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宇宙光体:爱先于存在
诗人高尚生于秦汉时的边境——定西,早年在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教书,同哈、维、回、藏等少数民族皆有着生态的辐射与往来,这或是其诗涉入/含润宗教、民族元素的可能情境。但读到《即克尔》①仍令人惊诧,
我未能喝断他们彼此伤害
但要和你互相热爱。嘴唇含着嘴唇
无论高念还是低诵
你都是我心上即克尔涌动
毋庸说汉族,甚至信仰伊斯兰的穆民大多都不明“即克尔”所指,盖因“即克尔”乃伊斯兰教苏菲派(伊斯兰神秘主义)赞颂安拉的宗教祷词和功修仪式——在中国,了解伊斯兰苏菲四大门宦的知识分子寥寥无几,尽管当代作家张承志的《心灵史》已出版近三十年。诗人高尚——汉文化/生态的自体——竟以“即克尔”为题作诗,这无疑将我们射入这样一个基态:爱先于存在。
《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中如是释义即克尔:“即克尔,原意为‘怀念’、‘想念’、‘纪念’、‘赞颂’,即时刻纪念、赞颂安拉。苏菲派将人的心灵分为肉体的和精神的两座门,通过念即克尔可启迪这两座门。故相应的将即克尔分为两类:一是‘即克尔·加里’,意为高声赞颂;二是‘即克尔·哈菲’,意为低声赞念。这两种不同的赞念方法后来发展为高颂派和低颂派。”究其根本,即克尔之内核并不在于高或低的诵念之道,颂祂(真主)才是關键、颂爱才是主命。这正如法国现象学家让·吕克·马里翁之“爱的现象学”——爱先于存在,爱具有始源性的优先性。“即克尔”及高尚之《即克尔》的朝向正在于此——爱具有本源性的优先。伊斯兰苏菲派赞颂安拉的两类方式——高声赞颂、低声赞念——之始源性优先就是对祂(真主)的至爱,“高”“低”皆是极致的虔敬,高低之差异性生成的是宇宙的本相/真相——多元/重影,而非冲突、对立。爱是对冲突、对立和暴力的销毁/驳斥/熔断,是宇宙光体,在人类的暴力中,“所有去世的消息都是我的消息”(高尚《可能的柔巴依·消息》)。
二、解域与游牧:反对立的情境主义
高尚《即克尔》首句“我未能喝断他们彼此伤害”映射的不止是微观的人性黑洞更是整个人类纪的当下景观。这在某种程度上共映了当代法国思想家、情境主义代表人物居伊·德波发明的概念——景观。景观即对立、冲突、暴力之簇,它是宗教/民族/门宦主义的具象;由于景观的统治,主体本身的生命力、善被其扼杀。居伊·德波曾发动“情境主义国际”反抗景观社会,这与其同时的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和社会心理学家菲利克斯·瓜塔利的摧毁性战术如出一辙,本质上都是一种游牧、漂移、离散和解域化的战斗策略。《即克尔》正是向对立/冲突之景观所发起的反抗,它是对汉文化、伊斯兰文化两个辖域的解域,是心怀人类之爱对所有对立情境的释缓和解调;诗句中的“嘴唇含着嘴唇”彻底消解了宗教、民族、门宦及人类个体之间的隔膜、边界、疆域;“无论高念还是低颂/你都是我心上即克尔涌动”共振着其关键之思——“所有的民族主义都是可耻的。”(《诗人高尚访谈录2016》)由此,即克尔在高尚的《即克尔》之诗里生成的是其本尊、本义、本相、真相——伊斯兰。即克尔就是伊斯兰。可见,高尚的《即克尔》之诗完成了它偶然的天命——伊斯兰苏菲派赞颂安拉、祈祷和平的天命。
