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著名作家毛姆的代表作,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不言而喻,小说中体现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对立,讲述主人公在面临现实和理想的抉择时做出的令人匪夷所思、却又在意料之中的决定,小说主人公做出了很多人们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情。
从苏格拉底时代到莎士比亚时代,再到国内的《红楼梦》,自古以来,古今中外的伟大著作多诞生于悲剧之中,悲剧又从实际生活里诞生,《月亮与六便士》便是如此。主人公包括书中其他角色的悲剧是现实生活里无数人的缩影,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作者通过制造矛盾为读者呈现出一个伟大的艺术形象。本文旨在通过多个角度去分析《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悲剧色彩,揭示作品背后的主旨和内涵。
《月亮与六便士》讲述一个外人看来“家庭美满幸福、事业有成“的证券经纪人斯特里克兰德对自己现实生活产生不满,一夜之间抛弃家庭和事业远走他乡的故事。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不顾世俗的眼光和众人的揣测,毅然为了自己的绘画梦想远离早已厌倦的生活,有人说他冲动,有人骂他没有责任感、抛妻弃子,但是正由于他做出了很多人不敢做的事情,他的故事才會被人们在茶余饭后谈论。主人公离开自己的生活之后奔赴南太平洋小岛,在当地结识了一个土著姑娘。这位美丽的姑娘和他的前妻截然不同,深爱着斯特里克兰德,给他温暖与关怀,在斯特里克兰德重病的时候不离不弃地照顾他。
看到这里,读者似乎感到小说和其他故事相似,诸如此类的故事从小就不绝于耳,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远离尘世的桃花源是每个人想要奔赴的奇异世界,似乎《月亮与六便士》中主人公的做法并不是过于让人惊奇。但是结局却令人大跌眼镜。斯特里克兰德对绘画的着迷近乎痴狂,即便自己身染重疾、病入膏肓依然每日作画。一般来说,结局应是主人公呕心沥血,在弥留之际拼尽全力为世人留下了一幅传世之作,但是毛姆偏偏不这么写,主人公焚膏继晷的心血在最后被他付之一炬。
西方文学艺术的本质就是悲剧,从苏格拉底到莎士比亚,再到毛姆的早期,不同时期的文学艺术展示了不同时代的悲剧,似乎悲剧是融入人类血液的,能在灵魂深处产生共鸣,只有悲剧才能真正意义上引起读者的同理心,才是生活故事的主旨。毛姆的作品和莎翁的悲剧有着明显的不同,莎翁的悲剧里面巧合太多,读罢《罗密欧与朱丽叶》感叹,如果罗密欧知道朱丽叶假死就如何如何,这样的悲剧故事让人惆怅和惋惜。但是毛姆的作品里面悲剧独具一格,人物的悲剧色彩一开始就已经奠定,且主人公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摆脱悲剧的命运。这种故事似乎是十分悲观的,向世人传递了负能量,但是似乎这样的故事才更贴近现实。现实里多少人为了摆脱命运的枷锁不断挣扎,但是最后喜剧收尾的并不多见。
一、从矛盾与对立的角度分析《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悲剧性
(一)月亮与六便士,理想与现实
除了独具一格的悲剧色彩,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另一个极大的特点就是广泛的矛盾、随处可见的对立。书名《月亮与六便士》就可见一斑:月亮是高挂天际的美好向往,是可望不可即的愿景和希冀;便士是当时社会上最小的货币单位,是金钱财富和现实世界逐利的象征。月亮与六便士的对立突出了理想与现实的不可兼得,月亮挂在天上,抬头即可望见,但是却只能远远观赏,无法触及,象征人们内心深处的理想世界,每天勾勒、幻想,但是现实生活里却无法看到;六便士是金钱和财富、甚至代表权力,但却仅仅是价值最低的“便士”,象征人们睁开眼就能看到的困顿现实生活。月亮是理想,六便士是现实。美好的事物远在天边,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低贱的事物随处可见,很多人趋之若鹜。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的生活更是充满矛盾与对立,起初的“幸福美满、事业有成“和后来的“穷困潦倒”,原配妻子的冷漠忽视与土著爱人的无微不至等,似乎主人公的生活就是一个矛盾混合体。
