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狞厉之美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tvnba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出现了青铜器。而西周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古代青铜器种类繁多,形制多样,大部分青铜器表面都装饰有精美的纹饰,这些纹饰不仅折射出当时的艺术表现特点与技法水平,而且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统观中国古代艺术,夏、商、周所形成的中国青铜艺术的高峰,成为后世造型艺术难以企及的高度和典范。它奠定了具有中国神秘主义精神的图案样式,通过现实加主观想象的虚幻创造,诞生了具有独特审美趣味的兽面纹饰——饕餮。较之其他造型装饰之纹饰,饕餮纹所体现出的诡异、狞厉之美体现了上古时期人们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西周;青铜器;狞厉之美
  在石器时代,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产工具是打制石器,河姆渡人、半坡人用的生产工具是磨制石器,而到了夏商西周时期的生产工具才是青铜器。
  青铜,又名金或古金,是红铜(纯铜)与锡或铅的合金,熔点在700~900℃之间,比红铜的熔点(1083℃)低。含锡10%的青铜,硬度为红铜的4.7倍,性能良好,硬度大、铸造性能好、耐腐蚀,适于制作工具、武器、日用器及雕塑艺术品,用红铜(纯铜)与锡或铅的合金制造的器物是人类最先广泛使用的金属器,这些器具的表面镂刻着线条形纹饰图案。这些图案有水纹,云纹,网纹,动物纹等多种样式,这是天地万物诸神事象的标识,在人类历史上促成了继石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之后的“青铜时代”。而“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
  在西周时期,生产力的提高及农业的发达,金属农具的出现与使用,使周人认识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大幅度提高,故对神的崇拜逊色于商族人。此时西周实行的宗法制是以家族为中心,依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法则而建立起来的社会等级制度。宗法制的政治基础是嫡长子继承制,政治体现为分封制,而当时的宗庙祭祀制度更是为了加强嫡长子地位,团结宗族。与此同时,宗教性的巫史文化逐渐形成,巫史文化垄断了神坛,学坛,从而把持了政坛,同时也把王室先祖与上帝和天联系起来,祭天和祭宗庙变的至关重要,为了社稷安稳,得上天保佑,托祖宗之福,祭祀自然是国之大事。而所谓的社稷,就是指土地神和谷神,祭社稷无非是指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巩固封建国家的基础。
  可以说,中国最初的思想家精神领袖就是巫师,而现实生活物质形态的体现就在青铜器的纹饰上。在这些纹饰中,渗透着文与化既对立又统一的复杂关系,展示着古代线条纹饰的艺术狞厉之美和丰富的人文精神。
  我国最早出图的青铜器,有甘肃马家窖文化遗址中的青铜小刀,稍晚的有齐家文化遗址墓葬中发现的青铜生产工具和青铜装饰品。而我国青铜器最为著名的有商司母戊鼎,西周大盂鼎,大克鼎等等。
  而在这些青铜器的纹理图案中,更可以看出他的文化内涵。早期人类社会,动物对人具有神奇力量,而人则是被动的。对自然的无奈、恐惧与敬畏,使得人们期盼神力的庇护,甚至把自己想象为某种猛兽,刻画兽身人首或人身兽首的形制、纹饰。用青铜器上更为狞厉怪异的纹饰“辟邪免灾”,增强自身的安全感。《吕氏春秋·先识览》:“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也。”周人装饰饕餮纹的目的是为了使人们知道贪吃必将害己,也暗含着人对猛兽恐惧万分、痛恨不已又无能为力而诅咒它们自食其果的感情成分。这时青铜器纹饰中人形装饰极为罕见,偶尔出现时,也仅处于被动的地位,而饕餮面形常常构成全部装饰的中心,令人望而生畏。狰狞恐怖的纹饰是对命运的恐惧心理在器物装饰上的投射:对异族是恐怖的化身,对本氏族则是战胜恐惧的符号。
  饕餮纹青铜鼎铸造精密,样子坚稳,并配有朴素的装饰。鼎体浑圆且深,向上收口,两侧对称设耳,鼎体上部有扁平浮雕。一对龙的图案有些变化形成一道突出的棱,形成饕餮纹。
  饕餮纹虽然是拼合组成的,但并不意味着它是随意拼凑的。古人对于饕餮的具象并无概念,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类动物身上发现了其应有的特质,于是在塑造饕餮形象时,他们便整合了羊(牛)角(代表尊贵)、牛耳(善辨)、蛇身(神秘)、鹰爪(勇武)、鸟羽(善飞)等,神秘的怪兽有着人们熟悉的动物的器官,这就使人们能够迅速体验出应对饕餮纹怀有怎样的情感。富有神话气息的来历和外形的夸张,又使得饕餮纹狰狞恐怖,神秘威严,令人望而生畏。
  饕餮纹最重要的特征应当就是它的眼睛了。无论怎样变化,饕餮纹都少不了那一对炯炯有神、不怒自威的巨目。它瞪视着外界,震撼着人心,但同时也强烈吸引了人们的目光。饕餮纹多作为主题花纹出现在青铜器的腹部,少量在足部。宽阔的空间给了它足够的施展余地,醒目的位置则赋予了它更多的支配性与威严感。
  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饕餮文化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所表现出来的狰狞、粗犷、豪放不羁,显示出的震撼人心的威力,象征着中国的历史挣脱野蛮,跨入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凡有饕餮形象的礼器,即显示着尊严、权威和力量,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
  而且青铜纹饰它指向一种无限深渊的原始力量,突出着恐惧残酷与凶狠的印象,呈现出一种神秘威力与狞厉之美。同时,这种狞厉之美积聚为深沉的历史力量,在历史长河中無可阻挡,滚滚向前。
  参考文献:
  [1] 狞厉之美——中国青铜艺术[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1.
