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演艺项目的发展和观众需求的不断变化,观众拓展在当下成为演出市场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艺术管理专业的角度出发,从艺术普及、演出季规划、资源获取、品牌战略四个方面进行探讨,试图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观众拓展策略。
如今我国各大城市的剧院兴建,孕育了繁荣的演出市场,各类演出项目也支撑着各大剧院的运营。总体来说,经典演出项目无论是戏曲、话剧还是其他音乐类表演,都依然保持着良好的观众反应。但大部分新创性的演出项目,特别是高雅艺术如歌剧、交响音乐会等,上座率远远低于预期的票房目标。究其原因,不单单是因为艺术性的不同,主要是内容供给大于观众需求,缺乏有效的观众拓展策略。因此,如何运用艺术管理的技巧来制定有效的观众拓展策略,是演艺市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增加艺术普及,调节供给关系
观众拓展首先要了解观众。在艺术创作中,观众是艺术作品的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参与者,是连接舞台表演与艺术创作的桥梁。因此,观众的情感体验能否与艺术创作者产生共鸣是非常重要的。此外,观众还是艺术作品的检验者,观众的整体反应决定了艺术作品在演出市场上的存在和发展。
依据目前各大剧院的普遍上座率来分析,观众本身没有较明显的主动性选择,一般只是对相对熟悉的剧目感兴趣,演出市场缺乏观众与演出项目的互动。在市场调查中的结果也是如此。比如在对问题“你最期待什么节目在近期上演”的回答中,大部分观众并不知道自己想看什么样的演出,而是根据剧院推出的演出信息进行挑选,带有较大的随机性,造成了演出市场中受众面窄的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观众不仅仅是艺术的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参与者。艺术创作者希望得到观众的认可,观众也想得到更多的艺术性享受。但很多的观众由于本身艺术素养的有限,不轻易去尝试创新的艺术内容体验。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下,观众群体就相对保守,而潜在观众则很难进入其中。因此,开发演出市场需要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观众的艺术素养,逐渐提升观众的艺术体验层次,拓宽受众面,改善原有的供给关系。
二、制定院团演出季,呈现演出特色
院团演出季的规划,对于观众的拓展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演出季与演出节目的策划、演出是相辅相成的,演出季由演出节目组成,演出节目的种类决定了演出季的主题,演出季又对演出节目作出整体的规划。每个演出季有不同的主题,不同类型的节目适合不同的受众群体。以一年四季为一个完整周期,每三个月为一个演出季,每一个演出季设立一个主题。这样既可以使观众集中化,也可以最大限度地覆盖到不同的观众群体。例如,春季设定戏曲类的主题,契合中老年受众;夏季设立儿童剧或亲子剧,适合正值暑假的青少年观众等。剧院在每个演出季内,要对节目的演出内容、人力和物力的投入、营销宣传进行合理的统筹安排,形成特色突出、张弛有度的演出运营格局。
演出季的内容主题设定要能够引领社会风尚,引发社会的关注,形成大众话题,从而延长围绕演出季主题演出项目的宣传周期,如此才能有效拓展观众群体,使剧目保持鲜活的生命力,这对剧院的运营有着特殊的价值。首先,演出季对剧院的演出项目策划、创意、生产、营销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剧院和演出制作方相互配合,精心安排演出计划,便于对演出项目开展有序的甄选、组织、营销等工作;其次,目前很多剧院都采取观众会员制,在一個演出季中,会员观众一般会观看大部分场次的演出或是全部的演出,会员观众一般是比较固定的,也是最经常去剧院看演出节目的受众群体。这就要求剧院要拿出合理的演出节目安排,规划高质量具有特色的演出季,才能锁定会员观众。
三、增强营销意识,获取多元化资源
通常概念下,人们认为演出艺术营销是将票卖给观众,即票务营销。但从项目经营管理的角度来看,这种单向的营销模式显然是单一的。在演出项目制作完成后,将票卖给观众其实是最后的营销。如果在演出前就获取了多元的资源,不仅可以极大地降低演出成本,也会减轻最后票务营销的压力。所谓的多元化资源,通俗地讲就是获取企业赞助、政府资助等多种资源。其实这一过程也就是将演出项目进行提前营销的一种方式。这需要将演出项目的吸引力做到最大化,才有可能引起企业的兴趣和政府的关注。特别是对于非营利性的演出项目,多元化的资源获取是其能否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出资建设,决定了目前各大城市剧院的公益性。因此,各大城市的剧院都有着承担公共文化职能的责任。虽然目前各个城市每年都投入了大量资金打造惠民演出季,但很多演出项目实际并不能实现收支平衡,资金匮乏间接导致了难以支持艺术创新的困境。然而没有创新力的演出剧目又难以获得更多的资源注入,更不会获得观众的长期支持。因此,建立演出项目前期吸引多元化资源,后期加强营销意识,刺激观众消费,才是未来演出市场发展的方向。
