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来源 :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au_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 一个政党如何理解它所承担的社会管理职能,体现了其对自身所承载的社会功能和价值旨趣的认知和定位。所以,它所坚持的基本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提高我党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至少应该秉持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契合、科学性与人文性的融通、创新性与继承性的结合等基本原则。无论哪种原则,最终都统一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需求。
  【关键词】 社会管理 理想性与现实性 科学性与人文性 创新性与继承性
  【作者简介】 于洁,吉林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实习研究员。
  
  一个政党如何理解他所承担的社会管理职能,体现了其对自身所承载的社会功能和价值旨趣的认知和定位,所以,它所坚持的基本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提高我党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至少应该秉持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契合、科学性与人文性的融通、创新性与继承性的结合等基本原则。无论哪种原则最终都统一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基本需求。
  一、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契合
  提高我党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首先应该坚持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契合。理想性对于一个正在发展之中的社会而言至关重要,因为如果社会发展不具备必要和相对稳定的理想信念让人追求,那么它将在发展之中陷入没有方向的盲目状态和没有动力的混乱状态。基于这种基本的判断,所以我党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就要首先抱有理想性。它包含着两层意思:第一,它必须能够体现和表达绝大部分老百姓最基本的权利和最核心的价值诉求。也就是说,这个长远目标的制定必须符合老百姓的意愿,是民众的要求决定这个长远目标的发展方向,而不是党或政府自己主观决断的产物。第二,它必须超越现有民众的生活水平和发展层次。作为一种集体意志,应该是全体民众理性认识水平的集合,应该具有相对的超越性和未来性。在这个意义上,一个社会长远目标的制定应该具备超越性和稳定性。
  理想性对于社会管理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但是,一个称职的政党在管理社会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具有相应的理想性,更应该同时具有现实性。如果只注重理想性而忽略现实性,将会走向盲目自大和浮夸。中国在历史上已有过类似的教训。所以,注重现实性对于社会管理也非常重要。注重执政党在管理社会活动过程中的现实性,即是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的表现。凡事皆有规律,社会管理亦然。这也包含着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方面是指执政党在带领民众进行社会生产活动和社会建设过程中,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比如要按照经济规律组织生产、发展经济,而不能盲目求快、求大;另一方面是指执政党在提升自身管理社会能力的科学化水平方面也要按照规律办事,有节奏地逐步提高。无论是执政党在组织社会生产和进行社会管理过程中要重视其现实性,还是执政党在提升自身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过程中要重视现实性,这都意味着要时刻根据现实的社会情境和自身特色调整自身发展方向、发展节奏和发展方式。也就是说,尊重现实性意味着尊重客观实际,意味着一切从实际出发。只有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和自身能力水平所作出的决定才是有效的决定。
  提高我党的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需要将理想性和现实性置于统一的维度下来加以审视和理解。从理想性和现实性二者的关系来看,它们不是彼此分离的独立构成部分,而是统一视阈之下的两个不同角度对社会管理的解读成果。二者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具体的统一表现在二者总是在一定的实践条件下达到有条件的相对的统一;历史的统一表现在二者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打破旧的统一实现新的统一的矛盾运动过程。”这个统一的基础就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由于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是一个动态发展、逐级递升的过程,而其根本利益需要客观实在地体现,所以社会管理活动也要在坚持理想的指引性和现实的实在性的基础上展开,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以进一步满足生活在社会之中的人民群众的各种需求。缺少理想性的社会管理行为只能是盲目、慵懒的,甚至是具有破坏性的;但是缺少现实性的社会管理行为将会是抽象和空洞的。理想性和现实性是社会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构成,二者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来说都起着基础和关键性的作用。与此同时,理想性与现实性二者本身相互关联、相互融通。理想性是现实性的指导,现实性是理想性的保障与检验。理想性是现实性发展的源头活水,现实性是理想性得以实现的现实动力。只有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契合才能共同推动服务型政府合目的与合规律的建设和发展。
  二、科学性与人文性的融通
