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傣语是一种跨境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为傣族所使用。本文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拉怀乡傣族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傣语使用情况和汉语使用情况的调查,通过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探究中国境内傣族的语言活力。
关键词:德宏 傣族 语言活力
一、傣族基本情况
傣族是一个跨境民族,全世界有傣族约6600万。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部、印度东北部、越南西北部、柬埔寨西北部、缅甸中北部、老挝、泰国等地区和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社会开始把分布于各国的傣泰民族统称为“泰族(Thai)”;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政府又将分布在各自境内的傣泰民族分别命名,在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仍被称为“泰族(Thai)”,在老挝被称为“佬族(Lao)”,在缅甸被称为“掸族(Shan)”,在印度被称为“阿洪族(Ahom)”,在中国被称为“傣族(Dai)”。傣语分为暹罗方言(泰国大部、老挝南部、柬埔寨西北部),兰纳方言(泰国北部、缅甸东北部、中国云南南部、老挝北部、越南西北部),大泰方言(缅甸北部、中国云南西部、印度东北部)等三大方言。这三大方言中又含有若干个地区方言,如大泰方言中含泰勒、泰德、泰阿洪等次方言,兰纳方言中含泰泐、泰痕、泰阮等次方言。傣语各大方言都有共同的语法结构,临近的方言之间发音差距很小,随着空间距离的拉大,发音差距也拉大,但不论何地方言均能进行简单交流。
在中国境内,傣族是云南省特有的少数民族,也是德宏悠久的世居民族之一,先民为古百越中的一支。在汉代称其为“滇越”“掸”或“擅”;唐宋称“金齿”;元明称“白夷”;清代以来多称“摆夷”。新中国成立后定名为傣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南部和西部的河谷平坝地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傣族主要的居住区。傣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主要有德宏方言、西双版纳方言和金平方言;文字来源于梵文字母的拼音文字,分傣仂、傣那、傣绷、金平4种。现通行西双版纳和德宏两种傣文。德宏傣语方言是云南傣族两大方言之一,德宏傣语方言区的傣族人口有三十多万,是所有傣语方言中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区。
二、傣族语言活力特点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其语言活力不仅包括掌握和使用其母语的能力,还包括其掌握和使用其他语言的活力。为了了解芒市傣族语言活力,本次调查以芒市镇拉怀村为调查点,芒市镇拉怀村是傣族聚居的村寨,是傣族聚居的典型,地处芒市镇西边,距芒市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到芒市镇为弹石路,交通方便,距德宏州政府5公里。东与大湾接壤,南与风平接壤,西与风平接壤,北与象滚塘、河心场接壤。芒市镇拉怀村辖芒常、芒岗等30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5933人。在调查过程中,我们每个年龄段抽取50人,进行了傣语使用情况和汉语使用情况的调查统计。语言使用情况如下:
(一)德宏傣族熟练掌握自己的母语
从统计结果来看,该傣族村寨约94%的傣族人能熟练使用傣语,“一般”的约占3.3%,“略懂”和“不会”的占3.7%,这说明聚居区傣语仍旧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在调查中我们看到,家庭内部,一家三代甚至四代人都使用傣语交谈;村寨内部之间,男女老少都用傣语进行交流。即便是由不同民族组成的家庭也都使用傣语。本民族节庆、宗教仪式和婚丧嫁娶等活动中都用傣语沟通交流,见面一开口就说傣语,这使人们倍感亲切;若不会说傣语,很难真正融入本民族的生活中。
(二)德宏傣族能够不同程度地兼用汉语
从以上调查统计结果来看,86%的傣族人能熟练地使用汉语交流,说明在聚居区大多数傣族人都能使用汉语进行交际。本次调查中,6~19岁年龄段,90%的傣族能熟练的使用汉语,他们从上小学就开始学习汉语普通话,年龄越大的普通话水平越高。另外他们中的一部分在芒市镇上初中、高中,除了与本民族使用汉语,其他场合几乎都使用汉语方言进行交际,这一部分年轻人汉语习得水平最高,不但能使用汉语普通话,还说一口流利的汉语方言。20~50岁年龄段,92%的傣族人都能熟练使用汉语;50岁以上年龄段中有3人略懂汉语,他们的年龄比较大,文化程度低,很少与外界接触。
