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网络与课堂联动研究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rsh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有个词引人关注:核心素养体系。《意见》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核心素养体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成为下一步深化工作的“关键”因素。核心素养体系的提出,并非我国单独的声音,而是一种世界趋势。
  21世纪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率先提出了“核心素养”结构模型。2013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美国著名智库机构布鲁金斯学会联合发布了“学习指标专项任务”(LMTF)的1号研究报告,从身体健康、社会情绪、文化艺术、文字沟通、学习方法与认知、数字与数学、科学与技术这七个维度,建构了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该达成的学习目标体系。
  学校的一切改革都要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而开展。在学习方式变革研究大潮中,利用信息化工具优化教学、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教学要关注孩子学习的全过程行为,能够不断优化学生学习路径,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是高效课堂一直以来不懈的追求。网络教学无疑可以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加大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频率。但是紧靠网络教学,又不能监控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此,只有建立网络与课堂联动的交互机制,才能有效拓展课堂空间,同时又能利用网络将每位学生的学习过程展现在教师面前,为教师有针对性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构建高效课堂的目标。
  从以上模型可以看出,只有课程、学习方式以及评价都直指核心素养,才能共同作用于学生,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网络与课堂联动研究”的实施模型
  以课堂为核心,以课堂为基础,通过网络对课堂进行延展,打开课堂边界,在延展中产生新的课程资源。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将新的课程资源再带回课堂,形成课堂生长——课外延伸——新资源生成——回流课堂再加工这样一个闭环。我们为学生创设了独立达成课程目标的途径,以及自主选择、互相借鉴的平台。
  网络资源拓展模型如下:
  在网络课堂延展中,学习方式的转变还可以还原学生思维过程,通过“出声思维”使教师站在学生认知的边缘。教师可通过学生生成的资源,设计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的课程,达到教学效果评价及思维习惯监控的目的。
  网络与课堂联动的平台建设与课堂应用开发
  1. 基于任务互动的网络平台建设
  “优学向上”任务互动平台是在朝阳星火计划项目支持下的网络互动支持平台,可以实现教师日常的教学任务发布,与微信相互关联;支持学生小视频和照片的上传,支持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构成了以任务为单元、以学生个体发展为目标的互动任务串,实现用手机即时上传视频的功能(任务不会因发言记录多而被覆盖),为建立课堂新常态奠定了基础。
  2. 利用互动平台建立学生个性化学习环境
  (1)创设“面向全体”的教育环境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意味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意识、学习习惯品质。在传统课堂中,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
  站在教师的立场上,由于时间与进度的限制,课堂难以实现充分的讨论与合作学习。针对这一矛盾,我们利用网络拓展学习空间,建立网络合作学习小组,建立学生互评机制,使网络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还原学生思维过程,使课堂更贴近学生。
  “出声思维”是深层的个人经验能够外显的测量方法。要求实验参加者在进行各种复杂任务的时候将解决过程大声地讲出来。他们尽可能详细地报告在完成任务的时候所经历的思维序列。这种所谓的“出声思维”报告用于说明被试者完成任务时的心理策略和知识表征。这些报告也可以让研究者分析被试者的任务表现及其意识经验间的差异。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出声思维”报告不具有普遍性,使之“常态化”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出声思维”虽然被认定是很好地监控思维过程的方法,但却不能在日常教学中普遍应用。
  在本项目研究中,将课堂延展,将任务细化,使“出声思维”成为可能,力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以音频、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提交任务,作为课堂重要问题的回馈。
  例如,学完“三位数×两位”数后,学生错题增多,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觉得学生太粗心了,没有良好做题习惯等,错题也仅限于教师批阅完后学生改正。
