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民主·专业

来源 :班主任之友·小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xw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之友》创刊三十年,这三十年恰是我国的班主任工作发展最迅速的三十年。我也在阅读、撰写和实践中慢慢感悟到,这三十年里,班主任群体在理念和价值标准方面的层层递进和逐渐变迁。
  爱心·奉献
  “你愿意结识一个小流氓,并且每天同他相处吗?”在光明中学党支部办公室里,当黑瘦而结实的支部书记老曹,用信任的眼光望着初三(3)班班主任张俊石老师并向他提出这个问题时,张老师只是极其严肃地考虑了一分钟左右,便断然回答说:“好吧!我愿意。”
  这是刘心武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发表的小说《班主任》中的一个情节。这篇被誉为伤痕文学开篇之作的小说,描写了班主任张俊石答应16岁“小流氓”宋宝琦到自己班级就读,引起同事和班干部的反对,张老师却矢志要将宋宝琦培养成才的故事。
  十年文革对于教育而言是一场劫难,它破坏掉的不仅是教育质量和师道尊严,更是师生之间本该浓烈的爱与被爱的感情。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国家一直在努力弥补这道伤痕。
  1984年,新中国第一次表彰全国优秀班主任,2914名敬业、奉献、有爱心的班主任受到了表彰,班主任工作也被称作“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力量”。
  还是在1984年,全国首家研究班主任工作的刊物《班主任之友》(当时刊名定为“班主任”)创刊,班主任工作开始有了探索和研究的新平台。
  1985年,新中国第一个教师节,北京发行邮票纪念封图案为花朵与教师。其寓意为:老师像园丁,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祖国的花朵。一时间,尊师重教的风气骤起,孺子牛、蜡烛、人梯等成为教师的专属称谓。
  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爱和奉献一直是衡量班主任工作的标准,也是班主任从事班级管理的一条行为准则。无私奉献、大爱无疆是八十年代班主任群体的精神主流。九十年代,班主任的奉献和爱心开始呈现多样化,仍然有老黄牛式的标准楷模,也有不为商品经济所惑选择坚守的道德楷模,更多的是用自己的爱心、责任和智慧引领学生生命成长的“新型”优秀班主任。1998年,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中叙述了很多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既有李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也有学生对李老师爱的回报,更多的是一个优秀班主任源于爱心的岗位责任感和奉献意识。这本书不仅是教育的新经典,更是对那个时期班主任工作理念和追求的一个高度浓缩和概括。
  民主·科学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始,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从恢复期过渡到发展期。民主和法制的观念由此深入人心,并成为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新坐标和新方向。
  魏书生老师在《班主任工作漫谈》一书的自序中说:“我常常觉得班级更像是一个小社会,社会上有什么,一个班级就可能有什么。学生走出家庭,通过在这个小社会里实习,才具有了一定适应大社会的能力。”由此,他提出了自己的班级管理理念:一是民主,二是科学。他的这一理念,引发了班主任工作新时期的探索,那就是民主理念和科学管理意识在班级工作中的深度渗入。在这本书中,他收录了一人为全班,全班为一人》《和后进生组成互助组》《设立值周班长》《犯错误,唱歌》《学生座位自愿组合》等大量体现民主治班和科学管班的文章,浓缩了那个时期民主意识对班主任工作和实践的影响。