(三)傣语在家庭内部、本族内部使用域相对稳定,公共场合使用域正在缩小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家庭内部和本民族内部傣族人都是用傣语交流。家庭内部包括与爷爷奶奶、父母、兄弟姐妹、子女、配偶等家庭成员的日常交流;本民族内部包括田间劳作、与本族人打招呼、过节等交流场合,都使用傣语。傣语在公共场合使用频率统计结果表明,傣语是一种典型的非族际语言,其使用功能和范围只限于家庭内部和本民族内部,人们在公共场合使用傣语频率有所降低。从年龄段来看,在问卷中显示,读完小学的傣族人,在公共场合更愿意使用汉语,本族语言在公共场合使用的频率呈现降低的趋势。而60岁以上的老人,在卫生院、政府机关单位,他们多数还是使用本民族的语言。
(四)傣文使用能力比较低,汉字使用能力较高
从表4可以看出傣文的使用能力较低,熟练程度在百分之十左右。通过问卷调查中了解到,解放前傣族村寨没有学校,男子从小进奘房学傣文、学佛经,奘房就成了变相的学校。进奘房后很快掌握了傣文。所以,现在60岁以上的老人的傣语水平较高,他们能用傣语讲民间故事、会听会唱傣族民歌、会听傣戏、有的甚至还会唱傣戏和识老傣文。解放后,傣文的学习主要在学校,但只有个别的小学开设民语课,而这些课程的设置在时间上都是有限的,能够阅读的傣文书报很少,所以傣文好点的傣族人会读,多数不会写。另外。现在傣族人就读的都是汉语学校,从六七岁就学习汉字,通过汉语学习文化知识,通过阅读中文书报获得信息。对于傣族人来说,他们获得信息的书面形式是汉字。所以,在文字使用能力上,表现为汉字使用能力偏高,傣文使用能力偏低。
三、傣族语言活力的成因
在拉怀乡,傣族人不仅能够熟练掌握自己的母语,还能兼用汉语,反映了傣族较强的语言活力;但目前傣语使用域缩小,汉语使用域在扩大,傣文熟练程度偏低,汉字熟练程度高,这反映了傣族母语使用范围有缩小的趋势。对此,我们对傣族语言活力的成因进行以下分析: (一)语言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条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10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本地方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全国人代会、全国政协会等重要国家会议都把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为会议使用语。依照有关规定,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做到了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并用。各少数民族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通讯联系以及社会交往中,使用本民族语言都受到尊重,得到法律保障。德宏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语言文字平等政策和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工作,在学校少数民族教育中实施民族语言和汉语并重的教育教学方针,对双语教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出了符合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方法,增强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德宏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可以说,上世纪50年代以前,傣族人只是会说傣语的单语人,5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汉语,直至今天,傣族人成为了兼用汉语的双语人。
在语言政策实施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在傣族地区,傣语教学跟不上汉语教学。虽然德宏教育部门制定了《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民族语文教学大纲》,但缺乏一套对双语教学科学的课程管理机制,导致已开设民文课的学校在双语教学上的随意性、盲目性极大,很少严格按照大纲组织教学。在傣族语言使用情况调查中表现为傣文使用能力比较低,汉字使用能力较高。
(二)民族关系
在任何一个多民族地区,民族的语言使用和发展受民族关系状况的影响。民族关系友好时,语言关系友好,语言发展和谐;反之,民族关系不好,语言关系也会受到消极的影响,语言发展不和谐。长期以来,傣族和当地汉族相处和谐。抗日战争时期,傣族与汉族共同反抗日本侵略者,建立了稳固的民族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德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采取了不同的民主改革政策,对傣族地区进行和平协商土改;对部分汉族区实行缓冲土改,使各民族同内地先进民族一道和平进入社会主义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批批的汉族知识青年,从全国各地来到德宏,为德宏的经济建设、文化教育的普及、科学技术的推广、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傣族的文化传统也融入到汉族文化中。到了21世纪,汉语对傣族的影响越来越大,汉语普及率越来越高,傣族人基本成了兼用汉语的双语人。
