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拍摄,恋上临夏黄河滩涂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f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5年,因机缘巧合,在兰州炼油厂宣传部工作的甘肃摄影师张润国开始了自己的航拍之旅;他乘坐直升机自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到青海龙羊峡,沿着母亲河黄河上游记录中国西北美景。
  “当时,航拍的机会很难得,我大概可以算是系统航拍黄河的第一人吧。”谈起往事,张润国仍然很兴奋。此后四五年,他一共飞行20多次。1986年的一次飞行中,张润国第一次从空中看到刘家峡水库,被这人类改造自然的奇观所震撼,从此恋上这里黄河的碧水,恋上高山平湖的妙景。不久,甘肃省群艺馆工作的甘肃摄影师王杰也加入航拍,俩人共同持续拍摄了30年。
  刘家峡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境内,1974年建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水利电力枢纽工程刘家峡电站,被誉为“黄河明珠”,每年发电量57亿度,为甘肃、陕西、青海等省提供电力保障。由于电站大坝截流黄河,这里形成了一个面积达130多平方公里的刘家峡水库,蓄水57亿立方米,可灌溉1500多万亩农田。因为刘家峡水库,黄河到这里不再浑浊,颜色碧绿;也是因为水库,古老的黄河水道被淹没,水位变化让两岸的山上形成层层纹路,出现了既有红色丹霞地貌、又有黄色雅丹地貌的胜景。
  “在1986年的航拍中,我看到刘家峡水库周边有着众多的‘触角’伸向碧绿的水中,景观颇为神奇。”张润国回忆第一次见到刘家峡与众不同的地质特点,“这里是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处,有着多样地貌;既有山、又有水,既有丹霞地貌、又有雅丹地貌,非常独特。半山是红色岩石,裸露出来以后就像红色的触角。”
  可惜,乘直升机航拍刘家峡的机会并不多,张润国只在它上空飞过6次。1987年,张润国和王杰因为迷恋空中俯瞰的美景,计划从陆地进入刘家峡库区,开始“寻觅奇观的旅程”,有朋友来的时候也相约同去。
  但是因为早年水库周边没有通公路,寻觅奇观必定需要耐心。“主要是我们也不知道去什么地方,只能问当地人怎么去河边,怎么找到红色的触角,可有时当地人也说不清。”就这样,耗时十多年他们才又重新发现了当年航拍照片上的全部美景。不过,这个过程本身也充满发现的趣味。在多年的寻找和拍摄中,张润国和王杰渐渐熟悉了水库和周边的山峦。行走在两岸滩头,看到不同季节水位变化带来的优美印痕,红色的堤岸配上碧水蓝天,总是令他们流连忘返。
  “因为离兰州近,开车不到半个小时,我们经常来,一进入库区就转上一天。开始是新奇,后来就是诱惑,这里的精致会吸引着你一直走。”在张润国的眼里,刘家峡水库是甘肃最适合拍摄风光照片的地方之一,不仅因其地貌特征,也因为这里游人不会太多。有时,他们索性就在山上住下,而露宿黄河边也被张润国认为是非常愉悦的体验。“西北的天气条件好,雨水少,适合拍照片的天气很多。而且露宿库区也很惬意,在山上扎个帐篷,从当地农民那里买些手抓羊肉,看着星空,陪着家人和朋友,喝点小酒,听点音乐,睡在寂静的岸边。第二天早上醒来,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水面泛起的红光!”
  随着照片拍得越来越多,张润国和王杰也逐渐对当地的人文景观有了许多了解。“在这里,除了拍摄壮观的黄河水库,也有很多人文景观值得关注。刘家峡是当年丝绸之路古道的重要节点,有建于公元5世纪西秦时期的炳灵寺,也有明代码头、烽火台,还有古老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齐家文化的遗址。”
  因为独特的风景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在张润国和王杰看来,刘家峡库区对喜欢摄影的朋友们来说,绝对是旅游休闲的宝地。而且,随着“村村通”路网建设的进展,沿着河边的环线公路已快修成,对再去库区的影友们来说方便很多。
  拍的时间长了,张润国和王杰有了如此想法,“这样独特的景观资源,应该有个名称吧,我去过福建霞浦滩涂,原以为滩涂只能是海边,但后来了解到河边、湖边因水位变化的滩头都可称作滩涂,所以就想这里应该叫 ‘中国临夏黄河滩涂’。”
  已退休的张润国和王杰对临夏黄河滩涂的眷恋未曾停息,持续拍摄30年后,他们还在期待用摄影记录更多的美景。
其他文献
