九十年代之后已不可见。纽芬兰渔场已成为过去。这还间接造成了岛上许多村镇的荒弃和不少家庭的破裂。加拿大政府不得不以每年4亿加元的补偿计划,来解决纽芬兰失业渔民的生活和再就业问题。在学习四大渔场时,我都把真实状况介绍给学生。学生当然总是很震撼事实,能记住鳕鱼,记住纽芬兰渔场,当然也能记住人类的错误。我们要让学生去思考一个好事如何如何就变成了坏事。人类在辉煌的捕鱼记录之后,带来的是至今为止,当地人吃鱼还要跑几十里去买的结果。当然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在走向社会,参与国家建设时,能有一个生态环境的思想基础,这样我们的社会发展才会更和谐。
二.综合分析的方法。
地理学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综合分析的方法。就是从多角度,多个因素分析。
1例如必修一中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典型,那什么因素导致的?最主导的是地处盛行西风所影响,是关键因素。还有其他因素:比如说海岸线曲折,距海较近,容易受到海洋影响;另外,山脉东西排列,山脉东西延伸,正好有利西风的深入;还有就是平原为主地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洋流,北大西洋暖流。这就是综合分析。
2例如必修二分析上海成为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工业中心,分析时候,首先位置,这是最重要的因素。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进出方便,另外又是东部海岸线,中间的位置,最优越的位置;然后,发展工业,以农业为基础轻工业,生态园基地得提供原料;还有交通、原料,还有工业产品的输入输出,没有便利交通不行,上海本身就是港口,还有其他港口配合,然后还有铁路线,京沪线和沪杭线;随着工业的发展,需要科技力量,上海科技力量雄厚,诸多因素分析,上海是工业中心,全国最大的中心。
必修二中,综合分析方法很多,不论是讲农业区位选择,还是工业的区位选择,都在让学生学习综合分析的方法。
我们在日常解决问题时,也常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然后做出综合的,全面的判断。这也是我们地理学很典型的思维方法,希望能在学生学习中形成综合思维习惯。
三.辩证看待问题思维方式
例如必修二中,我们会讲游牧业与大牧场放牧业。我们在告诉学生游牧业是相对落后的,自给的一种农业地域类型。但同时我们也会让学生讨论游牧业优点。比如说它的生态性: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千百年来,无数的牧人来过这里,草地上曾经支起过一代又一代牧人的蒙古包。但是这些蒙古包搬走后,从不留下任何痕迹。牧民有一种非常生态的价值观:保持原样、不留痕迹。再比如说,它的维护多样性。必修三课本有一幅图,展示的是人工草场与自然草场的差异:游牧状态下草的种类是多样的,牲畜种类也是多样的。但人工草场草类单一,牲畜品种单一。我们还可以联系另外一个现象,游牧是逐水草而居,是不用掘井的;人工草场掘井,也容易带来一定荒漠化现象。当然人工草场的经济效益也是很可观的,它几十倍于游牧业。
必修三中建坝与拆坝这个问题。它专门有一个问题研究课是关于阿斯旺大坝的,它与与上个问题大体相同。我们国内对水能开发正在加强,上马了众多大坝工程的;而西方有些国家正在进行一些拆坝。我们教师需要把这些客观的事实都呈现给学生,然后让他们自己去判断到底孰优孰劣。其实,一个事物的存在自然有利有弊的,那就看你评价标准,或者说在一定时期内人们更注重、更看重什么。
总之,我认为,地理课能给学生的知识记忆是暂时的,而我们地理老师能长远作用于我们学生的是我们地理学的这些思维方法。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给注重地理思维方法的培养,它们才是指引学生成长的,给学生带来更深远影响的长明灯!