(三)人口因素
语言接触中人口的数量对语言的使用常常起着决定性作用。人口多的民族,其语言发展相对稳定、完好。而人口少的民族,语言发展相对不稳定,容易受到强势语言的影响。2010年,在德宏当地民族中,汉族人口629147人,占51.93%;各少数民族人口为582293人,占48.07%。其中,傣族人口为349840人,占28.88%,景颇族人口为134373人,占11.09%,傈僳族人口为31530人,占2.60%,阿昌族人口为30389人,占2.51%,德昂族人口为14436人,占1.19%。我们看到,各个年龄段的傣族不仅能熟练使用本民族语言,傣语发展相对稳定、完好,而且能够不同程度地兼用汉语。
(四)语言因素
傣文是记录傣语的符号系统。德宏傣族通用傣纳文,少数人使用傣绷文。这两种文字原是同一种文字,后因德宏傣文使用毛笔书写,字体逐渐发生变化而形成今日不同于傣绷文的方体傣文。1953~1993年,德宏傣文改进方案试行工作经历了整整40年,改进后的傣文已经成为标音准确、通行面广、科学先进的表音方言文字,受到了傣族群众的欢迎。在传播信息、发展经济、提高傣族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着其他文字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傣文改进方案缓慢,傣文发展不稳定,给傣文的推广带来一定的难度。在傣族语言使用情况调查中表现为傣文使用能力比较低。
(五)地理因素
从分布上来看,靠近中心城市近的民族,更容易受到中心城市语言的影响。在德宏,傣族主要聚居在坝区,傣族居住的坝区是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方,芒市镇是芒市的市政府,也是州政府所在地,城市中心主要是汉族聚居地,城郊主要是傣族聚居地,傣语更容易受到汉语的影响。而景颇族和傈僳族主要聚居在山区,阿昌族和德昂族主要居住在半山半坝区,离中心城市或经济较发展的地方远,汉语对他们的影响相对要小。因此,在德宏五种世居少数民族中,傣族能兼用汉语的熟练程度最高。
参考文献:
[1]陈保亚.论语临接触与语言联盟[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
[2]喻翠荣,罗美珍.傣语简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0.
[3]戴庆夏.语言和民族[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
[4]袁焱.语言接触与语言演变[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5]戴庆厦,乔翔,邓凤民.论跨境语言研究的理论与方法[J].云南
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王丽娟 云南芒市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678499)
关键词:德宏 傣族 语言活力
一、傣族基本情况
傣族是一个跨境民族,全世界有傣族约6600万。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部、印度东北部、越南西北部、柬埔寨西北部、缅甸中北部、老挝、泰国等地区和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社会开始把分布于各国的傣泰民族统称为“泰族(Thai)”;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政府又将分布在各自境内的傣泰民族分别命名,在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仍被称为“泰族(Thai)”,在老挝被称为“佬族(Lao)”,在缅甸被称为“掸族(Shan)”,在印度被称为“阿洪族(Ahom)”,在中国被称为“傣族(Dai)”。傣语分为暹罗方言(泰国大部、老挝南部、柬埔寨西北部),兰纳方言(泰国北部、缅甸东北部、中国云南南部、老挝北部、越南西北部),大泰方言(缅甸北部、中国云南西部、印度东北部)等三大方言。这三大方言中又含有若干个地区方言,如大泰方言中含泰勒、泰德、泰阿洪等次方言,兰纳方言中含泰泐、泰痕、泰阮等次方言。傣语各大方言都有共同的语法结构,临近的方言之间发音差距很小,随着空间距离的拉大,发音差距也拉大,但不论何地方言均能进行简单交流。
在中国境内,傣族是云南省特有的少数民族,也是德宏悠久的世居民族之一,先民为古百越中的一支。在汉代称其为“滇越”“掸”或“擅”;唐宋称“金齿”;元明称“白夷”;清代以来多称“摆夷”。新中国成立后定名为傣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南部和西部的河谷平坝地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傣族主要的居住区。傣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主要有德宏方言、西双版纳方言和金平方言;文字来源于梵文字母的拼音文字,分傣仂、傣那、傣绷、金平4种。现通行西双版纳和德宏两种傣文。德宏傣语方言是云南傣族两大方言之一,德宏傣语方言区的傣族人口有三十多万,是所有傣语方言中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区。
