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自血回输与佩尔地平控制性降压在脊柱手术的应用临床疗效。方法:病人入手术室前30min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0.1g,东莨菪碱0.3mg。快诱导气管插管全麻。诱导药物:氟芬半量、力月西0.1~0.2mg/kg、芬太尼5μg/kg、潘库溴铵0.15mg/kg。肌松完善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以安氟醚或异氟醚吸入。麻醉完善后行等容量血液稀释(ANH)。取颈外静脉或颈内静脉穿刺,成功后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经中心静脉导管采血。采血完毕后,经外周静脉注入佩尔地平。取佩尔地平0.2g稀释至20ml,以100~250μg/kg.h泵入,使平均动脉压(MAP)维持在60~80mmHg。结果:病人无一例发生血栓形成。采血后MAP下降5.6%,控制性降压后下降19%,回输前、后基本恢复原有水平。HR、SpO2在术前、采血后、控制性降压后、回输前、回输后无明显变化。结论:自血回输与佩尔地平控制性降压在脊柱手术的应用疗效显著,值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自血回输 佩尔地平 降压 脊柱手术
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9-034-01
脊柱手术复杂、耗时多、出血多、易发生血栓是众所周知的问题,如何减少失血量、预防血栓形成一直是麻醉医生关心的重要课题。本文对脊柱手术病人采用稀释性自血回输和佩尔地平控制性降压的方法,观察血流变的相关指标变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择期脊柱手术病人34例,其中男26例,女8例,平均年龄42.25岁,体重66.7kg。ASAⅠ~Ⅱ级,心肺功能无异常。术前血红蛋白(HGB)>110 g/L、血细胞压积(Hct)>33%、血小板计数(PLT)100×109/L、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脊柱手术中腰椎间盘突出切除12例,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9例,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术3例 。
1.2 麻醉方法 病人入手术室前30min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0.1g,东莨菪碱0.3mg。快诱导气管插管全麻。诱导药物:氟芬半量、力月西0.1~0.2mg/kg、芬太尼5μg/kg、潘库溴铵0.15mg/kg。肌松完善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以安氟醚或异氟醚吸入。
1.3 血液稀释 麻醉完善后行等容量血液稀释(ANH)。取颈外静脉或颈内静脉穿刺,成功后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经中心静脉导管采血。允许采血量按公式V=病人预计血容量(EBV)×[麻醉前血细胞压积Hct(H0)-预达到的血细胞压积Hct(Hf)]/Hct(H0)与Hct(Hf)的均值计算。EBV按70~80ml/kg计算,Hct(Hf)为0.25。首先放出允许采血量的一半,约500~700ml,平均为625ml。采血同时经外周静脉快速输入等量血定安。采血时反复摇动血袋防止血凝,采出的血用ACD-B储血袋保存,采血袋上标记姓名、采血量、采血顺序,室温保存,6h内输入。采血过程中密切观察BP、HR、ECG、SpO2变化。
1.4 控制性降压 采血完毕后,经外周静脉注入佩尔地平。取佩尔地平0.2g稀释至20ml,以100~250μg/kg.h泵入,使平均动脉压(MAP)维持在60~80mmHg。 1.5 监测指标 经挠动脉穿刺置管监测MAP,以及中心静脉监测(CVP )、ECG、HR、SpO2,并分别于采血前、采血后、回输前、输血后检查HGB、Hct、PLT、PT 、APTT、PT百分活度、FIB、失血量。同时回顾20例未行ANH及控制性降压的同类手术出血量、输血量,并与之对照。
1.6 术中输液 术中输入乳酸钠林格液、血定安、6%羟乙基淀粉溶液。根据MAP、CVP调整液体滴速,术中不输异体血。
