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称奇一“帝羓”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elian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牧文明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与农耕文明的冲突与融合构成了中国北方边境历史的主题之一。
  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的国家,众多的少数民族与汉族共同谱写了一部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历史上匈奴、鲜卑、羯、氐、羌、契丹、女真等游牧民族一度在中原建立了政权,经过历史的洗礼和荡涤,他们一部分西迁,一部分在历史中消亡,一部分融入汉族,一部分仍保持了本民族的特征和习俗,生活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
  据专家考证,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主要由以下六大部分演化而来:一、匈奴部分,二、东胡部分,三、突厥部分,四、通古斯部分,五、羌藏部分,六、回鹘。这些游牧民族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方式,无论是在皇位的传承上,还是在国家治理上,都与汉族有很大的不同。
  下面我们就来讲讲源自东胡的契丹族的二代皇帝——辽太宗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是辽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第二个儿子,他之所以能够登上皇位,主要是因为耶律阿保机喜欢长子耶律倍,而他的老妈述律平喜欢小儿子李胡,折中的结果,是他这个二儿子继承了皇位。
  在中国历朝历代的后妃群体中,述律平可能是最强悍的一个。此人为了打击政敌,不惜亲自挥刀,剁掉了自己的一只手。
  这件事的经过是这样的:
  在扶立二儿子耶律德光登上皇位后,为了铲除异己,述律平把那些与她意见不合的元老重臣们召来,问他们一个“是”或“非”的问题:“你想念死去的先帝吗?”
  如果回答“不想”,会被以“大不敬”的罪名绑缚刑场开刀问斩;如果回答“想”,同样也会绑缚刑场开刀问斩。因为,按照述律平的最终解释,你既然非常想念已经死去的先帝,就不能不满足你这个强烈的愿望,想办法送你去阴间与先帝见面。
  靠着这个非常简单的问题,述律平杀掉了一大批元老重臣。
  直到有一天,她想杀掉一位名叫赵思温的大将军时,被这位赵大将军当场反问:“已经死去的先帝最亲近的人莫过于太后您了,您想必也思念先帝,为什么不能以身殉夫呢?”
  述律平不愧是女中豪杰,一咬牙一跺脚说:“我本来是想殉夫的,但儿女幼弱,国家无主,我暂时不能陪先帝于地下。为了表明我的思念,我先砍掉我的一只手,让它代我阴间去侍奉先帝。”
  说罢手起刀落,她真的砍掉了自己的一只手!
  碰上这样强悍的母后,耶律德光的皇帝日子肯定不会过得多么舒心。两人的分歧可能既有政治理念上的,也有感情上的。“老娘可以不让大哥接班,是不是也可以在她不高兴的时候废掉我?!”这个问题如影随形地萦绕在二代皇帝耶律德光的心理,并且严重影响到他治理国家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心理,耶律德光喜欢给人当爹。936年,44岁的石敬瑭尊34岁的耶律德光为父亲,耶律德光帮助石敬瑭灭了后唐。灭掉后唐之后,他这个当“爹”的立44岁的儿子石敬瑭为皇帝,建立了后晋。
  通过援助石敬瑭,耶律德光轻松得到了幽云十六州。
  可是,石敬瑭去世后,其兄石敬儒之子石重贵得位,不愿意叫耶律德光爷爷,只愿意称臣,耶律德光大怒,领兵南下,灭了后晋。
  耶律德光还想要更多的土地,他想成为中原的皇帝。
  在这个问题上,述律平并不赞成儿子的主张,她有雄心,但更冷静。她认为入主中原并不能给契丹带来真正的好处。她告诫耶律德光说:“就算我们得到汉地,也是难以久住的,那是得不偿失的事。一旦发生什么意外之变,只怕是后悔也来不及。”
  不幸言中。
  946年,耶律德光攻入后晋首都大梁后,后晋的一位大将军刘知远受部将推戴,在晋阳称帝。
  还是在耶律德光将要发兵南侵但尚未动身之际,刘知远就已经接受部下郭威“静则勤稼穑,动则习军旅”的建议,养兵备战,准备对付契丹。
  得知刘知远勒兵身后的消息,在政治上并不糊涂的耶律德光心里隐隐地把刘知远当成了平生未遇的大敌。
