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味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s0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儿海波刚出生不久,同住一个大院的一位热心的婆婆就告诉我们,不要给孩子喝糖水,就直接喂她白开水,开荤(安徽六安的方言,指小孩子第一次和大人一样吃饭吃菜)以后也要吃得清淡些,不要吃味重的。一开始味重了,以后再纠正就很难了。婆婆说得极为慎重,满脸谆谆之情,唯恐我们小年轻敷衍似的点头,随后就抛之脑后了。
  婆婆说的是口味的调理,关系到孩子的饮食习惯与身体。我则由此想到了孩子的教育。职业的经验、敏感与期待使我对孩子的成长多了一种思考的提前量,也多了几分掂量与打算。1990年代两三百块的月薪,使这几分掂量与打算,更多了锱铢必较似的斟酌:有没有更经济的,长效的,省时省力的办法?
  找个老师学样乐器,或者是学学唱歌、跳舞,或者在三、四年级时学少儿英语,都是那时比较风行的育儿经。但于我们,都成为一种高贵的靡费。妻子的哼唱与录音机播放的儿童歌曲就是女儿的音乐启蒙,而我对于书的嗜好则成为女儿最有力的成长启蒙。这些既让我们至今想来仍觉得有些愧疚于女儿,又有点欣慰,因为我们的女儿已然是一只书虫。
  女儿四岁时,我们一家来到了江南。一次晚间散步聊起了每个人最爱吃什么。“我知道,妈妈最爱吃咸菜。”海波扳起了手指,“咸鸡、咸鸭、咸鹅、咸肉……反正咸的妈妈都喜欢。”妻子笑着抚着女儿的头:“还是海波最知道妈妈。”夕阳的余晖在妻子的脸上闪耀的不仅是年轻的光泽,还有一份母亲的骄傲。
  “我知道,我们海波最爱吃妈妈烧的毛豆烧肉、红烧排骨。”“海波还爱吃玉米、糖炒栗子。”我和妻子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
  妻看着女儿,示意她:“海波,爸爸最爱吃什么呢?”
  “嗯……”海波不由得歪着脑袋,两根手指轻轻捏弄着下嘴唇,两颗黑豆般的眼睛在眼眶里转着圈儿。
  突然,恍然大悟似的,两只小手一拍:“我知道爸爸最爱吃什么了?爸爸最爱吃书”。
  “爸爸最爱吃什么?”妻子好像没怎么听清,追问了一句。
  “最-爱-吃-书!”海波一字一顿,充满了发现新大陆似的肯定与自得。“爸爸每天晚上都要看书。他拿着书你问他要不要吃零食,他说不要。他不就是爱吃书吗?”
  “女儿夸你呢!高兴吧?”妻子说。当然高兴,更高兴的是女儿已经直觉到了好的食物诱人,书也会迷人,它们一样有着可人的滋味吧。在每日读书的文火慢炖里,幽远而又弥长的书香浸入了女儿的眼眸之中心灵之内。一扇待启之窗已经勾勒出了轮廓。
  江南富庶,不少人家愿意在周末带孩子逛逛街吃吃饭,尽享天伦,也减却买菜、做饭、洗刷的烦琐。我和女儿也尽量每周去逛一次,也逛逛街,还有一项是逛书店。偌大的书店,一排排低低高高的书架上满是整齐崭崭的书。在这里,我和女儿都成了鱼,遨游在书海之中的鱼,只是两条鱼游动的速度、方向与姿态可不太一样。我最爱看的是教育、文史、哲学类的书籍,拣起一本,会静静地一站半晌。
  海波呢,一开始就像条欢快的小鱼,东游西逛,随意翻弄。那些色彩鲜艳的图画最吸引她的注意,她会不时捧着一本书点指某个画面给我看,告诉我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后来,她认的字越来越多,逐渐能自己看些文、图结合的书了。这时她多是把我当成一本字典,时常来问我某字念什么,某字是什么意思。再后来,父女俩各看各的,相安无事,甚至一个在一楼另一个在三楼也不要紧,只要临走时招呼一声就好了。就像小鱼渐渐长大,随着见识增长,视野扩大,敢于独立探索的半径就慢慢延长了。
  去的多了,看的次数多了,总有让人贪恋不忍再还归书架的书籍。于是,每次逛完书店回来,父女俩总会各自挑上一本两本的带回家。女儿买书的胃口渐渐增大,但工资条里的数字是个常数,于是我们就约定到书店多看少买。“我们把书店当成是我们家的阅览室?”女儿的眼睛里闪过一束惊喜的光芒。随即父女俩的目光又再次被锁定在展开的书页中。从当初的“爸爸最爱吃书”的童声妙语,到痴迷书香,热爱阅读,女儿的生活口味无疑多了一份雅致与宁静。
  当然,未必全是宁静。每次书店逛完,回程的公交车上,海波总要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说自己读到的好玩故事,说自己刚刚了解的新奇动物,说世界广大,说历史古今……也说迷惑不解,也发喜怒哀乐……人家说孩子逆反期往往开始与家长疏远,亲子交流就开始困难起来了。我倒一点都没觉得。读书似乎使父女俩总有探讨不完的共同话题,书内书外,都能敞开心扉,现在女儿读初三了仍然能无障碍地交流。2010年暑假,父女俩还就中学生谈恋爱现象进行了一次谈话。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女儿的信》中说:“你提出的问题使我忐忑不安。”所幸的是,在与女儿谈论这个敏感话题时,我没有这份忐忑和被动,感到的是父女交谈的坦诚与亲切。这一切,不仅因为读书增进了亲子之情的缘故,更因为书籍在无形之中影响着女儿,帮助她形成了开朗的性格,学会了自我辨别与自我审思。
  海波读书很快,以至于我不免要怀疑她的囫囵吞枣起来。海波二年级结束的那个暑假,我带她在学校加班,妻子回老家看望父母了。我先是给海波买了一本《伊索寓言》,估计应该可以看上个十天半个月的。没想到只一个星期她竟把书往我跟前一递,说:“爸爸,《伊索寓言》看完了,你再帮我买一本别的书吧”。
  “看完了?”
