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情理想教育 谱写大爱人生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hetthusi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不平凡的理想教育,一直是江苏省新沂市教育局局长、新沂一中校长孙宁执着的人生追求。他用大爱诠释着教育人生的真义,用至情书写着教育生命的美好,用智慧规划着教育生命的愿景……
  充满悲悯情怀的教育人
  孙宁认为,没有十年以上的从教经历,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他常常告诫身边的人们:“我们面对的不只是学生的今天,还有他们的未来,所以,我们不光要教他们学会求知,更要教他们学会做人,给他们的人生发展以充满深情的瞩望。”
  多年来,不管是身处一线,还是居于管理岗位,孙宁都会主动、自觉地走进学生的心灵,将关爱送达他们的心坎。
  2006年,孙宁还兼任新沂市职教中心的校长。一天,晚自习下课铃声响过之后,出来活动的一个学生为了试试自己的力气,竟把学校的石条凳子摔坏了。这么厚重的石条凳子怎么会被摔断了?有的领导说,这孩子太顽劣了,一定要从重处理,要记过,要罚款。孙宁说:“记过,可以;赔偿,也有据可依。可是,学生会不会心甘情愿地接受这样的处理?如果产生了抵触情绪,我们怎么办?简单地处理,学生们会怎样看?要知道,就事论事的处理,很难收获理想的教育效果!对于我们这些教育人来说,不光要弄清学生是在什么情况下犯了错,还要洞悉他犯错之后的真实想法和真实意愿,以便能够在给他改正的机会时,让教育的效益最大化。”带着教育人的爱惜和宽容,学工部负责人找到了“犯错误”的小张同学。没想到,小张的认错态度非常好。他说,老师,真是对不起——我没有想到能把石条凳子抱起来,却没有办法把它放下去。我损坏了公物,就应该赔偿,应该检讨。让我在升旗时在全校同学面前检讨,也行。面对学生的成长与成熟,孙宁和他的同事们很快达成了共识:不要他检讨,也不要他赔偿。
  在应该受到处罚的时候,却获得了超出预期的宽容,教育人的理性选择让学生体验到了成长的尊严。而这,也养成了他们高度的主人翁意识,催生了他们的道德自律。几年过去了,学生换了一届又一届,那块断裂的石凳犹在,学校里却再也没有一桌一凳受损。看到喜人的一幕幕,孙宁感触良多。他说,学生之所以喜欢一所学校,是因为这所学校里的教师不光教给他知识和本领,更让他体验到了做人的尊严。
  以悲悯之心对待学生,给细弱的生命以尊严,孙宁赢得了学生的尊重。而在面对人事改革等问题时,孙宁同样以悲悯之心待人,让教师享受着生命的尊严。
  2006年底,新沂市教育系统实行了财务统管,只需要保留一半会计人员。孙宁和教育局党委一班人决定通过考试公开、公平、公正地决定原会计人员的去留。考试开始了,112名会计人员全部进入考场,考试过程全程录像,以便及时调阅、查验。结果出来后, 56个落选者无一人有半句怨言。
  有了公平、正义,有了公道、正气,新沂教育人的心胸豁然敞亮。
  触摸教育理想的先行者
  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授人智性、化育心灵的神圣事业是孙宁的人生夙愿。1984年师范大学毕业后,孙宁大部分时间任教高三或者分管高三的教学。他在获得优秀的教育教学业绩、取得丰硕的教育科研成果的同时,也形成了质朴、执着的风格,养成了淡定、从容的气度。从自己的成长历程中他体悟到,一个优秀教师必须在立足教育,投身科研,寻觅理想。走上教育局长岗位后,他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职权”影响力,引领全市教师参与教育研究,将阅读、反思、研究化为教师的职业习惯,将成长化为他们的内心需求。
  《“以县为主”管理体制下县域理想教育发展理论与实践探索》是孙宁主持的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重点资助课题。“县域理想教育”寄托着孙宁渺远的教育追求,也记录着他为促进教育主体个性张扬和能动发挥所作的努力,更是他为教师搭建的学习、研究、展现的平台。对于教师的成长,既有目标上的激励,也有方法上的引领,他要帮助教师规划心中的教育蓝图,实现人生的教育期冀。他鼓励将研究重心下移,进行源于生活的“草根化”研究,引导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有价值的教学问题进行探索。