  虽然生长在朔北沙漠,但耶律德光对中华文化也有了解,他不禁想起了孟老夫子的一句名言:“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偏偏手下人又不给他争气。那些吃足了牛羊肉,三天不碰女人就憋得发慌的契丹骑兵,“四处剽掠,奸淫妇女”,搞得中原一带的老百姓内外怨愤,“始患苦契丹,皆思逐之”。
  外有刘知远大兵虎视眈眈,内有老百姓打麻雀战——不断杀死四处奸淫妇女的小股辽兵,各地起义风起云涌,耶律德光被逼无奈,仓皇而返。
  公元947年4月,耶律德光下令从中原撤退。临行前,他对左右说:“我没想到中原人如此难以制服。”
  一路上,不断有坏消息传来,耶律德光的火气越来越大。他染上了一种热疾,再加上纵欲过度,走到一处名叫杀胡林(又作杀虎岭)的地方时,耶律德光再也支撑不住了。这位领兵灭了两个中原王朝的大辽国皇帝反复念叨着“刘知远灭,刘知远灭”,口吐鲜血而死。死时46岁。
  得知耶律德光的死讯,述律平神色平静,说:“等到事态平复之后,我再为皇帝举行葬礼。”
  由于述律平“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于是出现了本文正文开始前的介绍,耶律德光被做成羓,运回了上京。
  在中国历朝历代的二代皇帝中,耶律德光实在是一个具有超前理念的人,他的“超前”主要表现在他的“一国两制”的设计与实践上。
  这里所说的“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官制”。看过金庸小说的朋友们想必还记得,《天龙八部》中,萧峰被辽国皇帝任命为“南院大王”,这个南院大王,就是耶律德光的创造。
  石敬瑭主动献上幽云十六州,辽国不仅获得大片土地,还获得了大量汉族的人口,此前一直只有单一民族的契丹境内突然诸族同处。于是,耶律德光将后晋的一整套汉族官制带到了辽国,加上原来阿保机时期确立的官制,终于使得辽的官制在部分汉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官制,
  耶律德光制定了“因俗而治”的原则,形成了北、南两套完整的官制,即北面官制和南面官制。
  所谓“北面官制”(北面官),即辽朝契丹族的官制,官吏一律用契丹人,掌握契丹的一切军政事务,也是辽朝的最高权力机构。之所以成为北面官,是因为辽国有崇尚太阳的习俗,喜欢向东,而且以左为上。这样,辽王的大帐就面向东方,而北面就是左,也就是契丹族官吏办公的地点,所以叫做北面官。
  和北面官相对应的就是南面官。仿效唐朝的官制,设立三省六部等一整套治理机构,以此来招徕汉族人,管理汉族人的事务。由于南面官办公的营帐在辽王大帐的南面,所以被称为南面官,而不是像金庸他老人家在《天龙八部》中说的那样,在远离辽国首都几百里的南方办公。
  南面官主要由汉族人担任,契丹人也有在南面官中任职的,他们被称为汉官,也穿汉服。
  耶律德光的第二个“一国两制”是指“一个国家,两种政制”。为了体现分而治之的理念,在地方管理当中,辽朝也是两套制度并存,分别是部族制和州县制。契丹人和其他游牧民族采用部族制,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民族区域自治”,而汉人和渤海人采用唐朝时的州县制。
  耶律德光的第三个“一国两制”是指“一个国家,两种体制”。他的大哥耶律倍没有继承了皇位,但在耶律德光继承皇位之前,耶律倍就已经被老爸耶律阿保机封为渤海国国王。耶律倍投奔后唐之后,耶律德光趁机整顿了东丹,也就是渤海国的行政制度。他让耶律倍的妃子主持东丹政务。东丹国在原先并不是辽中央政权直接管辖的地区,东丹王对于本地的事务可以全权管理。他可以建立自己的年号和国号,而且有权直接和外国交往,对于宰相以下的官员可以自己任免。耶律倍走后,耶律德光就在东丹国设立了中台省,派遣官吏到那里参与政务管理,从而加强了对东丹的控制。
其他文献
央视的《舞出我人生》,一次舞林盛会,群英荟萃,美不胜收。  中华泱泱大国,历来是舞蹈的故乡,汉唐舞风尤炽,善舞者众。刘邦的爱姬戚夫人,擅“翘袖折腰”,楚地风韵,起舞抖袂振衣,长袖如风,小蛮腰弯折自如,曼妙无比。刘邦为观赏戚夫人跳舞,甘愿为之唱歌伴舞,“若为我楚舞,我为若楚歌。”(《史记·留侯世家》)。  成帝时的赵飞燕,是别具一格的舞蹈家。她身材阿娜纤巧,体轻如燕,舞姿轻灵,临风飘举。她还有一样绝
期刊
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一、帝王业非等闲事  前不久,网上曾经流传中国现代高危行业排行榜,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据说是政府公务员。这个排行榜准确与否我们不做评论,但却给我们一定的启发: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假如有一个高危行业排行榜,皇帝有可能也会名列其中,特别是当自身的能力、威望、德行都不足以君临天下的时候——无异于活受罪。所以在三国时代,吴国的孙权给曹操写信,劝曹操当皇帝,曹操会发出“这孩子,是想