  “看完了呀。”
  “都记得吗?”
  “记得呀。”
  我随意翻到一个故事,我念题目让女儿讲故事内容。跳跃性地挑了七、八个故事,女儿都讲得清清楚楚。我惊异于小小年纪的读书功夫,至少是记忆力让人惊讶。那本《伊索寓言》记不清什么版本了,但大约有400多页倒是记得的。
  《智慧背囊》一类的书,或是实现充斥市场的励志类书籍中,有大量的所谓的哲理性散文或情感性散文,据说考试很管用,因此颇受一些教师的喜爱,常常推荐了来让学生们读。我又记起了阿婆的嘱咐,千万不要坏了孩子的口味。读书也是如此,最怕读坏了品味,一旦读坏了口味,再想调理就难了。因此,从一开始我就注意了书籍的挑选,注意把那些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带到海波的面前。每次女儿生日,我都会送几本书作为生日礼物。先是《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柳林风声》等这样故事生动、文字晓畅的,然后是《杰克·伦敦小说选》《老人与海》等这样直面社会揭示人性的名家力作,最近的生日我送给女儿的是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上中下三册。妻子后来调到学校图书馆工作,最近女儿一直叮嘱让妈妈帮她借几本名家散文回来看。初三的学习自然紧张多了,但女儿还惦记着读书,读名家散文。不仅见出读书之痴迷,更有一份对生活品味的坚持与追求。
  是的,好的书会让我们有一份对精神品味的坚守。夜色阑珊,洗漱已毕,各人做着临睡前必做的功课——读上几页书。妻常说,这才是真正的教师家庭。这话自然算不得真理。但那一刻,借助阅读,一家人在夜的安谧中享受着精神的怡然与灵性的滋养。读书,给了我们另一种意义上的家。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清风拂来,心灵之羽翼轻舒;清水注入,精神之湖泊澄澈。我想,爱读书对女儿刚刚开启的人生旅途来说,是在一开始奠定了一点好的口味吧。
  “以后再纠正就很难了。”阿婆的话又在耳畔喃喃。
  (作者单位:江苏江阴华士实验小学)
  本栏责任编辑李淳
其他文献
随着农村财务“双代管”工作的逐步推行和“荆州市荆州区弥市镇农村会计服务中心”的挂牌成立,我这个有着16年工龄的“老经管”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村会计。虽然干了十几年的经
为了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管理和监控,促进教学管理规范化、教学督导制度化,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文昌中心小学于2010年9月组建了督导小组。督导小组作为学校常设的行政管理机构,负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座大楼发生火灾。消防员在房间里发现了幸存者,不过他睡得很香。两个消防员连忙抬起他来拼命往外跑,结果他的身体太庞大了.而门口又窄,翻来覆去仍然不能顺利出去
中午,我带学生去食堂吃饭,一路上,遇到了不少老师。一年级的孩子总是很热情,他们向遇到的每一位老师打招呼:“老师好!老师好!”可是,老师们的反应却大不相同:有的老师似乎没听见孩子们的问好声,依然与同事说说笑笑,目不斜视地走了过去。孩子们的热情让人感动,看到下一个老师,又大声地问起好来。可是我分明看到有那么一些孩子的目光暗淡下去了,满脸是失望的神情。我赶紧安慰孩子:“老师们在说话呢!没有听见你的问好。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幼儿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教师该如何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通过此次学校组织的师德师风教育学习活动,笔者简单地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热爱幼儿,热爱幼儿教育事业  巴特尔认为: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作为幼儿教师,要有爱心,没有了爱心,所做的一切
Chant类似于学生口头传唱的童谣,其内容句式简单、琅琅上口,好记易背,若配上音乐用说唱的形式表现出来,会使人读后倍感愉快,难以忘怀。Chant多年前已在国外英语教学中广泛使用,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以前我们对chant的认识不多,一些人认为,那不过是小孩子玩耍或用来娱乐消遣的东西。但这几年,我国英语教学对chant有了新的认识,研究之风开始兴起。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
随着经济和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更加关注素质教育。幼儿园的实际教学注重有效的教学策略,其中幼儿园美术教学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本文针对利用民间艺术提高幼儿园美术教
我班有个学生叫贾超。刚接这个班时,他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经常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口头上答应了,可一转身还是一如既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