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园林规划设计》是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程。对该课程进行教学内容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大规模发展,风景园林学科不断发展和壮大,园林规划设计的课程建设和研究实践也在先前已有的基础上稳步拓展。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学生理解困难,理论和实际脱节现象。眼高手低,是本课程大多初学者的通病,一部分学生图纸表现力差,好的想法很难用图纸表现出来;一些学生则太注重图纸表现,却完全不符合规范的现象,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对《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和革新。
一、依托校企合作综合考虑确定《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内容选取应建立在实地调研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目前所从事的岗位技能需求上,经过切身的调查和反馈,筛选出实践性强的优秀园林项目任务,充分体现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征。教学内容的组织基于校企合作的平台上,以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岗位所需的知识为指导,强化园林规划设计职业技能和能力的训练,注重岗位职业素质的培养,体现“以能为本”的高职人才培养特色。
1、教材内容的补充根据各章节的具体情况,采取为学生提供复印资料、电脑拷贝、典型景点视频播放等方式,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扩充。例如典型的园林设计图集、优秀设计案例及典型景点等均可将该方式纳入教材。
2、教学内容的调整师应该对教材各章节进行系统分析,将基础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加以调整和区分。将有代表性的设计案例或者周边现有的案例进行实践式教学。
二、《园林规划设计》的教学方法改革
正确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活动效率的必要条件。在以往的《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中,大多以老师讲授设计的原则、规范、方法、步骤等为主。学生即使上课听懂了,面对实际的设计项目时便无从下手。因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往往也达不到很好地教学效果。《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一门应用型课程,所以教学活动必须让学生参与进来,增强自主能动性,激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认知上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掌握。
1、引导式教学:以问题为向导,“教”与“学”的互动。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理论授课中运用提问引导式教学,主要是指在一堂理论课授课之前,教师先联系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事例,之后提出本次课所要讲授的知识内容,再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对相关的园林规划设计中的理论知识展开系统学习,进而分析和解决所提出的问题。使枯燥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以此达到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目的,更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
2、案例式教学:基础理论知识与国内外项目案例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增设案例分析部分,将基础理论知识部分以知识点结合课堂案例的形式进行分析和讨论,根据理论的相关内容,教师提供优秀案例,把实际案例引入到课堂中,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的展示给学生;同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下时间收集优秀园林设计案例,将自己收集的案例在课堂上进行分析汇报,老师和同学相互讨论和交流。
3、实践式教学:真题真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受人以“渔”。以企业实际工作过程为向导,项目任务驱动式展开,模拟企业现实工作情景的课程教学方式,“工学结合”,结合具体设计实例,通过实践教学,按照设计的基本程序完成整套园林设计方案,实现工学一体化。
三、《园林规划设计》教学内容与考核的统一
传统笔试考试的方式对于《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不适用且存在很多弊端,死记硬背的方式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而且此种考核方式不能真正的反映这门应用型课程的掌握程度和专业能力。基于教学方式是以实际项目展开,因此我们的考核方式采用快题设计的方式结合课程中实际项目完成情况综合评定,具体分值分配如下:快题设计,成绩占50% ;课程实际项目,成绩占40%(项目成果+考勤);课堂汇报,成绩占10%。
四、小结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学生对《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学习更有积极性也能更好的掌握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这些都为学生今后从事园林设计相关工作打下了基础。综上所述是笔者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认识,但是教学改革是不断探索和逐步完善的过程,我们将继续分析和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使园林规划设计教学能够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孙得东,李卓冉. 应用型本科高校园林规划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12,(1):59-62.
[2]苏同向,王浩. 南京林业大学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 17) : 5720 - 5722.
[3]叶明琴. 广西园林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增刊):193-194.
[4]杨瑞卿,孙钦花,南楠.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J].现代园林,2010(02):58-60.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大规模发展,风景园林学科不断发展和壮大,园林规划设计的课程建设和研究实践也在先前已有的基础上稳步拓展。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学生理解困难,理论和实际脱节现象。眼高手低,是本课程大多初学者的通病,一部分学生图纸表现力差,好的想法很难用图纸表现出来;一些学生则太注重图纸表现,却完全不符合规范的现象,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对《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和革新。
一、依托校企合作综合考虑确定《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内容选取应建立在实地调研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目前所从事的岗位技能需求上,经过切身的调查和反馈,筛选出实践性强的优秀园林项目任务,充分体现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征。教学内容的组织基于校企合作的平台上,以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岗位所需的知识为指导,强化园林规划设计职业技能和能力的训练,注重岗位职业素质的培养,体现“以能为本”的高职人才培养特色。
1、教材内容的补充根据各章节的具体情况,采取为学生提供复印资料、电脑拷贝、典型景点视频播放等方式,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扩充。例如典型的园林设计图集、优秀设计案例及典型景点等均可将该方式纳入教材。
2、教学内容的调整师应该对教材各章节进行系统分析,将基础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加以调整和区分。将有代表性的设计案例或者周边现有的案例进行实践式教学。
二、《园林规划设计》的教学方法改革
正确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活动效率的必要条件。在以往的《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中,大多以老师讲授设计的原则、规范、方法、步骤等为主。学生即使上课听懂了,面对实际的设计项目时便无从下手。因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往往也达不到很好地教学效果。《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一门应用型课程,所以教学活动必须让学生参与进来,增强自主能动性,激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认知上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掌握。
1、引导式教学:以问题为向导,“教”与“学”的互动。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理论授课中运用提问引导式教学,主要是指在一堂理论课授课之前,教师先联系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事例,之后提出本次课所要讲授的知识内容,再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对相关的园林规划设计中的理论知识展开系统学习,进而分析和解决所提出的问题。使枯燥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以此达到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目的,更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
2、案例式教学:基础理论知识与国内外项目案例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增设案例分析部分,将基础理论知识部分以知识点结合课堂案例的形式进行分析和讨论,根据理论的相关内容,教师提供优秀案例,把实际案例引入到课堂中,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的展示给学生;同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下时间收集优秀园林设计案例,将自己收集的案例在课堂上进行分析汇报,老师和同学相互讨论和交流。
3、实践式教学:真题真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受人以“渔”。以企业实际工作过程为向导,项目任务驱动式展开,模拟企业现实工作情景的课程教学方式,“工学结合”,结合具体设计实例,通过实践教学,按照设计的基本程序完成整套园林设计方案,实现工学一体化。
三、《园林规划设计》教学内容与考核的统一
传统笔试考试的方式对于《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不适用且存在很多弊端,死记硬背的方式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而且此种考核方式不能真正的反映这门应用型课程的掌握程度和专业能力。基于教学方式是以实际项目展开,因此我们的考核方式采用快题设计的方式结合课程中实际项目完成情况综合评定,具体分值分配如下:快题设计,成绩占50% ;课程实际项目,成绩占40%(项目成果+考勤);课堂汇报,成绩占10%。
四、小结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学生对《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学习更有积极性也能更好的掌握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这些都为学生今后从事园林设计相关工作打下了基础。综上所述是笔者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认识,但是教学改革是不断探索和逐步完善的过程,我们将继续分析和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使园林规划设计教学能够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孙得东,李卓冉. 应用型本科高校园林规划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12,(1):59-62.
[2]苏同向,王浩. 南京林业大学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 17) : 5720 - 5722.
[3]叶明琴. 广西园林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增刊):193-194.
[4]杨瑞卿,孙钦花,南楠.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J].现代园林,2010(02):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