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干部的特点在考察材料中立体鲜活

来源 :企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nts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察材料是在考察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综合材料,它是干部考察结果的基本表现形式,是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干部考察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干部工作的质量,同时也是组织工作干部综合素质的反映。
  一、干部考察材料存在的问题
  目前,一些考察材料存在“千人一面”,结构整体雷同,语言贫乏单调,套话较多,缺乏个性特征等问题。特别是在写不足时:生产的干部一般就是“脾气急躁,工作方法简单”;党群干部一般就是“不熟悉生产业务”;新提拔的干部一般就是“管理经验不丰富”;年龄大的领导干部一般就是“理论学习和创新意识不够”;“一把手”一般就是“民主决策意识不够”。另外考察材料中对干部思想政治方面的评价比较概念化,缺少具体的事实,难以进行高低层次之分,干部的特点难以在考察材料中表现的立体鲜活。在撰写干部考察材料中,很容易出现以下一些问题。
  1、空洞无物,不能反映考察对象的真实面貌这主要是文中概念性的话多,只有观点、没有具体事例。有的考察材料把工作思路大量展现,却不提及工作落实情况和效果。
  2、千人一面,不能体现考察对象的个性特征 这主要是分析问题公式化、形式化,没有抓住考察对象的本质特点,看不出不同考察对象之间的内在差异。
  3、文字表述不准确,说服力不强这主要反映在对考察对象的评价和结论含混其词,甚至出现逻辑混乱、前后矛盾。如,有的干部考察材料中,考察对象的政绩是突出、比较突出,还是政绩不明显,就含混不清。有的对考察对象在工作中发挥作用和取得的成绩,不能做认真的分析,甚至把众人的成绩记在个人的帐上。
  4、记流水帐,难以形成考察对象的鲜明形象 这主要是对素材不加选择,缺乏提炼,事无巨细,面面俱到;文字冗长,不是精心锤炼,言简意赅,而是拖泥带水,眉毛胡子一抓。
  5、缺点和不足简单化、程式化如:“有时理论学习抓得不够”、“有时工作方法比较简单”、“有时工作中存在急躁情绪”等等,就被经常罗列。
  二、干部考察材料出现问题的原因
  1、缺乏对被考察者的个性把握人与人由于生活环境不同,经历不同,都会有着不同的时代和社会的烙印,从而呈现出千差万别的个性特征,撰写考察材料时,就要善于把握个性特征。目前,有些考察材料不能准确传神地描述被考察者的主要特点,材料的内容习惯按德、能、勤、绩、廉的排序面面俱到,写德,往往是流于几句概念性的套话,如:能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政治素质较高;写才,习惯以工作内容取代工作个性,以取得成绩代替工作能力,把集体的作用当作是个人的努力;写廉,虚的多,实的少,或一句带过。至于个人的个性、所做的具体工作、所起的具体作用则难以体现,谁都像,又谁都不像,优点不优,特点不突,千人一面。
  2、缺乏实实在在的调查研究一些干部考察材料之所以质量不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充分调查研究,没有真正搞准、吃透干部真实情况,即在考察上下功夫不够。考察中,遇到问题抓不住症结的关键所在,整个考察只能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表现在考察材料上,政绩含糊笼统、难以界定,缺乏说服力。在所取得的工作成绩中,干部起何作用,也没有说明白。另外,对缺点的描述,有的惜墨如金,缺少具体事例的印证和说明;有的含糊其辞,不痛不痒,用“希望”、“建议”代之,看不出短在何处,缺的程度,常用“有时、有些、不够”等修饰词,内涵不清,往往让领导者难以把握。
  3、缺乏生动、活泼的语言有些考察材料,语言表述生硬、过于空洞,“茶壶有饺倒不出”。套话多,空话多,定式化的语言多,习惯干“八股式”的文风,拘泥于固定格式。如写工作作风,习惯用“工作比较扎实,能深入基层,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等来表述,至于扎实深入的程度、帮助解决了哪些问题等则反映不多;如写自身建设,则往往用“自我要求严格、作风正派、遵纪守法、群众基础好”等来体现,缺少有令人信服的实例来加以印证,语言不生动,欠活泼。
  三、如何让干部的特点在考察材料中立体鲜活
  1、针对不同被考察者特点加以分析,力求在考察材料上加以区别不同的领导干部在不同的领导岗位上其领导风格、领导方法、解决问题的方式各有不同,即使相同层次的领导干部在相同的领导岗位上其基本素质、个性特点、工作情况也会各有不同。例如,有的干部思维敏捷,处事稳重,但不喜交往;有的性格开朗,不拘小节,但缺少细心;还有的活力四射,喜欢交往,但处事不稳等等。这些特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干部个人与众不同的内在本质,在撰写材料时就要有所反映。对不同层次和类别的干部的考察材料,在撰写侧重上应有区别,如对拟提拔使用的,要突出实绩和特长;对后备干部,要突出基本素质和潜能;对主要领导,要突出政治水平和驾驶全局、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把像画好,才能有效地克服考察材料“千人一面,众人共用”的弊端,让熟悉的人看材料不看姓名就知道是写谁,让不熟悉的人看过以后能留下鲜明的印象。
