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德和医术是医生的灵魂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zt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0年,祖籍广东新会的汤钊猷在广州出生。旧中国百姓饥寒交迫、缺医少药的景象深深刺痛了少年汤钊猷的心,他立志成为一名好医生,用自己的双手为人民解除病痛、报效祖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汤钊猷考入上海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大学五年,深知上大学机会来之不易的汤钊猷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上,不敢有一丝松懈。1954年,汤钊猷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进入中山医院工作。在从事肝癌研究工作之前,汤钊猷曾在血管外科工作过10年,并与杨东岳教授共同完成了世界首例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指手术。60年代末,周总理振臂一呼,发出了“癌症不是地方病,而是常见病,我国医学一定要战胜它”的号召。这时候,汤钊猷再也坐不住了,决定响应党和人民的召唤,积极投身到与癌症抗争的事业中去。
  作为一个已经在血管外科有所建树的医生,汤钊猷明白,中途转行就意味着一切必须“从头开始”。他更知道,要攻克肝癌这个“癌中之王”,存在着太多的困难和未知数。但最终,他还是坚持了下来。这一干,就是整整四十多年。
  
  奋斗四十余载,完成“两件半”事
  在从事肝癌研究工作的头几年,汤钊猷和他的同事们废寝忘食、竭尽全力救治病人,但在“癌王”面前,他们的所有努力似乎都是徒劳。短短几年,几百个肝癌病人相继死去。特别是有一天晚上,短短5分钟内就死了两个病人,令汤钊猷深受打击。他至今仍清晰地记得,自己当时用一辆平板车把两具尸体推到太平间时的情景。痛定思痛,汤钊猷明白,要改变肝癌病人“走进来,抬出去”的命运,光有热情不够,一定要尽快找到战胜病魔的方法。为尽快了解肝癌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他白天工作、晚上泡在图书馆,用整整五年时间把所有有关肝癌诊治方面的文献、专著都看了一遍;为了找到早期诊断肝癌的方法,他和同事多次前往肝癌高发地进行现场调研、普查……终于,汤钊猷的不懈努力有了回报。他和同事们在普查中发现,血液中甲胎蛋白水平升高到一定程度而没有肝病活动证据者,后来多数被证实患有肝癌。他敏感地意识到,甲胎蛋白在早期诊断肝癌方面可能有重大价值。由于当时没有超声、CT等检查手段,要验证只能“开刀”。他们冒着巨大风险,说服一名饭吃得下、农活干得动、没有任何不适,但甲胎蛋白阳性的农民兄弟做了手术。果然,在他的肝脏里发现了一个枣子大小的肿瘤!这一重大发现极大地鼓舞了汤钊猷。经过反复验证,他们提出通过动态分析甲胎蛋白诊断无临床症状肝癌,解决了肝癌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问题。
  作为一名外科医生,汤钊猷知道,早期诊断只解决了一半问题,如何治疗更为关键。他们发现,虽然肝叶切除是治疗肝癌的最好方法,但我国85%的肝癌病人合并肝硬化,如果对小肝癌也采取半肝切除的话,那么在切除癌肿的同时,也切除了大量有功能的肝脏,病人术后发生肝功能障碍的风险将大大增加。于是,他大胆提出,对合并肝硬化的小肝癌以局部切除代替肝叶切除。这项革新使许多小肝癌患者获得了手术切除的机会,手术风险比肝叶切除降低10倍,且长期疗效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有所提高。此后,汤钊猷又提出对无症状(亚临床期)复发的肝癌再行切除,以进一步提高疗效的观点,使小肝癌切除后5年生存率又提高了10%左右。
  在小肝癌治疗方面有所突破之后,汤钊猷又把自己的奋斗目标定在了不能手术切除的大肝癌上。他在国际上最早提出“不能切除肝癌的缩小后切除”这一命题。至2004年底,共有146位原先不能切除的大肝癌患者接受了“缩小后切除”治疗,5年生存率达51%。而在20世纪60年代,不能切除的大肝癌病人的5年生存率为0。
