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一、高二两年的时间数学课程已基本告一段落了,但是要想应对高考这还远远不够,因此,还需要高三一年的全面的复习、拔高。但是,如何学好高三的数学呢,在此,鉴于我在高三学习的经历,我想提几点建议。
一、兴趣仍然是学习的助推几剂
高三一年的学习很必要也非常重要。很多同学面对茫茫题海,心里的感受怎一个愁字了得——“书海茫茫,题海无边,怎生长风破浪,力斩群题,愁煞读书人是也。”很多高三的学子都会这样想。诚然,高三一年确实很苦、很累、很黑暗、很没人性,压力、考试、卷子、材料接踵而至。但与其杞人忧天,何不现实一点儿,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呢?当一个个疑问,一道道难题经不起大脑的推敲,纷纷水落石出,你是不是会有一种在三国战场上力战群敌,笑傲题场的感觉呢?你是不是会有一种胜利后的喜悦感与成就感呢?倘有最好,那说明你对数学有无比的热情;若无,何不陶醉一下,激起满腔的热情,继续向前,把学问做深做透做精做细。其实,自我陶醉的过程便是培养兴趣的过程,有了兴趣就有了动力,他会支撑着你走过高三。
二、基础很重要
其实,高考没有什么神秘的,它只不过是一场考试,走进考场深吸一口气,深呼一口气,响铃收卷,深呼一口气,走出考场仅此而已。它不需要你有多高的智慧,也不需要你有多强的手腕,只要把基本的做会做熟,就成功了一半。是故,基础一定要牢而且要扎实。因此,课本一定要而且务必要放在非常重要的角度上。有的人不屑于看课本,认为高三了再看课本那是对智商的侮辱。诚然,课本上的题目是简单,就三两步的事,但是切记:数学的真谛并不在于具体的题目,而是在于其思想(idea),只有思想基础扎实,理论知识过硬,才可能经得起题目的考验,进而御数如风,游刃有余。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高三了,一切知识都学完了,题目的类型也见得差不多了,这时你从一个过来人的视角重温课本,那一字字,一行行,一道道例题,一种种方法,合书闭目,细细体会顿悟:万变不离其宗。课本是一切材料的祖宗,一切都讲得那么条理,那么明白,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这时读课本,仿佛读美文,确实是一种享受。
三、把简单的事情做上百遍都不出错,就不简单
这句话是我那时的班主任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高考80%考的都是最基本的题目,最基本的方法与套路。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将这最基本的15080%=120分拿到。why?关键还是在于一个“练”字。这件事看起来简单,其实并不简单,因为练的不只是题目本身,而且涉及你的人为品质,因为题目越是简单,要求你的心态越要放平,不以简单为喜,不以题难而忧,思维不容马虎,要全面,要认真,要细心,还要有耐心,看你是否面对一道道类似的题目失去了新鲜感之后,还一如既往,坚持不懈,继续练得更快更准等等,这些不都是我们为人的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吗?难怪有人说,不经历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其中的道理也许就在于此吧!应对高考的过程其实也是提升我们自身素质,培养形成优良品质的过程。
四、一二轮期间,最好广泛的涉猎材料
一个优秀的建筑师,必然要访世界之名城,观四海之列观,然后绝妙之建筑方才跃然纸上;一个优秀的画家,必然要在观马生活之习性,究肌肉之纹理之后,才有一只只马儿栩栩如生。是故,不要羡慕一个人出口成章,且问他读了多少书;不要羡慕一个人数学题做得有多快,得分有多高,且问他看了多少书做了多少题,所以,要想真正驾驭好数学,要有相当大的吞吐量。一轮二轮的时间正是大显身手的好机会,学校里或班里肯定会有集体订的材料,当然一般这些集体的材料都是老师百里挑十、十里选一而来的,都是比较好的。但是好的材料有很多,而且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方法,所以你不妨让老师或同学推荐几本好的材料,如果不想买的话可以在其他时间向同学或老师借阅一下。首先,集体的材料一定要精读精做,研究透彻,无微不至,原因自不必多说,完了之后,在翻阅其他的材料,当然重复的、太简单的可以不看,专挑那些看上去比较陌生或解法比较新颖、方法比较巧妙、总结的比较好、错误分析比较到位、步骤比较规范、思路导入比较自然的部分,这样厚书薄读,有所侧重,提高效率。如果对自己的要求比较高,感兴趣的话,可以做一下全国数学竞赛的联赛一试试题,因为一试部分基本上考察的是高中所学的内容,题目具有创新性,提升一下难度,锻炼一下思维,培养一下兴趣,但点到为止,不可强求,不可花费太多时间搞难题,以致偏颇。如果说自己实在对这个数学玩不了,那就专注一点,忠心于集体的材料即可。
五、复习期间一定要注意对方法的积累
