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民事检察监督 浅析《民事诉讼法》的修改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iand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司法改革是一个国家法制核心内容,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民事诉讼法修正案,修正案的重点直击“申诉难”、“执行难”两大司法顽疾,其与民事检察监督息息相关,本文拟从民事检察监督的角度来阐述此次民事诉讼法修改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对策。
  一、《民事诉讼法》修改部分与民事检察密切相关内容
  修改前的《民事诉讼法》,对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案件,由于法律所规定的内容过于笼统,使得检察机关提出抗诉的案件在法院与检察院间往往存在不同观点,由此产生的对抗抵触现象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存在,当事人“申诉难”的问题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修改施行的《民事诉讼法》,在解决“申诉难”方面做出了很多的突破,暗合了民事诉讼的一些先进理念,给民事检察监督工作开拓了更大的范围和空间。其中,与民事检察监督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主要如下:
  (一)对检察院抗诉条件修改的分析
  此次《民事诉讼法》的修改,主要集中在申诉和执行部分。其中申诉部分主要集中在当事人、检察院二者启动再审程序的条件。此次修改把检察机关的抗诉条件与法院对当事人的再审申请条件一致。
  1.事实认定部分
  法官的审判权主要包括事实认定权和法律适用权,以及诉讼程序指挥权。事实认定是是法律适用的前提和基础,此次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对启动再审程序的条件进行了细化,增加了事实认定部分的再审条件,由原来的2项变为现在的5项,增加了3项。此次修改将伪造主要证据进行诉讼作为再审程序救济的对象之一,但修改前的《民事诉讼法》没有对此进行规定。
  2.程序违法部分
  此次《民事诉讼法》修改,从以下两个方面规范和完善了检察机关的抗诉程序。
  第一,将检察机关的抗诉事由与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事由及法院审查决定再审立案的标准统一。修正前的民事诉讼法在司法实践中,容易造成“谁的申诉渠道畅通、谁的标准宽松就向谁申诉”的状况,同时也容易造成检察院与法院对案件的认识观点不一致。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第179 条明确规定了“人民法院认为需要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事由,共有13 种情形,第187 条规定有这13 种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提出抗诉”。这样规定统一了标准,也使抗诉的事由更加细化,更具有操作性。
  第二,明确规定了审理抗诉案件的法院级别。修改前的民事诉讼法只规定了抗诉的检察机关的级别,而没有规定审理抗诉案件的法院级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抗诉与再审的效果。这次民事诉讼法修正案将原来的第186 条的内容修改为:“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抗诉书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再审的裁定;有本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款第(一)项至第(五) 项规定情形之一的,可以交下一级人民法院再审。”根据这一规定,只有这五种情形的才可以交由下级法院再审,而其他情形的抗诉案件应由上级法院再审。这一修订明晰了标准,避免了不必要的争执,有利于提高抗诉和再审的效果。
  (二)《民事诉讼法》修改对解决“申诉难”问题的突破
  法院再审程序立案范围窄,大多数应当再审的被法院的自由裁量权拒之门外,且再审程序的周期长,中间环节多,往往最后的判决成了迟来的正义。此次《民事诉讼法》修改针对上述的问题作了历史性的突破。
  1.细化了再审条件,突出程序刚性
  当事人启动再审的条件细化事实认定部分、程序违法部分的再审条件,突出程序刚性。增加对不告不理原则的审查。吸收学界一些先进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实践中一些可行性经验。如第179条第(7)至第(11)项程序方面的规定,事实上吸收了学界近年来主张的程序正义理念,第179条第1款第(7)、(13)项就是吸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人民法院再审立案的若干意见(试行) 》第8条第1款第(3)项等内容。
  2.扩大了检察机关的抗诉范围,突出检察监督职能
  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第187条第2款规定检察机关抗诉或提请抗诉的条件适用第179条的规定。换言之,检察机关与当事人启动再审程序的条件是相同的。这大大扩宽了检察机关的抗诉范围。修改前的《民事诉讼法》规定检察机关不能以发现新的证据来启动再审,因为在民事检察中检察机关没有调查取证权,要贯彻“不告不理”和“私权自治”原则。但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规定检察机关发现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裁决的可以启动再审,进一步突出了检察机关对民事审判监督力度的地位。
  3.加快再审程序节奏,提高再审效率
  修改前《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申请再审既可以向原审法院提出,也可以向原审法院的上一级法院提出。在实践中申请再审人往往是多管齐下,这样,导致多部门重复审查,无形中耽误了申诉时效,浪费了司法资源,而且加剧信访部门的纠纷解决压力。此次修改明确了申请人向法院申诉只能向原审法院的上一级申诉,避免了上下级法院重复审查,加快了申请再审的节奏,减少了社会矛盾积压。此外,修改前的《民事诉讼法》第186条没有规定法院对检察院的抗诉审查期限,修改后的第188条规定人民法院在收到抗诉书之日起30日内必须作出再审裁定,提高了再审效率。
