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雅吟社社课作品选(下)

来源 :中华书画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alma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皖雅吟社是以安徽诗人为主,以籍贯、学习、工作等方面与安徽有渊源者为辅而组成的诗社,崇尚雅正诗风。社长潘乐乐。
  陈书达(一首)
  宜兴团子
  家乡有团子其味美难论。过年食团子风俗古已存。无人不喜食,我视若命根。早起一大碗,煮熟不待温。味美须慢嚼,味美直欲吞。食后不觉饿,力及朝复昏。食后不觉冷,热到脚后跟。村人食团子边食边串门。门前时围坐,笑语常喧村。自入公门里,饭局或推尊。珍馐横宴席,豪气纵乾坤。所费惟公币,所留惟酒痕。所为多无益,徒嗟世混浑。诸事念转淡,乡思若云屯。乡思在团子,不得如失魂。每到年关近,千里车飞奔兄嫂知所爱,帮衬有邻们。柴火灶中旺,热气锅上喷。出笼色温润,质韧清且敦。食久性亦近,落落笑猢狲。村居远都市,人亲共一樽。每别更车载,德厚万千恩。思之无以报,吟诗贻子孙。
  吴璜(一首)
  食鲫鱼
  犹记十载前,腊月征人归。老屋换桃符,欢聚意何其。门前丈许塘,倒映青琉璃。叔伯动逸兴,斩竹悬钓丝。顷刻鲫十尾,急呼作午炊。张筵如布阵,大母善指挥。诸姑亦老将,巧手能施为。后厨备刀俎,小圃摘葱葵。堂表三兄弟,是时俱童儿。争坐灶口旁,柴火伸颈吹。迟迟鱼未熟,纷纷涎已垂。默数知凡几,方及上桌时。金鳞翻红浪,青椒映白瓷。合家围大母,喜气盈眼眉。最怜幺孙女,剔刺喂食之。饭饱叙交契,席上传酒卮。不饮人亦醉,醒来知我谁。十年真一梦,几度家山违。辗转人事改,顽童渐生髭。异乡秋雨夜,卧听鸣虫悲。
  马春(一首)
  蜜饯玉兰花
  年初好奇炫,搜剔辄在野。笔花仰青枝,的烁指天写。尘垢安敢来,白羽疑忽下。扑簌随吾襟,春气宛可把。蜜脾亦贪春,一点春髓泻。山农割松崖,涓滴曾不舍。因涤吾之器,为酝古春也。片玉积纤莹,流金复注洒。恍惚玉清人,淡黄衣相亚。时歌食蜜歌,氤氲策烟驾。十日不敢启,素魄炼长夜。将启触如冰,剥落时之罅。固形诚寂然,作旋光交射。那甘泮绵软,努力向冰麝。今吾虽能知,世味惜已借。嚼之为怅然,秋后成悲吒。
  何其三(一首)
  观音豆腐(臭叶豆腐)
  矮木生山中,草密将其覆。根扎苔藓处,春来发新绿。枝瘦影玲珑,叶嫩柔可触。邻里邀采摘,至者常五六。分棘细细寻,下手夸神速。篮小不堪携,兼以白茅束。轻摘复轻揉,汁浓可盈掬。凝作碧澄澄,乍闻香馥馥。一看若玛瑙,再看若青玉。自可清肺腑,亦可裹饥腹。入口味绵柔,沾唇滑如粥。有说胜燕窝,有说比脔肉。小丫凝神看,双眸转碌碌。小子暗垂涎,捧之食不足。锅上气腾腾,灶中火簇簇。老翁乐掀髯,笑声满堂屋。忽忽十馀年,光阴去不复。似此儿时味,铭记于心谷。
  张文胜(一首)
  中秋后七日发金陵家慈晓起熬粥即啜两碗而行
  八月露初冷,晨兴检行装。妻子犹酣睡,厨下动微光。老母煮粥讫,开釜满屋香。盛入白瓷碗,融融漾瑶浆。仰啜霎时尽,可充三月粮。春风生胸臆,鼓荡游子肠。自我至岭表,珍奇颇得尝。华筵饕海错,渔舟啖蛎房。愧无食肉相,渐不耐膏肪。唯此永无餍,斯须未敢忘。临行添一碗,个里滋味长。真会季鹰意,漫学鸿鹄翔。四十犹不达,无梦到黄粱。况母齿半摇,况母鬓渐苍。仍添一勺至,嗔我何张皇。嘿然停双箸,朝日上南窗。
  王勤(一首)
  食豆角
  短篱任攀援,翠阴覆烟蔓。南风吹缓缓,淡紫花缱绻。忆昔童年时,外婆身犹健。终岁勤劳作,蔼蔼将我挽。指掐豆角花,簪发遂美愿。摘取绿丝条,结绳纤纤嫩。入手青可把,银刀切一寸。土灶炒满盘,滋味无所遁。或蒸亦或煮,入口可饱顿。当年生计艰,农家每多困。吾最嗜此味,可菜又可饭。性不爱荤腥,岂会听人劝。肉食者贪鄙,久已遭积怨。佛言多茹素,慈悲非高论。往来生死场,何以破孤闷?外婆音容杳,人天每添恨。