  2000年安徽省发生的“刮脸”事件,引发了国内同行对“体罚”问题的反思。在每次体罚之后,人们往往把焦点放在施暴的教师身上,习惯于从师德方面予以谴责,或者冠以“缺乏爱心”之类的思想帽子。随着民主和法制意识的加强,很多一线的班主任开始从这件事中看到“中小学教育中民主和法制教育长期缺失带来的后果”。在《民主与教育》这本书中,李镇西老师收录了《在民主生活中学民主》《今日的学生,就是将来的公民》等引发人们对民主教育思考的文章。
  同时,班级管理策略开始朝向科学化的方向发展。班级自主化管理、班级自我管理等以学生全员参与为主的班级管理模式纷纷出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成为新时期班级管理文化的标志,班主任试图通过班干部队伍建设、班级管理制度建设和班级民主运作模式建设等来培养班级管理的科学化,并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一些其他行业的先进管理经验也被引入班级管理之中,比如,具有企业管理鲜明特征的“量化管理”,被引入到班级管理之中,班级量化管理一度引领了这个时期的班级管理主潮流,并逐渐成为很多学校和班主任效仿、推行和实施的常规管理方式。
  班主任专业化
  2002年10月,天津市大港区举行全国第十一届班集体建设理论研讨会,首都师范大学王海燕教授提出“班主任专业化”的理念,得到了专家们的支持。
  2003年11月,全国第十二届班集体建设理论研讨会在柳州举行,“班集体建设与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成了会议的主题,柳州市的“班主任专业化”建设以民间学术影响的方式推向全国,也引发了全国范围内民间研究意义上的“班主任专业化”理论探讨。
  2004年,班华教授等在《专业化:班主任持续发展的过程》等文中对班主任专业化的概念厘定、制度建构、操作规程的形成等进行了探讨。
  2005年1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办了第一期班主任专业化培训班,开全国班主任专业化培训的先河。
  2005年4月16日,《人民教育》编辑部在浙江省举行了全国班主任工作与班主任专业论坛。这些学术活动的开展表明,班主任工作已经有了自主发展、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2006年,教育部出台《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的通知》,对班主任的资格做了更明确、更专业的要求,正式赋予“班主任”这一岗位以专业地位。
  与此同时,《班主任之友》等专业报刊相继发表有关班主任专业化的理论性文字,并推出了一些相对成熟的成果。
  比如,2011年暑假,《班主任之友》推出大型专题“班主任专业发展”。从理论与实践上与一线班主任共同探讨如何走向专业化。在这一时期,班主任开始关注自身,寻找属于自己的专业化方向。班主任工作开始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实用、个性、特色、专属等与自主、专业有关的词汇正逐渐成为衡量优秀班主任的新标准。
  爱是教育的根本,无论是民主还是自主,无论是奉献、科学还是专业,爱都是它们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三个时间段的理念更迭,其实是班主任成长目标日渐细化、明确和个性化的过程,这或许就是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基本方向。
  (作者单位:山东临沂兰山区教体局)
其他文献
这个案例是比较常见的一个案例,如果我们把所谓的“帮助”两个字换成“控制”,就会很明白陈忆的感受。这样的控制,我看只能让陈忆有一种劳改犯的感觉——他被班上很多的同学押去生产一种自己不感兴趣的叫作“成绩”的产品。  陈忆的表现为什么反弹?我认为和陈忆在班级和小组里的重要性有很大的关系。老师认为陈忆如果被搞定,班上基本太平了,学生认为陈忆如果被搞定,小组就更上一层楼。我认为,老师要接受一个班级总有一些学
期刊
在班级管理方面,我从未停止过利用小组合作来提升管理实效的探索。从十多年前的“追梦组合”,到之后的“伙伴互助联盟”,直至如今的“成家立业行动”,一路摸索实践,走了诸多弯路,也得到了更多成长的收获。  当我尝试把班级管理的主力由班干部下移到小组之后,班级工作展现出来的条理性和有效性是超出我期待的。从学习到生活,从寝室到教室,无论是座位调整、卫生打扫,还是活动策划、成绩评定,都是以小组为单位来开展。各小
