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若放任孩子不管,恶习一旦养成,学校不知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来对他进行再教育,这对孩子、家庭和学校都是巨大的损失。”这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在2016年12月12日,全国第一届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了“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讲话,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教育的合力。
关键词:家庭教育;第一任老师;逆向思考
世上没有两片一样的树叶,也自然不会有两个一样的孩子。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只能是个性化的。“因材施教”的做法,首先应该适用于家庭教育。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我成功的经验不多,但失败的教训倒有不少。我不揣鄙陋,在此就家庭教育的话题发表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希望能得到各位同仁的指导和帮助,以便我改进和提升。
我是一名已从教20年的老教师,身兼家长和教师的双重身份:我的孩子是别的老师的学生,我们的学生是别的家长的孩子。以一个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身份,来探讨家庭教育这个话题,对我自己有很多助益。我渐渐的认识到:在家庭教育的领域里,其实很难有专家,那些动辄自称“家庭教育专家”,随便给人“开药方”者,往往只是“砖家”。因为每一个家庭里都是不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最了解孩子的人就是父母,父母是自己孩子责无旁贷的教育专家。
通过教育,让一个家庭和睦,让一个孩子快乐,让一个人找到自己的价值,让一个人得以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这是多么有价值的一件事啊。这也不禁让我思考:学校教育究竟怎样才能让家长参与进来,或者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如何更好的协同?
家长作为自己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究竟应该教会自己的孩子什么呢?是学科知识、专业技能吗?是把学科知识教育和才艺教育纳入家庭教育的领域吗?我想,这样的认识和做法是值得商榷的。孩子在学校是学生,在家里却更应該是孩子。家长不能在学校积极实践把孩子当做孩子,让孩子成为孩子的教育理念的时候,却在家中把孩子当成了学生。应该还原亲子关系的最根本的属性,家长不应把自己变成孩子的学科补习教师。
AI 时代已悄然来临,雷·库兹韦尔(Raymond Kurzweil),美国科学家,拥有9项名誉博士学位,获得2次总统荣誉奖,是“全球最会预测的人”。他预测在2027年,电脑将在意识上超过人脑;到2045年左右,我们就能达到一个奇妙的境地,技术发展足够迅速,“严格定义上的生物学上”的人类将不存在,这便是所谓人工智能的奇点(singularity)。2017年4月27日,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教授在2017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GMIC)上通过视频发表演讲,表示人工智能的崛起可能是人类文明的终结。这虽然是个充满争议的话题,但是我仍然禁不住思考:假如生物人类还存在不被AI代替的机会,我们应该在今天培养孩子哪些素养或者能力,以便他们能够在2045年后还能够幸福独立的生活?而哪些我们今天看重的才能或者技艺届时可能会变得微不足道、甚至毫无价值?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非常复杂。在奇点来临前,我们人类都应该重温哲学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但是,也可以把这个问题看得非常简单。我们首先需要弄清楚:人类的特别之处是什么?人类传承千年的底层思维和文明精华,仅仅是那些浩如烟海的知识典籍吗?这首先不会是那些机器已经超过人类的技能,比如数学运算或记忆存储,我们皓首穷经也难以研究透彻一本经书,AI却可以分秒之间扫描检索全套四库全书,从中摘录任何一句目标语句以及在庞大的数据库中,搜索出与之对应的所有解释;一个医生终其一生也不能全部掌握所有疑难杂症,AI的数据库却可以囊括所有已知病例及其治疗方案,并从中选出最为适合该病人的治疗方案。而要说到逻辑推理和理性判断,人类也很难具备优势,因为我们始终无法完全排除偏见和情感对我们的影响。
我们需要逆向思考:人类所具有的一颗悲悯之心、激进的创造力、天马行空的原创性、甚至是毫无逻辑的随机性,到目前为止,机器还很难模仿或者具备人的这些特质。也许这些领域正是我们的机会。按照这个思路,我们最应该在教育孩子时,加强创新精神的培养、帮助他们建立挑战权威的意识和能力,甚至鼓励孩子具有不一样的想法。鼓励他们Think differently and jump out of the box. 这可能会令得老师或者家长感到痛苦和极度不适应,但由于非理性的创造力是对机器理性的补充,它能确保我们在进化的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着眼于人类对劳动分工的贡献,对机器的理性进行补充,而非试图与它进行零和竞争。正是这种人与机器的差异化会创造人类的独特价值。
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有所改变,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勇敢的去迎接新挑战。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们数千年前的先辈,已经非常明白的告诉了我们革故鼎新、自我升级的重要性,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为坚定的关爱者,理应在积极进取、终生学习、自我革命方面做出表率。这既是让我们得以不断自我迭代、遇见更好的自己,更是为帮助孩子迎接未来的挑战做出更加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论语 大学 中庸 英汉对照/(春秋)孔子,曾参,孔伋著;辜鸿铭译注.—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6.6 2016年9月第1版.
