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忠诚休止符
2003超白金一代总是会迁出很多有趣的话题,于此也绝不寂寞。在人员流动频繁的基金业,有个著名的跳槽定律:想要升职加薪就得不断跳槽,而八年则是一个被公認的瓶颈疲劳期。NBA基本也无法跳脱出这条定律。如果球员水平高=球员流动性差不属于伪命题,那么2003届在此间的演绎就非常有代表性。在2011年劳资纠纷的坚冰最终被凿破后,通过黄蜂与步行者、快艇先后做出的两笔交易,大卫·韦斯特和克里斯。卡曼这两位2003届的顽固留守分子,也最终改换了门庭。算上上赛季被卷入交易中的巴尔博萨(太阳-猛龙)、卡梅隆·安东尼(掘金-尼克斯)、肯德里克·帕金斯(凯尔特人-雷霆),2003届只有韦德、尼克·科林森和卢克·沃尔顿三人至今没有挪窝。如果沃尔顿会话付前言马上退役,他甚至可在这份忠诚的履历表上全身而退。
如果单从数字上看,2003届和前辈们并没有多少出入。在打到第八个年头时,1984届仍有奥拉朱旺、乔丹、凯文·威利斯、斯托克顿、杰罗姆·科西固守田园,1996届亦有艾弗森、科比、费舍尔、伊尔戈斯卡斯赫然在列。但从质素而言,2003届只有韦德这样绝对意义上的超级巨星独擎大旗,味道就要差了很多。如果在三五年之后,我们发现2003届的所有精英已不再有虔诚的留守者,你也不要感到惊奇。死水微澜不是我们想要的,但麻痹了忠诚,难免会给我们留下许多反思。
抱团式交易
事实上,2003届这种抱团的集体交易模式是非常有悖传统的。城市英雄的戏份在不断减弱,他们的领袖能力亦饱受质疑。相应地,联盟间兄弟男人帮的做强模式,正成为事业早成的结晶,而那正是老球星们所不齿的。为什么会这样?所谓“忠诚的底线在缩水”,这种解释其实并没有什么市场。如果你给一名顶级球员足够炫目的荣誉(高薪倒在其次),就像当年“波士顿王朝”所做到的那样,我不信他会轻易离弃忠诚。关键是,球员和球队两方面都过于急功近利,出现问题时他们选择的不是面对而是逃避。于是,“荣誉重组”就成为他们不断交易的华丽借口。
也许这和2010年热火组建“三巨头”时声势过于浩大有关。在它的光芒阴影下,勒布朗·詹姆斯+莫·威廉姆斯(2008-10)、科克·辛里奇+约什·霍华德(2011)的相逢反而被人无视。值得一提的是,卡梅隆·安东尼曾先后与史蒂夫·布莱克(2007)、邓台·琼斯(2009)两位2003届同级生合作过。而最新版的2003届强强组合应该是雷霆队的尼克·科林森+肯德里克·帕金斯,这一对内线强档,应该是未来雷霆队冲击总冠军的有力保障。遗憾的是,2003年被公認的“废柴”达科·米利西奇,虽先后三次被交易、一次自由签约,但他和卡洛斯·德尔菲诺(2004-06,活塞)、凯斯。博甘斯(2006-07,魔术)、萨沙。帕夫洛维奇(2009-10,森林狼)、卢克·里德诺(2010-11,森林狼)的联手,更是令人难于启齿。这就揭露了一个隐蔽的事实——2003届新秀所以名声在外,主要是因为詹姆斯、韦德、安东尼打得过于杰出,而他们的中坚力量却打得越来越凋零,即使是当年一度打得颇有口碑的约什·霍华德、巴尔博萨、特拉维斯·奥特洛、鲍里斯·迪奥,也逐渐回归平淡。另外一个佐证是,从2005年起2003届的乐透秀开始陆续出逃,这不能不说是个确实的负面信号。
但有些人也找到了另外一种成功模式。米利西奇在新秀年就跟随活塞队拿到了总冠军戒指,随后,韦德、卢克·沃尔顿和肯德里克·帕金斯也接踵而至。而另外有些球员,也通过交易的方式圆了自己的冠军梦。2005年,贾森·卡波诺和非选秀球员哈斯勒姆通过自由签约的方式捧起了奥布莱恩杯;2006年,原效力于猛龙队的45号秀马特。邦纳作为交易筹码的一部分来到马刺(换取内斯特洛维奇),当赛季就成功登顶。此后的四年,2003届的投机分子们出现空档,直到上赛季帕夫洛斯维奇在小牛队成功投机。不过,这从侧面也反映出2003届整体实力的沦落。再想想臭名昭著的博甘斯,作为2003届球员中更换东家最频繁的球员(四次被交易,三次自由签约),他只参加了三次季后赛,走得最远的一次就是上赛季帮助公牛队打到东部决赛,博甘斯堪称是2003届新秀中最失败的投机者。
交易余波
