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3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与以往的历史教材相}E较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呈现主题,重点突出。二是以图显文,直观形象,据这套教科书的“编写说明”介绍。中国历史实验教科书共有历史地图49幅。文中插图631幅,每,册还有8页的彩图插页,此外,每一主题配有主题图。每篇课文配有题图,真是洋洋大观,前所未有。教材的特点不仅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反映了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而且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教材变成了“学材”,在教学中,只要我们紧紧抓住教材的这些特点,就能充分发挥这套教材的优势,提高教学效果。
一、抓住呈现主题,重点突出的特点。以主题为中心。让学生牢牢把握历史事件
“呈现主题,重点突出”的特点具体体现在教材采用了主题与时序相结合,主题下分课的全新的体例。做到了教学内容与呈现方式的完美统一。教学中只有紧紧抓住“主题”以“主题”为中心,才能让学生牢牢把握历史事件。以“主题”为中心,首先要理清主题课文间的联系,让学生真正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例如,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一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在此之前,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共产党的成立作好了思想准备: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为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条件;1920年以后,随着陈独秀在上海建立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各地先后建立的共产主义小组为共产党的成立做好了组织准备。如果,没有这些事件作基础,中国共产党是不会在1921年突然成立的。教材中,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作为主题课文分别讲述的。讲授时,如能突出教学主题自身的特征,又能顾及主题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学生就能更好地把握这一历史事件了。
以“主题”为中心,还要深入分析主题的内在联系,并作适当的补充,让学生全面了解历史知识。教材以“主题”为呈现方式,每篇主题课文都列出2~3个子目。所谓分析“主题”的内在联系就是弄清子目与主题课文的关系。学生对子目与主题课文的关系弄明确了。再作些适当补充,学生就能全面了解历史知识了。子目一般是从各个侧面反映主题事件的。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一学习主题“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第一课“鸦片战争”共有三个子目。第一个子目“虎门销烟”,单从子目看,是围绕虎门销烟谈了英国为什么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鸦片走私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危害,林则徐上书道光皇帝力主禁烟,林则徐主持硝烟的时间、地点等等。可如果把这一子目放到主题课文所表述的中心事件来考虑,就会发现,这一子目实际上是谈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第二个子目“鸦片战争”介绍了鸦片战争的经过,第三个子目“中英《南京条约》”显示了鸦片战争的结果。把各个子目放到主题课文所表述的中心事件来考虑,弄清子目与中心事件的关系,再作些必要的补充。学生就能对历史事件全面了解了。否则,就子目谈子目,学生就不会全面地,系统的了解历史知识。
二、抓住以图显文,直观形象的特点,充分利用插图。提高教学效果
教材中的图像,图表和地图以图显文,直观形象地再现了历史。教学中抓住这些特点,充分利用这些插图。就能提高教学效果。
1 课前预习时,以图证文,让学生自己走进历史的时空,去感受历史。历史课本中的插图是编者精心选择的,每一幅都从不同的角度形象地反映了历史。要求学生预习时读文兼顾读图,以图证文,好像把学生引到了历史的时空,让他们“身临其境”,去感受历史。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一学习主题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第一个子目“火烧圆明园”中有两幅插图,一幅是圆明园胜景之一“谐奇趣”,一幅是圆明园遗址。两幅图印证了发生在一百多年前火烧圆明园的历史事实。当学生读到课文对圆明园的介绍后看第一幅图,就会真正感受到这座皇家园林的富丽堂皇,规模宏大:读到课文对英法联军劫掠和破坏圆明园的描写,再看第二幅图上圆明园遗址的残垣断壁,就会从内心涌起对侵略者的无比愤怒。
让学生预习时读文兼顾读图,以图证文,只提出一般性要求是不够的,必须提出具体要求并进行必要的督促检查,才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读文兼顾读图的习惯。所谓具体要求,就是让学生口述插图内容,并指出插图印证的课文内容。
2 课堂练习时,以图显文,井用图拓展课文内容。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中国历史》文字优美,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不管用多么优美的文字介绍历史知识,总会缺少可感性。如何弥补不足呢?必须借助插图,以图显文。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三学习主题第四课“红军长征”一文的子目“长征的胜利”中这样描写长征开始的情景:“遵义会议后,红军采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在川滇黔边广大地区穿插迂回,与敌周旋,经过四渡赤水战役,然后南渡乌江,巧渡金沙,红军终于摆脱了蒋介石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掌握了作战的主动权。”这段描写可谓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即历数了长征的历程,又显示了毛泽东指挥的巧妙。可怎样四渡赤水,如何巧渡金沙,学生单从文字叙述中是很难理解的。如果借助课本中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并作解说,以图显文,增强直观性,可感性,学生就能真正了解了。
3 课后复习时,看图忆文,再现课文内容,让学生牢记历史。课后复习,是使学生记住所学知识,进而转化为能力的过程。课后复习有多种方法。根据这套课本图文并茂,图文同步的特点,让学生看图忆文,通过看图,在脑海中再现课文内容,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看历史人物肖像,回忆课文讲述的人物的事迹,可以记住人物在历史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看重大历史事件的图片,回忆课文对这一历史事迹的介绍,可以记住这一历史事迹发生的时间、地点、过程以及这一历史事迹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看历史资料图片,回忆课文对这段历史的叙述,可以记住与这段历史有关的人物、事迹。