(二)“理想丈夫”与热爱绘画的证券经纪人
《月亮与六便士》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选择了抛弃家庭远走他乡,这样的选择如果没有前置剧情的铺垫自然会让人匪夷所思,但是《月亮与六便士》不是魔幻现实主义,作者毛姆在前期的伏笔已然解释了主人公的选择。斯特里克兰德的形象和妻子的“理想丈夫”格格不入,在妻子看来,一个理想的丈夫应该是善于交际、朋友众多、在各种社交场合都游刃有余的成功人士,但是斯特里克兰德口才一般,甚至有着严重的社交恐惧。妻子在邀请宾客的时候特意在邀请函上说明:你们可能会感到很厌倦烦人,但是如果你们能来的话我将感激不尽。就因为丈夫在宴会上不善致辞,妻子竟然还提前向宾客致歉,这样的做法可能没有几个爱面子的丈夫能够接受的了。和妻子因性格不合而渐行渐远是导致斯特里克兰德抛弃家庭的引子。
斯特里克兰德的职业是证券经纪人,即便在现在,这个职业依然令很多人向往,更不用说在当时。然而他的业务能力一般,证券交易实际上也不是他热爱和擅长的事情,他喜欢画画,这个爱好和他的职业没有半点关系。
二、《月亮与六便士》的悲剧色彩分析
(一)人物性格奠定了悲剧的开端
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在小说中开场出现时没有任何主角光环,作者对他的描写也十分平淡,不继续读下去读者也不会意识到他就是小说的主角,因为他实在太平庸了,是一个随处可见、毫无特色的人物形象,丢进人海都不可能再找到,这样的人物如果出现在现实生活里,可能都不会去多看一眼。他在银行上班,收入稳定,长相一般,没有很大的优点和特点,不善言辞、不善交际。但是他有一个美丽大方的妻子,他的妻子出生在优渥的家庭,带着与生俱来的优越感,热衷于各种上流社会的宴会,喜欢交际,和斯特里克兰德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理想与现实的抉择推进了悲剧的发展
《月亮与六便士》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月亮是悬挂在天边可望不可即的美好愿景,而六便士则是随处可见的低值货币,是不美好的现实。从理性的角度去思考,理想和现实不是完全对立的,并非水火不容,然而这种说法本身就带有理想色彩。实际上,理想和现实仍然是不可兼得的存在。但是毛姆偏偏给斯特里克兰德设置障碍,一定要让他做出抉择,到底是理想还是现实?斯特里克兰德选择了理想,他抛弃自己的妻子和子女,毅然决然奔赴巴黎的贫民窟,在人们问他为什么一定要画画时,他解释道:“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这份执着使他一改往日的形象,变得极其富有存在感。他的抉择在外人看来是一个家庭的毁灭,是一份事业的断送,但对于斯特里克兰德自己来说,却是一种解脱,是摆脱困境、追逐梦想的全新旅程。他对于绘画的执着和奋进令人惊叹。
(三)追求艺术的流浪之旅促使了悲剧的升华
斯特里克兰德追求自己的月亮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他失去了自己生活十七年的家庭,成为一个流离失所的人。他起初也只是一个绘画爱好者,绘画水平实在一般,没有多少人愿意购买他的画作,这就意味着他没有足够的生活来源,流浪成为了他唯一的出路。在流浪之旅中,他经历了很多常人无法想像的困难,甚至几度差点失去自己的性命。后来他远涉重洋来到大溪地,这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岛,他在这里寻找到了自己的真爱。
《月亮与六便士》并不是一部为了悲剧而悲剧的作品,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的选择在一开始就已经有了足够的伏笔。作者通过主人公理想和现实的抉择让我们看到一个热爱绘画、追求理想的形象。笔者认为,斯特里克兰德的选择不是不负责任,更不是一时的兴起,而自我解脱和救赎的必然选择。