  丁昊(一首)
  桑葚
  昔时采芹久,与梦隔江山。夜来常迟睡,饮月对窗寒。庭有青桑树,不辞为卿攀。知我心迹处,捎翠越栏杆。和叶深浅摘,倚灯屈指弹。朱砂中宵落,一捧旋即还。掬来清溪水,洗却故尘烟。触齿冰凉处,莞尔问甜酸。甜酸不可说,心期不可言。不想与卿别,相思年复年。春从荼靡窄,夏从荷底宽。每从秋光起,眼底生波澜。经年沧海事,滴滴在枝端。但被檐风过,簌簌坠清欢。无意重回首,旧事渐阑珊。偶过光阴里,紫吾白衣冠。
  王群红(一首)
  葡萄歌
  友自黄麓来,惠我玫瑰香。入口甘若饴,一时顿倾筐。果皮与籽实,闲抛入花房。原拟作机肥,未想成苗秧。人言不挂果,我意种清凉。众株获其三,移植庭中央。粗竹搭作柱,细竹悬横梁。三载始成枝,迁蔓曲苍苍。清泉日日灌,饼肥时时将。任其卷须出,由他新条长。不期果实累,何必将汝伤?来年春五月,有花貌不扬。两曰不相见,出落碧铃铛。经风又经雨,颗颗着轻霜。一日看三回,有如蜂蝶忙。倦极倚架憩,梦中引颈望。满架皆磊落,千斛珠琳琅。采撷满园果,酿成玉琼浆。旦夕饮不足,对月频举觞。醒来穿庭过,但觉晓风凉。翠叶苍藤下,珠泪坠几行。色堪比玛瑙,形如紫玉珰。未及献佛前,已有鸟雀尝。驱之浑不惊,似有理堂皇。嗔尔不劳获,岂容呈猖狂?我自面色赤,怒火起肝肠。挥竿鸟雀散,逃之急遑遑。归来久无寐,披衣对芸窗。不闻鸟雀鸣,莫名起荒张。惜它弱无力,忧它无夜粮。众生原平等,饲之又何妨。心转境亦转,庭中百乌翔。待到果实尽,禅俗两相忘。
  ①黄麓近以盛产葡萄出名。
  ②该地所产葡萄粒小,未熟时浅紫如玫瑰,口感微酸带甜,熟后紫中带黑,有玫瑰香沁人心脾,甜而不腻。
  陈章明(一首)
  食芋
  忆曾髫年时,家贫少亲戚。茅屋只两间,空空徒四壁。祖母护孙孺,双亲勤穑务。低冲栽稻禾,高岗植山芋。冲低雨水颇,苍天每相负。刈稻胜获金,犹教捐国库。岗瘠白土多,幸堪济日度。麦熟天犹热,剪藤又打穴。担水复施肥,汗落如珠跌。盛夏炎气蒸,封土兼除绝。谁堪半日闲,垄垄被绿襒。藤青绵赤鏈,叶绿悬碧块。物贱人鲜言,谁知救命诀?霜生秋草白,犁破垄半尺。但见泥土中,累累皆宝石。黄瓤赛玛瑙,丹心未可易,白雪胜玉冰,家家自珍惜。破晓起村烟,煮芋燃藤泣。火舔十张锅,难寻米半粒。晴霞照芋熟,芋香撑破屋。菊之温双颊,剥之塞饥腹。啖之始如饴,饮汤双眉蹙。两餐度一天,人食共六畜。大妹见之走,小弟啃之哭。祖母每笑言:天庭烹龙肉,朝中烤驴犊,不及芋头馥。梦且饱驴龙,童心作夙祝。荏苒年岁蚀,我且奋己力。欣堪职市井,日日有鱼食。鱼肥宽双肋,岁岁更新繶。近来获三高,闻之倏失色。妻频烹芋餐,我复续稼穑。原来旧岁芋,犹堪纾病惑。   李明科(一首)
  乡村馓子
  乡村茅屋里,一豆灯摇曳。老父半裸袖,面团白如雪。粗掌搓银蛇,盘作一盆月。灶火枝毕剥,铁釜油清澈。玉条绕指柔,金缕透香彻。小巧体玲珑,落地碎成屑。我当束发时,下乡风火烈。负箧归田亩,求学心已灭。秋后田野阔,冬闲农事息。且作卖馓郎,聊可补盐缺。担箱入集市,走村叫卖切。或作亲友馈,或为酬佳节。豁齿老妪食,开颜频称绝。窑工见我来,手头活暂歇。村妇频招手,赊账卖谷结。归途衣衫湿,寒月光清冽。
  徐源(一首)
  安石榴
  西域远移根,芳树种庭院。南风吹作花,红映朝霞灿。秋实熟经霜,鹊噪群童羡。枝垂古锦囊,叶掩胭脂面。撷取置金盘,可预瑶池宴。并刀剖玉房,多子珍珠炫。我亦嗜果鲜,惟此心频眷。沁齿有微酸,清芬胜蜜饯。筵间解薄酲,悠悠思大汉。博望敬张侯,流沙越浩瀚。葡萄与天马,携归传禹甸。琵琶塞外声,弦上新莺啭。妙舞悦胡旋,恍似仙魔幻。海纳百川广上国文明冠。明清竟闭关,域内龙蛇战。哀哉近百年,民命蝼蚁贱。礼乐既崩毁,华夷浑莫判。岂惟步固封,秦政伤霸悍。维新说旧邦,奈何灵魄散。对此弗能食,望空发浩叹。嘉饵自足珍持奉先贤献。但祝世清平,永息刀兵乱。百果竞丰登,光华歌复旦。