如果能力不是超强的话,一般地,每个人都会碰到不会做的题目,有的也许是你根本没有思路,看了答案以后才知道怎么做;?有的也许你走了弯路,历经曲曲折折,终于攻克,却又惊叹于答案的精简与巧妙;有的也许你绞尽脑汁,终得一法,而答案却有N种解法……你不妨将这些题目都记录在一个特定的笔记本上,美其名曰:“精题本”。精题本上记录的并不一定都是大题,很多选择填空都有精妙的解法,都可以记录下来,经常翻翻看看,这样遇到相似的题目就不会无从下手了。熟了之后,还可以自己进行总结归纳,如恒成立的题目放一块,求值域的题目放一块,涉及不等式放缩技巧的放一块,抽象函数的放一块,三个二次(即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函数)的放一块,求轨迹方程的放一块……其实,一般的二轮材料上都有相应的模块,一般归纳的都比较好,自己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填充,集百家材料之所长,吸收其精髓,相信会有很大的收获。除此之外,最好还要有错题本,关键点处最好用红笔标注,如集合中告诉你A属于B,你是否讨论了A等于空集的情况,一元二次函数二次项前如果有参数,你是否讨论了其等于零的情况,求值的题目你是否做好了舍取工作,在还原的时候是否标注了新元的取值范围,直线的设出你是否考虑了斜率不存在的情况,题目或函数本身的约束你是否注意(如对数函数中的X本身要大于零等)……不要对这些小的错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应对高考,你就要在细节上下功夫,严格要求自己,哪怕是小错误也不能原谅自己,追求完美,不要为自己错误找理由,错了就是错了,不要刻意为自己辩护,要重视错误,不断反省,深刻反省,人不怕犯错误就怕犯同样的错误。做人做事,其理亦然,不是吗?有了错题本之后,不要当做摆设,充分利用起来,经常翻阅一下,尤其是考试之前,它会让你在小分上受益无穷。
六、效率优先,兼顾质量
细究起来,效率的躯体里也流着质量的血,他应该是速度与质量的合成。首先,是课堂的效率。在数学的世界里,不需要重视的老黄牛,永远被老师牵着走。这样的听课效率很容易趋于零。思维要尽量的想在老师的前面,当老师提到某知识点或忆往昔讲过的某一道题时,要快速反应,如果反应不出或没听明白应快速记下来,可见积极向老师或同学请教,正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每个优良的习惯都为成功奠基。课堂上思维还要发散一点儿,不局限于老师只所讲,能联想多少就联想多少,天马行空也未尝不可。但不要走神,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才是效率的基本保障。其次,是做题的效率。在这一点上,老师们可能不止一次的强调——“审题要慢,做题要快”。慢审题的过程就是把已知条件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寻找思路的过程。表面上慢,其实大脑也在高速运转。因此这就需要你注意力高度集中,消除一切杂念,摒弃一切干扰,两耳不闻周边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做题要快”的快,不是所谓的写的快,而是要想得快,因为学数学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脑力活动,关键之处在于大脑,只要思维不滑坡,写得慢也无妨。做题还要有自己的想法(idea),万题不要以答案为尊,一定要经过独立的思考,有时候答案的方法并不一定最好的,而你探索出来的方法确实最适合自己的,不是吗?也不要题目一感觉不会,就忍不住去看答案,一定要试图自己动手,因为难题恰恰是锻炼思维的最好工具,而一旦你自制力太差,形成答案依赖综合症,百害而无一益。另外,生活上也要注意效率,吃饭、洗刷……能尽快解决就应尽快解决,自不必多说。
七、前期反复练,后期要有针对性
之前的复习要尽量跟着老师的步伐走,不要特立独行,一切以自己为中心,这样做的结果无异于玩火自焚,自取灭亡。虽时初生牛犊不怕虎,但是没有经历过高考的你还是相信经验的存在吧。但是,也不要纯粹的跟着老师走。毕竟老师的方案是基于整体之上的,而恰恰每个同学的方法、习惯存在差异。是故,大锅饭要吃好,自己也要有所补给。在这个阶段还有一个口号,也是那时我们班主任经常讲的——反复练,练反复。也就是先把题目做会,再把题目做熟,进而熟而不错,力求满分。高考不仅考察你会不会,还考察你对知识点掌握熟不熟,所以,平时一定要在练字上下功夫。如果说高考只是一瓢水,而你需要练就的就要是一缸水,唯有如此,才有胜利的底气,自信进场,沉着答卷。而高三的后期就要多做综合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力求对知识融会贯通,任题百变而不怕,我自笑傲题海中。这时高考一天天临近了,这时课下的自我复习就要有针对性了。时间紧迫,不可能和一二轮一样面面俱到,这就要视自己情况而定,什么不会练什么,什么不熟做什么,什么忘了看什么……
总之,没有一种方法适合于任何人,关键还是要凭自己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走的高三之路,站在经验的肩膀上,自我探索,自我努力,打造自己的亮点,开创一片天。
