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先创业,后就业”模式研究

来源 :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420303622163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创业“雷声大,雨点小”,整体不成气候,表面上与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资金、环境、能力及政府政策等原因有关,但最根本原因是创业总体成功率极低,成本远远大于收益所致。照顾失败的大多数,引导有自主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创业前事先树立“先创业,后就业”的主动就业思想可能是破解办法之一。其实质是使得创业成为人全面发展的第一要务,在就业过程中领悟到不同的人生理念,对于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创业;就业;和谐;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03-007-05
  目前,大学生自主创业正日益成为大学校园的一种时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已成为政府、高校解决就业难的一项措施。然而,九成以上的创业者都会在五年之内失败①,十年后存活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的事实又使这种“时尚”陷入了困境。因为你无法说服越来越多的想参与创业的理性人去从事一项几乎注定要失败的工作。为此也印证了尽管政府、高校使出浑身招数,而学生仍“雷声大,雨点小”少,创业始终不成气候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破解这个难题,成为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关键。而引导有自主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创业前事先树立“先创业,后就业”的主动就业思想可能是解决办法之一。或者其中蕴含着这样一层意思,对将来就业的重视,必然包含着对当初创业的关怀?特别是当这种关怀被证明合理有效时。
  本文坚持语境论的进路,以鲁东大学近几年自主创业的毕业生访谈情况及创业调查问卷为切入点,试图找到一个合理的能推动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迈向创业之路的成功之道。论述是初步的、有些是与主流观点不符的,因而肯定是不无争议的。作者将根据实践的情况进行修正。当然,这是以后的工作。
  1“先创业,后就业”:语境论视角下的概念解读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就业方略,首次提出了以“创业带动就业”,把创业作为带动就业的重要途径提到了理论高度。高校作为社会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力的群体之一,蕴含着巨大的创业热情和创业潜力。对于该就业方略,国内不少专家或同仁做了相关的思考与研究。从总体上看,这些研究大都从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出发,关注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在政府层面,则是建立创业教育机制、激励机制,建立扶持大学生的创业政策等等。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对于“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此。但本文以为并将证明,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就业方略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可能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就业模式(事实上,该就业模式一直存在并在发挥作用,只是没有引起多数人重视)。“先创业,后就业”就是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具体表现或模式之一。
  要论述这个就业模式,首要的问题是理解什么是“先创业,后就业”。我们的教课书很少考虑语境,而是喜欢从字面上下定义,因此,“先创业,后就业”就可能会被仅仅理解为必须“创业在前,就业在后”,“只要在企业上班就是就业”。然而,从诠释学上来讲,短时间内工作一段时间,也许算不上就业。如大学毕业后在某单位工作半年或者一年,发现工作不合适,加入到创业行列等。因为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来讲,在某一单位工作一年、半年对于一个人的人生历练来说,谈不上什么就业,而更重要的可能是工作体验而已。本文所讨论的“先创业,后就业”便是如此,至少从时间上来说,“先创业”是指大学生毕业后不直接参加工作;或在某一公司实习,没有与用人单位签约或劳动合同;或与用人单位签订短期的劳动合同,然后解约再进行的创业,都属于本文所论述的范畴。