(成都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作者简介:曾欣(1983-),女,四川成都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从苏格拉底时代到莎士比亚时代,再到国内的《红楼梦》,自古以来,古今中外的伟大著作多诞生于悲剧之中,悲剧又从实际生活里诞生,《月亮与六便士》便是如此。主人公包括书中其他角色的悲剧是现实生活里无数人的缩影,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作者通过制造矛盾为读者呈现出一个伟大的艺术形象。本文旨在通过多个角度去分析《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悲剧色彩,揭示作品背后的主旨和内涵。
《月亮与六便士》讲述一个外人看来“家庭美满幸福、事业有成“的证券经纪人斯特里克兰德对自己现实生活产生不满,一夜之间抛弃家庭和事业远走他乡的故事。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不顾世俗的眼光和众人的揣测,毅然为了自己的绘画梦想远离早已厌倦的生活,有人说他冲动,有人骂他没有责任感、抛妻弃子,但是正由于他做出了很多人不敢做的事情,他的故事才會被人们在茶余饭后谈论。主人公离开自己的生活之后奔赴南太平洋小岛,在当地结识了一个土著姑娘。这位美丽的姑娘和他的前妻截然不同,深爱着斯特里克兰德,给他温暖与关怀,在斯特里克兰德重病的时候不离不弃地照顾他。
看到这里,读者似乎感到小说和其他故事相似,诸如此类的故事从小就不绝于耳,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远离尘世的桃花源是每个人想要奔赴的奇异世界,似乎《月亮与六便士》中主人公的做法并不是过于让人惊奇。但是结局却令人大跌眼镜。斯特里克兰德对绘画的着迷近乎痴狂,即便自己身染重疾、病入膏肓依然每日作画。一般来说,结局应是主人公呕心沥血,在弥留之际拼尽全力为世人留下了一幅传世之作,但是毛姆偏偏不这么写,主人公焚膏继晷的心血在最后被他付之一炬。
西方文学艺术的本质就是悲剧,从苏格拉底到莎士比亚,再到毛姆的早期,不同时期的文学艺术展示了不同时代的悲剧,似乎悲剧是融入人类血液的,能在灵魂深处产生共鸣,只有悲剧才能真正意义上引起读者的同理心,才是生活故事的主旨。毛姆的作品和莎翁的悲剧有着明显的不同,莎翁的悲剧里面巧合太多,读罢《罗密欧与朱丽叶》感叹,如果罗密欧知道朱丽叶假死就如何如何,这样的悲剧故事让人惆怅和惋惜。但是毛姆的作品里面悲剧独具一格,人物的悲剧色彩一开始就已经奠定,且主人公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摆脱悲剧的命运。这种故事似乎是十分悲观的,向世人传递了负能量,但是似乎这样的故事才更贴近现实。现实里多少人为了摆脱命运的枷锁不断挣扎,但是最后喜剧收尾的并不多见。
一、从矛盾与对立的角度分析《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悲剧性
(一)月亮与六便士,理想与现实
除了独具一格的悲剧色彩,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另一个极大的特点就是广泛的矛盾、随处可见的对立。书名《月亮与六便士》就可见一斑:月亮是高挂天际的美好向往,是可望不可即的愿景和希冀;便士是当时社会上最小的货币单位,是金钱财富和现实世界逐利的象征。月亮与六便士的对立突出了理想与现实的不可兼得,月亮挂在天上,抬头即可望见,但是却只能远远观赏,无法触及,象征人们内心深处的理想世界,每天勾勒、幻想,但是现实生活里却无法看到;六便士是金钱和财富、甚至代表权力,但却仅仅是价值最低的“便士”,象征人们睁开眼就能看到的困顿现实生活。月亮是理想,六便士是现实。美好的事物远在天边,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低贱的事物随处可见,很多人趋之若鹜。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的生活更是充满矛盾与对立,起初的“幸福美满、事业有成“和后来的“穷困潦倒”,原配妻子的冷漠忽视与土著爱人的无微不至等,似乎主人公的生活就是一个矛盾混合体。