德语诗人赫尔曼·黑塞曾说:“所有极端与对立都告消失之处,即是涅槃。”(《堤契诺之歌》)宗教的光体便是爱与和平,宗教本身就是反对立、反冲突的情境主义。诗人高尚的情境主义正是与造物、真理合一,与我们共处的万物合一,故而,其如此批判苏菲乃格班迪哈卡尼“人要屈服于真理”之教导:“他讲‘人要屈服于真理,那就是煽动了人和真理的对立。对立,将使我们永远不能抵达。在真正苏菲的至境里,人主合一,人和真理合一,人和他所共处的万物合一,我们被造物所创造便已是造物的一部分,为此才值得我们去苦修。”(《诗人高尚访谈录2018》)“屈服”一词在政治、军事、经济、伦理等诸多辖域现身,表达的正是这诸域的特征;它是一种僵尸化的机器和配置,它惟独不可在宗教中出现,因为宗教在本质上是解域的,是面朝和谐、和平与创造的游牧。如此,诗人高尚摧毁、瓦解了这种由人设概念潜造的对立(微观法西斯主义和极权主义),为我们拭去真理之镜的雾霾,呈现爱、和平与创造的宇宙之晶。其所有含涉宗教、民族元素的诗歌都基于对苏菲、涅槃及造物的至深理解和到达,这是他反抗对立景观的情境主义谱系,更是天命般的诗之初心。
高尚的另一首诗《天堂寺歌谣》②,其中情境也正好与《即克尔》相映照:
一片田,几滴雨
两个红衣喇嘛
一座寺,十万经
我只念紫嘴唇的卓玛
此诗所表情境与伊斯兰苏菲主义集大成者安萨里之思——“温暖一颗心胜似千次朝拜天房”——共映;“喇嘛”、“寺”、“十万经”并不能激起诗人心中神圣的花朵——真正的天堂是爱,真正的歌谣是诵爱。它解构/剖开了人心的禁锢与枷锁,由此,通往的是爱之至境。再如《致茹胡燕》③:
茹胡燕,在二部错过
便是永远错过
虽然二十多年来,你那褐色眼神
始终是我忧郁的祖国
其泪含对伊斯兰生态/文化里一维吾尔女子的深深悲悯,她的忧郁是诗人一生的忧郁;“祖国”一词正是对维吾尔、汉生态/文化封闭域的解域,是跃过封闭线的彻底逃逸。诗人高尚扎根于那惟一的祖国——爱。爱就是解域、爱就是就是生成,这便是诗人高尚发明的反抗景观人类纪的情境主义之根。故而,《即克尔》是面朝所有对立、冲突情境的逆熵运动。又如《题哈萨克墓园》④:
茶香犹在,烧茶的热依汗阿帕呢?
迴响还在,弹冬布拉的沙海都拉呢?
风吹。风吹了又吹
但不能使这些墓草比白更白 读罢令人潸然泪下,汉人被穆斯林“空间”、墓园“机制”拒之,惟有以诗化身那贵重的都瓦/祈祷;这同《穆斯林的葬礼》结尾之景观多么相似,惯例、规定是人设置的辖域、封闭线,而即克尔/伊斯兰/涅槃不对人类、众生、万物设置任何疆界,故而,汉人高尚一定会出现在穆斯林墓园的门口,这是高尚为我们开启的宇宙——爱的宇宙。继观一首《在哲赫忍耶餐馆》⑤:
想的是粗毛斗篷西亚山谷独行的苏菲
问的是散落各处殉难道祖的拱北
老板娘说:“他读书少,钱不多,
也没上过多少坟,不像你哩。”
吃罢烤肉,当他们得知我是汉人
老板娘一脸错愕,合不拢嘴
此诗之本体同二维现场交互呈现着和谐动人的生活场景,这是此时此刻的诗与人;弥赛亚就是此时此刻,每一个此时此刻都在拯救之中;这是诗人高尚融合瓦尔特·本雅明和吉奥乔·阿甘本弥赛亚观所构建的情境主义,它是对“末日拯救”辖域的解域,弥赛亚不在将来,弥赛亚就是每一个当下;其对冲突景观的反抗行动正是基于虔诚敬意的每一个此时此刻;对哲合忍耶殉难道祖之关切、同哲合忍耶餐馆老板的对话……这一切,正是爱与和平的微观存留,生成的就是即克尔,就是伊斯兰——由此,我们不得不思维这样的问题:什么是诗人?诗人何为?
