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湖湘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支脉之一,其独具的“求真务实、敢为人先”的精神,虽时隔百年,却对指导社会发展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然而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丰富的承载主体,碧泉书院作为湖湘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对于传承弘扬湖湘文化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碧泉书院为例,通过分析碧泉书院在传播湖湘文化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小见大,思考新时代下如何创新湖湘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以及利用湖湘文化的传播发展来推动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新时代;湖湘文化;碧泉书院;传承与弘扬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21)06-0109-03
湖湘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支脉之一,其产生与发展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其在历史长河中不可避免的民族大融合,湖湘文化自产生以来,便独具“宁折不屈、敢为人先”的反抗精神。湖湘大地上人才辈出,从古代的屈原、欧阳询到近代的王船山、魏源,再到毛泽东、刘少奇,无不将湖湘文化中的“不信天命、敢为人先”的不屈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尽管湖湘文化在当代没能继续其辉煌历史,但却能在近代动荡的社会环境中异军突起,这对我们研究湖湘文化及新时代下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独具特色的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作为一种特点鲜明,能够稳定传承的具有浓厚地域色彩的历史文化形态,据传在千年前的炎黄时代就已产生,尽管这一说法难以考证,但是在近代文化史上,湖湘大地却一直被当作最可信的神农故地,这里具有最浓厚的炎帝文化氛围,甚至湖南耒阳也正是因为相传神农在此创耒而得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湖湘大地历经时代变迁,又因文化中心的集体南移,南下的中原文化与唐宋以前盛行的荆楚文化在此地汇聚,共同孕育了湖湘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因此,细细研究湖湘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先秦屈原、汉之蔡伦、唐之欧阳询怀素、宋之濂溪南轩、明清船山,以及清末涌现出的无数英才豪杰,这些人在学术思想层面上始终以儒家正统为尊,而社会心理层面又尽显刚劲倔强、敢为人先的不屈品格。正是因为湖湘文化的这种特点,自古以来,湖湘人一直表现出心忧天下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
“少年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正是湖湘文化的逐步形成,才使得湖湘大地这块曾不为文人所沾被的“荆蛮之地”变成了“屈贾之乡”“潇湘洙泗”[1]。而正是湖湘文化孕育了无数仁人志士,才为中国文化史增添了无数色彩,也推动了中国实践不断向前发展。“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仁义不失而攻守之势异也”。屈原和贾谊在攻伐连年的动荡时局下纷纷发出忧国忧民的呼声,他们心系天下,努力求索国家未来。正是这种无畏的忧天下情怀,不断鼓舞着后人坚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伟大志向。司马迁《史记》作屈原、贾谊列传,确立了自屈原到贾谊忧天下的精神基调,也正是因此,爱国主义精神一直以来都被看作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湖湘文化中体现的这种爱国情怀到了近代则表现更甚,近代中国史是一段屈辱挨打的历史,不仅社会阶级矛盾突出,民族间的矛盾也异常尖锐,在这种八方风雨,“四万万人齐下泪”的危急时刻,湖湘大地上涌现出了大批爱国人士,他们不畏强权,力挽狂澜,高举“救亡图存”之大旗,救中华民族于危难之中。魏源、曾国藩、左宗棠、谭嗣同、黄兴、宋教仁,甚至是毛泽东、刘少奇,以及文化名人齐白石、沈从文等都曾在救亡图存中贡献了自己。千百年来,湖湘文化孕育出了无数的仁人志士,可以说,在近代中国的每一个关键节点上都有湖湘人的身影。这些人不论阶层,不论地位,都在中国近代史舞台上绘制了一幅幅救亡图存、复兴民族的伟大画卷。从这些身影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湖湘文化“心系天下、敢为人先”的精神对湖湘人民的深刻影响。
动荡年代,刚烈果敢、心忧天下的湖湘精神指引着湖湘子民救亡图存,忧国忧民。而和平年代,湖湘人也凭借这一精神努力传承优秀文化,以湖湘学派创始人胡宏为代表的宋明学者以恢复儒家道统为己任,一生致力于儒家传统文化的传承。胡氏父子虽一生隐居不仕,教书于隐山,但他们从未停止忧心国家,胡宏一生所阐释的哲学思想也是以内圣外王、成己成物为最终目标的。至于明末清初的王船山,更是一辈子忧国忧民,爱国如家。