  在此语境下,创业者退出创业的行为不完全是由于创业失败、财务或效益不好等原因造成的结果,而是一种预先行动或过程反应的价值选择,这是“先创业,后就业”模式的灵魂。大学生在选择了这种就业模式后,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自己所学知识、才能和技术,以个体企业、联合等方式进行自主创业。通过创业,积累经验、财富。经过一番的创业后,发现并不适合创业;或失去了当初创业的激情,想从事一项收入有预期、稳定的工作;或由于社会、家庭、个人等无可预测的原因,创业风险太大,成本太高时,而选择就业,如重新找一份新工作;到企业做管理;到大学或其他地方做研究;读书写作等就成了最佳选择。这也是实践中大多数创业者的最终选择。
  “先创业、后就业”就业模式蕴含了“创业就是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高质量的就业。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经济多元化的今天,无论你从事哪一项工作,哪怕你是公司总经理、董事长,只要公司的股份有1%不是你的,你其实也是打工者,本质上属于职业经理人,你的老板是全体股东。你也是在企业中“就业”。说的直白些,即便是100%的独资企业,实际上你也是自己在自己的厂子里就业。从这一方面来说,创业和就业并不是两条路,两种选择,而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在逻辑上它们是同构的、连贯性。创业因就业而存在,受就业制约;就业是创业的逻辑结果,受创业的影响;就业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的过程;而创业的同时,就业问题也相应得到解决。这实际上涉及到了哲学上的手段和目的的统一。
  “先创业,后就业”就业模式是流变的。一方面,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无论创业规模大小,在创业过程中,都要学到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如人员管理、财务、市场营销、融资、与人交流谈判等,在创业过程中得到锻炼。因此,创业是丰富多彩的。但创业并不是永恒的,而是有时间、年龄、机会、成本等因素限制,所以从事一项有预期的工作就成为必然选择;另一方面,社会是复杂的,人在改造社会的同时,同时也被社会改造,作为社会关系中的人的发展也决不是直线式的,而是复杂流变的。影响个体选择哪一种生活方式,具有很大程度的不可测性。就业以后,仍然可能再创业,再就业,循环往复。当然,这个过程并不是人人都能拥有的,只有那些不安于现状,视角敏锐,勇于突破自己的人才拥有如此绚烂多彩的人生。   由此,我们可以这样定义,“先创业,后就业”是伴随着近几年大学生就业难度的增大,自主创业已被学生、家庭、社会所逐渐认可,大学生对人生价值思考与重构的情况下,所催生的一种新的就业(生活)模式。从价值取向上看,“先创业,后就业”是一种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自我价值选择;从生活方式上来看,主要体现一种和谐,健康的人生态度,是一种有张有弛、舒缓有度的生活理念。其实质是使创业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第一要务,在就业过程中领悟到不同的人生理念,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先创业,后就业”:走出创业困境的可行性路径
  要达到一个目标,前面有两条路可供选择:一是是陆路,一条是水路。走陆路,可到达目的地,缺点是缺乏激情、感悟,但由于地势平坦,困难、曲折少,大部分人选择陆路;另一条是河路,生动、鲜活,但因河水激流湍急,所以选择此路径的人很少。只有水性极好的不到10%的人可以游过去,小部分可能因水性太差而藏身河底,而绝大部分人在渡河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游泳能力不够、激情不再或其他无可测的原因而无法渡河,返回出发地,再通过陆路到达目的地。在这个例子中,走陆路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就业,水路就是创业。
  据统计,2007年到2011年,全国大学毕业生参与自主创业的人数比例在0.3-0.4%。其中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是660万人,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有1.3万人左右。总体来说,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水平还比较低。这必然会形成一对新的矛盾:一方面,创业是时代的最强音,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九成以上的创业者都会在五年之内失败①。要说服越来越多的理性人去从事一项几乎注定要失败的工作。这必然使得鼓励大学生创业陷入了困境。如果要照顾90%以上失败的大多数,寻找创业后的出路才是根本之道。我们可以宣传李想、杨致远、张朝阳、比尔·盖茨,鼓励学生们去以他们为榜样,去创业,去争先,这无疑是正确的。问题的另一面是当我们鼓励学生们去效仿时,是否真的把我们或他们当成了李想、当成了比尔·盖茨?李想只有一个,比尔盖茨只有一个,过份的宣传他们恰恰证明了创业的艰难,创业的成功率极少,或者宣传本身甚至内含了我们本身对创业的不自信,物以稀为贵,对人同样如此。