他建议在一个教师、一个教研组、一所学校,乃至整个县域开展富有个性化的研究,形成教师独具特色、不可替代的有价值、有深度的“小课题”研究网络,最终建构“县域理想教育实践”研究的大厦。他激励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既有情感上的承领,又能形成批评、争鸣与共享、互助相谐和的氛围。在研究中,他欣赏不同的观点,尊重不同的声音,以达成“百花齐放”、“和而不同”的研究情境。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孙宁这一课题研究的重要价值指向。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孙宁提出改变区域“教育生态”的构想。要求每一个教育人不仅要对学生的考试、升学负责,更要对学生的一生幸福负责。要将学校建成文化的殿堂和生命的乐园,努力创建以“书香、书卷、人文、和美、进取、创新”为特征的校园文化,并用文化引导学生的身心发展,以促成学生的生命化与理想化珠联璧合的发展情态: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灵魂净化的美好,咀嚼智慧增长的快乐,呈现筋骨舒展的朝气,体味胸襟开朗的意趣;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倾听春天花开的声音,阅读夏天绿色的讯息,品味秋天果实的芳香,欣赏冬天雪花的飞扬。
  实现高质量的理想情态的教育,是孙宁的执着追求,而实现高质量的教育必须仰仗高素质的教师。孙宁的目标是在新沂这块热土上,培养出一批乡村教育家。为此,他力主创办了《乡村教育家》杂志……
  “理想教育”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催动了县域教育的均衡发展,2010年2月26日《人民日报》刊发了有份量的《期盼乡村教育家》一文,报道了孙宁领导下的新沂教育改革的喜人成果,一支扎根乡村的高质量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理想教育”不光展现了孙宁的教育智慧,也披露了他的淡泊情怀,彰显了他的人格魅力。
  追寻教育梦想的探索者
  孙宁对教育的爱,完全可以用痴迷来形容。然而,他对教育的爱,却又于深情中透出清醒,深刻里凸显睿智。他认为,一个区域内的教育“第一人”,不能仅仅靠“权力”来发号施令,而应该凭借有效的行为引领,让身边的教育人真正懂得教育,真心爱上教育,真诚办好教育。
  生活中,孙宁时时处处都是教育的有心人。在他的教育博客里,曾经有过这样一篇教育思考。
  一日傍晚,步行回家,看到两个孩子将绳索系起来套在树杈上荡秋千。这是两个大约六、七岁的孩子。他们一个坐在“秋千”上笑得前仰后合,一个在后面用力地推。随着“秋千”阵阵剧烈的摆动,这棵行道树发出“吱吱呀呀”的响声,整个树冠也随之摇晃起来——这是一棵刚栽上不久的小树。一边是天真浪漫的孩子,他们也许在为自己的创意而欢腾雀跃;一边是苦不堪言的小树,若不及时施救,很可能会为这两个孩子一时的快乐付出生命的代价。无疑,我得制止这样的玩耍。
  想了一下,然后若无其事地走过去。我把耳朵轻轻地贴在树干上,一秒,两秒……我在耐心地“倾听”。两个孩子见状,停下了玩耍,好奇,而且疑惑。一个孩子怯怯地问:叔叔,你在干吗?我说,我在听树说话,这棵小树告诉我它被绳索勒得很疼呢,我听到了它哭泣的声音。两个孩子更加疑惑,也跑过来将耳朵贴在树干上听,好一会儿,才自言自语:没有啊。忽然间他们像是悟出了什么,互相对望了一下,看看我,然后拽下绳索一溜烟跑了。
  望着孩子渐渐消失的身影,我想,教育者在道义上被社会寄予了无穷的希望,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忘记了自己肩负的责任。而且,教育儿童的时候,应该用自然的方式介入,没有恐吓,没有强制,甚至不需要灌输道理。教育,首先要让孩子感受到教育者人性的美好,要让自己受教育的过程成为人生美好回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想起这个温暖的故事,常常为这两个幼小生命的瞬间敞亮而感怀不已。
  把这个故事讲给老师们听,老师们佩服我的教育机智。讲给同学们听的时候,却发生了始料未及的一幕——
  大多数人听完故事掌声雷动,只有一个同学没有鼓掌,而且,还嘀咕了一句什么。无意中我注意到了这一个细节。我让他说说见解。这位同学出奇地大方,他说:老师,你怎么就不认为当时那两个孩子是被你吓跑的?你想,天马上就要黑了,你作为一个陌生人,还说树里有哭泣的声音,这是不是够可怕呀?