一、兴趣仍然是学习的助推几剂
高三一年的学习很必要也非常重要。很多同学面对茫茫题海,心里的感受怎一个愁字了得——“书海茫茫,题海无边,怎生长风破浪,力斩群题,愁煞读书人是也。”很多高三的学子都会这样想。诚然,高三一年确实很苦、很累、很黑暗、很没人性,压力、考试、卷子、材料接踵而至。但与其杞人忧天,何不现实一点儿,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呢?当一个个疑问,一道道难题经不起大脑的推敲,纷纷水落石出,你是不是会有一种在三国战场上力战群敌,笑傲题场的感觉呢?你是不是会有一种胜利后的喜悦感与成就感呢?倘有最好,那说明你对数学有无比的热情;若无,何不陶醉一下,激起满腔的热情,继续向前,把学问做深做透做精做细。其实,自我陶醉的过程便是培养兴趣的过程,有了兴趣就有了动力,他会支撑着你走过高三。
二、基础很重要
其实,高考没有什么神秘的,它只不过是一场考试,走进考场深吸一口气,深呼一口气,响铃收卷,深呼一口气,走出考场仅此而已。它不需要你有多高的智慧,也不需要你有多强的手腕,只要把基本的做会做熟,就成功了一半。是故,基础一定要牢而且要扎实。因此,课本一定要而且务必要放在非常重要的角度上。有的人不屑于看课本,认为高三了再看课本那是对智商的侮辱。诚然,课本上的题目是简单,就三两步的事,但是切记:数学的真谛并不在于具体的题目,而是在于其思想(idea),只有思想基础扎实,理论知识过硬,才可能经得起题目的考验,进而御数如风,游刃有余。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高三了,一切知识都学完了,题目的类型也见得差不多了,这时你从一个过来人的视角重温课本,那一字字,一行行,一道道例题,一种种方法,合书闭目,细细体会顿悟:万变不离其宗。课本是一切材料的祖宗,一切都讲得那么条理,那么明白,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这时读课本,仿佛读美文,确实是一种享受。
三、把简单的事情做上百遍都不出错,就不简单
这句话是我那时的班主任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高考80%考的都是最基本的题目,最基本的方法与套路。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将这最基本的15080%=120分拿到。why?关键还是在于一个“练”字。这件事看起来简单,其实并不简单,因为练的不只是题目本身,而且涉及你的人为品质,因为题目越是简单,要求你的心态越要放平,不以简单为喜,不以题难而忧,思维不容马虎,要全面,要认真,要细心,还要有耐心,看你是否面对一道道类似的题目失去了新鲜感之后,还一如既往,坚持不懈,继续练得更快更准等等,这些不都是我们为人的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吗?难怪有人说,不经历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其中的道理也许就在于此吧!应对高考的过程其实也是提升我们自身素质,培养形成优良品质的过程。
四、一二轮期间,最好广泛的涉猎材料
一个优秀的建筑师,必然要访世界之名城,观四海之列观,然后绝妙之建筑方才跃然纸上;一个优秀的画家,必然要在观马生活之习性,究肌肉之纹理之后,才有一只只马儿栩栩如生。是故,不要羡慕一个人出口成章,且问他读了多少书;不要羡慕一个人数学题做得有多快,得分有多高,且问他看了多少书做了多少题,所以,要想真正驾驭好数学,要有相当大的吞吐量。一轮二轮的时间正是大显身手的好机会,学校里或班里肯定会有集体订的材料,当然一般这些集体的材料都是老师百里挑十、十里选一而来的,都是比较好的。但是好的材料有很多,而且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方法,所以你不妨让老师或同学推荐几本好的材料,如果不想买的话可以在其他时间向同学或老师借阅一下。首先,集体的材料一定要精读精做,研究透彻,无微不至,原因自不必多说,完了之后,在翻阅其他的材料,当然重复的、太简单的可以不看,专挑那些看上去比较陌生或解法比较新颖、方法比较巧妙、总结的比较好、错误分析比较到位、步骤比较规范、思路导入比较自然的部分,这样厚书薄读,有所侧重,提高效率。如果对自己的要求比较高,感兴趣的话,可以做一下全国数学竞赛的联赛一试试题,因为一试部分基本上考察的是高中所学的内容,题目具有创新性,提升一下难度,锻炼一下思维,培养一下兴趣,但点到为止,不可强求,不可花费太多时间搞难题,以致偏颇。如果说自己实在对这个数学玩不了,那就专注一点,忠心于集体的材料即可。
五、复习期间一定要注意对方法的积累