  社会管理除了要秉持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双重维度,而且要注重科学性与人文性的融通。追求科学性就是注意在社会管理活动中要按照客观尺度,即事实本身的客观规律办事,尊重事实;追求人文性就是注意在社会管理活动中要按照主观尺度,即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办事,创造价值。
  “按照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原理,人类的实践活动中涉及到两大问题:尊重事实和创造价值。”尊重事实就是人们在进行社会管理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时候,必须尊重客观对象自身所具有的自然属性,正确认识和发觉其客观规律,以科学的态度将其作为人们进行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即“求真”;创造价值就是人们除了要依循对象的客观尺度进行社会实践,还要按照人自身的尺度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使客观世界服从于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即“求善”。
  18世纪英国哲学家休谟最早在《人性论》中指出了实施与价值的关系问题,他说:“在我所遇到的每一个道德体系中……我所遇到的不再是命题中通常的‘是’或‘不是’等联系词,而是没有一个命题不是由一个‘应该’或一个‘不应该’联系起来的……恶和德的区别不是单单建立在对象的关系上,也不是被理性所察知的。”休谟认为,事实与对象是相关联的,研究事实更多的是去追问对象是什么,它导向实然问题。而价值与对象并不直接关联,它一般倾向于追问应该如何,所以导向应然问题。在休谟的思想体系中,事实与价值是对立的,但是马克思通过实践将事实和价值统一起米,使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社会与历史达到了统一。事实与价值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是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源。”事实和价值能够统一的原因在于:第一,二者相互补充,共同组成人类活动的整体内容。人类需要的满足首先必须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但是没有价值的事实也是毫无意义的,所以二者相互需要,互为补充。第二,事实与价值都是人类活动要追求的目标。追求知识首先是为了获得客观真理,以便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但其最终目的却是为了人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所以说“求真”和“求善”都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应有维度。第三,事实与价值在实践活动中相互促进,互为引导。事实与价值正是在这个层面上达到有机统一,因为人们在按照价值维度认识和改造世界时,也体现在他会主动地为人们调整价值目标,将客观性与主观性统一起来。事实与价值的统一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社会发展是事实与价值的统一”,所以社会管理也应该遵循事实性与价值性的融通。
  尊重事实就是尊重科学。想要真正提高执政党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就首先需要指导理念的科学性。对于一个政党而言,理念的科学性不仅是揭示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需要的重要思想武器,也是政府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重要指针。只有在社会建设和管理的理念上确保其科学性,才能为政府开展具体的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的立场、方法和观点,才能为政府的行政活动具体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尊重价值就是要注重人文性。人文性主要体现在对公众、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是否达到对公民的合理性需求,体现人性化领导与服务的特征,即更多地照顾到人民的利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重点放在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上来,如发展教育事业、扩大就业、收入分配、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公共医疗卫生、社会管理和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上,走“小政府”、“大社会”的发展道路。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呢?它的根据和出发点应该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求。人民群众的这种根本利益要求会通过各种具体的生活需求体现出来,如道路建设问题、冬季采暖问题、社区安全问题、消防安全问题等等,这些需求既是人民生活中的具体需求,更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总的来说,我党社会管理理念的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就是来自于党执政为民的思想和精神。即有利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和发展的理念都是正确的,有利于人民群众发展需要的理念都是正确的,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人民群众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理念都是正确的。
  三、创新性与继承性的结合
