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精神分裂症首发患者的脑神经生化代谢物质研究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n36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青少年精神分裂症首发患者前额叶和丘脑神经生化代谢物质的药物治疗变化特点。

方法

纳入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青少年患者42例(早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应用单一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应用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多体素分析技术检测患者前额叶和丘脑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与肌酸复合物(Cr)水平。40例健康同龄青少年(健康对照组)于入组时进行相同指标的检测。研究组每次1H-MRS检测的同时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临床症状。

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左侧及右侧前额叶、左侧丘脑NAA/Cr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45±0.26比1.60±0.34,t=2.251,P=0.027;1.43±0.26比1.60±0.35,t=2.505,P=0.014;1.48±0.27比1.65±0.35,t=2.470,P=0.016);与治疗前比较,研究组治疗后左侧前额叶和左侧丘脑的NAA/Cr值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58±0.30比1.45±0.26,t=2.122,P=0.037;1.62±0.32比1.48±0.27,t=2.167,P=0.033)。与治疗前比较,研究组治疗后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病理分及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总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9.1±10.2比82.0±13.2,t=8.896,P=0.000;15.3±5.1比22.9±7.1,t=5.634,P=0.000;16.4±5.2比21.1±7.8,t=3.249,P=0.002;27.4±7.6比38.1±8.8,t=5.963,P=0.000;3.6±0.4比4.4±0.5,t=8.097,P=0.000)。研究组治疗前后双侧前额叶和丘脑NAA/Cr值、Cho/Cr值变化值与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CGI评分变化值均无相关性(P均>0.05)。

结论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首发患者双侧前额叶和左侧丘脑的NAA/Cr值降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4周可以升高左侧前额叶和左侧丘脑的NAA/Cr值,但其治疗变化与临床症状的改善不一致。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远期脑线粒体损伤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通过腹腔注射革兰阴性菌脂多糖(LPS)建立脓毒症模型。出现SAE症状的大鼠(SAE组)及对照组大鼠分别在相应时间点进行神经反射评估后处死,取脑组织提取线粒体。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及活性氧(ROS),通过酶标仪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和一氧化氮(NO)水
目的分析影响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相关因素,探讨手术结扎动脉导管的最佳时间。方法研究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极早产新生儿监护病房住院的353例胎龄<32周伴PDA的早产儿。其中出生48 h,心血管灌注评分系统(CVD)评分≥3分的患儿,给予1~3个疗程布洛芬治疗,药物使用禁忌或药物治疗失败患儿,进行手术结扎。分析胎龄、出生体质量、症状性低血压、不同药物
目的通过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与健康儿童社会功能的比较,了解ADHD患儿社会功能的损害情况以及核心症状与社会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对2010年12月至2011年9月就诊于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儿科ADHD专科门诊的ADHD患儿(34例)和健康对照组儿童(35例)进行问卷调查评估。采用SNAP–Ⅳ行为量表作为核心症状的评定指标,Weiss's功能缺陷程度评分量表作为社会功能的评定指标。对A
母乳是新生儿最适宜的食物,对婴儿健康和生长发育大有裨益,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母乳需要低温贮存,但冷冻/冷藏保存会不可避免地造成人乳活性成分丢失,而目前最合理的母乳保存条件尚未达成统一。现从母乳低温保存后宏量营养素、免疫活性成分及微生物安全性指标变化的角度,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和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在儿童脓毒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共纳入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80例。其中脓毒症组60例,非感染SIRS组20例;另选30例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动态监测脓毒症患儿血清sTREM-1、suPAR的水平,观察sTREM-1、suPAR水平在脓毒症与非脓毒症患儿中
目的分析婴幼儿(<3岁)反复喘息(发作次数≥3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喘息、危险因素、影响因素"为中文关键词,"wheezing、stridor、respiratory sounds、risk factor"为英文关键词,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英文数据库中2004年5月31日至20
目的探讨小儿安装右心室心尖部心内膜单腔永久性起搏器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7年6月至2012年10月经静脉安装右心室心尖部心内膜单腔永久性起搏器的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2例;年龄2岁10个月~12岁10个月;体质量12.5~52.5 kg。基础病因为病毒性心肌炎3例,先天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室间隔缺损外科修补术后2例。心电图示心室率38~72(46.5±7.6)次/min。选择右心室
随着早产儿救治水平的不断提升,早产儿的存活率显著提高。然而幸存的早产儿极易发生各种疾病,其中脑损伤是引起早产儿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早产儿脑病主要指脑白质损伤。而国内外关于早产儿脑病发生率的报道并不多见,现对国内外各种关于早产儿脑病的发生率进行综述。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早产儿最常见的严重慢性呼吸道疾病。近年来随着超早产儿成活率提高,BPD发病率明显增加,约10%的机械通气新生儿可发生BPD,对社会和家庭均可造成严重影响。早产儿BPD的病因多种多样,国外近期研究表明,其易感性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国内初步研究亦提示BPD汉族早产儿可能存在多个易感基因。现将近年来有关早产儿BPD易感基因
DNA修复缺陷是一类伴典型特征的联合免疫缺陷综合征,包括ATM、MRE11、NBS1、BLM、RNF168、DNMT3B、ZBTB24、PMS2、MCM4共9个基因缺陷导致的8种疾病,此类疾病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且多数为单基因遗传病,免疫缺陷程度不等。现主要综述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免疫表型及诊断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