学习了解历史中出现的湖湘伟人的英勇事迹,可以窥见湖湘文化之核心。民间有种说法,所谓“湖湘性格”指的是“吃得苦,耐得烦,不怕死,耐得蛮”[2]。而学术界也对“湘人精神”作了总结:心忧天下、不怕牺牲的爱国情操,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务实作风,敢为人先、兼收并蓄的创新精神,勇于任事、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3]。事实上,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湖湘文化的内核都永不过时,必将推动社会更好地向前发展。无数湖湘人民也正是凭借着这一核心精神才得以在祖国发展大潮中一展宏图。当今时代,综合实力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已经转化为文化实力间的较量,而湖湘文化在众多地域文化中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鲜明的文化特色,流传百年而未曾暗淡。我们应高度重视起湖湘文化的学习和传播,充分挖掘和利用湖湘文化的核心精髓去指导社会实践。
二、新时代传承湖湘文化要推陈出新
湖湘文化在近代以后表现异常突出,但发展到现在却逐渐被隐匿,这并不代表湖湘文化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湖湘精神中强调勇敢刚烈、敢为人先的人格品质在当今社会依然闪闪发光,但在“人文理念、见识和眼光、沉稳和细致、程序和规则”等方面却有所疏忽[4],再加上新时代文化呈现多样性,湖湘文化缺乏多样的传播载体,才导致现代以来湖湘文化稍显没落。但是近年来,随着文化实力地位的不断提升,再加上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湖湘文化的價值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新时代下传承湖湘文化已成为大势所趋。
而如何更好地发扬湖湘文化,从传播学角度来看则需要依靠几种要素——不仅要有靠谱的传播者,也需要优秀的传播媒介,并且完整的传播过程还必须有所反馈。因此,湖湘文化在新时代下的传播与发展不仅要依靠湖湘人民及湖湘文化研究者们的共同努力,选择好的传播载体也至关重要。岳麓书院作为传承湖湘文化的重要媒介,自创立以来一直以传承湖湘文化、弘扬湖湘精神为己任,曾被称为“道南正脉”。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岳麓书院考察时,也肯定了其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时至今日,岳麓书院依然专注湖湘文化及国学的研究,定期举办讲坛大典,探讨新时代湖湘文化及国学的发展与传播。 然而仅依靠岳麓书院的传承还远远不够,仍需发掘其它有效的传播载体。仔细考究湖湘学术史,我们可以发现,湖湘学派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碧泉书院阶段及岳麓书院阶段[5]。然而世人说到传承湖湘文化时只知岳麓,不闻碧泉,事实上,碧泉书院才是湖湘学派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学术基地,也是岳麓书院的学术之源。因此,在大力弘扬湘学文化时,我们不仅要重视岳麓书院的重要地位,还必须充分发挥碧泉书院的价值,努力思考碧泉书院对于新时代湖湘文化的承载能起到怎样的作用。
碧泉书院坐落于湖南湘潭碧泉潭,由湖湘学派创始人胡安国、胡宏所创,在当时影响甚大,有“衡岳湖湘之学,皆起于此”之称。虽然碧泉书院的辉煌历史昙花一现,但是其“在湖湘学派及湖湘文化乃至中国学术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湖湘学派的发源地和理论创新之所,也是湘学和湖湘文化兴盛之源”[5]。我们在探索湖湘文化的传承问题时,有必要重视起碧泉书院的重要地位。值得庆幸的是,虽然目前碧泉书院古建筑已毁,但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碧泉又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2017年6月23日,湘潭大学陈代湘教授一纸《重建“碧泉书院”》倡议书风靡网络。陈教授认为“碧泉书院具有极其珍贵的价值,重建书院是为近代大放异彩的湖湘文化找寻历史之源。”倡议一经发出,便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2018年7月,湘潭大学以延续千年文脉,打造湘学研究重镇为目标,在已有哲学系、历史系的基础上重建碧泉书院。相较于岳麓书院致力于“建设成为国际上有重大影响力的中外学术文化的交流中心和国内一流国学重镇”这一目标,碧泉书院的目标则更直接具体。可以肯定的是,碧泉书院的重建必将对湖湘文化的传承、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及文化自信的树立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虽然碧泉书院重建不久,但已小有成果,定期召开的碧泉讲坛不仅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为延续湖湘文脉点燃了时代希望。并且湘学研究作为碧泉书院的特色研究方向,已取得了丰硕成果,连续出版的《湘学》《湖湘学案》《湘学史》等著作都对湖湘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新时代下,对湖湘文化的传承必然要依靠多元的传播载体及途径。碧泉书院作为传承湖湘文化的第一学术基地,研究其发展历史,包括代表人物的各种经历、思想,不仅能追根溯源,让后人对湖湘历史更加了解,也更能理解湖湘文化的精髓所在,对于研究湖湘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启示与对策