看图忆文,搞好复习,关键是一个“忆”字,一定要督促学生做好充分准备。教师也要设计好“忆”的内容,如果教师对书上的图进行放大、复制,复习时让学生只看图。不看书,效果会更好。
一、抓住呈现主题,重点突出的特点。以主题为中心。让学生牢牢把握历史事件
“呈现主题,重点突出”的特点具体体现在教材采用了主题与时序相结合,主题下分课的全新的体例。做到了教学内容与呈现方式的完美统一。教学中只有紧紧抓住“主题”以“主题”为中心,才能让学生牢牢把握历史事件。以“主题”为中心,首先要理清主题课文间的联系,让学生真正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例如,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一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在此之前,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共产党的成立作好了思想准备: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为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条件;1920年以后,随着陈独秀在上海建立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各地先后建立的共产主义小组为共产党的成立做好了组织准备。如果,没有这些事件作基础,中国共产党是不会在1921年突然成立的。教材中,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作为主题课文分别讲述的。讲授时,如能突出教学主题自身的特征,又能顾及主题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学生就能更好地把握这一历史事件了。
以“主题”为中心,还要深入分析主题的内在联系,并作适当的补充,让学生全面了解历史知识。教材以“主题”为呈现方式,每篇主题课文都列出2~3个子目。所谓分析“主题”的内在联系就是弄清子目与主题课文的关系。学生对子目与主题课文的关系弄明确了。再作些适当补充,学生就能全面了解历史知识了。子目一般是从各个侧面反映主题事件的。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一学习主题“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第一课“鸦片战争”共有三个子目。第一个子目“虎门销烟”,单从子目看,是围绕虎门销烟谈了英国为什么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鸦片走私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危害,林则徐上书道光皇帝力主禁烟,林则徐主持硝烟的时间、地点等等。可如果把这一子目放到主题课文所表述的中心事件来考虑,就会发现,这一子目实际上是谈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第二个子目“鸦片战争”介绍了鸦片战争的经过,第三个子目“中英《南京条约》”显示了鸦片战争的结果。把各个子目放到主题课文所表述的中心事件来考虑,弄清子目与中心事件的关系,再作些必要的补充。学生就能对历史事件全面了解了。否则,就子目谈子目,学生就不会全面地,系统的了解历史知识。
二、抓住以图显文,直观形象的特点,充分利用插图。提高教学效果
教材中的图像,图表和地图以图显文,直观形象地再现了历史。教学中抓住这些特点,充分利用这些插图。就能提高教学效果。
1 课前预习时,以图证文,让学生自己走进历史的时空,去感受历史。历史课本中的插图是编者精心选择的,每一幅都从不同的角度形象地反映了历史。要求学生预习时读文兼顾读图,以图证文,好像把学生引到了历史的时空,让他们“身临其境”,去感受历史。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一学习主题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第一个子目“火烧圆明园”中有两幅插图,一幅是圆明园胜景之一“谐奇趣”,一幅是圆明园遗址。两幅图印证了发生在一百多年前火烧圆明园的历史事实。当学生读到课文对圆明园的介绍后看第一幅图,就会真正感受到这座皇家园林的富丽堂皇,规模宏大:读到课文对英法联军劫掠和破坏圆明园的描写,再看第二幅图上圆明园遗址的残垣断壁,就会从内心涌起对侵略者的无比愤怒。
让学生预习时读文兼顾读图,以图证文,只提出一般性要求是不够的,必须提出具体要求并进行必要的督促检查,才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读文兼顾读图的习惯。所谓具体要求,就是让学生口述插图内容,并指出插图印证的课文内容。
2 课堂练习时,以图显文,井用图拓展课文内容。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中国历史》文字优美,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不管用多么优美的文字介绍历史知识,总会缺少可感性。如何弥补不足呢?必须借助插图,以图显文。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三学习主题第四课“红军长征”一文的子目“长征的胜利”中这样描写长征开始的情景:“遵义会议后,红军采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在川滇黔边广大地区穿插迂回,与敌周旋,经过四渡赤水战役,然后南渡乌江,巧渡金沙,红军终于摆脱了蒋介石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掌握了作战的主动权。”这段描写可谓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即历数了长征的历程,又显示了毛泽东指挥的巧妙。可怎样四渡赤水,如何巧渡金沙,学生单从文字叙述中是很难理解的。如果借助课本中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并作解说,以图显文,增强直观性,可感性,学生就能真正了解了。
3 课后复习时,看图忆文,再现课文内容,让学生牢记历史。课后复习,是使学生记住所学知识,进而转化为能力的过程。课后复习有多种方法。根据这套课本图文并茂,图文同步的特点,让学生看图忆文,通过看图,在脑海中再现课文内容,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看历史人物肖像,回忆课文讲述的人物的事迹,可以记住人物在历史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看重大历史事件的图片,回忆课文对这一历史事迹的介绍,可以记住这一历史事迹发生的时间、地点、过程以及这一历史事迹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看历史资料图片,回忆课文对这段历史的叙述,可以记住与这段历史有关的人物、事迹。
看图忆文,搞好复习,关键是一个“忆”字,一定要督促学生做好充分准备。教师也要设计好“忆”的内容,如果教师对书上的图进行放大、复制,复习时让学生只看图。不看书,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