  杨波(一首)
  食烤红薯有作
  时节秋寒深,众生犹奔忙。偶闻通衢侧,一翁叫卖长。褐衣不禁风,伛偻炭桶旁。衰鬓多雪色,十指尽苍苍。袅袅烟雾里,依稀旧时香。视之烤红薯,欣然当街茹。入手几垂涎,炽热不为苦。甜软牙欲粘,岂顾皮上土。但能快口腹,焦黑味亦足。忽忆居乡日,此物堪比肉。爨下文火煨,心切不待熟。壹人探得先,众人为之逐。脸面污柴灰,食讫壹何速。长者怒欲腾,幼者掩口哭。流光转飞轮,往事渐不闻。今时餐桌上,佳肴满盘飧。犹无下箸处,应愧眼前人。
  李睿(一首)
  食春笋
  细雨洒竹林,江南四月天。笋尖破土出,龙雏俱争先。捷如诗思涌,梦笔生花妍。朝来乐攀折,盈筐渐百千。惠风正和畅,山山响杜鹃。携归带泥土,剥箨见真颜。莹莹淡黄色,一一呈眼前。家慈多慧巧,喜结饮食缘。掺以蒜蓉酱,雪菜拌逾鲜。小焖去微涩,殷勤候灶边。阿姊频揭锅,异香满屋传。翠碗攒白玉,未食已垂涎。家人围桌坐,卮酒尽陶然。嫩脆固無匹,清美胜蟹鳣。笑语漾深宵,灯火照杯盘。此景焉能忘,历历数清欢。南北多所啖,春笋总萦牵。人生有珍爱,未必属华筵。风物故园好,三径幸时旋。味佳情弥永,共惜艳阳年。
  责任编辑:高胤园
其他文献
我与周凯初识于20世纪90年代初,彼时,深圳美术界正热衷于推进“都市水墨”“城市山水”,以昭示自身与众不同的文化形象。周凯身为深圳画院的画家,自然要积极投身于此。  周凯学美术是科班出身,早年在上海美专学习油画,接受了严格的西画训练。因缘际会,他在26岁时得拜胡问遂为师学习书法,30岁时又经胡问遂引荐,成为陆俨少的入室弟子。这是一段类似私塾式的口传心授的传统教育,两位当代书画大师的耳提面命,使他很
期刊
人物画家需要严格的造型功力。凭着自己的毅力和勤奋,李毅长期观摩和临摹名家作品,掌握了刻画人物的基本造型技巧。又通过坚持不懈的写生,培养了塑造形象的能力。对他艺术成长影响最大的是黄胄先生和李宝峰,他从黄胄的人物画中认识到深人生活、观察和体验客观对象以及写生的重要性。李宝峰吸取了黄胄的创作经验,在个人笔墨风格上有所建树,也使他更清楚地领悟到笔墨语言的要旨,驱使他在提炼笔墨表现力上狠下苦功。后来他在杜滋
期刊
贺成才,1960年生,辽宁营口人。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为一级美术师、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文化与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中国书画院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市政协书画院副院长、北京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北京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出版有《中国当代国画家贺成才作品集》《贺成才中国画作品集》等。  黄宾虹说:“今人作画,不能食古而不化,要出古人头
期刊
1980年,于彭歷时三个半月,走遍桂林、苏州、杭州、景德镇、北京、上海、西安、敦煌、云冈……隐藏在灵魂深处的文化寻根之情,被彻底地释放。一趟故国之旅,为于彭注入了创作的灵泉。  内心的激情和外在的压制,于彭终于为自己找到了一个足以安顿、解脱的方式:1985年起,他开始费心构筑改造那问位在士林、也是他出生成长的平凡老屋;将奇石怪木搬进庭园,将古老的家具、摆设搬进室内,成为一个隐藏在尘嚣、俗世之中的秘