此外,面对受众群体,以往的营销宣传手段过于单一,造成观众获取演出项目信息不及时的问题。随着多样化媒体平台的发展,演出项目的宣传步伐明显跟不上节奏。目前很多演出项目依靠剧院或演出场地的宣传端口进行宣传,主要形式依旧是纸质海报和剧院官方公众号等。在当下信息泛滥的的环境下,单一化的信息输出很难捕捉到精准的受众关注。如果增加通过电视、报纸的宣传,既会提高项目成本,又因为没有固定的受众流量,显然也不是理想的选择。因此,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寻找自媒体和短视频平台等互联网资源,应当是演出信息输出的最佳途径。在利用媒体平台时,演出方甚至可以原创短视频进行传播,这样既有演出内容预告的效果吸引受众关注,也可以借此打造固定受众流量的基础,形成有机、系统的宣传程序。
四、完善品牌竞争力,提升服务质量
强化演艺品牌是拓展观众策略的重要内容。如近年的德云社、开心麻花等演艺品牌,几乎垄断了相声和喜剧的观众市场,其他演艺品牌很难分享到市场份额。因此,品牌战略的管理是开拓市场的重要环节。品牌战略管理有明晰的三个步骤。一是要以品牌的差异性来获取竞争力的优势,也就是避免演出内容的同质化现象。这需要演出项目制作方在生产演出内容时,具有创新意识,并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坚持质量与市场并重的演出目标。二是要不断挖掘品牌内涵,在营造良好品牌形象的基础上,注重对艺术家进行个性化品牌的塑造,以此形成固有的粉丝群体。三是要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样化的品牌宣传推广体系。除了上述对媒体资源的利用以外,还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主动与高校、企业进行战略合作,以提高受众群体对品牌的认知度,最终形成以品牌为基础的常态化演出模式。品牌战略要求演出方依照自身发展阶段不断创新,提升受众群体对演出品牌的信任与依赖,从而实现可观、长久、稳定的市场占有率。
演出项目不同于其他产品,具有现场观演的特殊性,属于体验性消费。因此,注重演出现场的观众服务的细节,提升观众的体验,同样也是拓展观众必不可少的环节。从购票方式、取票渠道到交通路线提醒的设计,属于演出前的体验服务,其目的是让观众轻松看演出;演出节目手册、剧院座位引领、演出现场互动的设计,则属于演出中的体验服务,让观众对演出内容产生高于预期的好感;直至演出结束后,对观众反馈信息的跟踪等,都对今后的演出项目的市场反应有着意想不到的作用。
五、结语
未来的演出市场前景广阔,特别是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前提下,演出市场势必会进一步扩大。观众的反馈对演出项目提出要求,有利于演出项目不断创新和发展。当前演出方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拓展观众市场,不断创作出大众喜闻乐见的高质量演出作品。
(山东艺术学院)
如今我国各大城市的剧院兴建,孕育了繁荣的演出市场,各类演出项目也支撑着各大剧院的运营。总体来说,经典演出项目无论是戏曲、话剧还是其他音乐类表演,都依然保持着良好的观众反应。但大部分新创性的演出项目,特别是高雅艺术如歌剧、交响音乐会等,上座率远远低于预期的票房目标。究其原因,不单单是因为艺术性的不同,主要是内容供给大于观众需求,缺乏有效的观众拓展策略。因此,如何运用艺术管理的技巧来制定有效的观众拓展策略,是演艺市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增加艺术普及,调节供给关系
观众拓展首先要了解观众。在艺术创作中,观众是艺术作品的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参与者,是连接舞台表演与艺术创作的桥梁。因此,观众的情感体验能否与艺术创作者产生共鸣是非常重要的。此外,观众还是艺术作品的检验者,观众的整体反应决定了艺术作品在演出市场上的存在和发展。
依据目前各大剧院的普遍上座率来分析,观众本身没有较明显的主动性选择,一般只是对相对熟悉的剧目感兴趣,演出市场缺乏观众与演出项目的互动。在市场调查中的结果也是如此。比如在对问题“你最期待什么节目在近期上演”的回答中,大部分观众并不知道自己想看什么样的演出,而是根据剧院推出的演出信息进行挑选,带有较大的随机性,造成了演出市场中受众面窄的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观众不仅仅是艺术的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参与者。艺术创作者希望得到观众的认可,观众也想得到更多的艺术性享受。但很多的观众由于本身艺术素养的有限,不轻易去尝试创新的艺术内容体验。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下,观众群体就相对保守,而潜在观众则很难进入其中。因此,开发演出市场需要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观众的艺术素养,逐渐提升观众的艺术体验层次,拓宽受众面,改善原有的供给关系。
二、制定院团演出季,呈现演出特色