三、迷宫:主体的延异与扎根
诗人高尚从不同民族与文化的差异中,从迥异的肤色、瞳孔和表情中,通约出爱,和一个有爱之能力的自体/游牧者。他在不同文明/文化中延异,与当下那些书写异文化/生态的诗人不同,高尚的革命性在于其一边延异一边扎根,类似的诗还有《两个苏菲》《打依尔》《盖德尔之夜想起海明威》《重返阿克塞》《忧伤》《歌声》《黑走马》《雪白,温美》《谐曲》《娜娜女神》《致人类经书》《场景:可能的草原生活》《两个少女的舞蹈——献给雅微和库莱西汗》《已经》……只有扎根,才能真正的解域、去蔽、生成,这扎根的强力正是源于对造物的至深理解与到达——爱先于存在。诗人就是那个大爱者,诗人就是那个创造者,诗人的行动寄寓在对世界的爱与创造中。
诗人高尚为我们开启的是——解域东西方辖域的人类诗学;他向着当代愈来愈窄的精神半径逆熵,发明了一个缺失的族裔——这是心怀人类之爱祛冲突、消对立的解域者,这是跃过一切冲突/对立/封闭线的逃逸者,这是《即克尔》中“嘴唇含着嘴唇”的欢喜神……我们对即克尔的迷恋,对诗人高尚之《即克尔》的迷恋,源于我们对造物的迷恋。一双我们从未谋面的手创造了我们,创造了宇宙,我们对宇宙的迷恋就是对包容的迷恋,宇宙就是化解和包容,宇宙就是对不和谐与和谐的包容。即克尔不止是伊斯兰苏菲派赞颂安拉的功修和祈祷仪式,更是整个人类纪、万物众生的修行目标。
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在其闻名于世的《文明的冲突》中如是预言:“在这个新世界中,冲突的根本根源主要不是意识形态的或经济的。人类内部的大分歧,以及冲突的主要根源,将是文化的。民族国家仍将是国际事务中的最主要角色,但全球政治的根本冲突将发生在不同文明的民族和团体之间。诸文明之间的冲突将主导全球政治。文明之间的分界线,将成为未来的战线。”诗人高尚于当下的启示价值可见一斑。主体/自体必须在不同文明/文化(宗教/民族)中延异、扎根,如此,诗歌/精神的半径才能面朝世界、面朝人类世。爱是宇宙的光体,亦是我們惟一持存的庞大根系。向着对立景观逆熵,就是在延异中分岔/分枝出可能的包容簇与和解谱系,就是在扎根中解域出每一个爱与和平的此时此刻-弥赛亚。诗人高尚的爱之根系是反树形反结构的块茎/根茎,它在不同的文明/文化(宗教/民族)中生成、游牧,这根系中的根系便是对造物的真爱。“真主是创造者。对真主的真爱,寄寓在对世界的创造中、创造性行动中。虔诚于创造,即虔诚于真主,即与真主会意。不会意,会错意的虔诚,一文不值。困扰来自对万物是其所是的不解。万物没有能力自己成为自己。万物来自它的作者——创造者。也即:万物非主。”(《诗人高尚访谈录2018》)如此,诗人高尚延异/分岔/分枝出无限的爽生可能。这或许就是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小径分岔的花园》向我们传递的——宇宙的真谛……他在践行造物的天命,这是诗人中的诗人之天命。诗人高尚犹如当代的冲击波,在诗歌大洋的中心涡旋、凝视。
其所创诗歌生成的爱、创造之强度同其诗学是共命的,他曾反复强调:“诗不是语言。诗是语言最欲抵达之所,是我们是其所是的揭示。”(《可能的柔巴依·诗之道》)这同当代诗人——韩东——有名的标语:“诗歌到语言为止”——大相径庭,很明显,韩东之诗观乃逻辑哲学的后遗症,韩东对语言自身的潜在的诗意重视度远远不够。韩东语言涉及到主体,但并未澄明诗歌的本体在本质上如何去构建。其借艺术/诗歌/创造之命含混了我们对诗歌的定义、对诗歌的认识、对本体,主体的认识。由此,韩东之诗观制造、生产了诗学的辖域,而高尚“诗不是语言”恰是对此辖域的解域、逃逸,是向着当下的诗学困境逆熵。“诗即涌现的在、在者。它凭借语言涌现,但不是语言本身。”(《诗人高尚访谈录2017》)在具体的诗学实践中,他力求简化、反对一首纯而又纯的诗,同时趋向/逼近诗歌的最高境界:自在陈述。