[2]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珍藏版/陈之华著.—3版.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6 2016年6月第3版.
关键词:家庭教育;第一任老师;逆向思考
世上没有两片一样的树叶,也自然不会有两个一样的孩子。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只能是个性化的。“因材施教”的做法,首先应该适用于家庭教育。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我成功的经验不多,但失败的教训倒有不少。我不揣鄙陋,在此就家庭教育的话题发表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希望能得到各位同仁的指导和帮助,以便我改进和提升。
我是一名已从教20年的老教师,身兼家长和教师的双重身份:我的孩子是别的老师的学生,我们的学生是别的家长的孩子。以一个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身份,来探讨家庭教育这个话题,对我自己有很多助益。我渐渐的认识到:在家庭教育的领域里,其实很难有专家,那些动辄自称“家庭教育专家”,随便给人“开药方”者,往往只是“砖家”。因为每一个家庭里都是不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最了解孩子的人就是父母,父母是自己孩子责无旁贷的教育专家。
通过教育,让一个家庭和睦,让一个孩子快乐,让一个人找到自己的价值,让一个人得以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这是多么有价值的一件事啊。这也不禁让我思考:学校教育究竟怎样才能让家长参与进来,或者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如何更好的协同?
家长作为自己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究竟应该教会自己的孩子什么呢?是学科知识、专业技能吗?是把学科知识教育和才艺教育纳入家庭教育的领域吗?我想,这样的认识和做法是值得商榷的。孩子在学校是学生,在家里却更应該是孩子。家长不能在学校积极实践把孩子当做孩子,让孩子成为孩子的教育理念的时候,却在家中把孩子当成了学生。应该还原亲子关系的最根本的属性,家长不应把自己变成孩子的学科补习教师。
AI 时代已悄然来临,雷·库兹韦尔(Raymond Kurzweil),美国科学家,拥有9项名誉博士学位,获得2次总统荣誉奖,是“全球最会预测的人”。他预测在2027年,电脑将在意识上超过人脑;到2045年左右,我们就能达到一个奇妙的境地,技术发展足够迅速,“严格定义上的生物学上”的人类将不存在,这便是所谓人工智能的奇点(singularity)。2017年4月27日,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教授在2017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GMIC)上通过视频发表演讲,表示人工智能的崛起可能是人类文明的终结。这虽然是个充满争议的话题,但是我仍然禁不住思考:假如生物人类还存在不被AI代替的机会,我们应该在今天培养孩子哪些素养或者能力,以便他们能够在2045年后还能够幸福独立的生活?而哪些我们今天看重的才能或者技艺届时可能会变得微不足道、甚至毫无价值?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非常复杂。在奇点来临前,我们人类都应该重温哲学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但是,也可以把这个问题看得非常简单。我们首先需要弄清楚:人类的特别之处是什么?人类传承千年的底层思维和文明精华,仅仅是那些浩如烟海的知识典籍吗?这首先不会是那些机器已经超过人类的技能,比如数学运算或记忆存储,我们皓首穷经也难以研究透彻一本经书,AI却可以分秒之间扫描检索全套四库全书,从中摘录任何一句目标语句以及在庞大的数据库中,搜索出与之对应的所有解释;一个医生终其一生也不能全部掌握所有疑难杂症,AI的数据库却可以囊括所有已知病例及其治疗方案,并从中选出最为适合该病人的治疗方案。而要说到逻辑推理和理性判断,人类也很难具备优势,因为我们始终无法完全排除偏见和情感对我们的影响。
我们需要逆向思考:人类所具有的一颗悲悯之心、激进的创造力、天马行空的原创性、甚至是毫无逻辑的随机性,到目前为止,机器还很难模仿或者具备人的这些特质。也许这些领域正是我们的机会。按照这个思路,我们最应该在教育孩子时,加强创新精神的培养、帮助他们建立挑战权威的意识和能力,甚至鼓励孩子具有不一样的想法。鼓励他们Think differently and jump out of the box. 这可能会令得老师或者家长感到痛苦和极度不适应,但由于非理性的创造力是对机器理性的补充,它能确保我们在进化的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着眼于人类对劳动分工的贡献,对机器的理性进行补充,而非试图与它进行零和竞争。正是这种人与机器的差异化会创造人类的独特价值。
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有所改变,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勇敢的去迎接新挑战。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们数千年前的先辈,已经非常明白的告诉了我们革故鼎新、自我升级的重要性,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为坚定的关爱者,理应在积极进取、终生学习、自我革命方面做出表率。这既是让我们得以不断自我迭代、遇见更好的自己,更是为帮助孩子迎接未来的挑战做出更加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论语 大学 中庸 英汉对照/(春秋)孔子,曾参,孔伋著;辜鸿铭译注.—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6.6 2016年9月第1版.
[2]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珍藏版/陈之华著.—3版.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6 2016年6月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