院团演出季的规划,对于观众的拓展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演出季与演出节目的策划、演出是相辅相成的,演出季由演出节目组成,演出节目的种类决定了演出季的主题,演出季又对演出节目作出整体的规划。每个演出季有不同的主题,不同类型的节目适合不同的受众群体。以一年四季为一个完整周期,每三个月为一个演出季,每一个演出季设立一个主题。这样既可以使观众集中化,也可以最大限度地覆盖到不同的观众群体。例如,春季设定戏曲类的主题,契合中老年受众;夏季设立儿童剧或亲子剧,适合正值暑假的青少年观众等。剧院在每个演出季内,要对节目的演出内容、人力和物力的投入、营销宣传进行合理的统筹安排,形成特色突出、张弛有度的演出运营格局。
演出季的内容主题设定要能够引领社会风尚,引发社会的关注,形成大众话题,从而延长围绕演出季主题演出项目的宣传周期,如此才能有效拓展观众群体,使剧目保持鲜活的生命力,这对剧院的运营有着特殊的价值。首先,演出季对剧院的演出项目策划、创意、生产、营销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剧院和演出制作方相互配合,精心安排演出计划,便于对演出项目开展有序的甄选、组织、营销等工作;其次,目前很多剧院都采取观众会员制,在一個演出季中,会员观众一般会观看大部分场次的演出或是全部的演出,会员观众一般是比较固定的,也是最经常去剧院看演出节目的受众群体。这就要求剧院要拿出合理的演出节目安排,规划高质量具有特色的演出季,才能锁定会员观众。
三、增强营销意识,获取多元化资源
通常概念下,人们认为演出艺术营销是将票卖给观众,即票务营销。但从项目经营管理的角度来看,这种单向的营销模式显然是单一的。在演出项目制作完成后,将票卖给观众其实是最后的营销。如果在演出前就获取了多元的资源,不仅可以极大地降低演出成本,也会减轻最后票务营销的压力。所谓的多元化资源,通俗地讲就是获取企业赞助、政府资助等多种资源。其实这一过程也就是将演出项目进行提前营销的一种方式。这需要将演出项目的吸引力做到最大化,才有可能引起企业的兴趣和政府的关注。特别是对于非营利性的演出项目,多元化的资源获取是其能否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出资建设,决定了目前各大城市剧院的公益性。因此,各大城市的剧院都有着承担公共文化职能的责任。虽然目前各个城市每年都投入了大量资金打造惠民演出季,但很多演出项目实际并不能实现收支平衡,资金匮乏间接导致了难以支持艺术创新的困境。然而没有创新力的演出剧目又难以获得更多的资源注入,更不会获得观众的长期支持。因此,建立演出项目前期吸引多元化资源,后期加强营销意识,刺激观众消费,才是未来演出市场发展的方向。
此外,面对受众群体,以往的营销宣传手段过于单一,造成观众获取演出项目信息不及时的问题。随着多样化媒体平台的发展,演出项目的宣传步伐明显跟不上节奏。目前很多演出项目依靠剧院或演出场地的宣传端口进行宣传,主要形式依旧是纸质海报和剧院官方公众号等。在当下信息泛滥的的环境下,单一化的信息输出很难捕捉到精准的受众关注。如果增加通过电视、报纸的宣传,既会提高项目成本,又因为没有固定的受众流量,显然也不是理想的选择。因此,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寻找自媒体和短视频平台等互联网资源,应当是演出信息输出的最佳途径。在利用媒体平台时,演出方甚至可以原创短视频进行传播,这样既有演出内容预告的效果吸引受众关注,也可以借此打造固定受众流量的基础,形成有机、系统的宣传程序。
四、完善品牌竞争力,提升服务质量
强化演艺品牌是拓展观众策略的重要内容。如近年的德云社、开心麻花等演艺品牌,几乎垄断了相声和喜剧的观众市场,其他演艺品牌很难分享到市场份额。因此,品牌战略的管理是开拓市场的重要环节。品牌战略管理有明晰的三个步骤。一是要以品牌的差异性来获取竞争力的优势,也就是避免演出内容的同质化现象。这需要演出项目制作方在生产演出内容时,具有创新意识,并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坚持质量与市场并重的演出目标。二是要不断挖掘品牌内涵,在营造良好品牌形象的基础上,注重对艺术家进行个性化品牌的塑造,以此形成固有的粉丝群体。三是要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样化的品牌宣传推广体系。除了上述对媒体资源的利用以外,还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主动与高校、企业进行战略合作,以提高受众群体对品牌的认知度,最终形成以品牌为基础的常态化演出模式。品牌战略要求演出方依照自身发展阶段不断创新,提升受众群体对演出品牌的信任与依赖,从而实现可观、长久、稳定的市场占有率。
演出项目不同于其他产品,具有现场观演的特殊性,属于体验性消费。因此,注重演出现场的观众服务的细节,提升观众的体验,同样也是拓展观众必不可少的环节。从购票方式、取票渠道到交通路线提醒的设计,属于演出前的体验服务,其目的是让观众轻松看演出;演出节目手册、剧院座位引领、演出现场互动的设计,则属于演出中的体验服务,让观众对演出内容产生高于预期的好感;直至演出结束后,对观众反馈信息的跟踪等,都对今后的演出项目的市场反应有着意想不到的作用。
五、结语
未来的演出市场前景广阔,特别是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前提下,演出市场势必会进一步扩大。观众的反馈对演出项目提出要求,有利于演出项目不断创新和发展。当前演出方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拓展观众市场,不断创作出大众喜闻乐见的高质量演出作品。
(山东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