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不只是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更在于促进学生感受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底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最能凸显传统文化的非古诗词莫属。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在接收语文知识之时汲取传统文化营养,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深思。鉴于此,本文以古诗词教学及传统文化教育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将传统文化渗透于古诗词教育的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词 传统文化
我国古代诗歌、词赋历史悠久,包含众多文化瑰宝。教师在语文执教中,应积极渗透传统文化内容,促使学生在传统文化海洋中自由翱翔,令另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增强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致,最终丰富学科素养。
1.传统文化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体现
1.1抒发爱国主义情怀
初中古诗词学习时,会涉及诸多抒发爱国主义情怀的篇章。由此可见,在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性与可贵性。古诗词教学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感悟爱国主义情感,继承与发扬这种优秀品质。例如,在《赤壁》中,就清楚地展示了“赤壁之战”对国家兴衰的影响,暗示诗人郁郁不得志,以及对人民、社会及国家的担忧。再如,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通过描写茅屋,反映了现实社会态势,表达了自己对人民与国家的担忧[1]。
1.2展现世间真善情感
纵观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便可发现描写亲情、友情、爱情及思念之情的诗词数不胜数。然而,在思乡情怀类诗歌中,“落叶归根”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在《次北固山下》中,通过描写沿途情景,作者盡情释放了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通过学习这一类古诗词,便可以促进学生感受到“家”的重要意义,从而思家、爱家,为小家努力,为大家而奉献。
1.3充分表达理想抱负
在古代社会,我国常常处于君主统治状态。在这种社会形势下,皇权至高无上,既可掌握人之生死,又导致很多有才华、有理想的人不被重用。面对诸多不公平现象,古诗词成为了一种极好的宣泄途径。例如,在《登飞来峰》中,作者恰恰就通过描绘登山时的俯瞰景色,而表达了自身不畏惧强权,以及高瞻远瞩的心理状态。
2.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路径
2.1诵读诗词,注重解读情景
古诗词韵律独特,节奏感强烈。教师在具体教学时,要带领学生富含感情的去朗读,以确保真正走入古诗词意境,领会古诗词中的传统文化及精神,助力学生塑造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在教学《出师表》之际,教师便应为学生讲述诸葛亮生平事迹,促使学生对诸葛先生有所了解。接着,教师要带着感情朗读篇章。在朗读的时候,将作者那种期盼的情感与真挚的心理感受表现出来。首先,作者在非常紧急、危险的情势下提出了治国建议,这时要求教师能以“娓娓道来”的语调加以朗读 [2]。在朗读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着重把握作者情感变化。例如,当作者向后主表达衷心的时候,教师就应逐步提高朗读语调,用坚定而有力的语调朗诵。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反复诵读诗篇,以此确保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文章,从而进一步感受作者知遇之恩、忠贞之情。
2.2整合图文,强化学习兴趣
为了确保传统文化在古诗词教学中能得到有效渗透,教师在推进古诗词教学任务时,应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以此丰富古诗词教学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借助多媒体教育优势,注重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古诗词教学的每一环节,从而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图片、音乐渲染、视频展现等方式,更加直观地展示教学资源,以此博得学生眼球,促使学生自觉探讨古诗词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及民族精神。例如,在学习《岳阳楼记》时,教师就可以通过PPT为学生展示作者生平,并详细介绍“岳阳楼”背景,促使学生对该篇章具有初步认知。接着,教师应通过多媒体屏幕为学生展示与“岳阳楼”相关的图片、视频,令学生在反复朗读与学习文章的实践中,加深对古诗词中传统文化的了解[3]。教师在详细讲解全文后,应针对“先天下之忧而忧”等经典名句进行重点阐释,以此促进学生进一步感受作者的奉献精神与济世情怀,培育学生价值观念,促使学生真正成长为忧国忧民的新时代好青年。
2.3联系现实,感悟传统文化
古诗词看似难懂,实则也是古人对日常生活的一种记录与描绘。所以,古诗词内容均源于现实生活。为此,在古诗词教学之际,教师应适当联系现实生活。通过整合生活实例,有效渗透传统文化,令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知识之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奥秘与乐趣。例如,在我国传统文化体系内,传统节日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同时,传统节日也是发扬与继承传统文化的关键渠道。鉴于此,教师便应在节日期间展开传统文化特别教育活动,促使学生深刻感受传统文化的意义以及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间的关联性。例如,在临逢中秋佳节之际,教师便可为学生再一次讲解《水调高头》,邀请学生一同参于赏月活动,促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过程中,切实感受中秋节的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与团圆情感[4]。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应指导学生有感情的去朗读诗词,尤其是重点朗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并针对这一句展开深入讲解,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对作者的离别之感、思念之意产生“共情”,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结束语:总而言之,古诗词教学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传统文化素养尤为关键。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值得被历代人继承、借鉴与发扬。为此,在初中语文教学时,教师应积极找寻其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点,促进学生深刻感悟古诗词中包含的传统文化,从而引导学生自觉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优秀的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汤丽丹.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实践[J].新课程导学,2020(35):36-37.
[2]史世红.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255.
[3]丁平霞.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J].家长,2020(33):83+85.
