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的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日常学习习惯养成目标被很多教学工作者忽视了,应试教育机制影响下,我们片面重视知识灌输,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和习惯养成,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也影响学科教学质量提高。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这一阶段的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问题,督促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效率,为其的语文成绩提升和其他学科学习奠定基础。本文重点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希望下文提出的教学观点能够给一线教师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引 言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由此可见,小学语文课程指导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尤为关键,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我们需要立足实践教学需求,做好策略探讨工作。
1.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温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和课后温习这两个阶段尤其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预习环节旨在结合教材以及教师提出的学习目标,自主了解重难点、提出疑问,等待解答,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使课堂学习活动更有针对性,也减少了跟不上教学节奏的情况。课后温习则更偏重于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和消化,课文温故而知新,学生也可以在复习环节有新的收获和进步。如教学古诗《望天门山》时,采用如下做法:课前,布置学生按“画、问、析、答、提”的基本流程预习课文。要求学生理解诗的内容,试画一幅图画体现诗的内容,在课堂教学时,针对学生的画提出问题,并就此与学生广泛交流,从而使学生了解诗歌所表现的意境。此外,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温习习惯,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日清、一周清。只有及时复习当天、当周学过的东西,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平El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不足。
2.培养学生质疑发问的习惯
学生质疑精神培养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和学习的动力,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如果教师能够对其这一特点加以利用,则学生能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质疑发问,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和思维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将学生的质疑发问习惯培养作为重要教学目标,鼓励学生主动提出疑问,并引导学生实施自主探究[1]。例如,在《将相和》的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应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演绎课文情节,并且在学生进行情景剧表演之前就为学生布置总结人物性格的任务,这样学生在排练情景剧和演绎过程中都会抱有探索和质疑态度,这样的方式利于学生在质疑中探讨学习,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学习习惯之一。
3.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习惯
传统教学活动中的关键问题往往由教师进行小结,找主动举手的学生回答,部分学生失去了思考、交流的机会[2]。新课程标准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因此,必须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习惯,让每位同学主动参与、自由读书、热烈讨论、谈讲感悟。例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这篇课文前三节行文结构一致,以“送别——回忆——抒情”的思路写的,可以精读第一节,“由扶到放”,学生自学第二、三小节。教学可以以第一自然段为范例,概括“三步”:“学分层,理清顺序”——“抓往事,理解‘亲人’”——“读课文,体会感情”,接着让学生自学第二、三自然段,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性高,学习意识很强,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动地参与,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兴趣,教师给予恰当的指导,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
4.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习惯
小学教育阶段正是引导学生认识世界和感知世界的关键时期,观察习惯也是学生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和大自然,去观察、去体验,使枯燥的学习生活变得多姿多彩,生活才是学生的大课堂。比如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观察是尤为重要的,是学生获得写作灵感和写作素材的关键途径[3]。例如,在写作训练中,教师要尤其关注生活化写作模式的运用,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创作主题,比如父亲或者母亲、自己的文具盒、父母的职业、天气、春天的花等等,这些类型的主题都可以是学生通过日常观察获得的,避免学生写作中出现“无话可说”、“假、大、空”等尴尬问题。
5.培养学生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小学阶段教师需要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教授学生应用工具书的具体方法,这利于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4]。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如果学生遇到生僻字,教师不要马上解答,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自己解决疑难问的习惯和能力。这是素质教育要求的体现,使学生在读课外书时,遇到不懂的字词,能自觉地查一查工具書,让工具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经常带好《新华字典》《成语词典》等一类常用的工具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也应该正确使用工具书,为学生树立榜样,并且在应用工具书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使学生能够对工具书的应用产生兴趣。如教师可以开展“谁先查到”的文字活动,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组织学生查询生僻字,以准确率和速度作为标准决定胜负。这样的竞赛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工具书使用过程中。
结束语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完成的目标,需要教师耐心的引导,才能够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率,建立学习信心。语文学科教学是养成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主要路径,在小学教育阶段,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因为上文就重点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正确学习习惯的方法,旨在推动基础语文教育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白瑞芳.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及培养策略研究[J].才智,2015,21(11):140-142,147-148.
[2]刘珍珍.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J].中学课程资源,2018,2(04):221-222,225-226.
