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之友》创刊三十年,这三十年恰是我国的班主任工作发展最迅速的三十年。我也在阅读、撰写和实践中慢慢感悟到,这三十年里,班主任群体在理念和价值标准方面的层层递进和逐渐变迁。
爱心·奉献
“你愿意结识一个小流氓,并且每天同他相处吗?”在光明中学党支部办公室里,当黑瘦而结实的支部书记老曹,用信任的眼光望着初三(3)班班主任张俊石老师并向他提出这个问题时,张老师只是极其严肃地考虑了一分钟左右,便断然回答说:“好吧!我愿意。”
这是刘心武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发表的小说《班主任》中的一个情节。这篇被誉为伤痕文学开篇之作的小说,描写了班主任张俊石答应16岁“小流氓”宋宝琦到自己班级就读,引起同事和班干部的反对,张老师却矢志要将宋宝琦培养成才的故事。
十年文革对于教育而言是一场劫难,它破坏掉的不仅是教育质量和师道尊严,更是师生之间本该浓烈的爱与被爱的感情。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国家一直在努力弥补这道伤痕。
1984年,新中国第一次表彰全国优秀班主任,2914名敬业、奉献、有爱心的班主任受到了表彰,班主任工作也被称作“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力量”。
还是在1984年,全国首家研究班主任工作的刊物《班主任之友》(当时刊名定为“班主任”)创刊,班主任工作开始有了探索和研究的新平台。
1985年,新中国第一个教师节,北京发行邮票纪念封图案为花朵与教师。其寓意为:老师像园丁,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祖国的花朵。一时间,尊师重教的风气骤起,孺子牛、蜡烛、人梯等成为教师的专属称谓。
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爱和奉献一直是衡量班主任工作的标准,也是班主任从事班级管理的一条行为准则。无私奉献、大爱无疆是八十年代班主任群体的精神主流。九十年代,班主任的奉献和爱心开始呈现多样化,仍然有老黄牛式的标准楷模,也有不为商品经济所惑选择坚守的道德楷模,更多的是用自己的爱心、责任和智慧引领学生生命成长的“新型”优秀班主任。1998年,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中叙述了很多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既有李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也有学生对李老师爱的回报,更多的是一个优秀班主任源于爱心的岗位责任感和奉献意识。这本书不仅是教育的新经典,更是对那个时期班主任工作理念和追求的一个高度浓缩和概括。
民主·科学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始,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从恢复期过渡到发展期。民主和法制的观念由此深入人心,并成为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新坐标和新方向。
魏书生老师在《班主任工作漫谈》一书的自序中说:“我常常觉得班级更像是一个小社会,社会上有什么,一个班级就可能有什么。学生走出家庭,通过在这个小社会里实习,才具有了一定适应大社会的能力。”由此,他提出了自己的班级管理理念:一是民主,二是科学。他的这一理念,引发了班主任工作新时期的探索,那就是民主理念和科学管理意识在班级工作中的深度渗入。在这本书中,他收录了一人为全班,全班为一人》《和后进生组成互助组》《设立值周班长》《犯错误,唱歌》《学生座位自愿组合》等大量体现民主治班和科学管班的文章,浓缩了那个时期民主意识对班主任工作和实践的影响。
2000年安徽省发生的“刮脸”事件,引发了国内同行对“体罚”问题的反思。在每次体罚之后,人们往往把焦点放在施暴的教师身上,习惯于从师德方面予以谴责,或者冠以“缺乏爱心”之类的思想帽子。随着民主和法制意识的加强,很多一线的班主任开始从这件事中看到“中小学教育中民主和法制教育长期缺失带来的后果”。在《民主与教育》这本书中,李镇西老师收录了《在民主生活中学民主》《今日的学生,就是将来的公民》等引发人们对民主教育思考的文章。
同时,班级管理策略开始朝向科学化的方向发展。班级自主化管理、班级自我管理等以学生全员参与为主的班级管理模式纷纷出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成为新时期班级管理文化的标志,班主任试图通过班干部队伍建设、班级管理制度建设和班级民主运作模式建设等来培养班级管理的科学化,并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一些其他行业的先进管理经验也被引入班级管理之中,比如,具有企业管理鲜明特征的“量化管理”,被引入到班级管理之中,班级量化管理一度引领了这个时期的班级管理主潮流,并逐渐成为很多学校和班主任效仿、推行和实施的常规管理方式。