二、傣族语言活力特点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其语言活力不仅包括掌握和使用其母语的能力,还包括其掌握和使用其他语言的活力。为了了解芒市傣族语言活力,本次调查以芒市镇拉怀村为调查点,芒市镇拉怀村是傣族聚居的村寨,是傣族聚居的典型,地处芒市镇西边,距芒市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到芒市镇为弹石路,交通方便,距德宏州政府5公里。东与大湾接壤,南与风平接壤,西与风平接壤,北与象滚塘、河心场接壤。芒市镇拉怀村辖芒常、芒岗等30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5933人。在调查过程中,我们每个年龄段抽取50人,进行了傣语使用情况和汉语使用情况的调查统计。语言使用情况如下:
(一)德宏傣族熟练掌握自己的母语
从统计结果来看,该傣族村寨约94%的傣族人能熟练使用傣语,“一般”的约占3.3%,“略懂”和“不会”的占3.7%,这说明聚居区傣语仍旧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在调查中我们看到,家庭内部,一家三代甚至四代人都使用傣语交谈;村寨内部之间,男女老少都用傣语进行交流。即便是由不同民族组成的家庭也都使用傣语。本民族节庆、宗教仪式和婚丧嫁娶等活动中都用傣语沟通交流,见面一开口就说傣语,这使人们倍感亲切;若不会说傣语,很难真正融入本民族的生活中。
(二)德宏傣族能够不同程度地兼用汉语
从以上调查统计结果来看,86%的傣族人能熟练地使用汉语交流,说明在聚居区大多数傣族人都能使用汉语进行交际。本次调查中,6~19岁年龄段,90%的傣族能熟练的使用汉语,他们从上小学就开始学习汉语普通话,年龄越大的普通话水平越高。另外他们中的一部分在芒市镇上初中、高中,除了与本民族使用汉语,其他场合几乎都使用汉语方言进行交际,这一部分年轻人汉语习得水平最高,不但能使用汉语普通话,还说一口流利的汉语方言。20~50岁年龄段,92%的傣族人都能熟练使用汉语;50岁以上年龄段中有3人略懂汉语,他们的年龄比较大,文化程度低,很少与外界接触。
(三)傣语在家庭内部、本族内部使用域相对稳定,公共场合使用域正在缩小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家庭内部和本民族内部傣族人都是用傣语交流。家庭内部包括与爷爷奶奶、父母、兄弟姐妹、子女、配偶等家庭成员的日常交流;本民族内部包括田间劳作、与本族人打招呼、过节等交流场合,都使用傣语。傣语在公共场合使用频率统计结果表明,傣语是一种典型的非族际语言,其使用功能和范围只限于家庭内部和本民族内部,人们在公共场合使用傣语频率有所降低。从年龄段来看,在问卷中显示,读完小学的傣族人,在公共场合更愿意使用汉语,本族语言在公共场合使用的频率呈现降低的趋势。而60岁以上的老人,在卫生院、政府机关单位,他们多数还是使用本民族的语言。
(四)傣文使用能力比较低,汉字使用能力较高
从表4可以看出傣文的使用能力较低,熟练程度在百分之十左右。通过问卷调查中了解到,解放前傣族村寨没有学校,男子从小进奘房学傣文、学佛经,奘房就成了变相的学校。进奘房后很快掌握了傣文。所以,现在60岁以上的老人的傣语水平较高,他们能用傣语讲民间故事、会听会唱傣族民歌、会听傣戏、有的甚至还会唱傣戏和识老傣文。解放后,傣文的学习主要在学校,但只有个别的小学开设民语课,而这些课程的设置在时间上都是有限的,能够阅读的傣文书报很少,所以傣文好点的傣族人会读,多数不会写。另外。现在傣族人就读的都是汉语学校,从六七岁就学习汉字,通过汉语学习文化知识,通过阅读中文书报获得信息。对于傣族人来说,他们获得信息的书面形式是汉字。所以,在文字使用能力上,表现为汉字使用能力偏高,傣文使用能力偏低。
三、傣族语言活力的成因
在拉怀乡,傣族人不仅能够熟练掌握自己的母语,还能兼用汉语,反映了傣族较强的语言活力;但目前傣语使用域缩小,汉语使用域在扩大,傣文熟练程度偏低,汉字熟练程度高,这反映了傣族母语使用范围有缩小的趋势。对此,我们对傣族语言活力的成因进行以下分析: (一)语言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条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10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本地方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全国人代会、全国政协会等重要国家会议都把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为会议使用语。依照有关规定,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做到了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并用。各少数民族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通讯联系以及社会交往中,使用本民族语言都受到尊重,得到法律保障。德宏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语言文字平等政策和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工作,在学校少数民族教育中实施民族语言和汉语并重的教育教学方针,对双语教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出了符合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方法,增强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德宏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可以说,上世纪50年代以前,傣族人只是会说傣语的单语人,5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汉语,直至今天,傣族人成为了兼用汉语的双语人。
