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出现了青铜器。而西周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古代青铜器种类繁多,形制多样,大部分青铜器表面都装饰有精美的纹饰,这些纹饰不仅折射出当时的艺术表现特点与技法水平,而且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统观中国古代艺术,夏、商、周所形成的中国青铜艺术的高峰,成为后世造型艺术难以企及的高度和典范。它奠定了具有中国神秘主义精神的图案样式,通过现实加主观想象的虚幻创造,诞生了具有独特审美趣味的兽面纹饰——饕餮。较之其他造型装饰之纹饰,饕餮纹所体现出的诡异、狞厉之美体现了上古时期人们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西周;青铜器;狞厉之美
在石器时代,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产工具是打制石器,河姆渡人、半坡人用的生产工具是磨制石器,而到了夏商西周时期的生产工具才是青铜器。
青铜,又名金或古金,是红铜(纯铜)与锡或铅的合金,熔点在700~900℃之间,比红铜的熔点(1083℃)低。含锡10%的青铜,硬度为红铜的4.7倍,性能良好,硬度大、铸造性能好、耐腐蚀,适于制作工具、武器、日用器及雕塑艺术品,用红铜(纯铜)与锡或铅的合金制造的器物是人类最先广泛使用的金属器,这些器具的表面镂刻着线条形纹饰图案。这些图案有水纹,云纹,网纹,动物纹等多种样式,这是天地万物诸神事象的标识,在人类历史上促成了继石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之后的“青铜时代”。而“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
在西周时期,生产力的提高及农业的发达,金属农具的出现与使用,使周人认识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大幅度提高,故对神的崇拜逊色于商族人。此时西周实行的宗法制是以家族为中心,依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法则而建立起来的社会等级制度。宗法制的政治基础是嫡长子继承制,政治体现为分封制,而当时的宗庙祭祀制度更是为了加强嫡长子地位,团结宗族。与此同时,宗教性的巫史文化逐渐形成,巫史文化垄断了神坛,学坛,从而把持了政坛,同时也把王室先祖与上帝和天联系起来,祭天和祭宗庙变的至关重要,为了社稷安稳,得上天保佑,托祖宗之福,祭祀自然是国之大事。而所谓的社稷,就是指土地神和谷神,祭社稷无非是指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巩固封建国家的基础。
可以说,中国最初的思想家精神领袖就是巫师,而现实生活物质形态的体现就在青铜器的纹饰上。在这些纹饰中,渗透着文与化既对立又统一的复杂关系,展示着古代线条纹饰的艺术狞厉之美和丰富的人文精神。
我国最早出图的青铜器,有甘肃马家窖文化遗址中的青铜小刀,稍晚的有齐家文化遗址墓葬中发现的青铜生产工具和青铜装饰品。而我国青铜器最为著名的有商司母戊鼎,西周大盂鼎,大克鼎等等。
而在这些青铜器的纹理图案中,更可以看出他的文化内涵。早期人类社会,动物对人具有神奇力量,而人则是被动的。对自然的无奈、恐惧与敬畏,使得人们期盼神力的庇护,甚至把自己想象为某种猛兽,刻画兽身人首或人身兽首的形制、纹饰。用青铜器上更为狞厉怪异的纹饰“辟邪免灾”,增强自身的安全感。《吕氏春秋·先识览》:“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也。”周人装饰饕餮纹的目的是为了使人们知道贪吃必将害己,也暗含着人对猛兽恐惧万分、痛恨不已又无能为力而诅咒它们自食其果的感情成分。这时青铜器纹饰中人形装饰极为罕见,偶尔出现时,也仅处于被动的地位,而饕餮面形常常构成全部装饰的中心,令人望而生畏。狰狞恐怖的纹饰是对命运的恐惧心理在器物装饰上的投射:对异族是恐怖的化身,对本氏族则是战胜恐惧的符号。
饕餮纹青铜鼎铸造精密,样子坚稳,并配有朴素的装饰。鼎体浑圆且深,向上收口,两侧对称设耳,鼎体上部有扁平浮雕。一对龙的图案有些变化形成一道突出的棱,形成饕餮纹。
饕餮纹虽然是拼合组成的,但并不意味着它是随意拼凑的。古人对于饕餮的具象并无概念,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类动物身上发现了其应有的特质,于是在塑造饕餮形象时,他们便整合了羊(牛)角(代表尊贵)、牛耳(善辨)、蛇身(神秘)、鹰爪(勇武)、鸟羽(善飞)等,神秘的怪兽有着人们熟悉的动物的器官,这就使人们能够迅速体验出应对饕餮纹怀有怎样的情感。富有神话气息的来历和外形的夸张,又使得饕餮纹狰狞恐怖,神秘威严,令人望而生畏。
饕餮纹最重要的特征应当就是它的眼睛了。无论怎样变化,饕餮纹都少不了那一对炯炯有神、不怒自威的巨目。它瞪视着外界,震撼着人心,但同时也强烈吸引了人们的目光。饕餮纹多作为主题花纹出现在青铜器的腹部,少量在足部。宽阔的空间给了它足够的施展余地,醒目的位置则赋予了它更多的支配性与威严感。
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饕餮文化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所表现出来的狰狞、粗犷、豪放不羁,显示出的震撼人心的威力,象征着中国的历史挣脱野蛮,跨入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凡有饕餮形象的礼器,即显示着尊严、权威和力量,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
而且青铜纹饰它指向一种无限深渊的原始力量,突出着恐惧残酷与凶狠的印象,呈现出一种神秘威力与狞厉之美。同时,这种狞厉之美积聚为深沉的历史力量,在历史长河中無可阻挡,滚滚向前。
参考文献:
[1] 狞厉之美——中国青铜艺术[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1.