总的来说,新时代下对于湖湘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势在必行,湖湘文化的精髓便是“胸怀天下,经世致用,敢为人先”,正是因为这一核心精神,才指引世代的湖湘子民勇敢担当,奋发图强,这是符合时代价值观的。但不可忽视的是传统湖湘文化中也存在糟粕,这需要我们用一双慧眼去仔细辨别,以科学的态度去传承和弘扬优秀湖湘文化。因此,新时代下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湖湘文化是一个重要课题,值得认真思考。第一,我们必须坚持“扬弃”原则对待湖湘文化,对于积极的方面要果断接受,对于糟粕的部分,也要勇敢舍弃;第二,新时代下的文化传承需要多元的载体和创新的形式。对湖湘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我们不仅要依赖岳麓、碧泉之类的书院,在充分利用当地高校资源之外,还要依靠政府的宣传手段,多举办一些讲坛会议等活动来宣传湖湘文化,恢复像碧泉书院之类的古遗址,开发旅游景点,让更多的人身临其境去感受湖湘文化的魅力;第三,无论是湖湘文化还是其它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都必须将其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其时代价值,只有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淘汰。之所以湖湘文化在近代能大放异彩,而在现代却逐渐被隐匿,就是因为其“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核心思想正好顺应了近代中国动荡的社会需要,而到了现代,纯粹的“霸蛮”精神在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中便显得有点格格不入。因此,新时代下对湖湘文化的传承必定是要在充分挖掘其与时代价值观相符合的基础之上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继承。在这一过程中,优秀的湖湘文化也一定能充分发挥其重要性,帮助主体塑造更好人格,指引社会主义实践更好进行。
参考文献:
[1] 王泽应.新时代仍需弘扬湖湘文化“心忧天下”精神[J].新湘评论,2020(3):20-22.
[2] 王开林.纵横天下湖南人[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4:3.
[3] 陳先枢.经世致用,敢为人先:论湖南人的精神[EB/OL].https://hunan.voc.com.cn/xhn/article/
201608/201608060828219221.html,2016-08-28.
[4] 陈波.塑造新型的湖湘人格[J].武陵学刊,2020(2):18-25.
[5] 陈代湘.湖湘文化兴盛之源——碧泉书院的文化史地位[J].求索,2020(4):55-62.
[责任编辑:艾涓]
关键词:新时代;湖湘文化;碧泉书院;传承与弘扬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21)06-0109-03
湖湘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支脉之一,其产生与发展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其在历史长河中不可避免的民族大融合,湖湘文化自产生以来,便独具“宁折不屈、敢为人先”的反抗精神。湖湘大地上人才辈出,从古代的屈原、欧阳询到近代的王船山、魏源,再到毛泽东、刘少奇,无不将湖湘文化中的“不信天命、敢为人先”的不屈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尽管湖湘文化在当代没能继续其辉煌历史,但却能在近代动荡的社会环境中异军突起,这对我们研究湖湘文化及新时代下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独具特色的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作为一种特点鲜明,能够稳定传承的具有浓厚地域色彩的历史文化形态,据传在千年前的炎黄时代就已产生,尽管这一说法难以考证,但是在近代文化史上,湖湘大地却一直被当作最可信的神农故地,这里具有最浓厚的炎帝文化氛围,甚至湖南耒阳也正是因为相传神农在此创耒而得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湖湘大地历经时代变迁,又因文化中心的集体南移,南下的中原文化与唐宋以前盛行的荆楚文化在此地汇聚,共同孕育了湖湘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因此,细细研究湖湘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先秦屈原、汉之蔡伦、唐之欧阳询怀素、宋之濂溪南轩、明清船山,以及清末涌现出的无数英才豪杰,这些人在学术思想层面上始终以儒家正统为尊,而社会心理层面又尽显刚劲倔强、敢为人先的不屈品格。正是因为湖湘文化的这种特点,自古以来,湖湘人一直表现出心忧天下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
