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视野下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siefei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交往关系。在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研究辅导员与大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对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和谐校园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探究了辅导员与大学生和谐关系构建的必要性,分析了辅导员与学生关系的现状并提出在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构建辅导员与学生和谐关系的对策。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高校辅导员 和谐 师生关系
  [作者简介]钟健雄(1980- ),男,广东新会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广东 广州 510665)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08-0167-02
  
  高校是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场所,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高校辅导员是对大学生教育管理的主要力量,他们之间必定会有思想的沟通、情感的交流,会形成特殊而复杂的关系。在人际关系中,人际知觉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人际行为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交往关系。在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研究辅导员与大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对于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建设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一、构建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和谐关系的必要性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对新时期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辅导员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核心力量。构建辅导员与大学生的和谐关系,对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学生成长和高校辅导员发展的需要
  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线的组织者和承担者,辅导员是大学生们最为接近的群体,辅导员如果与学生建立起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其工作必然会得到学生的积极配合与响应,学生会把辅导员当成他们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在这种融洽的氛围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辅导员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辅导员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成长和辅导员的发展大有好处。
  (三)时代发展的需要
  从微观层次高等教育的自身和宏观层次的社会背景来看,我国高等教育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经济、国际竞争等都对高等教育形成了巨大冲击。从世界思潮看,后现代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哲学解释学等思想和理论,正对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辅导员和学生的关系产生着前所未有的影响,这又构成了改革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关系的另一种压力和动力。
  
  二、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关系的现状
  
  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有如下特征:交往目的的多维性、交往时空的不定性、主体心理的相近性以及关系存在的长期性。由于以上特征,导致双方关系表现出不同的现状。应该说,目前高校辅导员和学生的关系总体上处于一种和谐稳定的状态。两者在交往过程中能充分体现民主、平等的现代师生观,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注重情感上的交流和心灵上的沟通,有利于取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但同时也应看到,由于某些原因,双方关系也出现了失衡的情况,如双方关系表现为淡漠化、紧张化、功利化以及交往被动等,这都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目前,我国高校都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但对辅导员与学生关系的定位并未明确,其原因在于高校没能认识到两者关系的特殊之处,即它是一种新型的、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以服务管理学生为中心的师生关系。以前,我们仅仅将两者的关系看成普通的师生关系,并认为“由于教育活动的多样性、复杂性,辅导员应成为集多种角色于一身”,包括“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角色;榜样、模范公民角色;学生灵魂塑造者角色……”①。
  当前,辅导员与学生关系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基本的师生关系并未改变,但高校辅导员不仅应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辅导员的角色已转变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学生服务管理者、成长指导者、研究者的角色”。这种角色的转变,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关系到高校的和谐稳定,两者关系的特殊性也表现于此,因此,必须重新认识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
  
