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藏品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来源 :早期教育(美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f1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拓片是一种古老的图像复制技术,已经有超过千年的历史。四川博物院依托其教研基地——绵阳红苹果·一迪教育幼儿园,院校合作共同开展早期教育研究,尝试博物馆参与早期教育体系、幼儿园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幼儿教学活动的创新合作模式。
  一、体验拓片制作,“玩”中学习与观察
  幼儿天生具有好奇心,并且对各种新事物会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对拓片制作的体验,激发了幼儿对古代文物的敏感度。有研究表明,听、讲和阅读等被动学习只能保存5%~10%的学习内容,而实践和教授给他人可以让学习者记住75%~90%。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owey)提出,“体验是所有学习的中心,知识是通过人与环境互动而获得的”;让·皮亚杰(Jean Piaget)说,“学习最开始都是通过调动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和嗅觉等感官开始的”。我们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重视他们的个人体验,通过从“做中学”引导他们如何观察。幼儿从触摸开始,感受画像砖、宣纸、鬃刷、拓包等物品的质感。模仿与感知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他们观察老师拓印的过程,然后有模有样地制作起拓片来,上纸、击打、吸去多余的水分,上墨、扑拓,再上墨。在拓片的过程中,画像砖刚劲沉稳的线条,阴刻和阳刻的交叉使用,图像的饱满和留白等跃然纸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朋友分别制作出了车马过桥(图1)、盐井(图2)、西王母(图3)和日神(图4)等画像磚拓片,在黑与白之间体会文化的魅力,在画像砖的线条之间感受历史的痕迹。
  二、鼓励语言表达,“看”懂古代美术品
  我们把汉代画像砖运用到幼儿教育中,目的不是让幼儿记住艺术品,而是培养一种解读艺术品的基本方法,一种体验艺术品的角度,一双敏锐的发现美的艺术家的眼睛。我们除了让幼儿在制作拓片的过程中,感受线条的凹凸感、画面的精心布局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外,还让幼儿观察画像砖中的物体,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动作、想象等去描绘砖中物体的美,如形状、形态和空间等。制作完拓片后,幼儿纷纷拿着自己得意的“作品”展示给老师看,我们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像砖的内容,有的幼儿说他制作的车马过桥画像砖“马身体很壮,腿很细”“这是一匹跑得很快的马,因为它脚飞起来了”。有的幼儿描述他制作的盐井画像砖“我看到有人站在很高的地方工作,有人在煮东西,还有动物在山上跑”。还有的幼儿说他制作的西王母画像砖“一个老奶奶身边有大尾巴的狐狸,还有癞蛤蟆在她跟前跳舞,一只大兔子站在旁边,两个古代的人在观看”。制作日神画像砖的幼儿说:“老师,这只大鸟头上戴着帽子,肚子里有个圆圆的东西,里面还有一只鸟。”当幼儿对画像砖有了初步的感知后,我们还引导幼儿对画像砖进行拓展想象,例如在观看画像砖的时候,想象自己在画面中,会看到怎样的场景?我们启发幼儿由古观今,想象汉代的生活对应到现代,有了什么样的改变或未变之处。我们鼓励幼儿及家长能经常走进博物馆,观看艺术品,发现美、欣赏美,培养他们从小亲近博物馆,在实践和体验中成长,不会因为“看不懂”展品而在博物馆中走马观花。
  三、进行角色扮演,“感知”艺术与历史的美好趣味
  汉画像砖通常是一砖一主题,这种独幅画面的出现,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它促使了绘画逐渐成为一种成熟而独立的艺术形式。为了让幼儿能充分理解近2000年前的汉代民间艺术的图像内容以及特有的美学意涵,我们选择人物和动物形象比较丰满的画像砖《盐井》,让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这些孩子有的扮演站在井架上汲卤的人,有的扮演照料井灶的人,有的扮演正在拨火的人,还有的扮演运输盐包的人和持弩射猎的人。我们向孩子们播放了四川博物院制作的AR(增强现实)动画视频,增强场景带入感,使孩子更直观地了解了汉代凿井采卤、汲卤制盐等过程,有助于他们对画像砖中人物形态和动作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的情景模拟活动,我们能够观察幼儿在情景中的心理状态、语言表达,以及对视觉图像的感知。《盐井》画像砖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画工将视野内沿纵深分布的事物进行等距离观察,将捕捉到的物象按照上远下近的原则配置在画面上。不同于西方的焦点透视法,散点透视虽然不是很合理,但从艺术的角度看,它不仅合理,而且更适合表现气势磅礴的宏大场面。《盐井》画像砖图像虽没有视觉灭点,却使画面的上下关系变成了物象的纵深远近关系,从而将三维空间一览无余地表现出来。对于幼儿来说,要理解这样的美术作品,仅仅靠观察是很难体会图像所要表达的内容,通过角色扮演这种情境创设的体验活动,孩子们在游戏中实现了对画像砖的理解。