  假设我们所依据的事实是正确的或基本正确的(即90%以上的人创业都会失败),那么这些走水路的人,是否可以在下河之前的岸上时,就确立好“先试试”的思想,注重过程,在游泳的过程中测试下自己的体力,如果感觉游不过去或不想游了,那就再返回出发地,重新走陆路的路径。通过游泳(创业),体验了激情的感觉,增强了人生历练,满足了自己创业的梦想,发现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主动把握自己的命运。即便创业失败了,但获得了激情,经验,或更多的就业机会,获得了更大的收益。由此,不仅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还解决了“船”和“桥”的问题。
  事实上,已经有人为我们做了示范,尽管人数还很少。2008年4月15日,据媒体报道,刚从盛大网络总裁之职卸甲而出的唐骏,以“10亿身价”履新新华都,担任新东家的总裁和CEO。纵观唐峻的发展经历,从学校毕业后,开始组建公司,但在创业过程中,发觉靠自己的实力做不大,然后在1994年以一名软件工程师的身份加盟微软,2002年4月做到微软中国总裁,2004年2月任盛大总裁,2008年4月,以十亿的“打工皇帝”身价加盟福建新华都集团。唐峻的成长过程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职业经理人(事实上,该就业模式始终存在)。社会缺乏创业者,但同样缺乏能为创业者们经营、打理企业的大量的管理者,如企业经理人。经过自身创业的大学生们具有天然的条件。他们在创业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积淀,而这些足以使他们超出普通的打工者。据有关资料显示,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我国未来几年职业经理人的缺口将达到150万。而相对应的薪酬调查表明,年薪在11至20万之间的职业经理人所占比例最多,为31.8%;其次为年薪在10万元以下的职业经理人,所占比例为31.7%;年薪在百万以上的职业经理人所占比例仅为3.9%。当然,也不乏类似于唐骏的“打工皇帝”,比如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伟,年薪148万,获公司股权激励800万股,按目前市值折合人民币4.5亿元;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景河,年薪356.5万元,获公司股权激励11459.4万股,折合人民币8.2亿(按网上申购价7.13/股计算)。
  当前,部分高校或教育主管部门,做了大量的宣传发动工作,出台了不少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法规,但大都把创业工作的重点集中在创业政策解读、创业教育、创业策略等方面,缺乏实证主义的研究,很少有人对“先创业,后就业”这样一个命题作为一个研究领域进行深度思考,效果当然很差。据对北京某大学毕业生创业调查显示,截止2011年,在所有参与创业的500名毕业生中,毕业时直接创业(含1年内断断续续工作后创业的)占63%;毕业之后出国再回来创业的占28%,就业后工作5年之后再创业的占9%。也就是说,大学生创业者主要集中在刚一毕业就直接创业的学生中间,毕业后先工作一段时间(5年之后)再创业的学生微乎其微。那些毕业时有“先就业,再创业”想法的大学生都干什么去了?原因可能很多,如家庭条件不允许、单位还说得过去、生活稳定等因素,从而不想再创业等等。至于当初“先就业,再创业”的想法,早就变成学生时代的梦想而已。这是否是当前选择“先就业,后创业”的毕业的基本现实?笔者不该枉然下结论,但相信一定有它的理由,如果这样的观点成立,那么我们很多学者、专家所提出的让大学生“先就业,再创业”的就业模式就可能站不住脚。
  “先创业,后就业”就业模式,决不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一个脚注,而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提出了对创业的看法。创业的成功令人羡慕,而创业后再选择就业(如做职业经理人等)优越的成长和发展空间同样让人眼热。创业成功是成功,创业后选择就业仍然是一种成功,特别是当就业是主动做出的选择时。正如有人问,如果你可以做一流“唐骏”,你会不会选择做二流的创业者?   3“先创业,后就业”:一种和谐的就业模式