  社会管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但稳定的社会不等于一成不变、墨守成规的社会,良性的社会应该是始终向前发展的,所以提高执政党的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也要秉持创新性与继承性的结合。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转型时期变革的冲击,我国的社会历史逐步进入“流变性”时期,所以社会管理也要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甚至要超越社会历史的进程,对未来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因此社会管理要不断地超越自身,在变革中完成自身的创新与革新,这种创新与革新不是完全的否定以往经验,恰恰相反,它首先来自自身的历史积淀,从传统处获得给养,“不是随心所欲,也不是标新立异,更不是标语口号,而是在不断积累的基础上的新发现和新创造,是在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指导下的发明创造”;另一方面,它又要自觉地自我超越。因为中国社会长期受到封建统治国家的压制,近代社会的发展相对缓慢,也不过短短百年时间,社会管理在中国目前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中国的发展模式也不同于西方社会的发展模式。要实现自身的飞跃,就必须立足于中国现阶段实际国情,依靠现有资源,走摸索、融合、更新、发展的道路。继承是历史的继承,是有借鉴、有选择性地吸收和消化的过程,变革和创新也是其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的唯一选择。因此,创新是有继承的创造,也是对传统的超越。继承是创新的根基和起点。不断地继承、超越和创新,才是社会管理不断实现科学化和永葆生机活力的源泉。
  创新与继承的结合意味着改变世界,我们就是要改变现有的还不尽如人意的中国社会,还人民一个更加公平正义、自由开放的理想社会。正如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说到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改变世界的实践活动就是人类不断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社会矛盾和自我矛盾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解放活动。这种实践既是内在意识的不断解放和自由,也是外在的现实生命活动。要想在社会管理活动中坚持创新与继承的结合,不是在抽象的思辨过程中去探求人的自由与发展,而是要促成人们在不断追求发展的实践行为中去实现他们的理想信念。在这里,创新与继承的结合,就是要在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将政党建设本身与为民服务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使执政党进行社会管理的过程成为一个服务于民的过程,使政党建设成为服务于民的手段,只有那些能够有效落实“为民服务”理念的、符合政党建设内在要求的、具有推动人民根本利益不断发展的、实现服务型政府的服务性价值的实践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创新性管理。管理必须是与服务相统一的,不能是为了管理而管理。由此可见,创新与继承的结合就是要在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过程中,将服务于民的具体实践活动加以整合,使之成为政党实践中的核心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罗建文,陈志文.发展价值论语境下的最终价值目标[J].学术研究,2009,(2).
  [2] 休谟.人性论(下册)[M].商务印书馆,1980.
  [3] 孙伟平.价值论如何“改变”哲学[J].哲学动态,2004,(7).
  [4] 刘卓红,陶日贵.发展:在事实与价值之间——近代以来发展哲学的演变逻辑[J].哲学研究,2006,(11).
  [5] 谢庆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途径:政府创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责任编辑:周振国
其他文献
多媒体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它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多媒体课程资源可以超越狭隘的教学内容,通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部分高校沿用多年的素描教学体系的局限性日益明显。因此,本文对当前高校素描教育教学出现的问题加以剖析,以便探讨相关对策,来促进素描教学更好地适应学科的发
随着教育不断迈向现代化,课程设计也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在新课程背景下,利用多媒体技术对高中化学课教学进行优化,不仅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更使得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教育技术已经成为促进教育教学变革的催化剂。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面临教育信息化和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理所当然地成为其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转变教育理念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教育技术教学实践,论述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意义和主要内容,总结归纳了教育技术培训方式和方法,希望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学习有一些
从领导学视角,正确把握社会管理创新的格局和角色定位,转变领导理念和领导方式,牢牢掌握领导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努力提高领导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不断加强和
“孺子牛”精神,即批也不怨,骂也不怨,任劳任怨,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浓缩和精华。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更应该具有这样的精神,扎根在哪里,就服务在哪里,全心全意做党和人民大众的“孺
通过对海口市生态公益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了解生态公益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类型构成和存在问题,围绕海口市生态公益林存在问题,提出今后建设与管理生态公益的建议。
妊娠期间,发生与妊娠有关的疾病为妊娠病。用药宜平和,施治用药必须顾及胎元。中医虽有“有故无陨,亦无陨也”之说,但临症施治之时需当谨慎,不可妄投碍胎之品。$$补肾系胞法:肾者主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