“少年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正是湖湘文化的逐步形成,才使得湖湘大地这块曾不为文人所沾被的“荆蛮之地”变成了“屈贾之乡”“潇湘洙泗”[1]。而正是湖湘文化孕育了无数仁人志士,才为中国文化史增添了无数色彩,也推动了中国实践不断向前发展。“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仁义不失而攻守之势异也”。屈原和贾谊在攻伐连年的动荡时局下纷纷发出忧国忧民的呼声,他们心系天下,努力求索国家未来。正是这种无畏的忧天下情怀,不断鼓舞着后人坚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伟大志向。司马迁《史记》作屈原、贾谊列传,确立了自屈原到贾谊忧天下的精神基调,也正是因此,爱国主义精神一直以来都被看作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湖湘文化中体现的这种爱国情怀到了近代则表现更甚,近代中国史是一段屈辱挨打的历史,不仅社会阶级矛盾突出,民族间的矛盾也异常尖锐,在这种八方风雨,“四万万人齐下泪”的危急时刻,湖湘大地上涌现出了大批爱国人士,他们不畏强权,力挽狂澜,高举“救亡图存”之大旗,救中华民族于危难之中。魏源、曾国藩、左宗棠、谭嗣同、黄兴、宋教仁,甚至是毛泽东、刘少奇,以及文化名人齐白石、沈从文等都曾在救亡图存中贡献了自己。千百年来,湖湘文化孕育出了无数的仁人志士,可以说,在近代中国的每一个关键节点上都有湖湘人的身影。这些人不论阶层,不论地位,都在中国近代史舞台上绘制了一幅幅救亡图存、复兴民族的伟大画卷。从这些身影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湖湘文化“心系天下、敢为人先”的精神对湖湘人民的深刻影响。
动荡年代,刚烈果敢、心忧天下的湖湘精神指引着湖湘子民救亡图存,忧国忧民。而和平年代,湖湘人也凭借这一精神努力传承优秀文化,以湖湘学派创始人胡宏为代表的宋明学者以恢复儒家道统为己任,一生致力于儒家传统文化的传承。胡氏父子虽一生隐居不仕,教书于隐山,但他们从未停止忧心国家,胡宏一生所阐释的哲学思想也是以内圣外王、成己成物为最终目标的。至于明末清初的王船山,更是一辈子忧国忧民,爱国如家。
学习了解历史中出现的湖湘伟人的英勇事迹,可以窥见湖湘文化之核心。民间有种说法,所谓“湖湘性格”指的是“吃得苦,耐得烦,不怕死,耐得蛮”[2]。而学术界也对“湘人精神”作了总结:心忧天下、不怕牺牲的爱国情操,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务实作风,敢为人先、兼收并蓄的创新精神,勇于任事、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3]。事实上,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湖湘文化的内核都永不过时,必将推动社会更好地向前发展。无数湖湘人民也正是凭借着这一核心精神才得以在祖国发展大潮中一展宏图。当今时代,综合实力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已经转化为文化实力间的较量,而湖湘文化在众多地域文化中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鲜明的文化特色,流传百年而未曾暗淡。我们应高度重视起湖湘文化的学习和传播,充分挖掘和利用湖湘文化的核心精髓去指导社会实践。
二、新时代传承湖湘文化要推陈出新
湖湘文化在近代以后表现异常突出,但发展到现在却逐渐被隐匿,这并不代表湖湘文化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湖湘精神中强调勇敢刚烈、敢为人先的人格品质在当今社会依然闪闪发光,但在“人文理念、见识和眼光、沉稳和细致、程序和规则”等方面却有所疏忽[4],再加上新时代文化呈现多样性,湖湘文化缺乏多样的传播载体,才导致现代以来湖湘文化稍显没落。但是近年来,随着文化实力地位的不断提升,再加上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湖湘文化的價值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新时代下传承湖湘文化已成为大势所趋。
而如何更好地发扬湖湘文化,从传播学角度来看则需要依靠几种要素——不仅要有靠谱的传播者,也需要优秀的传播媒介,并且完整的传播过程还必须有所反馈。因此,湖湘文化在新时代下的传播与发展不仅要依靠湖湘人民及湖湘文化研究者们的共同努力,选择好的传播载体也至关重要。岳麓书院作为传承湖湘文化的重要媒介,自创立以来一直以传承湖湘文化、弘扬湖湘精神为己任,曾被称为“道南正脉”。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岳麓书院考察时,也肯定了其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时至今日,岳麓书院依然专注湖湘文化及国学的研究,定期举办讲坛大典,探讨新时代湖湘文化及国学的发展与传播。 然而仅依靠岳麓书院的传承还远远不够,仍需发掘其它有效的传播载体。仔细考究湖湘学术史,我们可以发现,湖湘学派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碧泉书院阶段及岳麓书院阶段[5]。然而世人说到传承湖湘文化时只知岳麓,不闻碧泉,事实上,碧泉书院才是湖湘学派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学术基地,也是岳麓书院的学术之源。因此,在大力弘扬湘学文化时,我们不仅要重视岳麓书院的重要地位,还必须充分发挥碧泉书院的价值,努力思考碧泉书院对于新时代湖湘文化的承载能起到怎样的作用。