  在《汉语大词典》中,和谐的意思是“配合适当,匀称”;“和睦协调”;“和解,和好相处”等。以不同利益的协调、不同力量的合作为前提,古人有“和而不同”。多样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增多,毕业生就业模式理念的转变,多样性创业和多元性就业成为可能。这就需要我们以更为自觉的文化包容意识,在尊重、理解的基础上去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为其提供更为宽松的创业环境。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形式出现了两个转变,一是从最初的体制内就业转变为体制外就业;二是从机构化就业转变为个体化就业,即自主创业。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发展历程也基本上与之类似。从计划经济的统包统分到政府主导、双向选择到自主择业,至今天的个体化就业。而“先创业,后就业”就属于这种就业模式之一。这种就业模式对学生个体自主性的要求更高,不仅反映学生个体“要不要创业”、“能不能创业”、“怎样创业”的问题,更反映了“如何创业才有价值”,“如何健康、科学、合理地生活”问题。
  2011年5月,鲁东大学在全体毕业生中做了《2011届毕业生创业调查》,共发送调查问卷1000余份,回收960份。在创业模式(先择业,后就业;先择业,后创业;先就业,后就业;先创业,后就业)中选择“先创业,后就业”的毕业生占到了10.5%;对“‘先创业,后就业’就业模式如何看”中,尽管有五分之一的被调查者根本没想过,但却有50.5%的被调查者认为“从本质上讲,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生活方式”。同样,作者在同鲁东大学6名创业成功或正在创业的同学座谈中了解到,他们当初都有一种“先创业,后就业”的思想,抱着试着锻炼自己的目的,测试一下自己的能力,如果创业不成功,再选择就业也不迟。这种想法可能出乎意料,表达近乎平淡无奇,没有一些创业者的豪言壮语,更不具有新闻价值。然而,就是持这种观点的学生,却取得了今天的成功或正在成功的路上。这中间隐含着什么样的道理?是否是那种不过份追求的和谐心态?是那种信天开阔的大度?如果我们相信他们的选择具有理性,具有语境条件下的合理性的话,那么他们的做法就值得我们关注。
  强调“先创业,后就业”是一种和谐的就业模式,离不开对与之相对应的“先就业,后创业”的就业模式的解读。事实上,大量的实践证伪了这一点,即这种模式并不总是成功的,而恰恰相反,具有极大的弊端。因为通过就业来增加经验和工作历练,再创业的必要条件是就业者的就业状态是灵活的,时间是可控的、有弹性的。如果缺少了这个条件,创业就无从谈起。而在实践中,用人单位是不招聘有“先就业,后创业”想法,工作一、两年后辞职不干的学生,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因为就总体而言,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在双向选择的时候,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图是可以了解的、可测的,因为即便毕业生表面上不说,但经过交流,观察,其意图是能被看穿的。俗话说的好“观色知人心”,“没有不漏风的墙”。如果大量的学生加入到“先就业,再创业”中,必将加剧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矛盾,不仅客观上造成了许多的“假就业”,影响大学生的长远利益,影响人才市场的健康发展,这已不是能否找到工作的问题,而是严重的诚信问题。
  根据2008年1月颁布的《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时要先签劳动合同再试用,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大学生就业因此有了法律的保障,防止了过去企业把大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滥用试用期的问题;但另一方面,只要被雇用就要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完全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自己加以保护,如制定违约筹款,规定违约金,学生辞职成本会相应增加,这对于选择“先就业,再创业”的毕业生来说是一种制约,跳槽的难度会增大。另者,考虑到社会的复杂性和社会制度变迁的长期性,《劳动合同法》的实行必将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相互搏弈的长期的过程,有法不依的问题会长期存在,短时间内仍然不能杜绝一些企业利用学生廉价的劳动力的问题。如果有“先就业,后创业”学生选择了此种类型的企业,必将陷入“创业困境”。毕业生能否学到真正的管理经验,能否有所作为真的该划一个问号?当然,以相对主主义论的观点看,每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中学到不同的东西,不管到何种企业都能学到经验,而不管经验是好的还是坏的,但这决不能成为学生到此工作的理由。作者经历过不少这样情况的案例,鲁东大学2007级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学生李某,毕业前与东营某县化工企业签订协议,补充条款中之一是:如果违约,交纳违约金2000元。该生在单位工作一个月后,感觉该企业缺乏活力、职业待遇差、前途无望,想辞职创业,上班发的工资还不到1000元,却必须交2000元的违约金。这还是相对较好的单位,如果碰到更绝的单位,把你的报到证,档案扣住,你想辞职创业都难,除非你档案、户口都不要了,然而没有了这些东西,以后的麻烦会不断,这种情况在现实中非常普遍。