班主任专业化
2002年10月,天津市大港区举行全国第十一届班集体建设理论研讨会,首都师范大学王海燕教授提出“班主任专业化”的理念,得到了专家们的支持。
2003年11月,全国第十二届班集体建设理论研讨会在柳州举行,“班集体建设与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成了会议的主题,柳州市的“班主任专业化”建设以民间学术影响的方式推向全国,也引发了全国范围内民间研究意义上的“班主任专业化”理论探讨。
2004年,班华教授等在《专业化:班主任持续发展的过程》等文中对班主任专业化的概念厘定、制度建构、操作规程的形成等进行了探讨。
2005年1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办了第一期班主任专业化培训班,开全国班主任专业化培训的先河。
2005年4月16日,《人民教育》编辑部在浙江省举行了全国班主任工作与班主任专业论坛。这些学术活动的开展表明,班主任工作已经有了自主发展、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2006年,教育部出台《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的通知》,对班主任的资格做了更明确、更专业的要求,正式赋予“班主任”这一岗位以专业地位。
与此同时,《班主任之友》等专业报刊相继发表有关班主任专业化的理论性文字,并推出了一些相对成熟的成果。
比如,2011年暑假,《班主任之友》推出大型专题“班主任专业发展”。从理论与实践上与一线班主任共同探讨如何走向专业化。在这一时期,班主任开始关注自身,寻找属于自己的专业化方向。班主任工作开始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实用、个性、特色、专属等与自主、专业有关的词汇正逐渐成为衡量优秀班主任的新标准。
爱是教育的根本,无论是民主还是自主,无论是奉献、科学还是专业,爱都是它们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三个时间段的理念更迭,其实是班主任成长目标日渐细化、明确和个性化的过程,这或许就是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基本方向。
(作者单位:山东临沂兰山区教体局)
爱心·奉献
“你愿意结识一个小流氓,并且每天同他相处吗?”在光明中学党支部办公室里,当黑瘦而结实的支部书记老曹,用信任的眼光望着初三(3)班班主任张俊石老师并向他提出这个问题时,张老师只是极其严肃地考虑了一分钟左右,便断然回答说:“好吧!我愿意。”
这是刘心武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发表的小说《班主任》中的一个情节。这篇被誉为伤痕文学开篇之作的小说,描写了班主任张俊石答应16岁“小流氓”宋宝琦到自己班级就读,引起同事和班干部的反对,张老师却矢志要将宋宝琦培养成才的故事。
十年文革对于教育而言是一场劫难,它破坏掉的不仅是教育质量和师道尊严,更是师生之间本该浓烈的爱与被爱的感情。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国家一直在努力弥补这道伤痕。
1984年,新中国第一次表彰全国优秀班主任,2914名敬业、奉献、有爱心的班主任受到了表彰,班主任工作也被称作“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力量”。
还是在1984年,全国首家研究班主任工作的刊物《班主任之友》(当时刊名定为“班主任”)创刊,班主任工作开始有了探索和研究的新平台。
1985年,新中国第一个教师节,北京发行邮票纪念封图案为花朵与教师。其寓意为:老师像园丁,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祖国的花朵。一时间,尊师重教的风气骤起,孺子牛、蜡烛、人梯等成为教师的专属称谓。
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爱和奉献一直是衡量班主任工作的标准,也是班主任从事班级管理的一条行为准则。无私奉献、大爱无疆是八十年代班主任群体的精神主流。九十年代,班主任的奉献和爱心开始呈现多样化,仍然有老黄牛式的标准楷模,也有不为商品经济所惑选择坚守的道德楷模,更多的是用自己的爱心、责任和智慧引领学生生命成长的“新型”优秀班主任。1998年,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中叙述了很多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既有李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也有学生对李老师爱的回报,更多的是一个优秀班主任源于爱心的岗位责任感和奉献意识。这本书不仅是教育的新经典,更是对那个时期班主任工作理念和追求的一个高度浓缩和概括。