除此之外,发生在2003届新秀身上的一些交易,即使没有立竿见影般的夺冠效果,但从长远看来,即使是路人甲式的交易,也对以后的NBA产生了深远影响。的确如此,如果不算选秀夜的交易,尼克斯队在2004年将30号秀马齐。兰佩换到太阳,应该是2003届的第一笔交易。但那笔交易令纽约人得到了“便士”哈达威和马布里。当然,兰佩在那笔交易中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添头而已。仅仅五个月后,火箭队通过换掉弗朗西斯、莫布里和卡托这样一笔涉及六人的大交易,成功迎来了“姚麦时代”,而利斯·甘尼斯就是那段历史的见证者。此外,帕夫洛维奇也为骑士队在2009年得到奥尼尔做出了自己的微薄贡献,鲍里斯·迪奥间接促成了拉简·朗多辗转回归波士顿,莫·威廉姆斯阻碍了快艇队的进一步年轻化(后者失去了2011年状元凯里·欧文)。但这五笔交易还都不是众矢之的,为什么尼克斯队近十年来的种种交易总是被人诟病?看看2005年10月4日所做的那笔和迈克尔·斯威特尼有关的交易吧,纽约人失去了日后大放异彩的阿尔德里奇和乔金·诺阿,而他们处心积虑得到的埃迪·库里,很快就陷入到心脏病和肥胖的双重泥潭中。即使是仅有的收获威尔森·钱德勒,在2011年的“甜瓜”交易中也被送到了掘金。
那么,在发生次数如此频繁的2003届球员交易中,有没有2003届同级生同时被卷入同一笔交易的情况发生呢?有的,但只发生了两次。2004年11月1日,凯斯·博甘斯和56号秀布兰顿·亨特进行了互换,但这笔交易无论对魔术还是山猫队而言都无足轻重。不过来到2008年,莫·威廉姆斯和卢克·里德诺同时被卷入到一场发生在骑士、雄鹿和雷霆队的三方交易中,这个动静就要大了很多。无论交易成败,我们必须要说,一名球员有下家接手,说明他还有价值可以利用。看看特洛伊·贝尔(灰熊)、杰罗姆·比斯利(热火)、斯拉夫科·沃尼斯(开拓者)、德里克·齐默尔曼(篮网)、詹姆斯·朗(奇才)这些人,没有经过交易的洗礼,因为他们只打了一年就在联盟中消失。新泽西人一定还记得那个曾效力球队三个赛季的普拉尼尼奇,但他在离开时没有为篮网队换取任何有价值的筹码就黯然回归欧洲。这样的人,不足怀念。
总之,从2003年起,围绕着这些超白金一代所演绎的巨额交易,对联盟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03超白金一代总是会迁出很多有趣的话题,于此也绝不寂寞。在人员流动频繁的基金业,有个著名的跳槽定律:想要升职加薪就得不断跳槽,而八年则是一个被公認的瓶颈疲劳期。NBA基本也无法跳脱出这条定律。如果球员水平高=球员流动性差不属于伪命题,那么2003届在此间的演绎就非常有代表性。在2011年劳资纠纷的坚冰最终被凿破后,通过黄蜂与步行者、快艇先后做出的两笔交易,大卫·韦斯特和克里斯。卡曼这两位2003届的顽固留守分子,也最终改换了门庭。算上上赛季被卷入交易中的巴尔博萨(太阳-猛龙)、卡梅隆·安东尼(掘金-尼克斯)、肯德里克·帕金斯(凯尔特人-雷霆),2003届只有韦德、尼克·科林森和卢克·沃尔顿三人至今没有挪窝。如果沃尔顿会话付前言马上退役,他甚至可在这份忠诚的履历表上全身而退。
如果单从数字上看,2003届和前辈们并没有多少出入。在打到第八个年头时,1984届仍有奥拉朱旺、乔丹、凯文·威利斯、斯托克顿、杰罗姆·科西固守田园,1996届亦有艾弗森、科比、费舍尔、伊尔戈斯卡斯赫然在列。但从质素而言,2003届只有韦德这样绝对意义上的超级巨星独擎大旗,味道就要差了很多。如果在三五年之后,我们发现2003届的所有精英已不再有虔诚的留守者,你也不要感到惊奇。死水微澜不是我们想要的,但麻痹了忠诚,难免会给我们留下许多反思。
抱团式交易
事实上,2003届这种抱团的集体交易模式是非常有悖传统的。城市英雄的戏份在不断减弱,他们的领袖能力亦饱受质疑。相应地,联盟间兄弟男人帮的做强模式,正成为事业早成的结晶,而那正是老球星们所不齿的。为什么会这样?所谓“忠诚的底线在缩水”,这种解释其实并没有什么市场。如果你给一名顶级球员足够炫目的荣誉(高薪倒在其次),就像当年“波士顿王朝”所做到的那样,我不信他会轻易离弃忠诚。关键是,球员和球队两方面都过于急功近利,出现问题时他们选择的不是面对而是逃避。于是,“荣誉重组”就成为他们不断交易的华丽借口。
