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实证研究采用面板数据方法,分析不同农机购置投入对农机需求的影响,进而提出各级政府要加大农机投资力度,改善农机投资环境,加大充分利用民间资本的能力,确保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关键词]农业机械 补贴政策 面板数据模型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7-0154-01
1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水平显著提升。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推动下,各类农机具迅速增加,农机装备结构开始向设施农业、林果业、特色经济作物方向发展,单一粮食机械结构开始转变,农机化进入一个全新的新时期。至2010年,特色农作物的生产与加工已部分实现了机械化,林果、设施农业等薄弱环节的机械化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机械化助农增收的效用进一步显现。
2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有效转移。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显示出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明显下降,第三产业就业人口上升较快,人口就业结构的变化对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3农机服务组织蓬勃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农机购置补贴降低了农民购机成本,增强了农民购机意愿,农机作业市场潜力被充分激活。农机数量和品种的增加,推动了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和农机专业服务户的发展,促进了农机服务业向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日益完备。
4特色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特色农业经济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补贴资金总量偏少,分配比例偏小。2006年以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增长迅速,但是从农机发展对资金的需求来看,缺口仍然很大。而各种农业机械价格往往从上万到上百万不等,农民往往无力购买农机,对农机购置的补贴力度还需要不断加大。
2补贴机具品种与型号与区域需求不适应。地势平坦地区考虑的较多,而对地处边远山区的气候、土壤质地、地形地貌和种植品种没有做全面的考虑,从而导致了《农机购置补贴项目指南》的可选项目相对单一化。
3具有补贴资格的定点经销商数量少,资产规模小,经营行为不规范。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经销商分为一般经销商、区域代理商和总代理商。在农机销售市场上,还存在少部分农机经销商扰乱市场次序的行为。由于政府对补贴农机具不实行限价管理,农机具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购机实行差价补贴,从而为定点经销商“明补暗抽”提供了可能。部分定点经销商恶意抬高补贴农机销售价格,有国家补贴的机具其价格往往高于同品牌、同性能的无补贴机具,补贴资金实际上为经销商所赚,农民在购机中得到的实惠少,农民利益受到侵害。
4农机购置补贴的专项工作经费短缺。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下乡调查、召开农机大户座谈会、印刷宣传、开办培训班等前期工作都需要市县两级农机管理部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政府对农机补贴工作的财政拨付相对较少,县一级农机管理部门更是经费紧张,经费上的困难使得农机补贴的专项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5补贴政策宣传不到位。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后,农机部门借助电视、广播、公告和标语等传媒手段进行了广泛的宣传,起到了一定的宣传效应。但是要求配套的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经费并没有纳入财政预算。农机部门在开展宣传工作时得不到足够的工作经费保障,宣传工作只能到乡镇一级,难以深入到各个村做宣传。宣传工作在人力上也得不到保障。
6补贴目录发放滞后,补贴指标分配不科学。农机购置补贴方案每年都会做动态调整,补贴产品目录、配套补贴结构、补贴资金都会有所变动。而方案的发放是自上而下层层下达,由地方主管部门负责衔接,如此一来补贴方案就会被延后,与农户正常生产无法衔接,影响农户春耕。
完善贫困山区农机补贴政策的对策
1加大补贴力度,强化信贷支持。省级政府可以设置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资金,给予农机补贴财政制度上的保障。要继续加大农机补贴的资金投放力度,并充分考虑贫困山区老、少、边、穷的特殊区情,在资金分配比例和重点补贴对象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各级信用社应给予购机农户在一定购机金额内的贷款支持,简化贷款手续,提升服务质量。