民主·科学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始,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从恢复期过渡到发展期。民主和法制的观念由此深入人心,并成为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新坐标和新方向。
魏书生老师在《班主任工作漫谈》一书的自序中说:“我常常觉得班级更像是一个小社会,社会上有什么,一个班级就可能有什么。学生走出家庭,通过在这个小社会里实习,才具有了一定适应大社会的能力。”由此,他提出了自己的班级管理理念:一是民主,二是科学。他的这一理念,引发了班主任工作新时期的探索,那就是民主理念和科学管理意识在班级工作中的深度渗入。在这本书中,他收录了一人为全班,全班为一人》《和后进生组成互助组》《设立值周班长》《犯错误,唱歌》《学生座位自愿组合》等大量体现民主治班和科学管班的文章,浓缩了那个时期民主意识对班主任工作和实践的影响。
2000年安徽省发生的“刮脸”事件,引发了国内同行对“体罚”问题的反思。在每次体罚之后,人们往往把焦点放在施暴的教师身上,习惯于从师德方面予以谴责,或者冠以“缺乏爱心”之类的思想帽子。随着民主和法制意识的加强,很多一线的班主任开始从这件事中看到“中小学教育中民主和法制教育长期缺失带来的后果”。在《民主与教育》这本书中,李镇西老师收录了《在民主生活中学民主》《今日的学生,就是将来的公民》等引发人们对民主教育思考的文章。
同时,班级管理策略开始朝向科学化的方向发展。班级自主化管理、班级自我管理等以学生全员参与为主的班级管理模式纷纷出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成为新时期班级管理文化的标志,班主任试图通过班干部队伍建设、班级管理制度建设和班级民主运作模式建设等来培养班级管理的科学化,并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一些其他行业的先进管理经验也被引入班级管理之中,比如,具有企业管理鲜明特征的“量化管理”,被引入到班级管理之中,班级量化管理一度引领了这个时期的班级管理主潮流,并逐渐成为很多学校和班主任效仿、推行和实施的常规管理方式。
班主任专业化
2002年10月,天津市大港区举行全国第十一届班集体建设理论研讨会,首都师范大学王海燕教授提出“班主任专业化”的理念,得到了专家们的支持。
2003年11月,全国第十二届班集体建设理论研讨会在柳州举行,“班集体建设与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成了会议的主题,柳州市的“班主任专业化”建设以民间学术影响的方式推向全国,也引发了全国范围内民间研究意义上的“班主任专业化”理论探讨。
2004年,班华教授等在《专业化:班主任持续发展的过程》等文中对班主任专业化的概念厘定、制度建构、操作规程的形成等进行了探讨。
2005年1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办了第一期班主任专业化培训班,开全国班主任专业化培训的先河。
2005年4月16日,《人民教育》编辑部在浙江省举行了全国班主任工作与班主任专业论坛。这些学术活动的开展表明,班主任工作已经有了自主发展、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2006年,教育部出台《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的通知》,对班主任的资格做了更明确、更专业的要求,正式赋予“班主任”这一岗位以专业地位。
与此同时,《班主任之友》等专业报刊相继发表有关班主任专业化的理论性文字,并推出了一些相对成熟的成果。
比如,2011年暑假,《班主任之友》推出大型专题“班主任专业发展”。从理论与实践上与一线班主任共同探讨如何走向专业化。在这一时期,班主任开始关注自身,寻找属于自己的专业化方向。班主任工作开始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实用、个性、特色、专属等与自主、专业有关的词汇正逐渐成为衡量优秀班主任的新标准。
爱是教育的根本,无论是民主还是自主,无论是奉献、科学还是专业,爱都是它们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三个时间段的理念更迭,其实是班主任成长目标日渐细化、明确和个性化的过程,这或许就是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基本方向。
(作者单位:山东临沂兰山区教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