阿克塞哈萨克族朋友来兰州啦。我跟同学介绍——“这是我的朋友”。她笑着说——“是姐姐。”这令我惊喜又惊诧……
注释:
①高尚《可能的柔巴依》,第9首。
②高尚《可能的柔巴依》,第34首。
③高尚《可能的柔巴依》,第22首。
④高尚《可能的柔巴依》,第20首。
⑤高尚《可能的柔巴依》,第42首。
诗人高尚生于秦汉时的边境——定西,早年在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教书,同哈、维、回、藏等少数民族皆有着生态的辐射与往来,这或是其诗涉入/含润宗教、民族元素的可能情境。但读到《即克尔》①仍令人惊诧,
我未能喝断他们彼此伤害
但要和你互相热爱。嘴唇含着嘴唇
无论高念还是低诵
你都是我心上即克尔涌动
毋庸说汉族,甚至信仰伊斯兰的穆民大多都不明“即克尔”所指,盖因“即克尔”乃伊斯兰教苏菲派(伊斯兰神秘主义)赞颂安拉的宗教祷词和功修仪式——在中国,了解伊斯兰苏菲四大门宦的知识分子寥寥无几,尽管当代作家张承志的《心灵史》已出版近三十年。诗人高尚——汉文化/生态的自体——竟以“即克尔”为题作诗,这无疑将我们射入这样一个基态:爱先于存在。
《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中如是释义即克尔:“即克尔,原意为‘怀念’、‘想念’、‘纪念’、‘赞颂’,即时刻纪念、赞颂安拉。苏菲派将人的心灵分为肉体的和精神的两座门,通过念即克尔可启迪这两座门。故相应的将即克尔分为两类:一是‘即克尔·加里’,意为高声赞颂;二是‘即克尔·哈菲’,意为低声赞念。这两种不同的赞念方法后来发展为高颂派和低颂派。”究其根本,即克尔之内核并不在于高或低的诵念之道,颂祂(真主)才是關键、颂爱才是主命。这正如法国现象学家让·吕克·马里翁之“爱的现象学”——爱先于存在,爱具有始源性的优先性。“即克尔”及高尚之《即克尔》的朝向正在于此——爱具有本源性的优先。伊斯兰苏菲派赞颂安拉的两类方式——高声赞颂、低声赞念——之始源性优先就是对祂(真主)的至爱,“高”“低”皆是极致的虔敬,高低之差异性生成的是宇宙的本相/真相——多元/重影,而非冲突、对立。爱是对冲突、对立和暴力的销毁/驳斥/熔断,是宇宙光体,在人类的暴力中,“所有去世的消息都是我的消息”(高尚《可能的柔巴依·消息》)。
二、解域与游牧:反对立的情境主义
高尚《即克尔》首句“我未能喝断他们彼此伤害”映射的不止是微观的人性黑洞更是整个人类纪的当下景观。这在某种程度上共映了当代法国思想家、情境主义代表人物居伊·德波发明的概念——景观。景观即对立、冲突、暴力之簇,它是宗教/民族/门宦主义的具象;由于景观的统治,主体本身的生命力、善被其扼杀。居伊·德波曾发动“情境主义国际”反抗景观社会,这与其同时的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和社会心理学家菲利克斯·瓜塔利的摧毁性战术如出一辙,本质上都是一种游牧、漂移、离散和解域化的战斗策略。《即克尔》正是向对立/冲突之景观所发起的反抗,它是对汉文化、伊斯兰文化两个辖域的解域,是心怀人类之爱对所有对立情境的释缓和解调;诗句中的“嘴唇含着嘴唇”彻底消解了宗教、民族、门宦及人类个体之间的隔膜、边界、疆域;“无论高念还是低颂/你都是我心上即克尔涌动”共振着其关键之思——“所有的民族主义都是可耻的。”(《诗人高尚访谈录2016》)由此,即克尔在高尚的《即克尔》之诗里生成的是其本尊、本义、本相、真相——伊斯兰。即克尔就是伊斯兰。可见,高尚的《即克尔》之诗完成了它偶然的天命——伊斯兰苏菲派赞颂安拉、祈祷和平的天命。