[3]武红霞.略议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J].学周刊,2015,12(06):290-291,295-296.
[4]苏月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导入策略[J].新课程,2014,17(11):127-128,131-132.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引 言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由此可见,小学语文课程指导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尤为关键,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我们需要立足实践教学需求,做好策略探讨工作。
1.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温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和课后温习这两个阶段尤其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预习环节旨在结合教材以及教师提出的学习目标,自主了解重难点、提出疑问,等待解答,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使课堂学习活动更有针对性,也减少了跟不上教学节奏的情况。课后温习则更偏重于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和消化,课文温故而知新,学生也可以在复习环节有新的收获和进步。如教学古诗《望天门山》时,采用如下做法:课前,布置学生按“画、问、析、答、提”的基本流程预习课文。要求学生理解诗的内容,试画一幅图画体现诗的内容,在课堂教学时,针对学生的画提出问题,并就此与学生广泛交流,从而使学生了解诗歌所表现的意境。此外,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温习习惯,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日清、一周清。只有及时复习当天、当周学过的东西,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平El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不足。
2.培养学生质疑发问的习惯
学生质疑精神培养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和学习的动力,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如果教师能够对其这一特点加以利用,则学生能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质疑发问,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和思维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将学生的质疑发问习惯培养作为重要教学目标,鼓励学生主动提出疑问,并引导学生实施自主探究[1]。例如,在《将相和》的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应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演绎课文情节,并且在学生进行情景剧表演之前就为学生布置总结人物性格的任务,这样学生在排练情景剧和演绎过程中都会抱有探索和质疑态度,这样的方式利于学生在质疑中探讨学习,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学习习惯之一。
3.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习惯
传统教学活动中的关键问题往往由教师进行小结,找主动举手的学生回答,部分学生失去了思考、交流的机会[2]。新课程标准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因此,必须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习惯,让每位同学主动参与、自由读书、热烈讨论、谈讲感悟。例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这篇课文前三节行文结构一致,以“送别——回忆——抒情”的思路写的,可以精读第一节,“由扶到放”,学生自学第二、三小节。教学可以以第一自然段为范例,概括“三步”:“学分层,理清顺序”——“抓往事,理解‘亲人’”——“读课文,体会感情”,接着让学生自学第二、三自然段,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性高,学习意识很强,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动地参与,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兴趣,教师给予恰当的指导,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
4.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习惯
小学教育阶段正是引导学生认识世界和感知世界的关键时期,观察习惯也是学生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和大自然,去观察、去体验,使枯燥的学习生活变得多姿多彩,生活才是学生的大课堂。比如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观察是尤为重要的,是学生获得写作灵感和写作素材的关键途径[3]。例如,在写作训练中,教师要尤其关注生活化写作模式的运用,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创作主题,比如父亲或者母亲、自己的文具盒、父母的职业、天气、春天的花等等,这些类型的主题都可以是学生通过日常观察获得的,避免学生写作中出现“无话可说”、“假、大、空”等尴尬问题。
5.培养学生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小学阶段教师需要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教授学生应用工具书的具体方法,这利于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4]。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如果学生遇到生僻字,教师不要马上解答,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自己解决疑难问的习惯和能力。这是素质教育要求的体现,使学生在读课外书时,遇到不懂的字词,能自觉地查一查工具書,让工具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经常带好《新华字典》《成语词典》等一类常用的工具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也应该正确使用工具书,为学生树立榜样,并且在应用工具书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使学生能够对工具书的应用产生兴趣。如教师可以开展“谁先查到”的文字活动,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组织学生查询生僻字,以准确率和速度作为标准决定胜负。这样的竞赛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工具书使用过程中。
结束语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完成的目标,需要教师耐心的引导,才能够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率,建立学习信心。语文学科教学是养成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主要路径,在小学教育阶段,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因为上文就重点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正确学习习惯的方法,旨在推动基础语文教育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白瑞芳.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及培养策略研究[J].才智,2015,21(11):140-142,147-148.
[2]刘珍珍.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J].中学课程资源,2018,2(04):221-222,225-226.
[3]武红霞.略议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J].学周刊,2015,12(06):290-291,295-296.
[4]苏月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导入策略[J].新课程,2014,17(11):127-128,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