1.7 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用均值±标准差表示。行均数的t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采血后MAP下降5.6%,控制性降压后下降19%,回输前、后基本恢复原有水平。HR、SpO2在术前、采血后、控制性降压后、回输前、回输后无明显变化。 2.2 HGB、Hct采血后分别下降30.5%、15.5%(P<0.05);控制性降压后与采血后基本持平,回输前HGB稍有下降,而Hct平均25.2%,较基础值下降34%(P<0. 05);回输后HGB达术前的90%,Hct则达基础值的88%。PLT采血后下降29.3%(P<0.05),控制性降压及回输前与采血后持平,回输后为基础值的88.8%,均在正常范围。PT、APTT 、TT整个过程无明显变化;FIB采血后下降24%(P<0.05),控压及回输前无明显变化,回输后为基础值的116%。病人无一例发生血栓形成。
2.3 与回顾组比较失血量减少49%,术中不输异体血,避免了异体血感染的机会。
3. 讨论
同种异体输血(HBT)是围术期常用的治疗措施。随着人们对HBT的关注与日俱增,血液的安全性明显改善,但输血反应、免疫抑制、输血感染仍为HBT的三大并发症。为了防止或减少HBT 的不良反应和疾病的传播,围术期血液保护尤为重要,可以做到少出血、少输血、不输血和自体输血。血液保护和输血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只有做到少出血才能少输血,而术中出血与手术方式和技术操作直接相关,并非麻醉医师所能调控,但血液稀释、控制性降压、自血回输可显著降低失血量,达到血液保护的目的。脊柱手术由于术野出血多、时间长,血液 保护尤显重要。
控制性降压也是减少术野失血的重要措施,本文应用的佩尔地平是一种第二代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能通过特异性地抑制细胞外Ca2+内流而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扩张末梢血管,并使去甲肾上腺素和血管紧张素Ⅱ反应减弱,从而起到降压作用。佩尔地平具有选择性强、对冠脉及外周动脉扩张迅速增加冠脉血流的特点,尤其适于术中控制性降压。本文控制MAP在74mmHg与MAP的最低限度60~70mmHg接近。文献报道控制性降压可使失血量减少30~40%。
ANH 术前采血,采血后输入等量的血浆代用品,使病人的血液稀释,手术中所失的血含较低的有效成分,降低了失血量,文献报道可降15~40%。采出的血为新鲜血但富含RBC、HGB、WBC、PLT、凝血因子。术终回输给病人,血液中的有效成分充分利用,避免了HBT,而且由于血液稀释,使血液的粘稠度下降,明显改善微循环,防止血栓的形成。ANH过程中,PLT、FIB可有所下降,与血液稀释有关,但仍在正常范围内,不影响凝血功能。ANH与控制性降压联合应用后,大大减少了失血量,本文失血量降低49%,回输自体血后很快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对术后病情的痊愈,防止血栓形成起到很好的作用,且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关键词:自血回输 佩尔地平 降压 脊柱手术
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9-034-01
脊柱手术复杂、耗时多、出血多、易发生血栓是众所周知的问题,如何减少失血量、预防血栓形成一直是麻醉医生关心的重要课题。本文对脊柱手术病人采用稀释性自血回输和佩尔地平控制性降压的方法,观察血流变的相关指标变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择期脊柱手术病人34例,其中男26例,女8例,平均年龄42.25岁,体重66.7kg。ASAⅠ~Ⅱ级,心肺功能无异常。术前血红蛋白(HGB)>110 g/L、血细胞压积(Hct)>33%、血小板计数(PLT)100×109/L、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脊柱手术中腰椎间盘突出切除12例,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9例,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术3例 。
1.2 麻醉方法 病人入手术室前30min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0.1g,东莨菪碱0.3mg。快诱导气管插管全麻。诱导药物:氟芬半量、力月西0.1~0.2mg/kg、芬太尼5μg/kg、潘库溴铵0.15mg/kg。肌松完善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以安氟醚或异氟醚吸入。