期刊
我常常幻想着另外一种教育生活,能安静专注地教书育人,没有很多很多的“杂事”,没有很沉很沉的压力,不累得头晕目眩,中午可以小憩;有时间沉思,有时间阅读书写,有时间循着自己的意愿去实现自己的教育想法。  现实是没办法这样的。班主任,语文老师,品德与生活老师,一年级,80名学生,一个又一个通知,没完没了的检查,做了又做的假资料,领导不断强调的统考与名次,当这些成为教育生活的必有元素后,平凡的教育者就要如
期刊
劳动是人类生存的必修课。学校安排的劳动,无疑是让学生体会劳动价值、锻炼劳动技能的不可多得的机会。有的班主任和学生抓住了这机会,劳有所得,累并快乐;而有的班主任和学生跳不出劳动的任务性质,或应付差事,或叫苦不迭。《劳动中的公平》一文作者,有了对劳动教育和劳动价值的初步反思,可喜可贺。下面,笔者分享自己对待劳动的一些做法,与同侪探讨:  任务分配  劳动任务一来,绝对是班级大事,一经宣布,不是满堂叫好
期刊
关于班导师  湖北孝感刘佃英:在台湾有没有班主任这个职位?是兼职工作还是正式岗位?在师范学校里,有没有班主任这方面的培训?  Dr.Lin(台湾台南大学林进材教授,下同):台湾班主任叫班导师,有很系统的研究和培训。  湖北咸宁樊会武:在台湾如何考核导师?对学生的考核有哪些方面?如何操作?有哪些值得内地借鉴?  Dr.Lin:台湾的导师考核有相关的办法,简单来说,不能在一学期中发生任何有影响学生的事
期刊
《夏山学校》中,尼尔说:成长过程中,我们的身体不断衰老,这是显而易见的。也许你期待永葆童心,但心也随着岁月和经历,不断被叠印上各种各样的信息符号,增加负载,同样在沉重中衰老。原来,成年,沉重,陈旧,这就是成年人相比儿童的三大特征。我所说的“陈心”就是指成年人日趋陈旧的心。最近和小孩相处中,我的“陈心”有三次被小孩瞬间秒杀。那英的歌里有一句歌词——“就这样被你征服”,完全符合那一时刻我的灵魂体验。 
期刊
这是三年级的学生在劳动。劳动的任务是拔草。  植物园里,砖缝里,随着春天的到来,长出了绿绿的野草,需要把它们清除掉。这个任务就交给了三年级的学生。  根据情况,班主任把学生分成两组,任务也分成两块,一组拔植物园,一组拔砖缝里。然后每个组再把劳动任务细化,具体分配到每个学生头上。  这样一布置,看起来是很好。每个学生都有明确而具体的任务了:谁干啥?谁干得咋样?都能清楚明了。班主任的任务只是监督落实。
期刊
活动对象  小学中年级  活动背景  倾听,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也是重要的学习技能,更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保证。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不仅让学生在学习上收获更多,更能让学生终身受益。  现代课堂中,我们面对的不再是只会瞪大眼睛听你高谈阔论的学生,而是藏着满腹疑问、随时准备插话,或是把手偷偷放在抽屉、“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学生。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或集中时间短,在低年级时若没有及时纠偏,就会导致学生不
期刊
1984年,追随着启蒙班主任柔柔的目光,女孩陈雪晴立志走上教育之路,这一走就是几十年;  也是在这一年,男生伍建从李镇西老师首届未来班毕了业,此后,他当过工人,成了班主任,做了总经理,历经人生起伏,唯有“正直、勤奋、善良”的六字班规始终铭刻在心里;  这一年,新中国第一次表彰了全国优秀班主任,2914名敬业、奉献、有爱心的班主任受到了嘉奖。  也是在这一年,带着改革年代特有的锐气和使命,《班主任之
期刊
在《劳动中的公平》一文中,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均等分任务的劳动是不是公平的?按照一般逻辑,个体化分工,每人完成自己分内的劳动任务,这是公平的。教师所纠结的是学校组织的劳动,是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助?还是把这次劳动视为社会化劳动的一次预演,教育学生要在劳动中实现个人价值?  这个思考触及的是劳动的价值实现问题。通常意义上说,学校组织的劳动,主要关注三个方面的价值实现:其一,要引导每一个劳动者,重视个体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