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教学为实例,结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对新课导入进行精心策划,努力探索新方法,力求讲活政治课。为探索符合中学生思想实际,效果最佳的教学模式,笔者共设计选择了以下十一种导入方案。
[关键词] 政治课 新方法 导入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教育心理学认为:在几十分钟的授课讲演中,开头的十分钟效果是最佳的,因为学生往往怀着一种“开头究竟是什么”的好奇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能抓住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先声夺人,则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说,一堂成功的政治课与恰当的导入是分不开的。正所谓导之有法,导无定法。由于教育对象不同,内容不同,开头也就不会相同。在进行哲学常识《矛盾》的教学过程中,我对新课导入进行精心策划,共设计选择了以下五种导入方案。举例如下:
方案一,温故知新导入。
在我们高一经济常识和高二哲学前两课的学习中,有很多涉及到关系的知识点,而对于这些关系的讲解往往是归结为“辩证关系”、“对立统一关系”、“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等等。其实这些关系最终都可以从哲学上归结为对立统一的关系即矛盾关系。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哲学的矛盾概念。如我们可以选取比较典型,学生记忆比较深刻的知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与消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使用价值与价值、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物质与意识、原因与结果、整体与部分等。
这种导入法的好处是,复习了以前学习的旧知识,温故知新,加强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渗透。但可能碍于政治课呆板沉闷的特点,趣味性不足。
方案二:利用教材的导语导入。
教材导语引用两位古代著名哲学家的论述,极富思想性和启发性,对于学生具有独特的教育意义。一位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老子。他指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即事物都是相反相成的,各以其对立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另一位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他认为 “宇宙中各个部分都可以分为相互对立的两半:地分为高山和平原,水分为淡水和咸水……气候分为冬和夏、春和秋。”列宁对他丰富的辩证法思想给予很高的评价,称他是“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 导课时简要介绍这两位哲学家,并分析他们的两段论述,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矛盾概念,让学生体会一分为二的思想,并让学生按照书中所述的“地分为高山和平原,水分为淡水和咸水……气候分为冬和夏、春和秋”用其他内容把这个句子排列下去,目的就是让学生从大量的具体的事例中去引出抽象的矛盾概念——对立统一(这里需要选择其中一个例子来突破)。在同学们所举的例子里选择一个,比如:高山和平原,两者既不同,又紧密联系,这就是哲学中所说的矛盾,即对立统一。
方案三:利用诗词古语等导入。
用苏轼的一首词《水调歌头》来导入新课。词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哲理,说明客观事物难求其十全十美,自古而然。悲与欢、离与合、阴与晴、圆与缺,都是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这样的导入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对于这节课所要了解的知识就有了一个总体上的认识。
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一些脍炙人口、内涵深刻的经典名言和诗词警句来导入新课,对学生不仅会产生极大的感染力,而且具有很高的思维价值和艺术魅力。
同时我们在做课后练习题或考试题中,常常见到以诗词、俗语、古语等作为题干的命题方式,所以,在講课中多渗透一些这方面的知识,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思维,使课堂熠熠生辉
而且也为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打下基础。
方案四:逻辑导入。
第二课我们学习了辩证法的两大总特征——联系和发展。但这两
个观点并不能构成完整的辩证法体系。辩证法包含三个基本观点——联系、发展和全面。所谓全面观点就是矛盾的观点。矛盾的观点在辩证法中的地位最重要,它是辩证法的核心。因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矛盾双方的联系”;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那么什么是哲学上讲的矛盾呢?这样就导入到本课时的学习中。
这种导入方式的好处是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之间的整体构架和内在联系,有助于学生从逻辑体系上对知识进行深化和升华。但是这种导入方式也存在其不足之处,就是过于抽象,理论性太强,可能会使一些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畏难情绪,觉得哲学太深奥难懂了。
方案五:时政热点导入。
热点之所以“热”,一是因为它是新发生的重大事件,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二是由于它是大是大非、鱼龙混杂、令社会关注的必须澄清的一些问题,以它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较易引起学生兴趣,体现思想政治课的时效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特色。
热点式导入新课法,就是把教学内容相关的理论与当前受关注程度较高的热点问题联系起来,大胆而巧妙地引入课堂,通过学生的讨论,以启迪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主动性。对热点问题的引入和讨论,教师要做到导之有意、导之有法、导之有度;既放得开,又收得回。待到讨论遇到困难,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就及时导入新课,从而使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以上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体会。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设计每框的开场白,改变僵化、乏味、一成不变的开场白,使每框的开场白言语幽默一点,话题轻松一点,课堂气氛活泼一点,学生表情随意一点,使思想政治课像磁石一样,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乐于学,学得进。在教学中创建起符合中学生思想实际,效果最佳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政治课 新方法 导入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教育心理学认为:在几十分钟的授课讲演中,开头的十分钟效果是最佳的,因为学生往往怀着一种“开头究竟是什么”的好奇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能抓住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先声夺人,则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说,一堂成功的政治课与恰当的导入是分不开的。正所谓导之有法,导无定法。由于教育对象不同,内容不同,开头也就不会相同。在进行哲学常识《矛盾》的教学过程中,我对新课导入进行精心策划,共设计选择了以下五种导入方案。举例如下:
