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飞天的女孩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dagong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8年,堂妹妈妈生堂妹时,不幸难产。男人们说,女人天生就会生娃,农村妇女生个娃何必去医院花冤枉钱。立着身子出生的堂妹,来到人世才几天,她年轻漂亮的妈妈就撒手人寰了。
  那年,我堂叔24岁。
  我家和堂妹家相隔不远,我却一共只和堂妹见过两次面,我这里的“面”是指面对面。第一次是我到堂叔家借东西,扎着小辫的堂妹穿梭在抓蝴蝶的小伙伴之间。堂叔让她叫我四姐,她就歪着红扑扑的脸蛋,脆生生地喊我四姐。我递给她一颗水果糖,她扑闪着的大眼睛里装满了惊喜。我离开时,她舞着小手,甜蜜蜜地喊四姐慢走。
  那年堂妹4岁,我12岁。
  1981年,土地开始承包到户,堂叔凭借勤劳,在村里率先致富。1982年的春天,有位姓黄的漂亮姑娘看上了能干的堂叔,却嫌弃他的老破屋。那年的冬天,堂叔就在阴阳先生的指引下,在我家责任田附近寻得一处宝地,建新房准备迎亲。
  命运的转折来自搬进新房子后不久,堂妹持续不退的高烧。医院作出了抽取脊髓化验来确定病情的决定。高烧退了,堂妹却傻了,脆生生、甜蜜蜜的声音也丢在了医院。从此,她只能用 “呜呜”声跟这个世界艰难交流。
  “医疗事故”这个词开始在村里传得沸沸扬扬,最后又不了了之。村人说,挖泥巴的与医院斗,那是鸡蛋碰石头。又说,这女娃立着身子一出来,就把她妈克死了,不吉利,要不为何那么多抽脊髓的,偏偏就她成了这样。还说,房子虽有阴阳看过,风水也可能有问题。末了,叹口气:唉!这都是命!
  “命”这个字是时时挂在村人嘴边的,他们把所有的遭遇和困惑都归结为是命。
  命,春花被“哑巴”取代了。
  命,黄家姑娘真的黄了。
  乡村,狗一直是夜的主角,狗吠声把多个人家连成一片后,又消融在黑夜里。
  当堂妹的“呜呜”声在深夜嘹亮响起时,被惊醒的人们呢喃着:那哑巴又在呜呜叫了,可怜呀。随即又熟睡过去,把整个夜的世界都扔给了狗和堂妹。堂妹为何总是在深夜呜呜地叫,大人们说,可能冷嘛,也可能挨了打,也许是与狗交流吧。
  我13岁那年,开始离家外出读书,狗吠声和堂妹的呜呜声似乎都离我很远了。
  5年之后,我又回到了老家。寒冬的黄昏,我去地里叫母亲回家吃晚饭,穿过堂叔新房子中间的那条小路时,一只黄色土狗猛地跳出来朝着我狂吠,随即有响亮的“呜呜”声传来。我循着呜呜声望去,暗淡的牲口棚里有一个人,一个脖子上拴着粗铁链子的人,这人“呜呜”着朝我奔过来,刚跑出几步,立刻被绷直的粗铁链又狠狠地弹了回去,急得那人拖着粗铁链围着大木桩左冲右突,铮铮金属之声,尖锐刺耳,凄厉挖心。
  我试着靠近一点使劲瞅,好不容易看清楚,铁链拴着的是一个十岁左右的女孩,穿大洞小眼的棉衣,布条状裤子,没有袜子的小脚上是一双张着口的成人男鞋。女孩的头发显然是被人随意剪短,毫无规则地相互黏连着。黑乎乎的脸上,结着痂,干裂的嘴唇,一张一合地呜呜叫着。一些形态各异的嗜血小虫子,正叮在女孩裸露在外的肌肤上,女孩跑动一下,虫子就飞开一些,女孩一停下来,虫子又陆续回到女孩的身体上。然而女孩任由虫子在自己的身上逍遥自在,似乎虫子是女孩亲密的伙伴,是女孩身体的一部分。
  见我靠近,女孩“呜呜”的声音更急切了,眼里的亮光,有着春日太阳的光芒。随即,我看到她笑了,憨憨的笑容如午后花儿那样灿烂。她呜呜着向我伸出双手,伸成拥抱状,见我躲闪的目光,后退的身体,她眼里的光芒黯淡了下去,喉咙里发出含糊不清的声音,伸出的手,颓然垂落在铁链上。
  有泪从她脸上流淌下来,流成一道道浅浅的白沟。
  瞬间,我知道这女孩就是我见过一面的哑巴堂妹。
  堂叔背着红苕从小路走来,重量把他的身体压成了一张弓,30岁的堂叔看上去已有40岁的沧桑。
  我听母亲提起过,曾有一个比堂叔大十几岁的寡妇,到堂叔家住过一阵,后来寡妇生了一场病,就责怪堂叔家的风水不好,又说堂妹始终是个祸害精,离开了。从此以后,再没有女人踏进过堂叔家的门槛。