(二)“理想丈夫”与热爱绘画的证券经纪人
《月亮与六便士》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选择了抛弃家庭远走他乡,这样的选择如果没有前置剧情的铺垫自然会让人匪夷所思,但是《月亮与六便士》不是魔幻现实主义,作者毛姆在前期的伏笔已然解释了主人公的选择。斯特里克兰德的形象和妻子的“理想丈夫”格格不入,在妻子看来,一个理想的丈夫应该是善于交际、朋友众多、在各种社交场合都游刃有余的成功人士,但是斯特里克兰德口才一般,甚至有着严重的社交恐惧。妻子在邀请宾客的时候特意在邀请函上说明:你们可能会感到很厌倦烦人,但是如果你们能来的话我将感激不尽。就因为丈夫在宴会上不善致辞,妻子竟然还提前向宾客致歉,这样的做法可能没有几个爱面子的丈夫能够接受的了。和妻子因性格不合而渐行渐远是导致斯特里克兰德抛弃家庭的引子。
斯特里克兰德的职业是证券经纪人,即便在现在,这个职业依然令很多人向往,更不用说在当时。然而他的业务能力一般,证券交易实际上也不是他热爱和擅长的事情,他喜欢画画,这个爱好和他的职业没有半点关系。
二、《月亮与六便士》的悲剧色彩分析
(一)人物性格奠定了悲剧的开端
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在小说中开场出现时没有任何主角光环,作者对他的描写也十分平淡,不继续读下去读者也不会意识到他就是小说的主角,因为他实在太平庸了,是一个随处可见、毫无特色的人物形象,丢进人海都不可能再找到,这样的人物如果出现在现实生活里,可能都不会去多看一眼。他在银行上班,收入稳定,长相一般,没有很大的优点和特点,不善言辞、不善交际。但是他有一个美丽大方的妻子,他的妻子出生在优渥的家庭,带着与生俱来的优越感,热衷于各种上流社会的宴会,喜欢交际,和斯特里克兰德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理想与现实的抉择推进了悲剧的发展
《月亮与六便士》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月亮是悬挂在天边可望不可即的美好愿景,而六便士则是随处可见的低值货币,是不美好的现实。从理性的角度去思考,理想和现实不是完全对立的,并非水火不容,然而这种说法本身就带有理想色彩。实际上,理想和现实仍然是不可兼得的存在。但是毛姆偏偏给斯特里克兰德设置障碍,一定要让他做出抉择,到底是理想还是现实?斯特里克兰德选择了理想,他抛弃自己的妻子和子女,毅然决然奔赴巴黎的贫民窟,在人们问他为什么一定要画画时,他解释道:“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这份执着使他一改往日的形象,变得极其富有存在感。他的抉择在外人看来是一个家庭的毁灭,是一份事业的断送,但对于斯特里克兰德自己来说,却是一种解脱,是摆脱困境、追逐梦想的全新旅程。他对于绘画的执着和奋进令人惊叹。
(三)追求艺术的流浪之旅促使了悲剧的升华
斯特里克兰德追求自己的月亮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他失去了自己生活十七年的家庭,成为一个流离失所的人。他起初也只是一个绘画爱好者,绘画水平实在一般,没有多少人愿意购买他的画作,这就意味着他没有足够的生活来源,流浪成为了他唯一的出路。在流浪之旅中,他经历了很多常人无法想像的困难,甚至几度差点失去自己的性命。后来他远涉重洋来到大溪地,这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岛,他在这里寻找到了自己的真爱。
《月亮与六便士》并不是一部为了悲剧而悲剧的作品,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的选择在一开始就已经有了足够的伏笔。作者通过主人公理想和现实的抉择让我们看到一个热爱绘画、追求理想的形象。笔者认为,斯特里克兰德的选择不是不负责任,更不是一时的兴起,而自我解脱和救赎的必然选择。
(成都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作者简介:曾欣(1983-),女,四川成都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