期刊
题外话:223年,西北部的张掖地区柳谷口连降大雨,造成泥石流,滚下了许多石头。这些石头巨大,有的像牛,有的像马。由于是像马的石头先滚下来,像牛的石头又滚下来,堆靠在像马的石头上面,就被《玄石图》用“牛继马后”这四个字加以概括。  这四个字让司马懿大起戒心,他下决心要除掉继“马”之后的“牛”,不让预言应验。遍观朝廷,当时有资格与他争权,又姓牛的人只有后军将军牛金。牛金本是曹操堂弟曹仁手下一员猛将,战
期刊
公元前210年7月,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国君秦始皇暴病而亡,十八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和丞相李斯篡改遗嘱,21岁的胡亥登上王位。  胡亥坐上帝王宝座之后,一心想享乐人生。他对赵高说:“人这一生就像飞奔的马穿过墙的缝隙一样快,做了皇帝,我想尽心享乐,爱卿你看呢?”  这正合赵高心意,从此他全力“帮助”胡亥享乐,自己则更大胆地专权。  有了赵高的支持胡亥还不放心,又向李斯询问如何才能长久地享乐下去
期刊
西汉的第二个皇帝就是刘邦和吕后的儿子,汉惠帝刘盈。司马迁在流传千古的《史记》中居然不为他单独列传,实在让人感到遗憾。  他生于公元前211年,当时还是秦始皇三十六年。  汉惠帝是个年轻的皇帝,16岁就继承了皇位;也是个短命的皇帝,7年后就去世了。这和他的母亲有直接的关系——登基做皇帝是母亲吕后的功劳,英年早逝也和母亲的所作所为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他代表了皇二代中十分重要的一类——母亲控制下的二世祖
期刊
要说天下荒唐事,当属惠帝司马衷。  《三国演义》中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国分裂谁“合”的?当然是大名鼎鼎的司马懿、司马昭父子,再加上司马昭的儿子,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三代人的努力才重新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西晋。  但是,这一切,很快就毁在了司马炎的儿子司马衷手里。  司马衷是司马炎的长子,但这个儿子却是个白痴。明知道他是白痴,为什么还会选他当接班人呢?说来荒唐,是因为司马
期刊
熟悉北魏开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北魏的前身是代国。代国与其说是个国家,不如说是个在国家机器面前徘徊的部落联盟。这个部落联盟的核心是拓跋部,部落联盟的最高首领,即所谓的代王,是由拓跋部的首领担任,但在形式上要由组成联盟的各大部落推举产生。即使是道武帝拓跋 本人,也是被势力较大的贺兰等部落推举出来的。  后来的学者就此评论说,从现代人的眼光加以考量,代国和北魏开创初期,都属于脱离母系氏族社会不久的父系家长
期刊
戚继光(1528—1587年),字元敬,登州(今山东蓬莱)人,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  戚继光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称为“三朝虎臣”。戚继光先后得到了明朝内阁首辅徐阶、高珙和张居正的鼎力支持,特别是张居正,对戚继光的才干特别赏识。  戚继光指挥戚家军前期在东南沿海扫灭倭寇,肃清海疆;后期在北方御边,拱卫京师,颇有战功,使蓟门安然。  戚继光南北征战40余年,一生以军营为家,为政清廉,视兵
期刊
一个个人魅力太强、太完美的开国君主,给他的后代带来的精神上和政治上、社会上的种种压力,是常人难以想象和承受的。这样的君主在离世之后,往往会给政治体制留下一个巨大的空洞,形成权力的断层。而几乎所有的二世君主,都要面对这样的一个困境。  刘禅,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刘禅的一生,是被误解、被刻意妖魔化的一生。  “扶不起的阿斗”妇孺皆知,甚至成了“弱智”的代名词。阿斗的不佳名声,主要来自于《三国演义》
期刊
要说刘义符,不能不先说他的父亲刘裕。  中国历史上有好几个宋朝,其中之一是南北朝时刘裕建立的刘宋。这个帝国存活了59年,是南北朝时南朝四个小朝廷中存活时间最长的。  刘裕出身于破落士族,年轻时以农为业,兼做樵夫、渔夫及卖履小贩,从军后因战功升迁,成为下邳太守。  公元403年,荆州刺史恒玄废晋帝自立,次年,刘裕被推为盟主,起兵击败恒玄,拥晋安帝复位,并控制了朝政。  此后十年间,刘裕“气吞万里如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