  堂叔简单地跟我打着招呼,放下背篓,望了望牲口棚,又回头看看我,深深地叹了口气。
  堂妹依然在呜呜着,堂叔忽然在柴火中抽出一根粗粗的黄荆条子,走到牲口棚,拉过铁链,噼里啪啦就朝堂妹抽去:“让你叫,让你叫,再叫,晚饭没得吃,饿死你。”
  有血从堂妹的鼻孔里冒出来,堂妹的呜呜声沉下去很多。
  我看到转身的堂叔,红了眼眶。
  我迅速逃离了那个牲口棚,风带着狗的叫声、堂妹的呜呜声,一路追着我越来越远的脚步。
  多少个难挨的冬天过去了,堂妹的眼神、呜呜声和那根脖子上的铁链,铁链晃动的声音,映在眼前,响在心里。
  “她就是个祸害精,但她的命又硬的嘛,五六年都没有离开过棚子了,还不是照旧活得好好的,只要她活着,哪有人愿意嫁给九嘛,九的命也贱哦。”
  “九”是堂叔的小名,村人们谈论到堂叔和堂妹时,全是对堂叔的同情,似乎,堂妹早该用生命来换取堂叔的新娘,堂叔的幸福。
  “又不敢整死的嘛,整死人是要犯法的,只有等她自生自灭了。”
  自诩善良的人们,在等待堂妹的死亡。
  “她其实没有多傻样,几年过去,似乎还是认识我,她只是说不出来,心里还是明白的。”我忍不住插话。
  “有时候我们也有这样的感觉,但是大家都说她又哑又傻,也习惯这么认为了,反正她说不出话来。”
  “唉,这都是命,只有认命了。”末了,村人叹息着。
  又是命!
  转眼,20多年过去了,今年清明节,我回老家祭祖,自然念及堂妹,她现在怎样了呢,是否挺过了那个冬天。
  “她死了的嘛,14岁那年的冬天就死了。”堂叔的嫂子淡淡地说道,如同说起今天的天气一样。
  “怎么死的?”
  “病死的,看嘛,那边稍微有点凸起的就是她的墳包。”
  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过去,一个小小的土包在密密麻麻的大坟间是那样容易被忽略掉。清明节了,那土堆上只有青草做伴。
  “堂叔呢?”
  “被一个有三个娃的寡妇招去做了上门女婿的嘛。九去时,寡妇最小的娃儿才一岁多。九累死累活才把那些娃儿养大,成家,现在都在城里买房了。那些娃却只接人家的妈去城里,到底不是亲生的哦,简直没有一点良心。”堂叔的嫂子愤愤不平。
  我沉默无语,转身朝堂妹的坟前走去。
  站在堂妹小小的坟前,我蹲下身子,开始拔坟头的草,一棵一棵地拔。
  堂妹,你死了,14岁,正是花季的年纪。你名为春花,却空抛花季,还没盛开,却已凋零。那个生命开花的夜晚,没有人看到你作为一个女孩的颜色,缓缓飞天了。
  从此以后,你走进了没有村人们的生活,过着我们所不知道的日子。
  拴你的铁链生锈断了。你的身影,你的呜呜声,陪伴过你的那些伙伴们,风,再也找不到了。
  春花,哑巴,这两个名字都已落满了土,一个人死了,我们把它搁过去——埋掉。
  只有给她取名字的人和叫她名字的人,大多数都还活着。
  责任编辑:蒋建伟
  插图选自《人物动物图案》一书
其他文献
我的母亲77岁了,一直在乡下,住在我十三年前盖的四合院里。  十年前的腊月,我在县城买了一套面积一百二十平米的楼房,虽然花了十八万元,欠了不少外债,但终于在城里有了自己的房子。上楼那天,我特意接母亲过来,一来让母亲看看我的楼房,让母亲高兴高兴。二来母亲年龄大了,在老家生活不方便,想让母亲在县城定居。进城次数不多的母亲刚开始来到我的新楼房里,满脸好奇,这儿摸摸,那儿捏捏。尤其看到新颖的厨房更是睁大了
期刊
阿爸像毕勒古泰山一样沉默。  那天,我坐在阿爸的摩托车后面,从巴彦淖尔村往西日嘎村赶。走了一半路程,突然,天空飘来一团团厚厚的乌云,顷刻兜头洒下倾盆大雨。  匆忙中,摩托车的链条刮到石头,断了。急雨后的山地草原,沙土路本就坑洼不平,越发不能走。我们下了这条唯一的大路,抄一条最近的小路往回走。  雨后的阳光比先前更毒辣,似要把刚下的雨水全部收回。  阿爸一声不吱地推着摩托车,车轮碾压浓绿的草,发出唰
期刊
我懒懒地坐在长毛兔舍门前,翻看着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  一輛吉普车停在了我家门口不远的路上,县委的王书记和乡、村里的书记朝这边走来。  “王书记来了。”我父亲快步迎了上去。  “老周,长毛兔有多少只了?年底你要带头当万元户啊!”王书记边说边将一支香烟递给了我父亲。  “200多只,感谢王书记关心……”  我跟着这批干部走进了兔舍,王书记按兔舍编号数兔子,细心地翻看长毛兔档案,不时回过头看我:“
