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徐渭作为明代的重要画家,作品颇多,并且带有浓重的个人风格,也就是写意画风。而杂花图,也就是描绘生活中常见的蔬果花卉,是徐渭的常用表现题材,同时,水墨淋漓的大写意手法是他极具代表性的表现手法,他的这种水墨淋漓,“墨点无多泪点多”的风格,影响了后世许多著名画家,比如扬州八怪,石涛,金农等人。连齐白石也说“青藤雪个远凡胎”,可见他的著名影响力。本文试从他的代表风格作品--藏于南京博物院的《杂花图卷》作浅析,通过对其中笔墨,风格,印章题跋等,一窥徐渭的个人风格。
关键词:徐渭;《杂花图卷》;大写意;笔墨;风格;鉴藏印
徐渭,明朝绍兴人,字文长,号天池山人,另号青藤道人等。他的作品与成就面目丰富,不但在绘画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更在书法,戏曲,散文,诗词等方面有着高超的才华,并且他的理论方面也有着巨大的影响。这些方面,尤其是书法与理论,与他的绘画面目相结合,互相渗透,包容,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本文从他的代表作之一《杂花图卷》入手,分析画面中的描绘对象,来浅析徐渭笔墨以及风格,并且同时对题跋,题签,印章等事物做分析对比,来观察这一传世名作,以至于达到对徐渭风格的了解。
藏于南京博物院的《杂花图卷》全长1266.8厘米,高37厘米,为手卷样式。全卷以大写意手法共依次描绘了十三种花卉,分别是牡丹石榴,荷花,梧桐,菊花,南瓜,扁豆,紫薇,葡萄,芭蕉,梅花,兰叶,竹子。杂花,也就是画家身边常见的花卉。这种题材古已有之,从徐熙的“落墨花”,到宋代法常的《水墨写生图》,再到郑思肖的“无根之兰”,这种摆脱了宫廷院体画风的描绘题材,对生活中常见花卉描述的作品,犹如画面中表现的花草树木一样,用他那顽强的生命力,在画史上开花结果,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流派,以至于对以后的画家有着巨大的影响。
说回画卷,开头先是由陈师曾,也就是陈衡恪写的“青藤真迹”作为题签,然后是鉴藏印:“北平李氏珍藏图书”“静安审定”,北平李氏珍藏图书印为同治年间收藏家李恩庆所属。第一个描绘的花是牡丹花,与历史中牡丹经常代表的富贵含义不同,徐渭描绘的牡丹水墨淋漓,以写意手法呈现,且常用色点染,而徐渭则不同,这种墨牡丹犹如徐渭高洁的品行,呈现在纸上。
接下来为石榴,徐渭以狂草笔法做枝,潇洒的笔墨表现出生动的石榴生长姿态,而饱满的石榴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这一组石榴与前面不同,相比之下略显清瘦,但是同样精彩。
第三組描绘的是苇草和荷花,荷叶。荷叶以浓墨渲染,铺满纸面,与一旁的苇草形成了鲜明对比,清瘦的苇草仿佛刺入荷叶,几笔构成的荷花又显得分外和谐。
下一组梧桐叶占据画面比例颇大,这组梧桐水墨对比强烈,浓淡相宜,两棵梧桐树干十分粗壮,以粗笔写就,十分惹眼。这一组梧桐占据画面位置较大,显得构图完美,同时与下一组菊花形成了对比。逸笔勾勒的菊花与几笔点染的叶子,与粗壮的梧桐相比,显得十分精致小巧。这种“逸笔草草”的点染,是徐渭的经典水墨语言。
第六组为南瓜,这一组南瓜显得较为放逸,淋漓水墨的叶子与大笔铺就的南瓜相得益彰,其中墨色凝重中有恬淡,生动中更显放逸,寥寥几笔勾勒出的南瓜藤更是精妙绝伦。
与浓墨写成的南瓜不同,一旁的扁豆以笔勾勒,两三笔写成豆,两三笔写出叶,与繁杂的南瓜相比,扁豆更具书法意味,从中能看出徐渭学米的潇洒不羁和放逸姿态。而更加精彩的为下一组紫薇花,这组紫薇花分成两束,一束多叶而另一束多花,多叶的这一束,叶浓而花淡,这种水墨对比与另外一束截然不同,那一束紫薇花相对叶来说更夺人眼球,开放的恣意的花朵占据了手卷的天地。