  [2] 中国古典美学史[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3] 中国美学史[M].人民出版社,2005.
  [4] 中国西部艺术论[M].2008.
  [5] 中华民居[J].2012(01).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日本几位风格不同导演的代表作品,探讨电影美学中的象征和隐喻特征在电影中以何种方式体现,如何运用电影语言表达作者观点,怎样形成独特的具有民族特点的美学风格。  关键词:电影美学;象征;隐喻;诗意电影;日本电影  电影可综合同时使用多种美学表现方式,如语言、文字、画面、音响、色彩、光线等,在对电影作品的美学分析中,电影作品不能再被理解为只是一种简单的线性构成物,而是必须被理解为一种具
期刊
摘要:侯孝贤说过,时间并没有那么多阴暗跟颓废,在整个变动的大时代里,生离死别变得那么天经地义不可选择,像河水涓涓而流。作为台湾新电影最重要的领军人物之一,侯孝贤在他的电影生涯中创作了多部以回顾个体(或自我)的成长经历为题材的电影,《童年往事》正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作品。这部电影就是以个人化的书写方式来呈现这位“光影诗人”对于个体与时代、生与死等等命题的诗意理解。笔者试从影片主题、视听语言和美学风格
期刊
摘要:现象学作为当代重要的哲学流派逐渐渗透于各学科门类,现象学的研究方法以直观观察为主,这给解读建筑作品带来了新的方式,本文尝试以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对传统园林和霍尔的建筑进行解读,并对建筑现象学的设计方法进行了诠释。  关键词:现象学;研究方法;寄畅园;斯蒂文·霍尔  1质疑理性世界的现象学  当现代性社会日益碎片化与平面化,恒常不变的理性只能停留在理论世界而对现实世界无能为力的时候,一批哲学家将目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群众文化艺术建设开创新局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新形势对群众文化艺术,特别是美术艺术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使其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必须创新工艺美术作品的创作理念,建立美术产业发展长效机制,实现群众文化艺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群众文化艺术;美术艺术;可持续  1美术艺术的内涵和特点  1.1内涵  情感内涵。美术艺术以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教育部部级科技查新机构现状,以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对地方高校图书馆开展科技查新服务的意义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地方高校开展科技查新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科技查新;地方高校;图书馆;现状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信息日新月异,信息量与日俱增、浩如烟海。科技查新服务作为高校科研工作的重要信息支撑,能帮助科研工作者从渺如沧海的科技信息中,检索出可靠而丰富的信息,为科研工
期刊
摘要:南京民间工艺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本文以“甘熙宅第”南京民俗、非遗“双博”馆为例,从南京民间工艺的保护现状出发,探寻南京民间工艺的博物馆之路:营造民间工艺保护传承的生活空间;在民俗活动中保持活态传承;打造“流动的博物馆”。  关键词:南京;民间工艺;博物馆;保护  1南京民间工艺的历史及现状  在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民间工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劳动人民为适应生活和审美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文化产业也在快马加鞭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出现了“集聚现象”,即大批艺术家和文化企业聚堆进行创作和交易,这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新模式。近年,我国已经出现了众多艺术集聚区,其中,北京798艺术区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艺术集聚区,这个集聚区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人才,吸引了大量游客,创造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发展必然伴随着问题,以798艺
期刊
摘要:清末民初,与“古玩”内涵相似的词汇还有“古董(骨董)”、“古物”以及“文物”。由于这些词汇的相似程度较高,不仅一般人群难以对其进行区分,即使是专营“古玩”的商人与管理当局也曾就该问题发生过纠纷。针对该问题,笔者将从上海市古玩业同业公会的营业范畴对“古玩”这一概念进行界定,同时通过“古玩”与“古董(骨董)”、“古物”以及“文物”的对比,更加清晰地展现清末民初“古玩”的内涵,以期使当代人,尤其是
期刊
安徽省博物馆是新中国兴建的首批大型综合性博物馆之一,也是新中国第一座自主建设的省级地质博物馆。建馆初期,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到安徽省博物馆视察指导,留下了影响深远的重要指示和熠熠生辉的著名题词。  2011年9月,安徽省博物馆新馆建成开放,同时更名为安徽博物院。新馆整体建筑为六层,建筑面积近41000平米,其中二到五层为展厅和公共空间。展厅常设五个固定陈列,
期刊
摘要:不论语言,绘画,文字都是人类头脑中固有的,它是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的反映,无论书法还是绘画都是对自然界的形象反映,即图经也,书,纬线也,古之学者左图右书,未尝偏废,这就是‘书画同源’入木三分的内涵。  关键词:中国画;艺术语言;书画同源  中华民族的传统绘画,通常简称为“中国画”,它有着非常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极其丰富的内涵,在世界艺术宝库中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被誉之为东方艺术的典范。因此,对中国画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