  一语惊醒梦中人。是啊,教育作为价值引导的工作,总是被教育者赋予了带有理想色彩的善良的期待,但是现实是很具体的,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那两个孩子固然有可能通过角色换位、移情体验理解了我的意图,但是,毕竟也有合适而充分的理由说明孩子是带着疑惧和不解的心态离去的。如果是那样的话,成全了一棵小树,却伤害了两个孩子:他们以后还能像这一次一样快乐吗?他们还会在傍晚时分出门玩耍吗?他们还敢和陌生人说话吗?……也许,我当时可以和他们先攀谈一下再引导他们;也许,我当时可以帮助他们找一找别的“荡秋千”的办法。
  …………
  自我诘问,然后去肯定心灵所感知的一切。再度遇到类似上述案例,孩子远去的背影将在我的心中留下一个问号,而不是一个句号。孩子世界的神秘性和不可知性是教育的大美,教育者当满怀敬畏之心,用热情,用虔诚,且行且问,慢慢接近自己梦中的香格里拉。
  是的,孙宁一直在思考着学校的意义、学校存在的应然状态。刚任局长不久,孙宁到某校考查。“局长在去学校的路上,而校长却在去局里的路上,失之交臂的责任到底在谁?”孙宁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校长沉下心来办教育,才能管理好一所学校!同样,只有和教师在一起,校长才能赢得信任和尊重——有事没事总往局里跑,虽然不能说是工作浮躁,但也会疏远干群关系,造成学校工作的浮躁和被动。
  孙宁认为,一个教育人首先要养成“高雅的教育品格”,他到教育局任职后出台的第一个文件就是“禁酒令”,禁止教师在工作日午间饮酒,并一直身体力行。几年来,在进城教师选拔、各种人员录用、教师职称评定等工作中,制定了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措施,并规范运行,阳光操作,大大改善了当地“教育官员”的形象。
  除了规范化管理,孙宁还能科学决策,实施人性化管理。到高流初中进行调研考察时,孙宁发现一些教师生活有理想,教学有热情,但因为缺乏有效的专业引领,专业成长陷入困顿之中。针对这种情况,他和该校校长徐言军一起探讨鼓励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在他的规划、指导下,学校决定从弘扬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培养教师的教育家品质、尊重教师的独创性构想等层面入手,鼓励教师进行专业生涯规划,将阅读与教学、教育与反思、写作与成长变为教师的一种职业追求和生活方式。为了让教师的专业发展获得持续的动力支持,他还建议学校利用各种形式及时宣传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绩,在教学楼里悬挂“教师心语”,在学校内部评选 “教学能手”,组建“校内教学专家组”,进行教育能力和教学业务培训,落实课堂的“生命化教育”……科学管理收获了累累果实,更为重要的是,激起了全校教师的专业成长热情。
  工作上帮助,生活上关心,情感上体贴,每一个与孙宁接触的人都感受过他至情至性的人性化管理,享受过他那精深涵养所透露出来的人格魅力。
  “一枝独秀不是春,姹紫嫣红春满园。希望全体师生以‘小百灵艺术团’成立为契机,不断进取,努力创新,将校园建成师生成长的乐园!”这是2009年5月28日,孙宁局长在为新华小学“小百灵艺术团”揭牌时提出的希望。这个希望,是他对新沂理想教育的深情瞩望,也是他进取人生的真实写照。
  (本栏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责任编辑萧田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和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更加关注素质教育。幼儿园的实际教学注重有效的教学策略,其中幼儿园美术教学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本文针对利用民间艺术提高幼儿园美术教
我班有个学生叫贾超。刚接这个班时,他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经常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口头上答应了,可一转身还是一如既往。
女儿海波刚出生不久,同住一个大院的一位热心的婆婆就告诉我们,不要给孩子喝糖水,就直接喂她白开水,开荤(安徽六安的方言,指小孩子第一次和大人一样吃饭吃菜)以后也要吃得清淡些,不要吃味重的。一开始味重了,以后再纠正就很难了。婆婆说得极为慎重,满脸谆谆之情,唯恐我们小年轻敷衍似的点头,随后就抛之脑后了。  婆婆说的是口味的调理,关系到孩子的饮食习惯与身体。我则由此想到了孩子的教育。职业的经验、敏感与期待
4月份。河北馆陶县第一中学。未满30岁的高三年级班主任赵鹏服毒自杀。他留下遗书称活着太累,每天无休止地上班让人窒息。工资只能月光,决定自杀离世。据悉,赵鹏3月份的工资为19
学习是成长的方式,选择学习就是选择进步,提高学习力就是增强生命力、创造力和竞争力。我们要努力养成不懈追求新知识、不断研究新情况、努力探索解决新问题的好习惯,形成人人学习、自觉学习、团队学习、学以致用的好风气,做提高学习力的实践者。校长领导力、团队学习力、教育创新力是现代学校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校长领导力:教育思想的引领是关键   1.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践行对学校的价值领导力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相信每位教师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形:当你按照预先精心设计的教案实施教学时,有时会遇到学生突如其来的“发难”,让你一时难以应对。  本学期我教六年级数学,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向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拿一个长方体或者是正方体的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问题一出,正确答案很快得出:3个面。这是一个经典题的经典答案,勿庸置疑。正当我转入下一个话题时,赵荣刚同学高举着手不放,我示意让其
纷纷扬扬的雪花仍在飘着。  女儿出生以来第一次遇上这么久的寒冻天气,胖嘟嘟的脸蛋早已冻出了几个大疙瘩。可看着窗外那莹白剔透的六辦花旋转着优美的舞姿,女儿还是忍不住心动,她要我们陪她出去踏雪。给女儿抹上冻疮消,给先生戴好护耳,一家人高高兴兴地赏雪去。  不用言语,我们自然而然地向江边走。“雪纷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鱔。”似乎觉得关汉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