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思想可塑性大,因此,老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培养学生为人处事的正确态度,并细化对学生进行做人教育的具体内容和措施,加大培养学生基本道德素质力度,为学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培养 学会做人 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a)-0246-01
随着网络时代的飞速发展,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泛,而这些信息良莠不齐,尚处于迷茫中的青少年对各种信息的辩别能力还很薄弱,这时很容易将不良的信息误认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从而导致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即是提高学生辩别是非能力和真假信息的关键,也是值得每位老师思考的首要问题。俗话说:“成才先成人”,可见学会做人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工作、成长是多么重要,要想将来成为一个“成才”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就要从中学阶段开始学会做人,培养“情商”,一个“情商”高的人比“智商”高的人更容易走向成功。那么,教师在德育课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会做人”,笔者认为,主要采取以下几项措施,为学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1.自我形象定位的教育
首先教育学生穿着大方得体,不穿奇装异服、不留长发、不染发、不佩戴首饰,培养文明的行为习惯,不乱丢乱扔、注重文明用语、遵守公共秩序、讲究公共道德等。其次教育学生用适当方法表现自己的才能,能够很好的把握机会,掌握不躁进、不矫情的大度思想,把持“胜不骄、败不馁”的原则。其三,教育学生用适当方式,把自己的个性做合理的伸张。其四,教育学生注重礼仪。礼仪是“发乎中形与外”的肢体语言,也是人与人沟通良好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礼仪风范的人,往往能摒除情绪干扰,就事论事,化戾气为祥和,从而建立个人良好形象。因此,让学生受到良好的自我形象定位的教育,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2.亲情教育和情感教育
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重视情感和情感教育在人的成长发展中的作用,应该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要让学生懂得做人的一个重要基本道理一一孝道、仁爱。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个人的情感质量(即情商)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他如何使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因而在学校教育中,各学科教学应成为亲情教育和情感教育的载体。在教学中,注重发挥其各自独特的德育功能,让亲情教育在学生的学习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经常开展一些亲情教育和情感教育的活动,一次好的活动,都能使学生的心灵再一次得到进化,形成孝顺父母、尊老爱幼的良好氛围。
3.责任感的教育
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作为中学生肩负着学好文化报效祖国的责任。老师要教育学生不要忽略身边的小事,教育学生要真正懂得“天下兴亡,我的责任”。“学校兴盛,我的责任”。“国家富强,我的责任”。
4.意志力和受挫力的教育
学校教育应加强学生的意志品质的培养。人生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成功总是与失败相随的,既然挫折不可避免,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增强抗挫折的能力。培根说过的:“一个人不吃足够的苦,他的人格中总缺少必要的素质而显得软弱。”因而要让学生认识到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突出贡献的人,凡做出突出成就的人都是具有顽强毅力的人,所有大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文学家之所以取得非凡的成就,都是在顽强意志的支配下,拼搏奋斗的结果。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自幼双目失明,两耳失聪,笼罩她的是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但她没有心灰意冷,而是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学习,最终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受人尊敬的作家之一。培养学生的意志,最最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吃必要的苦,让他们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思想深处去认知。
5.团队精神与协作教育
人与人之间形成和谐的信赖关系,有助于形成相互尊重、理解的氛围和友好宽松的环境,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和热情。让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学生多交流、多协作、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品质,让学生养成不盛气凌人、不欺瞒他人,求支持协作,求团结向上,同舟共济的习惯,形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能集体想办法、出主意,与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6.自我调节教育
自我调节是个人的内在强化过程,是个体通过将自己对行为的计划和预期与行为的现实成果加以对比和评价,来调节自己行为的过程。人通过这一认知过程不仅能控制自己的生活,而且能制定未来计划和确定目标。人之所以能坚持不懈、追求不息,就是因为人具有预期未来、树立目标、自我满足和自我批评的能力。人能依靠自己的内部标准来调节自己的行为,来奖励和惩罚自己。因而学校应根据自我调节的这些特点和途径,制定学校德育的教育活动计划,使这一德育内容得到加强,并落实到实处。
总之,中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为人处事的正确态度,形成基本道德素质的关键时期。因此,让学生学会做人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第一目标,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并渗透到一切教育活动之中。