  经过多年奋斗,汤钊猷和他的团队终于使肝癌由“不治之症”转变为“部分可治之症”,小肝癌切除后的5年生存率达60%左右,许多肝癌病人不仅从医院的前门走了出去,还纷纷重返工作岗位,健康地生活着。凭借在小肝癌研究领域的巨大成就,汤钊猷于1994年光荣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巨大成功面前,汤钊猷并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他发现,肝癌切除后的复发率很高。解决不了复发问题,肝癌的预后将难以进一步提高。自1993年起,他便将肝癌转移复发问题作为研究的重点。经过十多年潜心研究,汤钊猷领导的团队已在肝癌转移复发领域初战告捷:在临床方面,通过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已使肝癌复发率有所下降;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先后建成裸鼠人肝癌高转移模型、高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系,以及相同细胞遗传背景人肝癌高、低转移细胞系等,为实现基因预测肝癌转移等重要突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谈起自己在肝癌研究领域的成就,汤钊猷总喜欢用“两件半事”来概括:一件是小肝癌的研究(肝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二件是不能切除肝癌的缩小后切除(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还有半件是肝癌转移复发的研究,虽然也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但还没有使大部分病人受益。
  汤钊猷常说:“我再能干也只有一双手,只有不断培养人才,一代接一代地努力,才可能最终征服癌王。” 他乐于做一名幕后英雄,积极放手培养年轻人,鼓励他们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去申请课题、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还积极提拔年轻人担任重要职务。为奖励有突出贡献的年轻医生,他把自己多年来获得的奖金捐出,设立了“肝癌诊疗奖励基金”。
  
  行医一辈子,尽显崇高医德和医术
  现年81岁高龄的汤钊猷获奖无数: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中国医学科学奖、中国工程科技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用他弟子们的话来说,就是“该拿的奖,汤老师几乎都拿到了”。其中,有一个奖项是汤钊猷分外珍惜的,那就是2004年度白求恩奖章。
  谈起自己从医半个多世纪的体会,汤钊猷认为,医德和医术是医生的灵魂。医生服务的对象是人,产品做坏了,可以重做,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意味着奉献。医生不仅要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还要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光态度好、认真负责还不够,还要把病治好。汤钊猷表示,基本功与创新精神是不断提高医术的前提。成功是建立在认真、及时、优质地完成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的任务基础上的,医学的进步往往是在新的条件下,不断地修正或否定过去公认的原则的基础上实现的。
  汤钊猷说,做一名好医生需要重视5个方面:重视神圣职责、重视实践分析、重视辩证思维、重视科学研究、重视素养建设。谈到实践分析,汤钊猷不无忧虑地表示,目前,有些医生过分依赖辅助检查,甚至连病人都不查一下,光凭超声、CT、磁共振等检查报告就下诊断,非常容易出问题,要么耽误病人,要么把病人吓死。