如果能力不是超强的话,一般地,每个人都会碰到不会做的题目,有的也许是你根本没有思路,看了答案以后才知道怎么做;?有的也许你走了弯路,历经曲曲折折,终于攻克,却又惊叹于答案的精简与巧妙;有的也许你绞尽脑汁,终得一法,而答案却有N种解法……你不妨将这些题目都记录在一个特定的笔记本上,美其名曰:“精题本”。精题本上记录的并不一定都是大题,很多选择填空都有精妙的解法,都可以记录下来,经常翻翻看看,这样遇到相似的题目就不会无从下手了。熟了之后,还可以自己进行总结归纳,如恒成立的题目放一块,求值域的题目放一块,涉及不等式放缩技巧的放一块,抽象函数的放一块,三个二次(即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函数)的放一块,求轨迹方程的放一块……其实,一般的二轮材料上都有相应的模块,一般归纳的都比较好,自己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填充,集百家材料之所长,吸收其精髓,相信会有很大的收获。除此之外,最好还要有错题本,关键点处最好用红笔标注,如集合中告诉你A属于B,你是否讨论了A等于空集的情况,一元二次函数二次项前如果有参数,你是否讨论了其等于零的情况,求值的题目你是否做好了舍取工作,在还原的时候是否标注了新元的取值范围,直线的设出你是否考虑了斜率不存在的情况,题目或函数本身的约束你是否注意(如对数函数中的X本身要大于零等)……不要对这些小的错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应对高考,你就要在细节上下功夫,严格要求自己,哪怕是小错误也不能原谅自己,追求完美,不要为自己错误找理由,错了就是错了,不要刻意为自己辩护,要重视错误,不断反省,深刻反省,人不怕犯错误就怕犯同样的错误。做人做事,其理亦然,不是吗?有了错题本之后,不要当做摆设,充分利用起来,经常翻阅一下,尤其是考试之前,它会让你在小分上受益无穷。
六、效率优先,兼顾质量
细究起来,效率的躯体里也流着质量的血,他应该是速度与质量的合成。首先,是课堂的效率。在数学的世界里,不需要重视的老黄牛,永远被老师牵着走。这样的听课效率很容易趋于零。思维要尽量的想在老师的前面,当老师提到某知识点或忆往昔讲过的某一道题时,要快速反应,如果反应不出或没听明白应快速记下来,可见积极向老师或同学请教,正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每个优良的习惯都为成功奠基。课堂上思维还要发散一点儿,不局限于老师只所讲,能联想多少就联想多少,天马行空也未尝不可。但不要走神,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才是效率的基本保障。其次,是做题的效率。在这一点上,老师们可能不止一次的强调——“审题要慢,做题要快”。慢审题的过程就是把已知条件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寻找思路的过程。表面上慢,其实大脑也在高速运转。因此这就需要你注意力高度集中,消除一切杂念,摒弃一切干扰,两耳不闻周边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做题要快”的快,不是所谓的写的快,而是要想得快,因为学数学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脑力活动,关键之处在于大脑,只要思维不滑坡,写得慢也无妨。做题还要有自己的想法(idea),万题不要以答案为尊,一定要经过独立的思考,有时候答案的方法并不一定最好的,而你探索出来的方法确实最适合自己的,不是吗?也不要题目一感觉不会,就忍不住去看答案,一定要试图自己动手,因为难题恰恰是锻炼思维的最好工具,而一旦你自制力太差,形成答案依赖综合症,百害而无一益。另外,生活上也要注意效率,吃饭、洗刷……能尽快解决就应尽快解决,自不必多说。
七、前期反复练,后期要有针对性
之前的复习要尽量跟着老师的步伐走,不要特立独行,一切以自己为中心,这样做的结果无异于玩火自焚,自取灭亡。虽时初生牛犊不怕虎,但是没有经历过高考的你还是相信经验的存在吧。但是,也不要纯粹的跟着老师走。毕竟老师的方案是基于整体之上的,而恰恰每个同学的方法、习惯存在差异。是故,大锅饭要吃好,自己也要有所补给。在这个阶段还有一个口号,也是那时我们班主任经常讲的——反复练,练反复。也就是先把题目做会,再把题目做熟,进而熟而不错,力求满分。高考不仅考察你会不会,还考察你对知识点掌握熟不熟,所以,平时一定要在练字上下功夫。如果说高考只是一瓢水,而你需要练就的就要是一缸水,唯有如此,才有胜利的底气,自信进场,沉着答卷。而高三的后期就要多做综合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力求对知识融会贯通,任题百变而不怕,我自笑傲题海中。这时高考一天天临近了,这时课下的自我复习就要有针对性了。时间紧迫,不可能和一二轮一样面面俱到,这就要视自己情况而定,什么不会练什么,什么不熟做什么,什么忘了看什么……
总之,没有一种方法适合于任何人,关键还是要凭自己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走的高三之路,站在经验的肩膀上,自我探索,自我努力,打造自己的亮点,开创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