  三、科学发展观视野下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和谐关系构建的原则与对策
  
  (一)构建的原则
  1.以人为本。胡锦涛同志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②这一重要论述既揭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和基本原则,又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方法和途径。当前,辅导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尤其应在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上下工夫。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过程中,辅导员要遵从大学生主体发展的要求,努力创造条件,构建有利于大学生健康发展的外部环境,帮助大学生形成高尚、健全的人格,促进其全面成才。
  2.协调、和谐发展。和谐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辅导员工作有序开展的基本要求和前提条件。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人生导师,必须要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树立和谐教育的新观念,在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过程中,辅导员要与学生之间要互相尊重、平等交往、互相关心、互相学习、和睦协调,开创辅导员工作的新局面。
  3.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其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辅导员来说,工作是一种历练成长和自我提升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学习就是成长成才。师生共同以成长为基础,通过思想教育的过程和对生活、世界的关注,形成共同经历和发展。高校辅导员和学生关系具有丰富性,除党课、团课等教学活动之外,还存在生活活动,如师生在道德、审美、情感、社会的知识信息等交流,而且师生关系的主观性、情绪性、随机性、偶然性、直觉和信仰等非理性因素深刻地影响师生的思维、对话和行为。③因此,辅导员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过程中,要努力促进个人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构建的对策
  1.育人为本,建成平等型、尊重型的师生关系。以人为本,不但要求高校辅导员要善于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改造学生,更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要以“人”的方式去理解人、对待人、关怀人,特别是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精神生命的发展。
  平等意味着在交往中要互相尊重,这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前提。辅导员与学生,在政治上、法律上、人格上是平等的,但平等并不是两者完全相同,而是“和而不同”。辅导员和学生各自的角色不同,只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更好地趋向平等。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因此,辅导员和学生之间要尊重彼此的人格,相互包容和欣赏,尤其是辅导员要改变在传统教育中那种居高临下、板着面孔训人的形象,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话语权,要坚持“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实际”的原则,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建成平等、尊重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愉悦的教育环境中接受教育。
  2.情感投入,建成交往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高校辅导员要与学生构建和谐关系,就必须在教育中注重情感投入。高校辅导员应该主动深入学生,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倾听学生的意见,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真正做到了解民情、反映民意、凝聚民心、集中民智,用真诚换得真情。这种积极的思想交流,不仅有助于师生之间关系的融洽,也有利于相互的思想升华和共同的进步。
  高校辅导员应积极主动地与学生交往。交往的过程即是生命舒展、生命涌动的过程。辅导员和学生的交往活动必须从人的自身发展出发,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辅导员不仅自己要讲,还要留时间给学生讲;学生不仅要听,还要准备讲。两者以语言、内容、方法和活动等为中介,进行多层次的、多维度的人际往来、沟通以及情感和知识的交流,以达到一致认同和相互理解。特别是在教育中起主导作用的辅导员更应通过下宿舍、进课堂,通过谈心、聊天、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多与其进行交往与思想交流。双方通过交往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成为一种双方共享知识、情感共鸣、智慧共建、意义生成、精神觉解的过程,使交往双方获得思想政治道德的发展和境界的提升,从而提高教育的效果。
  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应当是双向的互动。辅导员和学生既是主体,又是客体,身份的确定要以具体的时间、条件为转移,双方的关系是多向互动的,既包括辅导员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包括辅导员和学生与教育环境、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之间的互动。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和学生的互动关系是客观存在的,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其多向的、和谐的互动,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向着更深层次发展。积极发挥高校辅导员的育人与服务功能,尊重学生生命的价值,引导他们思想与生命的成长,达到多向的、和谐的互动,取得最佳实效,正是教育的应有之意。
  3.和谐融洽,建成合作型、朋友型的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是指交往双方处于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达到情感互融,心灵相通,行动配合。建成合作型、朋友型的师生关系是必然所趋。一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辅导员和学生结成相互合作的关系,辅导员自觉消解个人的权威,以学生为本,在理解的基础上接受学生,师生在各种场合积极交流、沟通,共同探究,共同体验,最终实现师生的共同提高;另一方面,在“爱”的帮助下,以辅导员主导的师生关系可以变成朋友关系。④辅导员由于与学生年龄相仿、乐观活泼,具备成为大学生朋友的先导条件,经过有序的接触和了解,他们很容易建立朋友关系。辅导员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取决于能否与学生交流和交友,获得学生的信任和支持。诚然,以辅导员为主的师生间的朋友关系要以服务为宗旨,辅导员要以朋友的身份,注重对学生的关心,了解大学生的期待与需要,创造条件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4.互励共勉,建成共享型、发展型的师生关系。科学发展观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角度和思维方法,让我们重新去思考,重新定位师生关系,这无论是对于辅导员还是学生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在信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提倡合作、民主、平等对话,教育内容由师生在教育的动态过程中共同去感觉、生成,去完成意义的建构。师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历生命的成长。
  诚如著名宗教哲学家布贝尔所言:“共享是指师生作为独立的自我相遇和理解,并且共同在教育中摄取对方创造的经验和智慧。”这种共享既是文化共享,即辅导员作为教育者把知识、智慧、思想、经验等文化成果提供给而不是传授给学生,师生双方通过对话沟通获得新知,共同提高;也是责任共享,即师生共同承担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共同为思想教育成败负责;更是精神共享,即师生相互传递、理解和感受同一种精神体验。⑤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下,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要彼此承认和尊重对方的个性特点、认识水平以及角色地位等方面的差异性与多样性,使得双方在交往过程中达到精神、知识、智慧共享,在共享中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共同成长。顾明远教授指出:“优良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一种珍贵的教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一种生命历程的方式。对辅导员来说,其工作的过程就是一种专业成长的过程,是一种生命历程的方式;对学生来说,学习就是生活,同样具有生命意义。师生共同以生命发展为基础,通过对生活世界的关注,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人格提升、个性张扬,同时使辅导员的生命活力得到焕发,师生之间形成健康的情感和平等的人格。师生之间这种多向和谐的交往,使师生共同成长,提高生命质量,发展个性,从而达到生命的完整。
  