  汤钊猷认为,外科医生应特别重视“第一手资料”,对任何检查结果都要认真研究,不宜轻信。20多年前,一位大学领导干部因黄疸、肝门区有肿块被诊断为晚期肝癌,千里迢迢从北京赶来上海找汤钊猷诊治。汤钊猷亲自为他做了超声波检查,发现肝门区的肿块不像癌,而像血管瘤,给病人开了两周的中药,便让他回去了。病人将信将疑,但“奇迹”真的发生了——中药还没吃完,黄疸就退了!20多年过去了,那个病人仍健在。还有一位病人,在外院被查出患有肝血管瘤,慕名到中山医院找汤钊猷诊治。汤钊猷发现她有丙型肝炎感染史,尽管甲胎蛋白是阴性,但仍要警惕癌变可能。于是,汤钊猷与超声科医生一起仔细检查,最终否定了血管瘤的诊断,认为她极有可能患了肝癌。果然,手术证实了汤钊猷的猜测。所幸治疗及时,这位女病人已存活6年余。试想,若当时轻信检查报告,那么第一位病人将被误诊,第二位病人则被漏诊,两条生命或许早已逝去。
  
  著作等身,兼顾科研与科普
  汤钊猷是个既重技术又重学术的外科医生,曾发表过论文600余篇,其中SCI收录近200余篇,被他人引用近3000次。主编专著8本,英文版《亚临床肝癌》被国际肝病学奠基人H.珀波(Popper)誉为“人类认识和治疗肝癌的重大进展”,著名肝癌外科学者James H. Foster称此书是肝癌研究的里程碑著作。
  同时,汤钊猷也非常重视医学科普宣传,曾写过不少科普文章和科普书籍,还获得过不少科普奖。他认为,科普宣传能提升全民族的科学素质,能增强大众识别伪科学的能力,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他时常鼓励科里的年轻医生多写些科普文章。他认为,要把深奥的医学道理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表达出来,让老百姓能看得懂,是一门学问。在一定程度上,写科普文章与写专业论文有很大不同,有时需要用些比喻、有时需讲些历史,文字还要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但写科普文章对医生而言,并非“单纯付出”,也有收获。因为医生如果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变成老百姓能看懂的东西,必须对自己的研究理解得非常深入、全面,把“来龙去脉”都搞得一清二楚才行,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
  
  养生之道,保持身心动静平衡
  尽管已是81岁高龄,汤老依然精神矍铄、思路敏捷,每天都坚持去医院上班。每当外出游览时,他总喜欢带上佳能单反相机,在“跑马观花”时,抓拍些照片。尽管在采访前,记者已经对汤老精湛的摄影技术有所耳闻,但当那一幅幅油画般的摄影作品展现在眼前时,记者还是被震撼了:司马台长城、长江三峡、布达拉宫、埃及金字塔、巴西大瀑布、印度恒河、美国大峡谷、沙漠里的胡杨、新疆魔鬼城金字塔……
  当记者问起养生秘诀,汤老表示,保持身心的动静平衡是他多年来一直坚持的原则。他曾和老伴坚持冬泳10年,现在年纪大了,改在温水泳池内游泳,隔天一次,每次游500米左右,生活很有规律,早起早睡,劳逸结合。工作时集中精力,累了就听听音乐、看看电视。汤老认为,心态好就是最好的休息,什么事都不要过分计较,要善处逆境,因为人生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很多事要学会泰然处之。
其他文献
坚果是一类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休闲食品。市场上的坚果可谓林林总总,大家常吃的西瓜子、南瓜子、杏仁、腰果、榛子、核桃、松子、板栗、白果(银杏)、开心果、夏威夷果、花生、葵花子、巴旦木等均属此类。不同的坚果有各自的营养成分和保健功效,坚持每天一把坚果,将有助你的健康。  碧根果  碧根果,又名美国山核桃、薄壳山核桃、长山核桃,或“长寿果”。到目前为止,碧根果都是野生的,还没有人工培育的品种。碧根果被公认为
读者咨询  张女士:我女儿今年10岁,最近一次体检,发现有镜下血尿,进一步做了超声检查,被诊断为肾结石。听说治疗肾结石有好几种方法,该如何选择呢?  儿童尿路结石 是排是碎还是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外科 方晓亮 陈懿 耿红全(主任医师)  根据结石发生部位的不同,儿童尿路结石主要分为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  儿童尿路结石,症状常不明显  通常情况下,儿童肾结石无