也许这和2010年热火组建“三巨头”时声势过于浩大有关。在它的光芒阴影下,勒布朗·詹姆斯+莫·威廉姆斯(2008-10)、科克·辛里奇+约什·霍华德(2011)的相逢反而被人无视。值得一提的是,卡梅隆·安东尼曾先后与史蒂夫·布莱克(2007)、邓台·琼斯(2009)两位2003届同级生合作过。而最新版的2003届强强组合应该是雷霆队的尼克·科林森+肯德里克·帕金斯,这一对内线强档,应该是未来雷霆队冲击总冠军的有力保障。遗憾的是,2003年被公認的“废柴”达科·米利西奇,虽先后三次被交易、一次自由签约,但他和卡洛斯·德尔菲诺(2004-06,活塞)、凯斯。博甘斯(2006-07,魔术)、萨沙。帕夫洛维奇(2009-10,森林狼)、卢克·里德诺(2010-11,森林狼)的联手,更是令人难于启齿。这就揭露了一个隐蔽的事实——2003届新秀所以名声在外,主要是因为詹姆斯、韦德、安东尼打得过于杰出,而他们的中坚力量却打得越来越凋零,即使是当年一度打得颇有口碑的约什·霍华德、巴尔博萨、特拉维斯·奥特洛、鲍里斯·迪奥,也逐渐回归平淡。另外一个佐证是,从2005年起2003届的乐透秀开始陆续出逃,这不能不说是个确实的负面信号。
但有些人也找到了另外一种成功模式。米利西奇在新秀年就跟随活塞队拿到了总冠军戒指,随后,韦德、卢克·沃尔顿和肯德里克·帕金斯也接踵而至。而另外有些球员,也通过交易的方式圆了自己的冠军梦。2005年,贾森·卡波诺和非选秀球员哈斯勒姆通过自由签约的方式捧起了奥布莱恩杯;2006年,原效力于猛龙队的45号秀马特。邦纳作为交易筹码的一部分来到马刺(换取内斯特洛维奇),当赛季就成功登顶。此后的四年,2003届的投机分子们出现空档,直到上赛季帕夫洛斯维奇在小牛队成功投机。不过,这从侧面也反映出2003届整体实力的沦落。再想想臭名昭著的博甘斯,作为2003届球员中更换东家最频繁的球员(四次被交易,三次自由签约),他只参加了三次季后赛,走得最远的一次就是上赛季帮助公牛队打到东部决赛,博甘斯堪称是2003届新秀中最失败的投机者。
交易余波
除此之外,发生在2003届新秀身上的一些交易,即使没有立竿见影般的夺冠效果,但从长远看来,即使是路人甲式的交易,也对以后的NBA产生了深远影响。的确如此,如果不算选秀夜的交易,尼克斯队在2004年将30号秀马齐。兰佩换到太阳,应该是2003届的第一笔交易。但那笔交易令纽约人得到了“便士”哈达威和马布里。当然,兰佩在那笔交易中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添头而已。仅仅五个月后,火箭队通过换掉弗朗西斯、莫布里和卡托这样一笔涉及六人的大交易,成功迎来了“姚麦时代”,而利斯·甘尼斯就是那段历史的见证者。此外,帕夫洛维奇也为骑士队在2009年得到奥尼尔做出了自己的微薄贡献,鲍里斯·迪奥间接促成了拉简·朗多辗转回归波士顿,莫·威廉姆斯阻碍了快艇队的进一步年轻化(后者失去了2011年状元凯里·欧文)。但这五笔交易还都不是众矢之的,为什么尼克斯队近十年来的种种交易总是被人诟病?看看2005年10月4日所做的那笔和迈克尔·斯威特尼有关的交易吧,纽约人失去了日后大放异彩的阿尔德里奇和乔金·诺阿,而他们处心积虑得到的埃迪·库里,很快就陷入到心脏病和肥胖的双重泥潭中。即使是仅有的收获威尔森·钱德勒,在2011年的“甜瓜”交易中也被送到了掘金。
那么,在发生次数如此频繁的2003届球员交易中,有没有2003届同级生同时被卷入同一笔交易的情况发生呢?有的,但只发生了两次。2004年11月1日,凯斯·博甘斯和56号秀布兰顿·亨特进行了互换,但这笔交易无论对魔术还是山猫队而言都无足轻重。不过来到2008年,莫·威廉姆斯和卢克·里德诺同时被卷入到一场发生在骑士、雄鹿和雷霆队的三方交易中,这个动静就要大了很多。无论交易成败,我们必须要说,一名球员有下家接手,说明他还有价值可以利用。看看特洛伊·贝尔(灰熊)、杰罗姆·比斯利(热火)、斯拉夫科·沃尼斯(开拓者)、德里克·齐默尔曼(篮网)、詹姆斯·朗(奇才)这些人,没有经过交易的洗礼,因为他们只打了一年就在联盟中消失。新泽西人一定还记得那个曾效力球队三个赛季的普拉尼尼奇,但他在离开时没有为篮网队换取任何有价值的筹码就黯然回归欧洲。这样的人,不足怀念。
总之,从2003年起,围绕着这些超白金一代所演绎的巨额交易,对联盟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