而全卷当属表现徐渭写意巅峰的当属下一组葡萄,这一组葡萄纯以草书笔法写就,徐渭的性灵在这一组画面中达到了巅峰,凌乱的叶子中隐藏着葡萄,淋漓的笔墨体现了徐渭的意趣,看似无法,实则有法,而这其中之法,为徐渭个人之法,非前人之法,这也是徐渭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原因。与他的另一幅代表作《墨葡萄图》不同的是,本卷的这一组葡萄显得更为放逸更加不为外形所累,看似杂乱无章的叶子与葡萄,实则获得了画面中的大一统。
经过了这组放逸的葡萄,画面中的芭蕉则显得十分的宁静。这组芭蕉徐渭更是着重描绘叶子,以浓淡相参之墨,肥瘦相交之笔表现了沉静的芭蕉姿态,树干几笔写成,徐渭把描绘重点更多地放在了叶子上,下垂的姿态栩栩如生,仿佛要越出画面,垂到观众眼前。
画卷的收尾则是梅兰竹三种,这一组中梅花老辣,兰草清秀,竹叶飘逸,形成了对比,同时反差又不那么强烈。梅花似秃干,却又在画面中横出一枝,而一旁的兰草叶子几笔撇成,多见笔而少见墨,又与竹子有着不同,竹叶墨气氤氲,为全卷之收尾。这整副画作仿佛“虎头,猪肚,豹尾”,开头精彩,中间恣意,结尾稳重,不但是画面安排的得当,甚至能从画面之中体会到徐渭在绘画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实属难能可贵,这种情感上的宣泄仿佛要冲破纸面,把观众拉入徐渭的精神世界。
画卷结束之后便是徐渭的落款“天池山人徐渭戏抹”,和“徐渭之印”。虽说自己戏称是戏抹,但画卷却显示出高超的功力,落款也透露出徐渭深厚的书法功底。其后便是各种鉴藏印,最上面是一方朱文“齐白石观”,下方是白文“叶赫那拉氏”,朱文“诗梦斋珍藏印”,这两方印属清代叶赫那拉瑞麟的第三个儿子叶鹤伏,下方有一白文“荷汀审定”,也同属此人。此处还有白文“爱吾庐”“仲廉审定”“季云鉴赏”,与画卷开头“北平李氏珍藏图书”“静安审定”同属李季云所属,李季云即李恩庆,清代淮盐运史,同时他也是清代著名收藏家,当时还有李佐贤,李西园,李恩庆与他们二人同称“三李”,名噪一时。李恩庆把自己的收藏写成了《爱吾庐书画记》,十分出名。另画心尾部还有白文“池塘春草”白文“江屯清玩”朱文“永年”等印。
本卷画作正是徐渭狂傲性格的体现。但正是因为有这些性格,徐渭才能够成为明代画坛的破局者,他的画虽然不符合当时“文人画”的潮流,不符合由董其昌,文征明等人所推崇的“平淡天真”“谦谦君子”等气质平和,稳重端庄的山水,而是“我师我法”,以自己的风貌在当时的画坛另辟蹊径,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在徐渭的画中,不但墨色笔法高超,形象生动自然,而且另外树立了一种以情绪,情感为标准的审美情趣。他的出现,影响了清代甚至之后画坛的发展,同时也是写意画家的一面旗帜。
关键词:徐渭;《杂花图卷》;大写意;笔墨;风格;鉴藏印
徐渭,明朝绍兴人,字文长,号天池山人,另号青藤道人等。他的作品与成就面目丰富,不但在绘画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更在书法,戏曲,散文,诗词等方面有着高超的才华,并且他的理论方面也有着巨大的影响。这些方面,尤其是书法与理论,与他的绘画面目相结合,互相渗透,包容,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本文从他的代表作之一《杂花图卷》入手,分析画面中的描绘对象,来浅析徐渭笔墨以及风格,并且同时对题跋,题签,印章等事物做分析对比,来观察这一传世名作,以至于达到对徐渭风格的了解。