德语诗人赫尔曼·黑塞曾说:“所有极端与对立都告消失之处,即是涅槃。”(《堤契诺之歌》)宗教的光体便是爱与和平,宗教本身就是反对立、反冲突的情境主义。诗人高尚的情境主义正是与造物、真理合一,与我们共处的万物合一,故而,其如此批判苏菲乃格班迪哈卡尼“人要屈服于真理”之教导:“他讲‘人要屈服于真理,那就是煽动了人和真理的对立。对立,将使我们永远不能抵达。在真正苏菲的至境里,人主合一,人和真理合一,人和他所共处的万物合一,我们被造物所创造便已是造物的一部分,为此才值得我们去苦修。”(《诗人高尚访谈录2018》)“屈服”一词在政治、军事、经济、伦理等诸多辖域现身,表达的正是这诸域的特征;它是一种僵尸化的机器和配置,它惟独不可在宗教中出现,因为宗教在本质上是解域的,是面朝和谐、和平与创造的游牧。如此,诗人高尚摧毁、瓦解了这种由人设概念潜造的对立(微观法西斯主义和极权主义),为我们拭去真理之镜的雾霾,呈现爱、和平与创造的宇宙之晶。其所有含涉宗教、民族元素的诗歌都基于对苏菲、涅槃及造物的至深理解和到达,这是他反抗对立景观的情境主义谱系,更是天命般的诗之初心。
高尚的另一首诗《天堂寺歌谣》②,其中情境也正好与《即克尔》相映照:
一片田,几滴雨
两个红衣喇嘛
一座寺,十万经
我只念紫嘴唇的卓玛
此诗所表情境与伊斯兰苏菲主义集大成者安萨里之思——“温暖一颗心胜似千次朝拜天房”——共映;“喇嘛”、“寺”、“十万经”并不能激起诗人心中神圣的花朵——真正的天堂是爱,真正的歌谣是诵爱。它解构/剖开了人心的禁锢与枷锁,由此,通往的是爱之至境。再如《致茹胡燕》③:
茹胡燕,在二部错过
便是永远错过
虽然二十多年来,你那褐色眼神
始终是我忧郁的祖国
其泪含对伊斯兰生态/文化里一维吾尔女子的深深悲悯,她的忧郁是诗人一生的忧郁;“祖国”一词正是对维吾尔、汉生态/文化封闭域的解域,是跃过封闭线的彻底逃逸。诗人高尚扎根于那惟一的祖国——爱。爱就是解域、爱就是就是生成,这便是诗人高尚发明的反抗景观人类纪的情境主义之根。故而,《即克尔》是面朝所有对立、冲突情境的逆熵运动。又如《题哈萨克墓园》④:
茶香犹在,烧茶的热依汗阿帕呢?
迴响还在,弹冬布拉的沙海都拉呢?
风吹。风吹了又吹
但不能使这些墓草比白更白 读罢令人潸然泪下,汉人被穆斯林“空间”、墓园“机制”拒之,惟有以诗化身那贵重的都瓦/祈祷;这同《穆斯林的葬礼》结尾之景观多么相似,惯例、规定是人设置的辖域、封闭线,而即克尔/伊斯兰/涅槃不对人类、众生、万物设置任何疆界,故而,汉人高尚一定会出现在穆斯林墓园的门口,这是高尚为我们开启的宇宙——爱的宇宙。继观一首《在哲赫忍耶餐馆》⑤:
想的是粗毛斗篷西亚山谷独行的苏菲
问的是散落各处殉难道祖的拱北
老板娘说:“他读书少,钱不多,
也没上过多少坟,不像你哩。”
吃罢烤肉,当他们得知我是汉人
老板娘一脸错愕,合不拢嘴
此诗之本体同二维现场交互呈现着和谐动人的生活场景,这是此时此刻的诗与人;弥赛亚就是此时此刻,每一个此时此刻都在拯救之中;这是诗人高尚融合瓦尔特·本雅明和吉奥乔·阿甘本弥赛亚观所构建的情境主义,它是对“末日拯救”辖域的解域,弥赛亚不在将来,弥赛亚就是每一个当下;其对冲突景观的反抗行动正是基于虔诚敬意的每一个此时此刻;对哲合忍耶殉难道祖之关切、同哲合忍耶餐馆老板的对话……这一切,正是爱与和平的微观存留,生成的就是即克尔,就是伊斯兰——由此,我们不得不思维这样的问题:什么是诗人?诗人何为?