  而“先创业,后就业”模式则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对个人、对社会而言,都是有利的,从而也是和谐的。首先,在政府、高校都在提倡自主创业的大背景下,学校具备相对宽松的创业环境、人文环境及可利用的资源,容易获得学校、同学的支持。一个学生创业可以吸引若干个学生的参与,创业成功可解决一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因此,创业可作为解决学校就业难的一项措施,于已于人于高校都是有益的。其次,有创业经历的人更容易就业,更能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因为经历过创业,人生阅历相对丰富;又因为是主动选择,所以是有计划的,能抓住就业的时机;因为已经创业了,深知创业的艰难,朝三暮四的想法少,跳槽的机率少,具有较强的诚信意识;再次,不需要企业培训,可直接上班上岗,或经过简单培训后,即可担任重要的管理层,为企业节省成本。
  对“先创业,后就业”模式的承认意味着对差异的尊重,对个性的尊重,而这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每一个都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先创业,再就业”可以作为未来的就业选择。这势必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深远影响,从而导致他们重新设计自己的成才道路,并为此做好准备。可以这样说,最终选择“先创业,再就业”的学生可能是少数,但是这少数人所树立起的自主意识以及由此体现的理念,比其本身更有重要意义。事实上,今天我们所提到的“到基层去就业”,“三支一扶”,“服务西部”、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等等都是“先创业,后就业”就业模式的典型,是“先创业,后就业”在基层中的实践,其本质是在一定的时间内(一般是先签一年或两年合同),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创造条件,利用自己的知识去改变一个地方,而不是去按部就班的就业,合同结束后,如果感到合适,可以继续续签;如果发现不合适,你可以选择其他的路。创业后再就业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先创业,后就业”是一种和谐的生活模式,另一个重要的认识论基础就是它正确阐释了生活和就业,生活和创业、创业和就业的关系。在“先创业,后就业”看来,对财富的追求并不是主要的,甚至对个人的成就感、社会评价也不是主要的,更主要的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对生活的感悟。这种和谐的就业模式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追求。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家长、领导、老师一直灌输学生做“有理想”的人,做出人头地的人,长大以后要当科学家、艺术家、当大官等等。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们会发现,现实中的世界其实离理想相差甚远,富人和名人始终只是位于金字塔顶端的少数人,大部分人都是处在塔底的普通人,大多数人都从事着平凡的工作。市场的冷酷无情使每一位创业者不寒而栗,陈天桥,江南春、王石创业名人的感言说明了这个问题,今天还是欢庆会上的投资人,明天就可能反目为仇,也许就连创业者本人都根本体会不到创业的乐趣。当发现理想永远不能实现时,就会反思人生的价值,反思以前受过的教育是否正确,近而产生焦虑、迷惘。创业是当前时代所提倡的,但是,我们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仅仅盯住某几个创业成功的公司,盯住几个名人,而忽视了失败的大多数。同时我们又不能、也不应该因为大多数学生创业失败而反对学生创业。人生真正乐趣可能与创业无关。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大学生在创业前事先确立“先创业,后就业”的主动就业思想,把握主动权,创业一段时间以后,感到选错了方向,或力不从心,或干脆“说不清原因,就是不想再创业了”,这个时候,你仍然可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那就是由创业到就业,做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让自己活得更充实快乐一些,更实在一些。正所谓大道自然,顺其自然。
  参考文献
  1王守伦.以创业教育带动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孙海华.创业将成大学生就业新关键词.中国青年报,2006-12-29.