在语言政策实施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在傣族地区,傣语教学跟不上汉语教学。虽然德宏教育部门制定了《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民族语文教学大纲》,但缺乏一套对双语教学科学的课程管理机制,导致已开设民文课的学校在双语教学上的随意性、盲目性极大,很少严格按照大纲组织教学。在傣族语言使用情况调查中表现为傣文使用能力比较低,汉字使用能力较高。
(二)民族关系
在任何一个多民族地区,民族的语言使用和发展受民族关系状况的影响。民族关系友好时,语言关系友好,语言发展和谐;反之,民族关系不好,语言关系也会受到消极的影响,语言发展不和谐。长期以来,傣族和当地汉族相处和谐。抗日战争时期,傣族与汉族共同反抗日本侵略者,建立了稳固的民族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德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采取了不同的民主改革政策,对傣族地区进行和平协商土改;对部分汉族区实行缓冲土改,使各民族同内地先进民族一道和平进入社会主义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批批的汉族知识青年,从全国各地来到德宏,为德宏的经济建设、文化教育的普及、科学技术的推广、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傣族的文化传统也融入到汉族文化中。到了21世纪,汉语对傣族的影响越来越大,汉语普及率越来越高,傣族人基本成了兼用汉语的双语人。
(三)人口因素
语言接触中人口的数量对语言的使用常常起着决定性作用。人口多的民族,其语言发展相对稳定、完好。而人口少的民族,语言发展相对不稳定,容易受到强势语言的影响。2010年,在德宏当地民族中,汉族人口629147人,占51.93%;各少数民族人口为582293人,占48.07%。其中,傣族人口为349840人,占28.88%,景颇族人口为134373人,占11.09%,傈僳族人口为31530人,占2.60%,阿昌族人口为30389人,占2.51%,德昂族人口为14436人,占1.19%。我们看到,各个年龄段的傣族不仅能熟练使用本民族语言,傣语发展相对稳定、完好,而且能够不同程度地兼用汉语。
(四)语言因素
傣文是记录傣语的符号系统。德宏傣族通用傣纳文,少数人使用傣绷文。这两种文字原是同一种文字,后因德宏傣文使用毛笔书写,字体逐渐发生变化而形成今日不同于傣绷文的方体傣文。1953~1993年,德宏傣文改进方案试行工作经历了整整40年,改进后的傣文已经成为标音准确、通行面广、科学先进的表音方言文字,受到了傣族群众的欢迎。在传播信息、发展经济、提高傣族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着其他文字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傣文改进方案缓慢,傣文发展不稳定,给傣文的推广带来一定的难度。在傣族语言使用情况调查中表现为傣文使用能力比较低。
(五)地理因素
从分布上来看,靠近中心城市近的民族,更容易受到中心城市语言的影响。在德宏,傣族主要聚居在坝区,傣族居住的坝区是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方,芒市镇是芒市的市政府,也是州政府所在地,城市中心主要是汉族聚居地,城郊主要是傣族聚居地,傣语更容易受到汉语的影响。而景颇族和傈僳族主要聚居在山区,阿昌族和德昂族主要居住在半山半坝区,离中心城市或经济较发展的地方远,汉语对他们的影响相对要小。因此,在德宏五种世居少数民族中,傣族能兼用汉语的熟练程度最高。
参考文献:
[1]陈保亚.论语临接触与语言联盟[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
[2]喻翠荣,罗美珍.傣语简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0.
[3]戴庆夏.语言和民族[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
[4]袁焱.语言接触与语言演变[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5]戴庆厦,乔翔,邓凤民.论跨境语言研究的理论与方法[J].云南
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王丽娟 云南芒市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678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