三、迷宫:主体的延异与扎根
诗人高尚从不同民族与文化的差异中,从迥异的肤色、瞳孔和表情中,通约出爱,和一个有爱之能力的自体/游牧者。他在不同文明/文化中延异,与当下那些书写异文化/生态的诗人不同,高尚的革命性在于其一边延异一边扎根,类似的诗还有《两个苏菲》《打依尔》《盖德尔之夜想起海明威》《重返阿克塞》《忧伤》《歌声》《黑走马》《雪白,温美》《谐曲》《娜娜女神》《致人类经书》《场景:可能的草原生活》《两个少女的舞蹈——献给雅微和库莱西汗》《已经》……只有扎根,才能真正的解域、去蔽、生成,这扎根的强力正是源于对造物的至深理解与到达——爱先于存在。诗人就是那个大爱者,诗人就是那个创造者,诗人的行动寄寓在对世界的爱与创造中。
诗人高尚为我们开启的是——解域东西方辖域的人类诗学;他向着当代愈来愈窄的精神半径逆熵,发明了一个缺失的族裔——这是心怀人类之爱祛冲突、消对立的解域者,这是跃过一切冲突/对立/封闭线的逃逸者,这是《即克尔》中“嘴唇含着嘴唇”的欢喜神……我们对即克尔的迷恋,对诗人高尚之《即克尔》的迷恋,源于我们对造物的迷恋。一双我们从未谋面的手创造了我们,创造了宇宙,我们对宇宙的迷恋就是对包容的迷恋,宇宙就是化解和包容,宇宙就是对不和谐与和谐的包容。即克尔不止是伊斯兰苏菲派赞颂安拉的功修和祈祷仪式,更是整个人类纪、万物众生的修行目标。
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在其闻名于世的《文明的冲突》中如是预言:“在这个新世界中,冲突的根本根源主要不是意识形态的或经济的。人类内部的大分歧,以及冲突的主要根源,将是文化的。民族国家仍将是国际事务中的最主要角色,但全球政治的根本冲突将发生在不同文明的民族和团体之间。诸文明之间的冲突将主导全球政治。文明之间的分界线,将成为未来的战线。”诗人高尚于当下的启示价值可见一斑。主体/自体必须在不同文明/文化(宗教/民族)中延异、扎根,如此,诗歌/精神的半径才能面朝世界、面朝人类世。爱是宇宙的光体,亦是我們惟一持存的庞大根系。向着对立景观逆熵,就是在延异中分岔/分枝出可能的包容簇与和解谱系,就是在扎根中解域出每一个爱与和平的此时此刻-弥赛亚。诗人高尚的爱之根系是反树形反结构的块茎/根茎,它在不同的文明/文化(宗教/民族)中生成、游牧,这根系中的根系便是对造物的真爱。“真主是创造者。对真主的真爱,寄寓在对世界的创造中、创造性行动中。虔诚于创造,即虔诚于真主,即与真主会意。不会意,会错意的虔诚,一文不值。困扰来自对万物是其所是的不解。万物没有能力自己成为自己。万物来自它的作者——创造者。也即:万物非主。”(《诗人高尚访谈录2018》)如此,诗人高尚延异/分岔/分枝出无限的爽生可能。这或许就是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小径分岔的花园》向我们传递的——宇宙的真谛……他在践行造物的天命,这是诗人中的诗人之天命。诗人高尚犹如当代的冲击波,在诗歌大洋的中心涡旋、凝视。
其所创诗歌生成的爱、创造之强度同其诗学是共命的,他曾反复强调:“诗不是语言。诗是语言最欲抵达之所,是我们是其所是的揭示。”(《可能的柔巴依·诗之道》)这同当代诗人——韩东——有名的标语:“诗歌到语言为止”——大相径庭,很明显,韩东之诗观乃逻辑哲学的后遗症,韩东对语言自身的潜在的诗意重视度远远不够。韩东语言涉及到主体,但并未澄明诗歌的本体在本质上如何去构建。其借艺术/诗歌/创造之命含混了我们对诗歌的定义、对诗歌的认识、对本体,主体的认识。由此,韩东之诗观制造、生产了诗学的辖域,而高尚“诗不是语言”恰是对此辖域的解域、逃逸,是向着当下的诗学困境逆熵。“诗即涌现的在、在者。它凭借语言涌现,但不是语言本身。”(《诗人高尚访谈录2017》)在具体的诗学实践中,他力求简化、反对一首纯而又纯的诗,同时趋向/逼近诗歌的最高境界:自在陈述。
阿克塞哈萨克族朋友来兰州啦。我跟同学介绍——“这是我的朋友”。她笑着说——“是姐姐。”这令我惊喜又惊诧……
注释:
①高尚《可能的柔巴依》,第9首。
②高尚《可能的柔巴依》,第34首。
③高尚《可能的柔巴依》,第22首。
④高尚《可能的柔巴依》,第20首。
⑤高尚《可能的柔巴依》,第42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