  二、尚待解决的问题及民事检察业务的应对措施
  虽然修正案作出了上述改进,但总体来讲改进还是有限的,力度不够,针对性也不够强,对实践中长期存在的特别是检察院与法院之间分歧较大的诸多问题并未涉及和解决,很多老问题在今后的实践中将会依然存在。
  (一)关于民事检察监督的目标和重点
  民事诉讼是私权之争,生效裁判是否有错误,一般来说冲突主体最清楚,检察机关虽然有权提出抗诉以引起再审,但毕竟与私权主体不同。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民事检察监督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维护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在民事诉讼中通过民事诉讼检察监督活动,维护民事实体法和民事诉讼法的统一正确实施。在这一方面,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的目的是一致的。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目的不仅仅在于维护民事诉讼法的统一正确实施,还包括维护民事实体法的统一正确实施,两者不可偏废。其二,促进司法公正,遏制司法腐败。对法官在审理案件时的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的行为进行追究,民事检察监督的这一功能是无可替代的,这也正是检察机关民事抗诉得以保留并发展的重要理由。检察机关应当把民事检察监督的目标和重点放在这两个方面,这比实现个案的公正更重要。   (二)关于抗诉的范围
  民事诉讼法第14 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在审判监督程序中又规定,检察院对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依法提起抗诉。但这些规定都过于原则,因而长期以来检、法两家在实践中存在很大分歧。焦点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是否所有的裁定都属于抗诉的范围,对执行程序能否监督。
  1. 对裁定的抗诉
  民事诉讼法原则规定“裁定”属于民事检察监督的范围,但民事诉讼法中的裁定种类较多、使用也较为广泛。检察机关一般认为检察监督的范围应当涵盖所有确有错误的裁定,抗诉监督的目的主要是防止司法不公正的产生,司法不公正可能产生于诉讼的任何阶段,所以,检察监督应当保持一种对各个诉讼环节实行监督的可能。这个问题本期待由民事诉讼法修改予以解决,但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没有对此作出修改,立法没有进一步明确可以抗诉的裁定种类,直接导致了裁定抗诉范围的模糊,应当予以补充。一般来说,法院处理临时性问题所作的裁定不宜抗诉,检察机关应对足以影响诉讼程序的裁定实施抗诉监督,即该裁定应当具有终局性。如何判断裁定是否具有终局性“一是看该裁定能否允许上诉。二是看裁定是否足以结束正在进行的诉讼程序。三是看该裁定的事项是否属于前提性的重大程序事项,
  2. 对执行的监督
  长期以来围绕执行监督的争论不绝于耳,法院、检察院持两种截然相反的主张。对于在执行程序中做出的裁定,最高法院明确规定检察机关不能抗诉;而检察机关则认为法院的执行活动很有监督的必要。客观上有些法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法定执行职责,不依法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或者违法执行、违法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致使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执行难”、“执行乱”现象的大量存在,致使不少当事人向检察机关反映执行组织的种种违法行为,请求检察院进行监督,但由于立法本身不明确,检察机关无法监督。这一立法空白不仅导致执行程序缺乏监督,也导致当事人及社会的不满。但对执行程序如何监督、监督的具体对象、监督的方式与程序等,此次民事诉讼法修改完全没有涉及。对这个问题还需充分论证与精心设计。
  (三)关于调查取证权范围的界定问题
  在实践中,检察机关如果要形成确凿的心证,在审查过程中或多或少地要展开一些调查。此次修改规定检察机关可以就有新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提出抗诉。检察机关对于申诉案件可以就以下3个方面的事实进行调查取证:一是对当事人有证据证明在原审程序中因客观原因已申请法院调取但法院未调查的主要证据;二是法官违反法定程序审理影响裁判结果的;三是法官违反法官职业道德的行为。上述3个方面的范围既符合最高院颁布的证据规则规定又合乎检察监督职能内容。启动调查取证权的原则是,涉及法官职务行为及程序方面的证据检察机关应主动启动调查权,其它方面的证据由当事人行使调查取证权为主。
  (四)转变民事检察监督理念,提高抗诉质量
  当前法院存在对民事实体法应用的侧重而对程序公正的漠视。然检察院贯彻程序法与实体法并重,二者经常产生分歧,造成法律实施的不严肃性。如何实现审判权与检察权的和谐关系,笔者认为,关键是要认识到审判权与检察权是一对矛盾体,两者的对立与统一是客观存在的。对立是指两者的互相抵制与摩擦,统一是指两者的互相促进。在审判权与检察权依《宪法》,努力促进两者的由对立转向统一,以程序正义理念引导审判权走向相对独立是检察权的使命。
  总体而言,被寄予厚望的民事诉讼法的修改,虽然着力于解决长期存在的“申诉难”和“执行难”等问题,但因其出台的仓促性和修改的局域性,还存在着许多不够具体明确的地方,即使是重点修改的这两个部分仍显得过于简单,仍需依赖司法解释才能操作,尤其是在民事检察监督问题上,检察院与法院之间的分歧仍未解决,而民事检察监督,仍将在分歧和争议中艰难进行。
  
  (作者通讯地址:福建省漳浦县人民检察院,福建 漳州 363000)
其他文献