2保持政策的灵活性,制定差别化的农机购置补贴制度。省级农机部门制定政策时要全面考虑全省各市的不同区情,针对平原地区、丘陵地区、山地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制定不同的补贴措施。尤其要考虑到贫困山区地形地貌特征和经济发展特征,在补贴目录设置、配套补贴结构上多予照顾,增加灵活、小型、多样化的机种。针对山区地形以山地为主,耕地成块状、面积小、难以连片特点,对适宜于山地的小型稻麦脱粒机、小型动力割禾机、小四轮拖拉机及配套的旋耕机、深松机和深耕机等机种予以重点补贴,不断提高貧困山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
3构建长效机制,确保农机购置补贴工作高效开展。省级政府要在贯彻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切实结合本省实际,出台系统的省域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管理制度。规范农机购置补贴各环节中的具体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在经费保障方面,省、州、县应将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一定的比例给予农机部门专项配套工作经费,加强对贫困山区农机部门的工作经费支持,强化经费使用的监督管理,确保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在贫困山区能全面有效的开展。农机购置补贴指标分配应省州统筹,避免发生“剩余”和“不足”,保证每笔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都落实到实处。
4完善农机经销体系,规范经销行为。大力发展贫困山区的农机品牌经销店,加快形成具有主机销售、信息反馈、技术培训配件供应和售后服务等功能的农机品牌经销服务网络。要强化对贫困山区农机购置补贴经销商的管理和监督,对农机购置补贴总经销商和二级经销商要实行系统的申报、登记、审核制度。农机经营技术合格证的取得要作为总经销商和二级经销商经营的必要前置条件。加强对农机营销市场的指导、检查、整顿,依法审核经营条件和资质,对于不明码标价、哄抬价格、垄断经营、倒买倒卖等扰乱农机市场的行为要严格整顿。
5提高产品质量,抓好售后服务。农机管理部门要督促相关农机生产企业做好产品质量检验,提高零配件的通用化和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机产品质量。鼓励农机经销机构加强与相关农机生产企业的联系,及时沟通和反馈农机质量信息。要抓好农机售后服务,适当廷长农机销售“三包”服务期限,配备专门人员定期回访新老购机户。生产企业还应在产品销售集中的区域设立零配件供应和维修点,重视对农机操作人员的培训,变被动修理为主动养护。
[关键词]农业机械 补贴政策 面板数据模型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7-0154-01
1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水平显著提升。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推动下,各类农机具迅速增加,农机装备结构开始向设施农业、林果业、特色经济作物方向发展,单一粮食机械结构开始转变,农机化进入一个全新的新时期。至2010年,特色农作物的生产与加工已部分实现了机械化,林果、设施农业等薄弱环节的机械化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机械化助农增收的效用进一步显现。
2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有效转移。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显示出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明显下降,第三产业就业人口上升较快,人口就业结构的变化对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3农机服务组织蓬勃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农机购置补贴降低了农民购机成本,增强了农民购机意愿,农机作业市场潜力被充分激活。农机数量和品种的增加,推动了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和农机专业服务户的发展,促进了农机服务业向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日益完备。
4特色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特色农业经济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补贴资金总量偏少,分配比例偏小。2006年以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增长迅速,但是从农机发展对资金的需求来看,缺口仍然很大。而各种农业机械价格往往从上万到上百万不等,农民往往无力购买农机,对农机购置的补贴力度还需要不断加大。
2补贴机具品种与型号与区域需求不适应。地势平坦地区考虑的较多,而对地处边远山区的气候、土壤质地、地形地貌和种植品种没有做全面的考虑,从而导致了《农机购置补贴项目指南》的可选项目相对单一化。