下面,我以地理必修书为例,谈一下我们地理学一些基本思维方法。
一.注重生态环境建设,人地协调的思想。
以必修三为例,从必修三目录来看,整本书主要在探讨区域的发展。在探讨完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基本问题之后,不是马上谈区域的农业、工业如何发展,而是先谈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这是比较典型的地理思维,生态环境是基础。没有好的生态环境,人地关系不协调,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就不能持续下去。我们说做事情要以人为本,在发展问题上,以人为本,就是以自然为本,人地才会是和谐的。
例如必修一中纽芬兰渔场的问题。我们讲了为什么寒暖流交汇容易形成大渔场。但是这个异常丰富的渔场,有着“踩着鳕鱼群的脊背就可上岸”的美名,但在几个世纪的肆意捕捞之后,特别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型机械化拖网渔船开始在渔场作业后,纽芬兰渔场渐渐消亡,九十年代之后已不可见。纽芬兰渔场已成为过去。这还间接造成了岛上许多村镇的荒弃和不少家庭的破裂。加拿大政府不得不以每年4亿加元的补偿计划,来解决纽芬兰失业渔民的生活和再就业问题。在学习四大渔场时,我都把真实状况介绍给学生。学生当然总是很震撼事实,能记住鳕鱼,记住纽芬兰渔场,当然也能记住人类的错误。我们要让学生去思考一个好事如何如何就变成了坏事。人类在辉煌的捕鱼记录之后,带来的是至今为止,当地人吃鱼还要跑几十里去买的结果。当然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在走向社会,参与国家建设时,能有一个生态环境的思想基础,这样我们的社会发展才会更和谐。
二.综合分析的方法。
地理学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综合分析的方法。就是从多角度,多个因素分析。
1例如必修一中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典型,那什么因素导致的?最主导的是地处盛行西风所影响,是关键因素。还有其他因素:比如说海岸线曲折,距海较近,容易受到海洋影响;另外,山脉东西排列,山脉东西延伸,正好有利西风的深入;还有就是平原为主地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洋流,北大西洋暖流。这就是综合分析。
2例如必修二分析上海成为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工业中心,分析时候,首先位置,这是最重要的因素。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进出方便,另外又是东部海岸线,中间的位置,最优越的位置;然后,发展工业,以农业为基础轻工业,生态园基地得提供原料;还有交通、原料,还有工业产品的输入输出,没有便利交通不行,上海本身就是港口,还有其他港口配合,然后还有铁路线,京沪线和沪杭线;随着工业的发展,需要科技力量,上海科技力量雄厚,诸多因素分析,上海是工业中心,全国最大的中心。
必修二中,综合分析方法很多,不论是讲农业区位选择,还是工业的区位选择,都在让学生学习综合分析的方法。
我们在日常解决问题时,也常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然后做出综合的,全面的判断。这也是我们地理学很典型的思维方法,希望能在学生学习中形成综合思维习惯。
三.辩证看待问题思维方式
例如必修二中,我们会讲游牧业与大牧场放牧业。我们在告诉学生游牧业是相对落后的,自给的一种农业地域类型。但同时我们也会让学生讨论游牧业优点。比如说它的生态性: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千百年来,无数的牧人来过这里,草地上曾经支起过一代又一代牧人的蒙古包。但是这些蒙古包搬走后,从不留下任何痕迹。牧民有一种非常生态的价值观:保持原样、不留痕迹。再比如说,它的维护多样性。必修三课本有一幅图,展示的是人工草场与自然草场的差异:游牧状态下草的种类是多样的,牲畜种类也是多样的。但人工草场草类单一,牲畜品种单一。我们还可以联系另外一个现象,游牧是逐水草而居,是不用掘井的;人工草场掘井,也容易带来一定荒漠化现象。当然人工草场的经济效益也是很可观的,它几十倍于游牧业。
必修三中建坝与拆坝这个问题。它专门有一个问题研究课是关于阿斯旺大坝的,它与与上个问题大体相同。我们国内对水能开发正在加强,上马了众多大坝工程的;而西方有些国家正在进行一些拆坝。我们教师需要把这些客观的事实都呈现给学生,然后让他们自己去判断到底孰优孰劣。其实,一个事物的存在自然有利有弊的,那就看你评价标准,或者说在一定时期内人们更注重、更看重什么。
总之,我认为,地理课能给学生的知识记忆是暂时的,而我们地理老师能长远作用于我们学生的是我们地理学的这些思维方法。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给注重地理思维方法的培养,它们才是指引学生成长的,给学生带来更深远影响的长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