  我们发现幼儿对有动物形象的画像砖情有独钟,马、兔子、蟾蜍、狗、羊等动物出现在画像砖中的比例尤其高。汉代的艺术形式具有夸张和变形的特点,这种特殊的形式产生出强烈的效果,具有一种后世无法企及的古朴浑厚、深沉雄大的气势和古拙的美学风貌。悬空的马蹄、站立的兔子、跳舞的蟾蜍,以精练的线条刻画在砖石上,让我们体验到汉人奔腾澎湃的生命力。
  四川博物院和一迪的老师共同研发面向幼儿的博物馆文化体验课程,围绕画像砖,通过制作拓片、语言表述以及科学实验、角色扮演和色彩创作等内容,从语言、科学、艺术、健康、社会等领域去分层构建幼儿的主题活动课程,让孩子们从动手动脑的游戏中感受艺术与历史的趣味,通过从“做”中学全面开发博物馆藏品资源在幼儿教育中的研究和应用。
其他文献
尹花,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逸景幼儿园骨干教师,广州市优秀教师,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多年,深受孩子和家长的喜爱,潜心研究幼儿绘画特点和美术教学,辅导的幼儿作品多次在国家级刊物及各种竞赛中发表、获奖。  水果沙拉  许逸林(2岁半 棉签 水粉涂鸦)  孩子的话:这是我做的水果沙拉,有红红的苹果、黄黄的香蕉、紫红色的葡萄、还有蓝色的蓝莓,很多颜色,很好吃的。  教师点评:2~3岁的幼儿很喜欢涂鸦,而且会给看起
问:孩子喜欢什么样的色彩?怎样运用对比色?  答:孩子的绘画多数是色彩强烈而富有动感的,他们喜爱用纯度高的色块堆积、拼接在画面上,强烈的对比色使画面具有很强的活力,产生跳跃的视觉效果。  对比最为强烈的色彩是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这几组颜色。色彩的明度、纯度对比反差越大,跳跃感越强。在浅绿色底上的红色有向前跃出之感,充满活力,而放于紫色底上的红色则平静多了。东方人的绘画大多数采取对比强烈的色彩方式
活动目标  1. 学习用三角形、半圆形、圆形的塑料积木拓印西瓜。  2. 喜爱拓印画活动,乐意表达作品内容。  活动准备  1. 三角形、半圆形、圆形塑料积木,红色、绿色、黑色、黄色颜料,画笔、画纸,棉签。  2. 大小、外形不同的西瓜图片(PPT),拓印微视频。  3. 红瓤、黄瓤西瓜各一個。  活动过程  一、PPT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PPT)师:孩子们看看,今天我带来一种水果,你们看看是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之一,游戏精神是儿童在游戏中所呈现出的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状态。在课程实施中,要实现幼儿游戏与教师教学的优化结合,就要平衡好“玩”与“教”的关系,让幼儿在“玩”中“学”。我园以艺术领域为特色,从多方面处理好顺应与促进,练习与创造,愉悦与发展的关系,从而促使游戏精神在美术活动中的渗透与融入。  一、环境中挖掘游戏精神  我园地处古城区中心,近处与巍巍方塔相望,和淙淙琴川
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很多老师喜欢选择那些画面温馨、色彩柔和的名画作为欣赏内容,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毕加索的《梦》、梵高的《向日葵》一等。在组织了这一系列欣赏活动后,我产生了这样的困惑和思考:美术欣赏中所谓的“美”到底是什么?  为解决这样的困惑,我尝试选择毕加索的油画《格尔尼卡》一组织幼儿进行欣赏活动。应该说这是一个很有争议的欣赏内容,很多老师都认为,《格尔尼卡》这样战争主题的内容,不应该让幼儿
自古以来字如画(上篇)
我承认蝉是个讨厌的邻居,每年夏天,在许多昆虫里,蝉所以特别引起人们注意,主要因为它叫的声音随了季节、晴雨、早晚,有种种变化;有时候悠扬和乐,有时候温文婉转,有时候激切凄凉,好像大音乐家的管弦,真能谱出多少喜怒哀乐,给人们以无限的深思妙感。  —梁容若《蝉歌》  相貌平平,甚至微不足道的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却具有不容忽视的审美价值,有着丰富的美学意蕴,被当作神圣的灵物,代表着纯洁与清高。高洁的君子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鱼的形状和特点,大胆运用橡皮泥创作一条美丽的鱼。  2.运用搓压团捏、切挖抠等技能,将橡皮泥变成各种点、线、面及各类图案装饰鱼身上美丽的花纹。  3.比较自然界的鱼与美术作品所表现的鱼的异同,感知艺术表现中夸张的装饰手法。  活动准备  1.课件、半成品鱼作品、海底世界背景图一份等。  2.橡皮泥、小刀、蓝底泥工板人手一份。  3.孩子已有搓、压、团、捏等技能。  活动过程
施林红,教育硕士,浙江省俞春晓名师网络工作室学科带头人,杭州市教坛新秀、杭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现任杭州市万家星城幼儿园园长。  她潜心钻研儿童美术教育,以美育化的办学思路开展“玩·美”校园文化建设,先后主持《“玩美”馆:基于师生共同成长的文化载体构建的行动研究》《以阅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从“被动教研”走向“主动发展”的园本教研实施方略研究》《话与画的转化:低幼绘本艺术意象融入幼儿美术教
一、娃娃的画  二、老师说画  杜飞(1877-1953)是一位存阳光照耀、海风吹拂中成长的法国画家。擅长画风景画和静物画,喜欢画花儿,喜欢率直地描绘自然与生命。他那奔放的线条、艳丽的色彩、明快的笔触.追求装饰效果.以及对光与色的独特表现,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现代风景画的窗口。  这幅《静物》,描绘的是  张餐桌上的景象。画中.餐前准备似乎尚未妥当,主人也未露面,而温馨的氛围却如此的诱人。整个画面轻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