3具有补贴资格的定点经销商数量少,资产规模小,经营行为不规范。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经销商分为一般经销商、区域代理商和总代理商。在农机销售市场上,还存在少部分农机经销商扰乱市场次序的行为。由于政府对补贴农机具不实行限价管理,农机具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购机实行差价补贴,从而为定点经销商“明补暗抽”提供了可能。部分定点经销商恶意抬高补贴农机销售价格,有国家补贴的机具其价格往往高于同品牌、同性能的无补贴机具,补贴资金实际上为经销商所赚,农民在购机中得到的实惠少,农民利益受到侵害。
4农机购置补贴的专项工作经费短缺。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下乡调查、召开农机大户座谈会、印刷宣传、开办培训班等前期工作都需要市县两级农机管理部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政府对农机补贴工作的财政拨付相对较少,县一级农机管理部门更是经费紧张,经费上的困难使得农机补贴的专项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5补贴政策宣传不到位。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后,农机部门借助电视、广播、公告和标语等传媒手段进行了广泛的宣传,起到了一定的宣传效应。但是要求配套的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经费并没有纳入财政预算。农机部门在开展宣传工作时得不到足够的工作经费保障,宣传工作只能到乡镇一级,难以深入到各个村做宣传。宣传工作在人力上也得不到保障。
6补贴目录发放滞后,补贴指标分配不科学。农机购置补贴方案每年都会做动态调整,补贴产品目录、配套补贴结构、补贴资金都会有所变动。而方案的发放是自上而下层层下达,由地方主管部门负责衔接,如此一来补贴方案就会被延后,与农户正常生产无法衔接,影响农户春耕。
完善贫困山区农机补贴政策的对策
1加大补贴力度,强化信贷支持。省级政府可以设置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资金,给予农机补贴财政制度上的保障。要继续加大农机补贴的资金投放力度,并充分考虑贫困山区老、少、边、穷的特殊区情,在资金分配比例和重点补贴对象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各级信用社应给予购机农户在一定购机金额内的贷款支持,简化贷款手续,提升服务质量。
2保持政策的灵活性,制定差别化的农机购置补贴制度。省级农机部门制定政策时要全面考虑全省各市的不同区情,针对平原地区、丘陵地区、山地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制定不同的补贴措施。尤其要考虑到贫困山区地形地貌特征和经济发展特征,在补贴目录设置、配套补贴结构上多予照顾,增加灵活、小型、多样化的机种。针对山区地形以山地为主,耕地成块状、面积小、难以连片特点,对适宜于山地的小型稻麦脱粒机、小型动力割禾机、小四轮拖拉机及配套的旋耕机、深松机和深耕机等机种予以重点补贴,不断提高貧困山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
3构建长效机制,确保农机购置补贴工作高效开展。省级政府要在贯彻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切实结合本省实际,出台系统的省域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管理制度。规范农机购置补贴各环节中的具体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在经费保障方面,省、州、县应将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一定的比例给予农机部门专项配套工作经费,加强对贫困山区农机部门的工作经费支持,强化经费使用的监督管理,确保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在贫困山区能全面有效的开展。农机购置补贴指标分配应省州统筹,避免发生“剩余”和“不足”,保证每笔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都落实到实处。
4完善农机经销体系,规范经销行为。大力发展贫困山区的农机品牌经销店,加快形成具有主机销售、信息反馈、技术培训配件供应和售后服务等功能的农机品牌经销服务网络。要强化对贫困山区农机购置补贴经销商的管理和监督,对农机购置补贴总经销商和二级经销商要实行系统的申报、登记、审核制度。农机经营技术合格证的取得要作为总经销商和二级经销商经营的必要前置条件。加强对农机营销市场的指导、检查、整顿,依法审核经营条件和资质,对于不明码标价、哄抬价格、垄断经营、倒买倒卖等扰乱农机市场的行为要严格整顿。
5提高产品质量,抓好售后服务。农机管理部门要督促相关农机生产企业做好产品质量检验,提高零配件的通用化和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机产品质量。鼓励农机经销机构加强与相关农机生产企业的联系,及时沟通和反馈农机质量信息。要抓好农机售后服务,适当廷长农机销售“三包”服务期限,配备专门人员定期回访新老购机户。生产企业还应在产品销售集中的区域设立零配件供应和维修点,重视对农机操作人员的培训,变被动修理为主动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