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家陈鹤琴曾说:“孩子的知识是从经验中获得,而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游戏。”可见游戏对孩子成长中的积极作用,可以说没有游戏就没有孩子的发展。幼儿园里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是提高幼儿素质的有效途径。通过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加上教师运用游戏手段进行的教育,让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学习中不一定有游戏,但是游戏中一定有学习。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只有合理的进行角色定位,学会认同、共享、回应幼儿的游戏,适时的介入、指导,恰当的支持、鼓励,了解他们的真实需要,以饱满的热情,参与、投入其中,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关键词:快乐;游戏;学习
《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索欲望。所以说我们选择的内容必须认同幼儿的兴趣需要,认同幼儿的认知水平,而游戏中有动作、有情节、有玩具和游戏材料,符合幼儿认知的特点,能唤起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激发幼儿积极的感知、观察、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学会认同,做儿童游戏中的玩伴
游戏一直和幼儿的生活经验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尤其像是托、小班幼儿,他们的游戏就像是一个个生活片段的模仿,他们会热衷于反应生活中那些熟悉的内容,这是他们的认知水平,不像中大班幼儿的游戏有时会加入自己的想象并且深陷其中乐此不疲。如何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发展呢?我觉得应该从幼儿自身特点出发、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设置游戏区域、放置游戏材料、建立游戏规则,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
小班幼儿依恋家庭并且对家事比较熟悉,所以在角色游戏区域创设方面,我偏向于幼儿模仿家事活动的环境,满足其心理需要和锻炼独立生活能力要求。为了不使游戏简单枯燥我做了一定的改变。例如:角色游戏时,以前安排“娃娃家”的材料往往侧重于家中的大件物品的添设,一般是些操作性能小的材料;现在为锻炼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增加了一些贴近生活的材料以便丰富幼儿的游戏内容,如用来洗手、洗菜的水池,毛巾、肥皂、娃娃衣服、水杯、衣橱等,这样方便孩子像个小“大人”一样的照顾孩子,同时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能力,不仅激发了幼儿喜爱幼儿园的情感,还减少了对老师的依赖、对家庭的依恋。
从不起眼的游戏中我能看见孩子在社会中习得的生活经验,教师的支持、鼓励,能帮助孩子将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经验融入游戏中,全身心的体验生活获得培养。
二、学会共享,给幼儿游戏的自由
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他任意翱翔”。幼儿游戏是幼儿认知经验、个性情绪、社会交往等发展的途径手段,映射着幼儿的发展。尤其在角色游戏时他们快乐的像一只只自由的小鸟,只有在这个时候你才能真实的看到他们的天性。教师指挥策划整个游戏的做法严重影响了幼儿在游戏中的全方面发展,阻碍了幼儿的学习。
例:在角色游戏时,娃娃家的爸爸乐此不疲的烧了一个又一个的菜全部摊放在桌子上,还高兴的说:“这个菜真好吃,妈妈快来吃吃看!”妈妈则在水池边给宝宝洗脸、洗头,地上放着瓶瓶罐罐,但是也没忘记回答爸爸说:“我正帮宝宝洗头呢!等一会儿。”张老师看见了,扮成外婆进来做客。一开始礼貌的在娃娃家外面“咚咚咚”的敲着门,后来实在没人理她,她就直接进去对爸爸妈妈说:“外婆来了,怎么都没人开门的啊!”“哎!你看看这桌子乱的,爸爸你怎么烧这么多的菜啊?等会游戏结束收收半天,快点收掉点。”“妈妈你在干什么呀?你看房间都没有站的地方了,这么乱怎么还有客人来做客呢?快点收拾收拾。”“爸爸妈妈”看见“外婆”指手划脚的让他们收这收那,没收了他们情节选择的自由,一时间他们忘记了该如何继续游戏,顿时不知所措。
游戏过程中老师表面上是参与到游戏中和幼儿一起游戏着,殊不知自己在参与游戏时还保持着教师的尊严,控制着幼儿游戏的方向,剥夺了幼儿游戏的自由。而小薇和小宇的互动是自然发生的,教师并没有马上介入,而是观察着幼儿的反应,小宇在小薇的引导下学会了超市的游戏规则。就像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要求的那样,教师游戏时怎么做,体现的是教师怎样的教育理念。
三、学会回应,避免过度重视指导
教师在角色游戏时的定位,要从一个设计者、管理者、指挥者或裁决者的角色中,渐渐转换为一个支持者、引导者、参与者、鼓励者等多重身份的游戏者,当他遇到困难向你求助时,帮他指点迷津;当他没有伙伴无所事事时,帮他找回游戏的兴趣;当他们发生激烈的争执时,帮他们平息怒火。让自己和幼儿一起投入游戏,不需要伪装的游戏,从心态和行为的根本转变中,加入游戏,当幼儿顺利进行游戏并积极投入其中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了解幼儿的游戏动机和分析幼儿的行为水平。
例:公交车站的创设。大班时我发现我的孩子们还喜欢玩开火车的游戏,不管是小呼啦圈还是圆形的什么东,他们就能当方向盘乐此不疲的“嘟嘟…”玩个半天。有一次发现幼儿的角色游戏时三、五个幼儿开着火车在游戏区中穿梭,一会儿说去娃娃家,一会儿去理发店,不管是开车的还是乘车的幼儿都玩的不亦乐乎。游戏结束后我向大家说了这个情况,征求他们的意见是否要创设火车站或者是公交车站?大家都很喜欢,但是到底要怎么玩呢?