[4]胡丽桢.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如何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11):71-72.
(广东省湛江市二中海东中学 广东 湛江 524000)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词 传统文化
我国古代诗歌、词赋历史悠久,包含众多文化瑰宝。教师在语文执教中,应积极渗透传统文化内容,促使学生在传统文化海洋中自由翱翔,令另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增强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致,最终丰富学科素养。
1.传统文化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体现
1.1抒发爱国主义情怀
初中古诗词学习时,会涉及诸多抒发爱国主义情怀的篇章。由此可见,在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性与可贵性。古诗词教学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感悟爱国主义情感,继承与发扬这种优秀品质。例如,在《赤壁》中,就清楚地展示了“赤壁之战”对国家兴衰的影响,暗示诗人郁郁不得志,以及对人民、社会及国家的担忧。再如,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通过描写茅屋,反映了现实社会态势,表达了自己对人民与国家的担忧[1]。
1.2展现世间真善情感
纵观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便可发现描写亲情、友情、爱情及思念之情的诗词数不胜数。然而,在思乡情怀类诗歌中,“落叶归根”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在《次北固山下》中,通过描写沿途情景,作者盡情释放了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通过学习这一类古诗词,便可以促进学生感受到“家”的重要意义,从而思家、爱家,为小家努力,为大家而奉献。
1.3充分表达理想抱负
在古代社会,我国常常处于君主统治状态。在这种社会形势下,皇权至高无上,既可掌握人之生死,又导致很多有才华、有理想的人不被重用。面对诸多不公平现象,古诗词成为了一种极好的宣泄途径。例如,在《登飞来峰》中,作者恰恰就通过描绘登山时的俯瞰景色,而表达了自身不畏惧强权,以及高瞻远瞩的心理状态。
2.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路径
2.1诵读诗词,注重解读情景
古诗词韵律独特,节奏感强烈。教师在具体教学时,要带领学生富含感情的去朗读,以确保真正走入古诗词意境,领会古诗词中的传统文化及精神,助力学生塑造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在教学《出师表》之际,教师便应为学生讲述诸葛亮生平事迹,促使学生对诸葛先生有所了解。接着,教师要带着感情朗读篇章。在朗读的时候,将作者那种期盼的情感与真挚的心理感受表现出来。首先,作者在非常紧急、危险的情势下提出了治国建议,这时要求教师能以“娓娓道来”的语调加以朗读 [2]。在朗读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着重把握作者情感变化。例如,当作者向后主表达衷心的时候,教师就应逐步提高朗读语调,用坚定而有力的语调朗诵。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反复诵读诗篇,以此确保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文章,从而进一步感受作者知遇之恩、忠贞之情。
2.2整合图文,强化学习兴趣
为了确保传统文化在古诗词教学中能得到有效渗透,教师在推进古诗词教学任务时,应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以此丰富古诗词教学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借助多媒体教育优势,注重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古诗词教学的每一环节,从而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图片、音乐渲染、视频展现等方式,更加直观地展示教学资源,以此博得学生眼球,促使学生自觉探讨古诗词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及民族精神。例如,在学习《岳阳楼记》时,教师就可以通过PPT为学生展示作者生平,并详细介绍“岳阳楼”背景,促使学生对该篇章具有初步认知。接着,教师应通过多媒体屏幕为学生展示与“岳阳楼”相关的图片、视频,令学生在反复朗读与学习文章的实践中,加深对古诗词中传统文化的了解[3]。教师在详细讲解全文后,应针对“先天下之忧而忧”等经典名句进行重点阐释,以此促进学生进一步感受作者的奉献精神与济世情怀,培育学生价值观念,促使学生真正成长为忧国忧民的新时代好青年。
2.3联系现实,感悟传统文化
古诗词看似难懂,实则也是古人对日常生活的一种记录与描绘。所以,古诗词内容均源于现实生活。为此,在古诗词教学之际,教师应适当联系现实生活。通过整合生活实例,有效渗透传统文化,令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知识之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奥秘与乐趣。例如,在我国传统文化体系内,传统节日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同时,传统节日也是发扬与继承传统文化的关键渠道。鉴于此,教师便应在节日期间展开传统文化特别教育活动,促使学生深刻感受传统文化的意义以及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间的关联性。例如,在临逢中秋佳节之际,教师便可为学生再一次讲解《水调高头》,邀请学生一同参于赏月活动,促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过程中,切实感受中秋节的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与团圆情感[4]。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应指导学生有感情的去朗读诗词,尤其是重点朗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并针对这一句展开深入讲解,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对作者的离别之感、思念之意产生“共情”,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结束语:总而言之,古诗词教学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传统文化素养尤为关键。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值得被历代人继承、借鉴与发扬。为此,在初中语文教学时,教师应积极找寻其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点,促进学生深刻感悟古诗词中包含的传统文化,从而引导学生自觉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优秀的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汤丽丹.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实践[J].新课程导学,2020(35):36-37.
[2]史世红.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255.
[3]丁平霞.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J].家长,2020(33):83+85.
[4]胡丽桢.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如何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11):71-72.
(广东省湛江市二中海东中学 广东 湛江 5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