  3都阳.创业是改善就业结构的重要途径.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22).
  4李林.唐骏:10亿身价撼动中国职业经理人潜规则?.
  5宏毅.做职业经理人是唐骏最佳选择.IT随笔评论,2008.4.13.
  6宋森,李桂英.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追问与就业机制建构.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0).
  7 袁先海.大学生创业第一人,现在好吗?.职场观察,2005(15).
  8老子.道德经[M].
其他文献
关键词:民主管理;和谐校园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09-021-  学校民主管理是现代学校管理的一个必然趋势,也是学校管理的核心所在。近年来,我校着力推进民主管理,创新民主管理的模式,尊重教师的民主权利,激发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有力地保证了校园的和谐发展。  我校民主管理突出两个重点:一是监督,自觉接受广大教职工监督,
期刊
关键词: 老年文化当;建设  中图分类号:D66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03-025-02  当代中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逐步占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从而加强老年文化建设必将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此,笔者就所在地域实情浅析新形势下的老年文化建设,以供商榷。  1老年文化建设现状
期刊
摘要:在高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数字时代,中国高校动画创作人才的培养与教育重点不仅仅是学习应用新的科技手段,提高国产动画的形式美感。更要从丰富创作内容的教育角度出发,对独特地的中国民间艺术文化进行及时的接纳与吸收,利用民间艺术文化的多样性提升动画创作人才的创作思路与文化修养,探索出一条结合数字技术与传统民间艺术文化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真正优秀的动画创作人才,从根本上提高国产动画的品质,解决我
期刊
摘 要:高校武装部职能在新形势下悄然发生变化。本人结合高校安全稳定的需要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对高校武装部的职能进行了梳理。  关键词:国防教育;高等学校;武装部;职能  中图分类号:G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485(2013)03-005-02  随着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日益凸显,兵员征集工作逐步向普通高等院校延伸,民兵预备役也同时向学校教职员工拓展,高等院校
期刊
关键词:免费开放;优质服务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03-026-02  文化馆是政府举办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阵地。文化馆的免费开放,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平等、便捷及无障碍的服务。促使公共文化成为真正的大众文化,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文化馆免费开放可以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期刊
摘 要: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村级文化建设阵地要进村、队伍要通村、保障要到村、内容形式要贴村。在解决村级文化建设困境中认识要到位、体制要改革、机制要灵活、资源要利用。  关键词:村级文化;队伍;阵地保障;内容形式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03-028-02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
期刊
摘 要:云南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一直以来是境外非政府组织活动的热点和重点地区,境外非政府组织对云南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笔者对其产生的正负影响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境外非政府组织;云南;影响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03-024-03  1 云南是境外非政府组织活动的热点和重点
期刊
摘 要:在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超常规发展的进程中,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日见凸显,并正逐渐成为一个敏感性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为此,各高校围绕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分别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这其中就包括建立了不少规模不等的大学生实习就业基地。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实习就业基地由于各种原因并未发挥实质性的作用。本文从建立大学生实习就业基地的意义入手,全面阐述目前我国大学生实
期刊
国防教育是从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包括陆地、领空、领海、领水)的完整,防御外来侵略和颠覆,维护世界和平的目的出发,以一定的战争观、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对全体公民的品德、智慧和体质等施加影响的一种系统的有计划的活动过程。国防教育是国防建设乃至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它在国家和公民的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校国防教育更是为现代化、机械化和信息化国防建设和应对瞬息万变的世界防务形式的后备保障,为我
期刊
摘 要:留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留学生管理工作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出发,构建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留学生管理体系,促进跨文化交流,实施人性化管理,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留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推进留学生管理工作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文化差异;跨文化管理;同化融合;有效沟通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03-020-02  随着中国对外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