期刊
一、“纯粹美学”概念的提出  “纯粹美学”的概念是法国著名现象学美学家杜夫海纳在《审美经验现象学》一书中提出的。非常遗憾。正如爱德华·S.凯西所说的,杜夫海纳试图在承认情感先天性这个基础上“建立一套完整的审美范畴体系——‘纯粹美学’”的尝试并没有成功。从人类整个美学史的宏观角度来说,杜夫海纳的现象学美学(包括几乎所有现代美学)并没有超出“审美主体”美学的范畴。  尽管杜夫海纳的现象学美学没有完成“
期刊
关于宋代绘画款识,历代书画理论家多有论及,明沈灏《画尘》有云:“元以前多不用款,款或隐之石隙。”清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也有云:“款题始自苏、米,至元、明而遂多以题语位置画境者,画亦由题益妙。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后世乃为滥觞。古画不名款,有款者亦于树腔、石角题名而已。”清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亦有云:“唐、宋之画,问有书款,多有不书款者,但于石隙问用小名印而已。”结合前人相关款识理论所述
期刊
学书四十余年,经常萦环脑际的一个问题是:“书法是什么?”今天,如果有人以此为问,我将会说“书法是融汉字符号、气韵与游戏为一体的毛笔书写活动。”汉字,是书法作品的符号外壳,可感而且可见;气韵,是作品的内核精神,依附汉字符号而存在,可感而不可见;而游戏的心灵,则是令两者融合为一的催化良方。  在艺术的天地里,形式符号胜过一切雄辩。不同的符号,标志着不同的艺术门类,也象征着不同的情感意义。汉字作为中华书
期刊
沈尹默、白蕉作为20世纪突破碑学笼罩、弘扬帖学的代表性书家,在不断深入学习、领悟帖学精神并形成各自书法风格的同时,还殚精竭虑地著述了大量帖学理论文章。他们的书论以其自身成功的创作实践经验作为基础,对帖学的学习重点、方法等进行了深入思考,开启了帖学在当代的复兴之路。  一  沈尹默书法的影响主要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是民国时期,在海派碑学书风盛行之际,沈尹默凭借一己之力,以其精到娴熟、气息雅正的帖学
期刊
何怀硕,1941年生于广东。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美国纽约圣若望大学艺术硕士。曾任教于中国文化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北艺术学院、台湾师范大学美研所。出版有《怀硕三论》《煮石集》《绘画独白》《何怀硕文集》等。  这本画集距离20世纪最末一年我那本名为《心象风景》的画集刚好二十年。现在我已到俗称“喜寿”的年纪(因为草书“喜”字很像七十七)。不知不觉间,也配称老画家了。但二十年不开画展、不印画册
期刊
崔传富研习书学近三十年,真、草、隶、篆齐头并进。其正书以小楷为主,结字平正典雅,法度森严,行笔徐缓中略见浓淡,故其庄重之中多显灵秀,既端庄稳健,亦复爽朗舒泰。其章法以“势”造“意”,布局平和舒展,观之如清风徐来,令人心旷神怡。应该说,崔传富的小楷创作独具匠心,初具大家风范。梁启超评价正书时曾有八字:“界格森严,法书深刻。”笪重光《书筏》云:“名手无笔笔凑泊之字,书家无字字叠成之行。”崔传富的小楷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