在西方,随着欧洲经济步入困境和发达国家资本集中情况的加剧,越来越多的摄影师开始关注社会经济不平等的“另一面”—不是从社会底层和贫困生活的角度入手,而是从处在财富金字塔顶尖人群的生活入手。通过拍摄他们获得财富、消费财富的情况来反映财富分配的不公。  近些年频繁获得各类摄影奖项的西班牙摄影师卡洛斯·斯帕特诺(Carlos Spottorno)在新书《财富管理》中将虚构和现实相结合,呈现有钱人的生活方式
期刊
近日,奥林巴斯发布了用于其潜水相机Stylus TG-4 Tough的FD-1闪光灯柔光器附件和新固件。奥林巴斯TG-4有强大的可变微距系统,有显微、显微镜控制、景深合成和焦距包围4种模式,最大可以将1毫米的物体在显示屏上放大至44.4毫米。不过,在微距摄影时,TG-4的内置闪光灯由于在相机一侧,会照射不均匀,因此FD-1应运而生。它本身不发光,只是通过环形反射面板将来自闪光灯的光线均匀地引导至被
期刊
拥有别墅是财富和个人资产的象征,目前,在中国,这个群体依然是少数。来自西安的摄影师赵利文,自2005年持续拍摄生活在西安郊区终南山一带住别墅的人,他将这个群体称之为“中国新兴中产阶层”。  对于这个阶层的生活,不仅国人好奇,国外媒体也多有勾勒。英国《泰晤士报》曾这样描述中国新兴中产阶层的生活:“她们爱用名牌包,吃有机的食品,从香港买奶粉,关注空气质量和环境污染,想在外国买房,尤其着迷于研究英国的私
期刊
中国妇联在2011年公布的一组调查数据中显示:在整个婚姻生活中曾遭受过配偶侮辱谩骂、殴打、限制人身自由、经济控制、强迫性生活等不同形式家庭暴力的女性占24.7%,约为1/4。  这个比例让人触目惊心。  可能是拘于中国人“家丑不外扬”的传统观念,这1/4女性中的绝大多数一生都选择沉默,背负着伤痛成为一座座透明的孤岛。同时,由于经济、子女、教育等问题,这些女性难以在暧昧的法律条文中找到能保护自己的坚
期刊
人们对于财富的关注似乎从未停止,无论文学、绘画还是摄影艺术,以财富为主题表现人类特性或社会问题的作品屡见不鲜。  纵观摄影史,许多纪实摄影作品都聚焦财富匮乏的群体,并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社会反响与政策关注。如著名的美国新闻记者雅各布·里斯于1890年出版的摄影作品《另一半怎么生活》,展示了美国贫民窟的生活,不仅震撼了美国人的良知,也促使美国通过第一个意义深远的改进贫民窟生活条件的法案。随着社会的发展与
期刊
摄影记者与严肃的摄影艺术创作者之间,似乎有一条撕裂的鸿沟。所以,才会有摄影师们前赴后继地从其所在的媒体辞职,全身心投入到一个不被打扰的创作世界中。  当然,也有不少商业摄影师在一次次的商业委托下,消磨了纯粹的艺术创作激情。凡事很难两全,在职业发展和艺术创作二方的撕扯中,手持照相机者往往成为一个巨大的矛盾体。  因此,1980年代曾在巴黎的时尚摄影界打出一片天的台湾摄影界前辈郭英声,在邓博仁近期出版
期刊
巴厘岛,印尼13600多个岛屿中最耀眼的一个,位于印度洋赤道南方8度,爪哇岛东部,是世界旅游圣地之一。  尽管面积只有5620平方千米,人口也仅约315万,但这座小岛上却遍布古老的庙宇,亦有大量雕刻、绘画、音乐、纺织、歌舞文化的痕迹,对摄影爱好者来说是一处拍摄人文照片的圣地。而如果你爱好水下摄影,巴厘岛更是你一定要前往的一处目的地。  前不久,我们从北京出发,抵达巴厘岛,开展了一次以摄影为主要目的
期刊
如果你爱逛摄影论坛又喜好废墟摄影,那很可能知道杨潇这个北京姑娘。  她有三个身份,一是狂热的Urbex(Urban Exploration,城市废墟探险)爱好者;二是 “纯兴趣驱动”的摄影师;三是穷游网用户体验设计部总监。  “废墟探险爱好者”是指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没有旅游手册,没有导游讲解,不去名胜古迹,只关心城市里那些废弃的、危险的、禁止入内的建筑和角落。比如地面上废弃的工厂、医院、教堂、监狱
期刊
毫无疑问,如今摄影是一种主流的当代艺术形式,艺术摄影作品的价格也在持续攀升。第一张在公开拍卖上打破百万美元纪录的照片,是美国艺术家理查德·普林斯(Richard Prince)于1989年创作的《无题(牛仔)》。该照片以124.8万美元,于2005年11月在美国佳士得拍卖行的一场当代艺术拍卖中成交。6年后的2011年11月,在同一地点,安德烈亚斯·古尔斯基(Andreas Gursky)作于199
期刊
西班牙摄影师卡洛斯·斯帕特诺(Carlos Spottorno)近几年的创作有两个特点,一是关注衰退中的欧洲经济和日益凸显的贫富差距,二是善用隐喻和讽刺。他在2013年出版的《欧猪四国》(The Pigs)曾入选美国《时代》周刊2013年度最佳摄影书单,可能不少朋友们对其有所了解。“欧猪四国”是葡萄牙(Portugal)、意大利(Italy)、希腊(Greece)和西班牙(Spain)四个国家的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