  [注释]
  ①胡克春,蔡开兵,余富钧.浅析高校专职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34):347.
  ②胡锦涛.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宣传思想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和强大舆论力量[N].人民日报,2003-12-08.
  ③潘莉娜,李艳.当今知识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高校师生关系变化的新趋势[J].消费导刊,2008(19):185.
  ④张桂芹.辅导员应成为和谐师生关系的主导者[J].党史博采(理论版),2008(10):40.
  ⑤汪洋,李小艳.让“和谐”成为高校师生关系的主旋律[J].科教文汇(上),2008(12):13.
  
  [参考文献]
  [1]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张耀灿,刘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涵义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2).
  [3]陈莹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6).
  [4]刘辉.基于后现代视野的高校师生关系构建[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10).
  [5]方跃平,吴松.教育价值视域下的高校师生关系类型与模式解析[J].煤炭高等教育,2008(1).
  [6]陆蓉.和谐师生关系: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基本要求[J].科教文汇(上),2007(4).
其他文献
可转位刀具在断续切削加工时,其主要失效形式是疲劳破损.刀具各设计参数的选取直接影响刀具的可靠度.以应力一强度干涉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可转位刀具的动态可靠性数学模型,给出了刀
避峰限电毫无疑义不是人们希望发生的事情,当然也会对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然而,"横看成岭侧成峰",本文从"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角度,来阐述避峰限电带来的种种启示.
[摘要]新时期高校体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多角度研究了高校体育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认为:定位的偏差、体育教学观念和方法滞后、大学生体育意识和实践能力普遍较差是高校体育中现存的主要问题;多元化、社会化、创新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高校体育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新时期 高校体育 和谐社会 因素 发展趋势  [作者简介]刘嘉丽(1959- ),女,湖南长沙人,广东技术
[摘要]双证融通是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尝试。文章试从“双证融通”的内涵、国内“双证融通”实施的现状分析入手,探讨高职院校如何通过实施“双证融通”来培养社会、企业急需的服务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问题。  [关键词]双证融通 内涵分析 现状分析 实施渠道  [作者简介]李建国(1967- ),男,江苏盐城人,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江苏 盐城
[摘要]通过对四川省五所本科师范院校高师生进行问卷调查,文章对四川省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高师生 职业价值观 教育对策  [作者简介]张科(1975- ),男,四川资阳人,乐山师范学院团委书记,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佘万斌(1975- ),男,四川阆中人,乐山师范学院党办副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彭巧胤
设计并研究了低碳硅锰系淬火分配(Q&P)钢的热处理工艺.利用SEM,TEM和XRD观察并分析了实验钢的微观结构和相组成.理论计算结果显示:Fe-0.21C二元合金的最佳淬火温度为290℃,最大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