摘 要:检察机关司法警察是人民警察中的特殊警种之一,担负着与检察工作密切相关的特定的司法保障任务。司法警察必须具备很高的从业技能和素质才能保证法警工作的安全,而能够熟练掌握和正确使用警务技能是安全办案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司法警察;业务技能;办案安全    随着在司法警察岗位上年限的增长,随着对工作的逐步熟悉,笔者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法警工作的重要性及复杂性。平常看似简单的看管、押解、送法律文书等
期刊
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对寻衅滋事罪的表现形式作出了如下概述:“(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颁布的《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三十七条对寻衅滋事案确定了如下立案标准:“寻衅滋事,破坏社会秩序,涉嫌下列情
期刊
辩诉交易是盛行于美国的一项司法制度。即在法官开庭审理之前,作为控诉方的检察官和代表被告人利益的辩护律师进行协商,以控诉方撤销指控、降格指控或要求法官从轻判处刑罚为条件,换取被告人的认罪答辩。辩诉双方达成协议之后,法院便不再对该案进行实质性审判,而仅在形式上确认双方协议的内容。2002年黑龙江省牡丹江铁路运输法院审结的孟广虎故意伤人案堪称国内“辩诉交易第一案”,但时至今日辩诉交易制度仍未被我国完全引
期刊
科技时代,信息化是科技革命和社会变革重要的推动因素。早在2000年全国检察机关科技强检工作会议上,就全面部署了检察信息化工作,2003年又进一步探索建立业务、队伍、信息化“三位一体”机制。2009年下发的《2009—2013年全国检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三位一体”向“四个统一”的转变。此后高检院提出全国检察信息化建设必须围绕“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实施”的“四个统一”的原
期刊
【基本案情】  2010年10月15日,杨某以高额投资回报为由,诱使黄某提供其自有住房为抵押担保(该房产经估价为157万元人民币),并伙同黄某虚构厦门正建咨询有限公司与厦门会展黎鹏装饰设计有限公司签订《布展承包合同》,向中国民生银行厦门分行湖里支行申请企业经营性周转借款,共贷款120万元人民币。贷得款项后,杨某将该120万元人民币转借予吴某,并约定高额利息。后吴某资金链断裂致杨某无法按时支付贷款,
期刊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民事执行一直存在着“执行难”“执行乱”等现象,这一问题的存在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严重影响了当事人和案外人合法权益的实现,损害了国家的司法公信力。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法院执行缺乏外部监督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加强对法院执行阶段的法律监督,成为检察机关的民事行政检察工作面临的一项新任务。  一、民事执行法律监督困境分析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民事执行检察
期刊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国际或国内都不时地听闻有泄密案件的发生。新形势下基层检察工作同样面临许多问题,如何做好检察保密(以下简称“检密”)工作也是一种挑战,笔者从事基层检密工作,拟从其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展开讨论,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保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客观地说,对于传统意义上的保密,由于根源已久,检察干警的认识还是比较深刻的,保密这根“弦”还是绷得很紧的。但实践中由于
期刊
监督机制在职务犯罪预防机制中具有外力强制的特点,它关注的是权力运作的过程是否失真和结果是否异化,重点是地方党委换届后新领导班子。因此,深入探讨职务犯罪预防的机制,实践职务犯罪预防的有效战略,做好与职务犯罪持久作战的思想准备,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强化监督机制——由人为预防到制度制约  1、进一步制定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把预防职务犯罪纳入法制轨道。惩治职务犯罪靠法制,预防职务犯罪也要靠法制,这也成
期刊
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新时期我们党反腐倡廉工作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在这个体系中,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肩负着查处犯罪,惩治腐败的艰巨使命,其自身的廉政建设尤为重要,检察干警是否廉洁直接决定着检察队伍的战斗力。加强廉政建设,对于检察机关的大多数党员干部来说,主要还应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只有发挥廉政教育的基础作用,夯实检察干警的思想道德防线,增强检察干
期刊
新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进行了较大修改,设立了专门的特别程序,进一步强化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对检察机关办理此类案件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结合目前检察工作实际,检察机关还需要在五个方面加以强化,以适应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特殊要求。  一、强化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司法理念。新刑事诉讼法修改之前,各地对未成年刑事案件采取不尽一致的做法,有的注重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有的却较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