[2] 中国古典美学史[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3] 中国美学史[M].人民出版社,2005.
[4] 中国西部艺术论[M].2008.
[5] 中华民居[J].2012(01).
关键词:西周;青铜器;狞厉之美
在石器时代,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产工具是打制石器,河姆渡人、半坡人用的生产工具是磨制石器,而到了夏商西周时期的生产工具才是青铜器。
青铜,又名金或古金,是红铜(纯铜)与锡或铅的合金,熔点在700~900℃之间,比红铜的熔点(1083℃)低。含锡10%的青铜,硬度为红铜的4.7倍,性能良好,硬度大、铸造性能好、耐腐蚀,适于制作工具、武器、日用器及雕塑艺术品,用红铜(纯铜)与锡或铅的合金制造的器物是人类最先广泛使用的金属器,这些器具的表面镂刻着线条形纹饰图案。这些图案有水纹,云纹,网纹,动物纹等多种样式,这是天地万物诸神事象的标识,在人类历史上促成了继石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之后的“青铜时代”。而“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
在西周时期,生产力的提高及农业的发达,金属农具的出现与使用,使周人认识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大幅度提高,故对神的崇拜逊色于商族人。此时西周实行的宗法制是以家族为中心,依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法则而建立起来的社会等级制度。宗法制的政治基础是嫡长子继承制,政治体现为分封制,而当时的宗庙祭祀制度更是为了加强嫡长子地位,团结宗族。与此同时,宗教性的巫史文化逐渐形成,巫史文化垄断了神坛,学坛,从而把持了政坛,同时也把王室先祖与上帝和天联系起来,祭天和祭宗庙变的至关重要,为了社稷安稳,得上天保佑,托祖宗之福,祭祀自然是国之大事。而所谓的社稷,就是指土地神和谷神,祭社稷无非是指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巩固封建国家的基础。
可以说,中国最初的思想家精神领袖就是巫师,而现实生活物质形态的体现就在青铜器的纹饰上。在这些纹饰中,渗透着文与化既对立又统一的复杂关系,展示着古代线条纹饰的艺术狞厉之美和丰富的人文精神。
我国最早出图的青铜器,有甘肃马家窖文化遗址中的青铜小刀,稍晚的有齐家文化遗址墓葬中发现的青铜生产工具和青铜装饰品。而我国青铜器最为著名的有商司母戊鼎,西周大盂鼎,大克鼎等等。
而在这些青铜器的纹理图案中,更可以看出他的文化内涵。早期人类社会,动物对人具有神奇力量,而人则是被动的。对自然的无奈、恐惧与敬畏,使得人们期盼神力的庇护,甚至把自己想象为某种猛兽,刻画兽身人首或人身兽首的形制、纹饰。用青铜器上更为狞厉怪异的纹饰“辟邪免灾”,增强自身的安全感。《吕氏春秋·先识览》:“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也。”周人装饰饕餮纹的目的是为了使人们知道贪吃必将害己,也暗含着人对猛兽恐惧万分、痛恨不已又无能为力而诅咒它们自食其果的感情成分。这时青铜器纹饰中人形装饰极为罕见,偶尔出现时,也仅处于被动的地位,而饕餮面形常常构成全部装饰的中心,令人望而生畏。狰狞恐怖的纹饰是对命运的恐惧心理在器物装饰上的投射:对异族是恐怖的化身,对本氏族则是战胜恐惧的符号。
饕餮纹青铜鼎铸造精密,样子坚稳,并配有朴素的装饰。鼎体浑圆且深,向上收口,两侧对称设耳,鼎体上部有扁平浮雕。一对龙的图案有些变化形成一道突出的棱,形成饕餮纹。
饕餮纹虽然是拼合组成的,但并不意味着它是随意拼凑的。古人对于饕餮的具象并无概念,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类动物身上发现了其应有的特质,于是在塑造饕餮形象时,他们便整合了羊(牛)角(代表尊贵)、牛耳(善辨)、蛇身(神秘)、鹰爪(勇武)、鸟羽(善飞)等,神秘的怪兽有着人们熟悉的动物的器官,这就使人们能够迅速体验出应对饕餮纹怀有怎样的情感。富有神话气息的来历和外形的夸张,又使得饕餮纹狰狞恐怖,神秘威严,令人望而生畏。
饕餮纹最重要的特征应当就是它的眼睛了。无论怎样变化,饕餮纹都少不了那一对炯炯有神、不怒自威的巨目。它瞪视着外界,震撼着人心,但同时也强烈吸引了人们的目光。饕餮纹多作为主题花纹出现在青铜器的腹部,少量在足部。宽阔的空间给了它足够的施展余地,醒目的位置则赋予了它更多的支配性与威严感。
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饕餮文化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所表现出来的狰狞、粗犷、豪放不羁,显示出的震撼人心的威力,象征着中国的历史挣脱野蛮,跨入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凡有饕餮形象的礼器,即显示着尊严、权威和力量,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
而且青铜纹饰它指向一种无限深渊的原始力量,突出着恐惧残酷与凶狠的印象,呈现出一种神秘威力与狞厉之美。同时,这种狞厉之美积聚为深沉的历史力量,在历史长河中無可阻挡,滚滚向前。
参考文献:
[1] 狞厉之美——中国青铜艺术[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1.
[2] 中国古典美学史[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3] 中国美学史[M].人民出版社,2005.
[4] 中国西部艺术论[M].2008.
[5] 中华民居[J].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