1.3 血液稀释 麻醉完善后行等容量血液稀释(ANH)。取颈外静脉或颈内静脉穿刺,成功后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经中心静脉导管采血。允许采血量按公式V=病人预计血容量(EBV)×[麻醉前血细胞压积Hct(H0)-预达到的血细胞压积Hct(Hf)]/Hct(H0)与Hct(Hf)的均值计算。EBV按70~80ml/kg计算,Hct(Hf)为0.25。首先放出允许采血量的一半,约500~700ml,平均为625ml。采血同时经外周静脉快速输入等量血定安。采血时反复摇动血袋防止血凝,采出的血用ACD-B储血袋保存,采血袋上标记姓名、采血量、采血顺序,室温保存,6h内输入。采血过程中密切观察BP、HR、ECG、SpO2变化。
1.4 控制性降压 采血完毕后,经外周静脉注入佩尔地平。取佩尔地平0.2g稀释至20ml,以100~250μg/kg.h泵入,使平均动脉压(MAP)维持在60~80mmHg。 1.5 监测指标 经挠动脉穿刺置管监测MAP,以及中心静脉监测(CVP )、ECG、HR、SpO2,并分别于采血前、采血后、回输前、输血后检查HGB、Hct、PLT、PT 、APTT、PT百分活度、FIB、失血量。同时回顾20例未行ANH及控制性降压的同类手术出血量、输血量,并与之对照。
1.6 术中输液 术中输入乳酸钠林格液、血定安、6%羟乙基淀粉溶液。根据MAP、CVP调整液体滴速,术中不输异体血。
1.7 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用均值±标准差表示。行均数的t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采血后MAP下降5.6%,控制性降压后下降19%,回输前、后基本恢复原有水平。HR、SpO2在术前、采血后、控制性降压后、回输前、回输后无明显变化。 2.2 HGB、Hct采血后分别下降30.5%、15.5%(P<0.05);控制性降压后与采血后基本持平,回输前HGB稍有下降,而Hct平均25.2%,较基础值下降34%(P<0. 05);回输后HGB达术前的90%,Hct则达基础值的88%。PLT采血后下降29.3%(P<0.05),控制性降压及回输前与采血后持平,回输后为基础值的88.8%,均在正常范围。PT、APTT 、TT整个过程无明显变化;FIB采血后下降24%(P<0.05),控压及回输前无明显变化,回输后为基础值的116%。病人无一例发生血栓形成。
2.3 与回顾组比较失血量减少49%,术中不输异体血,避免了异体血感染的机会。
3. 讨论
同种异体输血(HBT)是围术期常用的治疗措施。随着人们对HBT的关注与日俱增,血液的安全性明显改善,但输血反应、免疫抑制、输血感染仍为HBT的三大并发症。为了防止或减少HBT 的不良反应和疾病的传播,围术期血液保护尤为重要,可以做到少出血、少输血、不输血和自体输血。血液保护和输血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只有做到少出血才能少输血,而术中出血与手术方式和技术操作直接相关,并非麻醉医师所能调控,但血液稀释、控制性降压、自血回输可显著降低失血量,达到血液保护的目的。脊柱手术由于术野出血多、时间长,血液 保护尤显重要。
控制性降压也是减少术野失血的重要措施,本文应用的佩尔地平是一种第二代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能通过特异性地抑制细胞外Ca2+内流而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扩张末梢血管,并使去甲肾上腺素和血管紧张素Ⅱ反应减弱,从而起到降压作用。佩尔地平具有选择性强、对冠脉及外周动脉扩张迅速增加冠脉血流的特点,尤其适于术中控制性降压。本文控制MAP在74mmHg与MAP的最低限度60~70mmHg接近。文献报道控制性降压可使失血量减少30~40%。
ANH 术前采血,采血后输入等量的血浆代用品,使病人的血液稀释,手术中所失的血含较低的有效成分,降低了失血量,文献报道可降15~40%。采出的血为新鲜血但富含RBC、HGB、WBC、PLT、凝血因子。术终回输给病人,血液中的有效成分充分利用,避免了HBT,而且由于血液稀释,使血液的粘稠度下降,明显改善微循环,防止血栓的形成。ANH过程中,PLT、FIB可有所下降,与血液稀释有关,但仍在正常范围内,不影响凝血功能。ANH与控制性降压联合应用后,大大减少了失血量,本文失血量降低49%,回输自体血后很快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对术后病情的痊愈,防止血栓形成起到很好的作用,且简便易行,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