  网络与课堂联动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学生在练习本上做题的做法,改用在网络上发布说题任务,学生将一道题的解题过程录制成小视频上传至网络。教师不仅可以看到每位学生的思维过程,还能监控学生的做题习惯。此外,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作业的互评。这个过程,解决了传统课堂中不能“面向全体”的瓶颈问题,使每位学生的思维展现在教师及同学面前,教师可以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评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同学间、师生间的“点赞评价”也可以清晰展现学生的学习状态。   (2)利用网络交互形式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新课程发展性评价理论指出: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功能,激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内在的发展动力,促进学生不断发展。教师在课堂上对每位学生生成的学习过程都能进行及时评价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网络多元评价组的建立恰恰抓住教学中这个新的效能增长点,充分发挥评价的主体互动、内容多元形式多样以及过程动态。既有来自教师典范性的接受性评价,又有学生主动参与的自我评价,特别是学生间的互评、组间互评的评价充分体现了学生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学生的自评与互评质量也能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评价本身又可以成为教师可利用的资源。
  (3)利用网络拓展丰富课程资源
  课程拓展旨在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在深度和广度上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兴趣,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探究方法,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提高,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认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担当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的目的”。
  网络的自主性、交互性、开放性、资源共享性等特点恰恰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为支撑学生自主学习与创造提供了可能。使课外网络学习和课堂教学成为共存与互补关系。
  教师发布一个任务后,学生要通过自主学习、信息提取、组织表达、信息发布等步骤创造一个共享资源,这种资源也许是不完善的,但这个资源同时又成为同伴学习、评价的“把子”,在学生互动中趋于完善。
  例如,在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法》单元中,课本介绍了“格子乘法”,要求学生仿照例题进行计算。教师抓住这种数学文化和数学方法的渗透点将其“放大”成为一种开放的计算方法交流,通过学生查阅资料,延伸课文中的方法,也可以找到类似方法进行交流。通过学生微课的上传,为全体学生提供互相借鉴的学习资源,形成了新的研究共同体。从而使课本中的资源放大成为“学科文化资源”。
  (4)利用网络互动评价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升
  在语文学科学习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无疑是语文学科核心能力的体现,大量阅读与表达是学生提升阅读素养的重要途径。但在现实中,有效阅读整本书成为语文阅读学习的瓶颈问题,老师们大量倡导与推荐的过程虽然轰轰烈烈,但是阅读的成效却难以监控。
  网络任务互动有效解决了这一瓶颈问题。教师在推荐阅读书目后,将阅读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仿照教师进行阅读提问,以学生间的阅读体会提升阅读的效果,以网络的评价积分激发阅读的兴趣。
  例如,教师下发如图1任务。
  任务下发后,学生只有认真阅读了推荐书目,才能按照老师要求将书中内容编辑成阅读题。教师又赋予学生编题及答题不同的评价分值,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
  网络与课堂联动研究阶段性成果
  1. 研究的创新点
  (1)打破“微课”仅来自教师端的限制,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资源。
  (2)创建了“学生网络研究共同体”,打破了课堂的壁垒。
  (3)利用网络还原学生思维过程,使教师站在了学生思维的边界。
  2. 阶段性成果描述
  (1)初步形成了网络与课堂联动模式。将网络应用划分为辅助平台应用模式、监控平台应用模式、拓展平台监控模式。
  (2)在技术优化方面实现了将平台任务发布与微信客户端的关联,为任务日常化奠定了基础。
  研究的瓶颈问题
  在“监控平台模式”启动过程中,需要占用教师大量的课余时间,因此,就需要建立“学生上传——组内互评——教师总评”的多元多层次评价模式。目前,学生互评需要学生根据任务的要点进行评价,这种评价能力需要教师系统训练,因此,在下一阶段,我们研究的重点就是学生评价训练课模式的推出,在提升学生评价能力的同时解决教师的负担问题。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微信的基本功能入手,即支持单人、多人跨平台参与,通过手机网络发送语音、图片、视频和文字,与好友分享文字与图片,并支持分组聊天和语音、视频对讲等,结合自身教学,简述微信支持下如何辅助中职数学教学,激发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所做的一些实践与研究。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中职数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6)03-0
【摘 要】本文介绍了美国塔夫茨大学的小说工程课程整合的教育理念与模式策略,并介绍其小说工程项目案例,让故事为工程设计提供实际情境,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最后为中小学工程教育在我国的开展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STEM教育;小说工程;中小学;跨学科整合;工程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6)07-0075-0  背景说明
2005年6月16日至17日,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在北京组织召开了铁路工程造价标准体系研讨会.铁道部建设管理司、发展计划司、财务司、工程管理中心,北京、柳州铁路局,中国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