我给幼儿布置了一个任务:回家和爸爸妈妈找一找火车和公交车的样子、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小司机!有的带来了火车、汽车的模玩具,有的制作了汽车、火车的模型,有的带来了关于交通工具的书籍等等。一时间大家不仅对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有了很深的了解,而且班级游戏时突然多了好多辆车,大家出门招手就有司机来载你。
大家当着当着汽车司机有的人也腻烦了,只有一个方向盘、又有许多车和你抢生意,为了当司机超市、美味吧、理发店都没多少时间玩了。于是,公交车最后就剩一辆。在教师的帮助下,这位司机真的有了车身而且每次游戏也能赚不少钱,获得了一定的成就感。
游戏为幼儿开启了一扇学习的大门,经常参与某个主题的游戏或经常扮演其主题内的角色,不仅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主动性,而且还能习得相应的社会角色及其不同职责和道德规则的认知与理解程度、情感体验。游戏,孕育着儿童初步的社会人格;游戏,启蒙孩子的社会责任感。游戏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孩子的所思所想,更让幼儿在日复一日的游戏中丰富经验,沉淀智慧。
参考文献
黄进:《游戏精神与幼儿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6
徐则民:《走进游戏 走近幼儿》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12
关键词:快乐;游戏;学习
《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索欲望。所以说我们选择的内容必须认同幼儿的兴趣需要,认同幼儿的认知水平,而游戏中有动作、有情节、有玩具和游戏材料,符合幼儿认知的特点,能唤起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激发幼儿积极的感知、观察、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学会认同,做儿童游戏中的玩伴
游戏一直和幼儿的生活经验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尤其像是托、小班幼儿,他们的游戏就像是一个个生活片段的模仿,他们会热衷于反应生活中那些熟悉的内容,这是他们的认知水平,不像中大班幼儿的游戏有时会加入自己的想象并且深陷其中乐此不疲。如何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发展呢?我觉得应该从幼儿自身特点出发、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设置游戏区域、放置游戏材料、建立游戏规则,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
小班幼儿依恋家庭并且对家事比较熟悉,所以在角色游戏区域创设方面,我偏向于幼儿模仿家事活动的环境,满足其心理需要和锻炼独立生活能力要求。为了不使游戏简单枯燥我做了一定的改变。例如:角色游戏时,以前安排“娃娃家”的材料往往侧重于家中的大件物品的添设,一般是些操作性能小的材料;现在为锻炼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增加了一些贴近生活的材料以便丰富幼儿的游戏内容,如用来洗手、洗菜的水池,毛巾、肥皂、娃娃衣服、水杯、衣橱等,这样方便孩子像个小“大人”一样的照顾孩子,同时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能力,不仅激发了幼儿喜爱幼儿园的情感,还减少了对老师的依赖、对家庭的依恋。
从不起眼的游戏中我能看见孩子在社会中习得的生活经验,教师的支持、鼓励,能帮助孩子将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经验融入游戏中,全身心的体验生活获得培养。
二、学会共享,给幼儿游戏的自由
