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1 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个曾孙女,现在在莫斯科的托尔斯泰博物馆工作。我曾采访她,如何看待自己的曾祖父,她的回答让人印象深刻。 她说,她还在学校读书的时候,与所有人一样,是带着崇拜的目光来看托尔斯泰的。直到她开始研究博物馆收藏的五十万张托尔斯泰手稿,看到他在这些手稿上做了大量修改。她仔细研究这一层层思维的痕迹,“慢慢发现,他是一个和我一样的人,只不过很有才华”。她阅读他最初的草稿,写得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个曾孙女,现在在莫斯科的托尔斯泰博物馆工作。我曾采访她,如何看待自己的曾祖父,她的回答让人印象深刻。
她说,她还在学校读书的时候,与所有人一样,是带着崇拜的目光来看托尔斯泰的。直到她开始研究博物馆收藏的五十万张托尔斯泰手稿,看到他在这些手稿上做了大量修改。她仔细研究这一层层思维的痕迹,“慢慢发现,他是一个和我一样的人,只不过很有才华”。她阅读他最初的草稿,写得并不是很好,“通过那些不断删改、删改、删改的笔迹,我了解了他是如何不断去找寻一个更妙的词语、一个更精确的句子的。我能够清晰地看到,他是如何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修改,一稿又一稿,一步步地让文字变好的”。弗克拉说,她这才开始理解,经典的句子并非凭空落在曾祖父的脑海中,也不像上帝在他耳边轻语一样流诸笔端。“我看到了那些句子出现之前的句子,它们普通、平凡,有些甚至不那么令人满意。是极为勤奋的写作,使托尔斯泰成为托尔斯泰。”
2
在卡尔维诺那里,速度时代是随着英国作家托马斯·德·昆西的随笔《英国邮车》拉开序幕的。昆西描写深夜坐在邮车车厢中旅行,驾车者正在沉睡,旅行者的命运被交给技术完美的邮车那无可阻挡的机械属性。那些马匹以十三英里的时速在笔直的林荫大道上狂奔着逆行,迎面而来的马车上坐着一对夫妇,正以一英里的时速徐徐向前。德·昆西描写,在那刹那之间,“目光的一瞥、意念的一动、天使翅膀的一晃,有哪一种,其速度足以在问答之间掠过,并把两者分开?光的脚步追赶光的脚步之难分,也比不上我们这无坚不摧的力量扑在那辆两轮马车的全力闪避上”。
在这里,文字的母题不是物理速度,而是物理速度与精神速度之间的关系。在一个对越来越快的物理速度习以为常的时代,文学造就了各种技巧,来控制感知时间的进程。在托尔斯泰的小说中,火车与安娜·卡列尼娜的情感变化和命运进程发生了紧密关联;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里,现代科技一点点从繁复织就的密集时空之网中出现;到了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里,象征速度的不再是马匹,而是时速提高了近十倍的汽车,它的速度带着新的价值观冲击了人的精神。文学放慢或加快时间进程——如果说生与死都藏在时钟里,它们本身就是朝著终点滴答滴答前进的抽象时间,那么,文字的直奔主题或离题交错,就能让我们更简捷或迂回地到达结局。
无论速度如何变成一种可计算的数量,精神速度仍旧以不可替代的方式被文学度量。它赋予对这种东西特别敏感的人以快乐或痛苦、温暖或冰冷的情感,那是人们只有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才能体验到的。
(心香一瓣摘自微信公众号“三联生活周刊”)
其他文献
一个盐做成的人偶经过长途跋涉,在海边停下脚步。 这一大片流动的液体与它之前见过的事物截然不同,令它神往。 “你是什么?”盐偶问大海。 “进来看看吧。”大海微笑着说。 于是,鹽偶走进海里,越往前走,它的身体就越小,后来只剩下小小的一撮。在最后一粒盐溶解之前,盐偶不禁惊呼: “现在,我知道自己是什么了!” (林冬冬摘自湖南人民出版社《上帝的公式》一书)