方案一,温故知新导入。
在我们高一经济常识和高二哲学前两课的学习中,有很多涉及到关系的知识点,而对于这些关系的讲解往往是归结为“辩证关系”、“对立统一关系”、“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等等。其实这些关系最终都可以从哲学上归结为对立统一的关系即矛盾关系。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哲学的矛盾概念。如我们可以选取比较典型,学生记忆比较深刻的知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与消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使用价值与价值、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物质与意识、原因与结果、整体与部分等。
这种导入法的好处是,复习了以前学习的旧知识,温故知新,加强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渗透。但可能碍于政治课呆板沉闷的特点,趣味性不足。
方案二:利用教材的导语导入。
教材导语引用两位古代著名哲学家的论述,极富思想性和启发性,对于学生具有独特的教育意义。一位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老子。他指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即事物都是相反相成的,各以其对立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另一位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他认为 “宇宙中各个部分都可以分为相互对立的两半:地分为高山和平原,水分为淡水和咸水……气候分为冬和夏、春和秋。”列宁对他丰富的辩证法思想给予很高的评价,称他是“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 导课时简要介绍这两位哲学家,并分析他们的两段论述,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矛盾概念,让学生体会一分为二的思想,并让学生按照书中所述的“地分为高山和平原,水分为淡水和咸水……气候分为冬和夏、春和秋”用其他内容把这个句子排列下去,目的就是让学生从大量的具体的事例中去引出抽象的矛盾概念——对立统一(这里需要选择其中一个例子来突破)。在同学们所举的例子里选择一个,比如:高山和平原,两者既不同,又紧密联系,这就是哲学中所说的矛盾,即对立统一。
方案三:利用诗词古语等导入。
用苏轼的一首词《水调歌头》来导入新课。词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哲理,说明客观事物难求其十全十美,自古而然。悲与欢、离与合、阴与晴、圆与缺,都是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这样的导入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对于这节课所要了解的知识就有了一个总体上的认识。
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一些脍炙人口、内涵深刻的经典名言和诗词警句来导入新课,对学生不仅会产生极大的感染力,而且具有很高的思维价值和艺术魅力。
同时我们在做课后练习题或考试题中,常常见到以诗词、俗语、古语等作为题干的命题方式,所以,在講课中多渗透一些这方面的知识,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思维,使课堂熠熠生辉
而且也为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打下基础。
方案四:逻辑导入。
第二课我们学习了辩证法的两大总特征——联系和发展。但这两
个观点并不能构成完整的辩证法体系。辩证法包含三个基本观点——联系、发展和全面。所谓全面观点就是矛盾的观点。矛盾的观点在辩证法中的地位最重要,它是辩证法的核心。因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矛盾双方的联系”;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那么什么是哲学上讲的矛盾呢?这样就导入到本课时的学习中。
这种导入方式的好处是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之间的整体构架和内在联系,有助于学生从逻辑体系上对知识进行深化和升华。但是这种导入方式也存在其不足之处,就是过于抽象,理论性太强,可能会使一些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畏难情绪,觉得哲学太深奥难懂了。
方案五:时政热点导入。
热点之所以“热”,一是因为它是新发生的重大事件,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二是由于它是大是大非、鱼龙混杂、令社会关注的必须澄清的一些问题,以它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较易引起学生兴趣,体现思想政治课的时效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特色。
热点式导入新课法,就是把教学内容相关的理论与当前受关注程度较高的热点问题联系起来,大胆而巧妙地引入课堂,通过学生的讨论,以启迪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主动性。对热点问题的引入和讨论,教师要做到导之有意、导之有法、导之有度;既放得开,又收得回。待到讨论遇到困难,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就及时导入新课,从而使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以上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体会。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设计每框的开场白,改变僵化、乏味、一成不变的开场白,使每框的开场白言语幽默一点,话题轻松一点,课堂气氛活泼一点,学生表情随意一点,使思想政治课像磁石一样,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乐于学,学得进。在教学中创建起符合中学生思想实际,效果最佳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