期刊
未至不惑之年的我,近日,儿时的那些青涩记忆却频来入梦,而堂哥心灵和他的娘亲却是我童年记忆中无法割裂的旋律。  说起堂哥心灵,我无法模糊他的娘亲——我称之为大娘的李氏。大娘李氏青春孀居,而后带着拖油瓶再嫁堂伯。堂伯并没有因大娘的再嫁而薄待她,夫妻恩爱,孕育堂哥姐弟二人。然时运多舛,不久,堂伯病逝,留下大娘李氏和她的孩子们。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生活还不富裕,有男人的家庭,那几年都不好过
期刊
其实,攸县向来都称“仙人桥”。但我去了后,感觉应该是“仙人·桥”。  先说“仙人”。据传这仙人桥本是一块巨石,阻住桥下的水,漕泊因此成了一个大水湖,連年水患成灾。而下游却滴水不见,土地干旱,民不聊生。八仙之一的铁拐李云游至此,怒不可遏,用铁拐往石锋上一戳,戳出了一个大窟窿,满湖之水顺着山势流到了穷苦人住的兰村满江。满江,也因满江溪水而得名。也许是为了纪念铁拐李的缘故吧,在通往仙人桥的路上,人们看到
期刊
我6岁那年的杨梅季,妈妈端出一碗杨梅给大家品尝。杨梅紫得发黑,它们长满了刺,像一个个可爱的刺猬精灵。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往嘴里送。酸酸甜甜的,真好吃。这时,爷爷过来了,也拿起一颗杨梅,放进了嘴里,不一会儿就吞下去了。我惊讶极了:爷爷竟然连核也不吐,是怎么做到的?爷爷把核吞下去,它会不会在肚子里生根发芽?然后在头上长出杨梅树?到时候我们就可以天天吃杨梅了。   哈哈!这太有意思了,我也要变成一棵杨
期刊
她是殖民者。   当一个碧眼白肤的法国小女孩出现在信息还远远没有通达的西贡,乘一艘船无依地游足在异乡的河流上,她的身份就显得毫无疑问了。这个词多多少少让人有些厌恶,随它而来的必然是炼狱般的词:压迫、剥削、表权、民族耻辱……但对于这个只有十五岁半的穷姑娘而言,殖民,不过是一个生计罢了,一个底层者才愿意接受的生计。   对于穷殖民者来讲,殖民不过是一个合法的饭碗。   我無从理解对一个小女孩来说
期刊
早有去草原一游的念头。   今年夏季,燥热得连树上的蝉儿都懒得鸣叫,气温有时竟高达40℃,让去内蒙古草原一游的避暑计划很快成行。此行,还可犒劳照料孙子有功的老伴儿,再者也是几个吃货好友的心愿,尝尝草原上那鲜嫩的羊肉和美味的奶茶,狠狠解解馋。驴友一拍即合,两日行程虽短,避避暑热,倒也开心。   自太原经呼市飞抵赤峰,夜宿不提,次日早餐后,六人从赤峰驱车向草原而去,要去的乌兰布统草原,是国家级风景
期刊
我的家乡,在楠溪江畔的一个小村庄,村里的素面十分出名。   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家门口的道坦上早已排开了一架架素面架子。母亲把挂着面条的竹条支在木架上的小孔中,只见她娴熟地挥动着手中的竹条,双手张开又合拢,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活像一位音乐指挥家。素面飘飘,纤丝翻飞,是哪个仙子将她的白玉绸缎摆出来比美啊?在阳光的暴晒下,淡淡的面香便一点点蒸腾上来。晒干后,母亲习惯性地把面交叠成“8”字形,一叠叠整齐
期刊
初识攸水  攸水的秀丽,或许是源于民间流传的美丽传说。  在远古时期,攸水本土有一名叫攸女的女子,在山溪暴涨、洪灾肆虐的时代,美丽聪慧的攸女熟知当地的地理环境,特向奉舜帝之命前来治水的大禹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并投身于治水事业,造福攸州百姓。在治水的过程中,他们产生了爱情,并结为伉俪。传说中,大禹迹遍天下,攸女德响九州,而攸水之名,正是起源于攸女。  初到攸水,湛蓝的湖水从酒埠江水库的闸口喷涌而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