腹泻是儿童常见的消化道症状之一,腹泻时大量的水分以及各种营养成分随稀便排出,容易引起急性脱水、营养不良。通常,宝宝腹泻1~2天,就会出现体重减轻、精神萎靡等症状。因此,每当宝宝腹泻时,妈妈总是千方百计地寻找能快速止泻的良药。  其实,宝宝腹泻类似于发热,只是症状而不是疾病本身。腹泻可能由病毒、细菌等感染而引起,也可能由过敏等免疫异常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目前,治疗宝宝腹泻的药物名目繁多,但迄今为止,还
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  王建华 主任医师  王建华 血糖  专家简介  王建华 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济南市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症等内分泌代谢病的诊治,尤其对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坏疽、甲亢的治疗有独到之处。  专家门诊:周二、周四全天  读者疑问  半年前,我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在口服降糖药治疗的过程中,多次出现心悸、出汗等
近年来,爱美的女士会发现美容食品的名单上多了一个浪漫的名字——桃花泪,又名桃胶,据说有美容养颜、润肠通便等诸多功效。很多饭店的菜单中出现了桃胶燕窝、木瓜炖桃胶、银耳炖桃胶等甜品,网络上也流传着桃胶保健、降糖等说法。桃胶的真实功效究竟如何,关于它的各种说法是否可信?  桃胶是一味中药  桃胶是桃树分泌的天然胶。据《唐本草》记载,桃胶“味甘、苦,性平,无毒”,入大肠、膀胱经。古籍中关于桃胶的记载很多,
子宫内膜异位症好发于育龄女性,近年来发病率有不断升高的趋势。顾名思义,子宫内膜异位症就是本来应该长在宫腔的子宫内膜异位生长在不该长的地方,如卵巢表面、盆腔腹膜表面、直肠、膀胱或直肠阴道膈等。奇妙的是,“流窜”到其他部位的内膜组织,也会与正常待在宫腔里的内膜组织一样回应激素所发出的信号,像月经那样周期性地剥脱出血。但是,这些血液不像宫内的经血可以顺着宫颈排出,而是被“关”在体内,不断累积形成病灶,从
医生手记  近日,一名白领女性在先生的陪伴下来到我院就诊。据患者先生介绍,其妻子怀孕13周,一个多月前出现智齿肿痛,脸也肿了起来。由于担心用药会影响胎儿健康,故当地医生只敢做局部冲洗处理,不敢用药。本来想忍忍,等孩子出生后再治,但现在右脸越来越肿,牙齿也松动了,口里还有脓,整天吃不好、睡不好,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经检查,我们发现该患者的右下颌智齿发炎,由于没有及时控制,炎症向外扩展导致咬肌间隙感
肾细胞癌,简称肾癌,是起源于肾小管或集合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肾癌可见于各个年龄段,高发年龄一般在55~74岁。研究证实,肾癌主要与遗传、吸烟、肥胖、高血压等有关,故这4类人群需特别警惕肾癌的发生。  1.有肾癌家族史者  肾癌的发生分为遗传性和散发性两种形式,仅3%~4%的肾癌具有家族遗传性,它们与诱导肾癌发生的基因突变有关,在家族中代代相传,主要包括:VHL综合征、遗传性乳头状肾癌、家族性平滑
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包括宫颈阴道部炎症和宫颈管黏膜炎症。宫颈可能受性生活不洁、性生活过频、人工流产或分娩等损伤,受多种病原体(淋球菌、沙眼衣原体、厌氧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支原体等)侵袭,从而形成急性宫颈炎,若未及时诊治或病原体持续存在,即可迁延为慢性宫颈炎。  宫颈炎表现多样  1.急性宫颈炎 急性宫颈炎主要表现为:白带增多,呈脓性,阴道或外阴瘙痒、灼热感,部分患者伴尿急、尿频、
经过了一年的忙碌,大家翘首以盼的春节来到了!在这样一个中国传统佳节中,最令人愉悦的莫过于亲朋好友齐聚一堂,边吃饭、边畅谈这一年发生的事,这样的团聚时刻,伴随着美满与祝福,也令我们格外的珍惜与享受。  春节里,张罗一桌子菜招待家人、朋友,将平日里对他们的思念,化为一道道亲手制作的家宴,一家人围在一起筹备的温馨场面更添春节的气氛。春节菜肴讲究“彩头”,色彩鲜艳、富有寓意的尤其受欢迎。以下就为各位准备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