碧泉书院坐落于湖南湘潭碧泉潭,由湖湘学派创始人胡安国、胡宏所创,在当时影响甚大,有“衡岳湖湘之学,皆起于此”之称。虽然碧泉书院的辉煌历史昙花一现,但是其“在湖湘学派及湖湘文化乃至中国学术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湖湘学派的发源地和理论创新之所,也是湘学和湖湘文化兴盛之源”[5]。我们在探索湖湘文化的传承问题时,有必要重视起碧泉书院的重要地位。值得庆幸的是,虽然目前碧泉书院古建筑已毁,但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碧泉又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2017年6月23日,湘潭大学陈代湘教授一纸《重建“碧泉书院”》倡议书风靡网络。陈教授认为“碧泉书院具有极其珍贵的价值,重建书院是为近代大放异彩的湖湘文化找寻历史之源。”倡议一经发出,便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2018年7月,湘潭大学以延续千年文脉,打造湘学研究重镇为目标,在已有哲学系、历史系的基础上重建碧泉书院。相较于岳麓书院致力于“建设成为国际上有重大影响力的中外学术文化的交流中心和国内一流国学重镇”这一目标,碧泉书院的目标则更直接具体。可以肯定的是,碧泉书院的重建必将对湖湘文化的传承、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及文化自信的树立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虽然碧泉书院重建不久,但已小有成果,定期召开的碧泉讲坛不仅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为延续湖湘文脉点燃了时代希望。并且湘学研究作为碧泉书院的特色研究方向,已取得了丰硕成果,连续出版的《湘学》《湖湘学案》《湘学史》等著作都对湖湘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新时代下,对湖湘文化的传承必然要依靠多元的传播载体及途径。碧泉书院作为传承湖湘文化的第一学术基地,研究其发展历史,包括代表人物的各种经历、思想,不仅能追根溯源,让后人对湖湘历史更加了解,也更能理解湖湘文化的精髓所在,对于研究湖湘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启示与对策
总的来说,新时代下对于湖湘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势在必行,湖湘文化的精髓便是“胸怀天下,经世致用,敢为人先”,正是因为这一核心精神,才指引世代的湖湘子民勇敢担当,奋发图强,这是符合时代价值观的。但不可忽视的是传统湖湘文化中也存在糟粕,这需要我们用一双慧眼去仔细辨别,以科学的态度去传承和弘扬优秀湖湘文化。因此,新时代下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湖湘文化是一个重要课题,值得认真思考。第一,我们必须坚持“扬弃”原则对待湖湘文化,对于积极的方面要果断接受,对于糟粕的部分,也要勇敢舍弃;第二,新时代下的文化传承需要多元的载体和创新的形式。对湖湘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我们不仅要依赖岳麓、碧泉之类的书院,在充分利用当地高校资源之外,还要依靠政府的宣传手段,多举办一些讲坛会议等活动来宣传湖湘文化,恢复像碧泉书院之类的古遗址,开发旅游景点,让更多的人身临其境去感受湖湘文化的魅力;第三,无论是湖湘文化还是其它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都必须将其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其时代价值,只有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淘汰。之所以湖湘文化在近代能大放异彩,而在现代却逐渐被隐匿,就是因为其“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核心思想正好顺应了近代中国动荡的社会需要,而到了现代,纯粹的“霸蛮”精神在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中便显得有点格格不入。因此,新时代下对湖湘文化的传承必定是要在充分挖掘其与时代价值观相符合的基础之上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继承。在这一过程中,优秀的湖湘文化也一定能充分发挥其重要性,帮助主体塑造更好人格,指引社会主义实践更好进行。
参考文献:
[1] 王泽应.新时代仍需弘扬湖湘文化“心忧天下”精神[J].新湘评论,2020(3):20-22.
[2] 王开林.纵横天下湖南人[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4:3.
[3] 陳先枢.经世致用,敢为人先:论湖南人的精神[EB/OL].https://hunan.voc.com.cn/xhn/article/
201608/201608060828219221.html,2016-08-28.
[4] 陈波.塑造新型的湖湘人格[J].武陵学刊,2020(2):18-25.
[5] 陈代湘.湖湘文化兴盛之源——碧泉书院的文化史地位[J].求索,2020(4):55-62.
[责任编辑:艾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