[关键词]培养 学会做人 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a)-0246-01
随着网络时代的飞速发展,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泛,而这些信息良莠不齐,尚处于迷茫中的青少年对各种信息的辩别能力还很薄弱,这时很容易将不良的信息误认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从而导致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即是提高学生辩别是非能力和真假信息的关键,也是值得每位老师思考的首要问题。俗话说:“成才先成人”,可见学会做人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工作、成长是多么重要,要想将来成为一个“成才”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就要从中学阶段开始学会做人,培养“情商”,一个“情商”高的人比“智商”高的人更容易走向成功。那么,教师在德育课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会做人”,笔者认为,主要采取以下几项措施,为学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1.自我形象定位的教育
首先教育学生穿着大方得体,不穿奇装异服、不留长发、不染发、不佩戴首饰,培养文明的行为习惯,不乱丢乱扔、注重文明用语、遵守公共秩序、讲究公共道德等。其次教育学生用适当方法表现自己的才能,能够很好的把握机会,掌握不躁进、不矫情的大度思想,把持“胜不骄、败不馁”的原则。其三,教育学生用适当方式,把自己的个性做合理的伸张。其四,教育学生注重礼仪。礼仪是“发乎中形与外”的肢体语言,也是人与人沟通良好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礼仪风范的人,往往能摒除情绪干扰,就事论事,化戾气为祥和,从而建立个人良好形象。因此,让学生受到良好的自我形象定位的教育,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2.亲情教育和情感教育
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重视情感和情感教育在人的成长发展中的作用,应该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要让学生懂得做人的一个重要基本道理一一孝道、仁爱。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个人的情感质量(即情商)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他如何使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因而在学校教育中,各学科教学应成为亲情教育和情感教育的载体。在教学中,注重发挥其各自独特的德育功能,让亲情教育在学生的学习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经常开展一些亲情教育和情感教育的活动,一次好的活动,都能使学生的心灵再一次得到进化,形成孝顺父母、尊老爱幼的良好氛围。
3.责任感的教育
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作为中学生肩负着学好文化报效祖国的责任。老师要教育学生不要忽略身边的小事,教育学生要真正懂得“天下兴亡,我的责任”。“学校兴盛,我的责任”。“国家富强,我的责任”。
4.意志力和受挫力的教育
学校教育应加强学生的意志品质的培养。人生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成功总是与失败相随的,既然挫折不可避免,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增强抗挫折的能力。培根说过的:“一个人不吃足够的苦,他的人格中总缺少必要的素质而显得软弱。”因而要让学生认识到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突出贡献的人,凡做出突出成就的人都是具有顽强毅力的人,所有大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文学家之所以取得非凡的成就,都是在顽强意志的支配下,拼搏奋斗的结果。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自幼双目失明,两耳失聪,笼罩她的是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但她没有心灰意冷,而是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学习,最终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受人尊敬的作家之一。培养学生的意志,最最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吃必要的苦,让他们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思想深处去认知。
5.团队精神与协作教育
人与人之间形成和谐的信赖关系,有助于形成相互尊重、理解的氛围和友好宽松的环境,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和热情。让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学生多交流、多协作、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品质,让学生养成不盛气凌人、不欺瞒他人,求支持协作,求团结向上,同舟共济的习惯,形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能集体想办法、出主意,与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6.自我调节教育
自我调节是个人的内在强化过程,是个体通过将自己对行为的计划和预期与行为的现实成果加以对比和评价,来调节自己行为的过程。人通过这一认知过程不仅能控制自己的生活,而且能制定未来计划和确定目标。人之所以能坚持不懈、追求不息,就是因为人具有预期未来、树立目标、自我满足和自我批评的能力。人能依靠自己的内部标准来调节自己的行为,来奖励和惩罚自己。因而学校应根据自我调节的这些特点和途径,制定学校德育的教育活动计划,使这一德育内容得到加强,并落实到实处。
总之,中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为人处事的正确态度,形成基本道德素质的关键时期。因此,让学生学会做人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第一目标,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并渗透到一切教育活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