  2、深入群众、基层,调查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要写好千部考察材料,必须改进工作作风,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真正做到了解真情。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考察人员要充分认识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自觉将调查研究摆上重要位置,贯穿于考察工作的全过程,不断改进工作作风,真正走到群众中间,问一问,听一听,看一看。了解情况做到深、细、透。不仅在本单位、本系统了解,还要从上下左右、横向纵向等各个层面去了解;不仅要在“八小时之内”的圈子中了解,还要深入到“八小时之外”的圈子中去了解。工作作风越深人,联系群众越广泛,对干部情况的了解就越透彻,考察材料就越真实准确,有个性。对能展现人物个性、性格的情况应浓墨重彩,对共性的内容或不是很突出的地方则能简则简。“不足之处”应以写实为主,切忌运用模棱两可、含义不确切的语句,对难以概括的问题应侧重以事例说明。
  3、要在干部考察材料内容上下功夫写考察材料要求语句通顺,言简意明,力求生动活泼,摈弃八股式文风。只要考察材料能真实淮确反映被考察人的情况,就不必拘泥于某一固定格式,也不必简单地拼凑字数,原则上考察材料的字数以1500字左右为宜。要精心提炼观点,挖掘典型事例,避免罗列数字和事例;要讲究语法修辞,精心炼字炼句,朴实无华,明白晓畅,力戒华而不实的文风,切忌使用描绘、渲染、夸张等文学创作手法。一份考察材料写出来后,不要急着上报,在不误时间的前提下,要反复琢磨,仔细推敲,多次修改,這样才能出“成品”,出“精品”;反之,如果舍不得下功夫,搞出来的只能是毛坯、半成品、大路货。
其他文献
在既存建筑保护、改造及再利用的成功实践及理论研究的启发下,国内既存建筑不再被盲目地遗弃或一味地推倒重来,已经开始了由政府主导、自上而下对既存建筑改造及再利用的大规
目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代谢情况进行了解,探究分析社区护理对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从我院选取11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有所患
<正>一、"文化工业"与影视剧《文化工业:欺骗公众的启蒙精神》第一次提出"文化工业"(Culture Industry)的概念,认为传统的通俗文化是在大众中自发产生的,"文化工业"则是有计
一、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的优点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给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丰富性、时空不限性、教学过程情景化等有利条件,可以寓教于乐,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历史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巨大信息世界,中国有悠久的五千年文明史,世界历史浩瀚无比。因此,历
近年来,随着中非关系的不断发展,中非关系逐渐成为各种国际场合与学术会议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特别是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以后,这种热度再次升温.加上中国改革开放以
加工精度是衡量机器零件加工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诸多,不易有效控制,因此提高加工精度减小加工误差较为困难,研究机床加工过程误差的产生及防止对提高
【摘要】无论是在国家政府审计、内部审计还是社会审计中,审计人员都将分析程序为审计业务工具和审计取证的方法之一。本文根据国家审计准则、内部审计师准则、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从明确运用分析程序的目的、在审计中应当运用分析程序、如何运用分析程序和运用审计分析程序应注意的问题四个方面浅述了分析程序在审计中的运用。  【关键词】审计 分析程序 运用  一、引言  国家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内部审计机构人
目的:探究家庭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的300例儿科呼吸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
信息化教学技术作为现代教育辅助技术,做好对其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研究,能够为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带来帮助.笔者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在文中从信息化技术在初中英
Final Cut Pro X软件拥有诸多比较实用且高效的剪辑增强功能,在诸如优化输出、导入素材等方面,是获得4K视频的最佳途径与方法.本文就Final Cut Pro X与4K剪辑结合策略作一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