模 仿 德川家康是个伟大的人物。有人喜欢他,有人不喜欢他。看法因人而异,但无论如何,他毕竟平定了天下,开启了长达近三百年的太平盛世,不得不承认,他身上有许多了不起的品质。正因为如此,《德川家康》之类的小说才会风行不衰,甚至掀起了“德川家康热”。 不过,因为仰慕他的伟大,就想依葫芦画瓢地模仿他,那你就错了。德川家康的路,只有他自己走得来。纵使你有超越德川家康的才能,单靠模仿,最终只会步入歧途,错
大学生中村穿着薄薄的春装,略感寒意,他沿着幽暗的石阶,登上博物馆二楼。楼梯左边是爬虫类标本室,中村在进入标本室前看了看手表。“还好,还没到两点,来得还不迟。”中村喃喃地说道,心情略微轻松起来。 爬虫类标本室里十分安静,连看守的人也没有。屋里飘荡着一股防虫剂的臭味。中村看了看屋内的情形,伸开双臂来了个深呼吸,然后站到一个大玻璃柜前。玻璃柜内,粗大的枯树枝上缠着一条东南亚的大蟒蛇。这个标本室,是去年
问:作为作家获得的最大奖赏是什么? 答:有一次,我在哥本哈根闲逛,在一个人满为患的商场里随意看看。丹麦和格陵兰岛历史渊源颇深,而格陵兰住着很多因纽特人。从街上走进来几个穿着格陵兰传统服装的因纽特舞者。他们脸上画着油彩,穿着毛皮衣服,模仿野兽、怪物和某种神灵。他们是灵魂舞者,对人群发出咆哮和其他奇怪的声音。他們指甲细长,嘴巴里塞着变形器——就是让脸颊鼓起来、使表情很怪异的小木片。这些长毛的神灵抑或
熟悉的二手车、便利店、煎蛋早餐,吃不完的三明治,喝不完的威士忌,听不完的室内乐。村上春树小说中这些重复出现的标配元素非但没有让人觉得腻歪,反而感觉有点怀念。因为这是很多人最初对都市生活的向往。村上的都市永远干净快捷 村上虽然也对城市的犄角旮旯进行过详细描写,但总的来说,干净、快捷是村上笔下之城的基本特征。他的很多小说里都有着无死角照明的24小时便利店和通宵营业的茶餐厅,新干线路边的风景总是辽远优
连续十天或两个星期,爸爸一从守望山的图书馆下班回到家里,就急急忙忙跑到盖乌拉大街的东端,梅施阿里姆入口对面的邮电局,焦急地等待他第一本书的到来。他已经接到出版通知,有些人已经在特拉维夫的书店看到书了。于是他每天冲到邮局,却两手空空而归;每天他都信誓旦旦,说要是西奈印刷厂格鲁伯先生的包裹第二天还不到,他就去药店,打电话催促特拉维夫的查持克先生——简直令人无法接受!要是书在星期天还到不了,这个星期当中
1992年秋天,英国姑娘扶霞·邓洛普在一家港式餐馆里,与两瓣笼罩着硫黄色光晕的皮蛋相遇。 碍于禮貌,她夹了一块放在嘴里,随之三观俱裂——对她来说,这一坨脏兮兮、黑黢黢、绿幽幽、黏糊糊的东西,“如同闯入噩梦的魔鬼之眼,幽深黑暗,闪着威胁的光”。 从小就见识过土耳其、苏丹、伊朗、日本等各种“全球化”味道与绿色炒鸡蛋、紫色土豆泥等“超现实主义”菜肴,扶霞绝不是那种看见桌上端来蜗牛和腰子就吓昏过去的女
最近我们一直在忙面试。有一天,我们面试了一个金融专家。我们问他:“你觉得一个好的生意模式,它最根本的特征是啥?” 他说:“是让用户回不去了。”这是我创业以来,听到的关于这个问题最精彩的回答。 对啊,所有的好产品,不都会让人无法想象没有它的生活吗?就像我们今天没有办法想象没有手机和手机里面没有微信的生活一样。 过去我们讨论商业问题,放在第一位的问题好像是竞争,也就是我的东西要比竞争对手的好。
随着岁月的逝去,我的内心越来越富足 和青年时候不同,我再也不用像从前那样 同每个新认识的朋友,都一见如故 或者一定要用語言把思想塑成具体形状 他们来也好,去也好,在我看来是一回事 只要我能保有自我和坚强的意愿 只要我有力量在夏日夜晚爬上山去 看星星成群涌过来,在山的那一边 让他们去相信我爱他们,爱得比实际还要多 让他们去相信我非常在乎,虽然我一个人走 假如能让他们得意,对我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