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他任意翱翔”。幼儿游戏是幼儿认知经验、个性情绪、社会交往等发展的途径手段,映射着幼儿的发展。尤其在角色游戏时他们快乐的像一只只自由的小鸟,只有在这个时候你才能真实的看到他们的天性。教师指挥策划整个游戏的做法严重影响了幼儿在游戏中的全方面发展,阻碍了幼儿的学习。
例:在角色游戏时,娃娃家的爸爸乐此不疲的烧了一个又一个的菜全部摊放在桌子上,还高兴的说:“这个菜真好吃,妈妈快来吃吃看!”妈妈则在水池边给宝宝洗脸、洗头,地上放着瓶瓶罐罐,但是也没忘记回答爸爸说:“我正帮宝宝洗头呢!等一会儿。”张老师看见了,扮成外婆进来做客。一开始礼貌的在娃娃家外面“咚咚咚”的敲着门,后来实在没人理她,她就直接进去对爸爸妈妈说:“外婆来了,怎么都没人开门的啊!”“哎!你看看这桌子乱的,爸爸你怎么烧这么多的菜啊?等会游戏结束收收半天,快点收掉点。”“妈妈你在干什么呀?你看房间都没有站的地方了,这么乱怎么还有客人来做客呢?快点收拾收拾。”“爸爸妈妈”看见“外婆”指手划脚的让他们收这收那,没收了他们情节选择的自由,一时间他们忘记了该如何继续游戏,顿时不知所措。
游戏过程中老师表面上是参与到游戏中和幼儿一起游戏着,殊不知自己在参与游戏时还保持着教师的尊严,控制着幼儿游戏的方向,剥夺了幼儿游戏的自由。而小薇和小宇的互动是自然发生的,教师并没有马上介入,而是观察着幼儿的反应,小宇在小薇的引导下学会了超市的游戏规则。就像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要求的那样,教师游戏时怎么做,体现的是教师怎样的教育理念。
三、学会回应,避免过度重视指导
教师在角色游戏时的定位,要从一个设计者、管理者、指挥者或裁决者的角色中,渐渐转换为一个支持者、引导者、参与者、鼓励者等多重身份的游戏者,当他遇到困难向你求助时,帮他指点迷津;当他没有伙伴无所事事时,帮他找回游戏的兴趣;当他们发生激烈的争执时,帮他们平息怒火。让自己和幼儿一起投入游戏,不需要伪装的游戏,从心态和行为的根本转变中,加入游戏,当幼儿顺利进行游戏并积极投入其中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了解幼儿的游戏动机和分析幼儿的行为水平。
例:公交车站的创设。大班时我发现我的孩子们还喜欢玩开火车的游戏,不管是小呼啦圈还是圆形的什么东,他们就能当方向盘乐此不疲的“嘟嘟…”玩个半天。有一次发现幼儿的角色游戏时三、五个幼儿开着火车在游戏区中穿梭,一会儿说去娃娃家,一会儿去理发店,不管是开车的还是乘车的幼儿都玩的不亦乐乎。游戏结束后我向大家说了这个情况,征求他们的意见是否要创设火车站或者是公交车站?大家都很喜欢,但是到底要怎么玩呢?
我给幼儿布置了一个任务:回家和爸爸妈妈找一找火车和公交车的样子、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小司机!有的带来了火车、汽车的模玩具,有的制作了汽车、火车的模型,有的带来了关于交通工具的书籍等等。一时间大家不仅对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有了很深的了解,而且班级游戏时突然多了好多辆车,大家出门招手就有司机来载你。
大家当着当着汽车司机有的人也腻烦了,只有一个方向盘、又有许多车和你抢生意,为了当司机超市、美味吧、理发店都没多少时间玩了。于是,公交车最后就剩一辆。在教师的帮助下,这位司机真的有了车身而且每次游戏也能赚不少钱,获得了一定的成就感。
游戏为幼儿开启了一扇学习的大门,经常参与某个主题的游戏或经常扮演其主题内的角色,不仅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主动性,而且还能习得相应的社会角色及其不同职责和道德规则的认知与理解程度、情感体验。游戏,孕育着儿童初步的社会人格;游戏,启蒙孩子的社会责任感。游戏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孩子的所思所想,更让幼儿在日复一日的游戏中丰富经验,沉淀智慧。
参考文献
黄进:《游戏精神与幼儿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6
徐则民:《走进游戏 走近幼儿》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