藏于南京博物院的《杂花图卷》全长1266.8厘米,高37厘米,为手卷样式。全卷以大写意手法共依次描绘了十三种花卉,分别是牡丹石榴,荷花,梧桐,菊花,南瓜,扁豆,紫薇,葡萄,芭蕉,梅花,兰叶,竹子。杂花,也就是画家身边常见的花卉。这种题材古已有之,从徐熙的“落墨花”,到宋代法常的《水墨写生图》,再到郑思肖的“无根之兰”,这种摆脱了宫廷院体画风的描绘题材,对生活中常见花卉描述的作品,犹如画面中表现的花草树木一样,用他那顽强的生命力,在画史上开花结果,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流派,以至于对以后的画家有着巨大的影响。
说回画卷,开头先是由陈师曾,也就是陈衡恪写的“青藤真迹”作为题签,然后是鉴藏印:“北平李氏珍藏图书”“静安审定”,北平李氏珍藏图书印为同治年间收藏家李恩庆所属。第一个描绘的花是牡丹花,与历史中牡丹经常代表的富贵含义不同,徐渭描绘的牡丹水墨淋漓,以写意手法呈现,且常用色点染,而徐渭则不同,这种墨牡丹犹如徐渭高洁的品行,呈现在纸上。
接下来为石榴,徐渭以狂草笔法做枝,潇洒的笔墨表现出生动的石榴生长姿态,而饱满的石榴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这一组石榴与前面不同,相比之下略显清瘦,但是同样精彩。
第三組描绘的是苇草和荷花,荷叶。荷叶以浓墨渲染,铺满纸面,与一旁的苇草形成了鲜明对比,清瘦的苇草仿佛刺入荷叶,几笔构成的荷花又显得分外和谐。
下一组梧桐叶占据画面比例颇大,这组梧桐水墨对比强烈,浓淡相宜,两棵梧桐树干十分粗壮,以粗笔写就,十分惹眼。这一组梧桐占据画面位置较大,显得构图完美,同时与下一组菊花形成了对比。逸笔勾勒的菊花与几笔点染的叶子,与粗壮的梧桐相比,显得十分精致小巧。这种“逸笔草草”的点染,是徐渭的经典水墨语言。
第六组为南瓜,这一组南瓜显得较为放逸,淋漓水墨的叶子与大笔铺就的南瓜相得益彰,其中墨色凝重中有恬淡,生动中更显放逸,寥寥几笔勾勒出的南瓜藤更是精妙绝伦。
与浓墨写成的南瓜不同,一旁的扁豆以笔勾勒,两三笔写成豆,两三笔写出叶,与繁杂的南瓜相比,扁豆更具书法意味,从中能看出徐渭学米的潇洒不羁和放逸姿态。而更加精彩的为下一组紫薇花,这组紫薇花分成两束,一束多叶而另一束多花,多叶的这一束,叶浓而花淡,这种水墨对比与另外一束截然不同,那一束紫薇花相对叶来说更夺人眼球,开放的恣意的花朵占据了手卷的天地。
而全卷当属表现徐渭写意巅峰的当属下一组葡萄,这一组葡萄纯以草书笔法写就,徐渭的性灵在这一组画面中达到了巅峰,凌乱的叶子中隐藏着葡萄,淋漓的笔墨体现了徐渭的意趣,看似无法,实则有法,而这其中之法,为徐渭个人之法,非前人之法,这也是徐渭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原因。与他的另一幅代表作《墨葡萄图》不同的是,本卷的这一组葡萄显得更为放逸更加不为外形所累,看似杂乱无章的叶子与葡萄,实则获得了画面中的大一统。
经过了这组放逸的葡萄,画面中的芭蕉则显得十分的宁静。这组芭蕉徐渭更是着重描绘叶子,以浓淡相参之墨,肥瘦相交之笔表现了沉静的芭蕉姿态,树干几笔写成,徐渭把描绘重点更多地放在了叶子上,下垂的姿态栩栩如生,仿佛要越出画面,垂到观众眼前。
画卷的收尾则是梅兰竹三种,这一组中梅花老辣,兰草清秀,竹叶飘逸,形成了对比,同时反差又不那么强烈。梅花似秃干,却又在画面中横出一枝,而一旁的兰草叶子几笔撇成,多见笔而少见墨,又与竹子有着不同,竹叶墨气氤氲,为全卷之收尾。这整副画作仿佛“虎头,猪肚,豹尾”,开头精彩,中间恣意,结尾稳重,不但是画面安排的得当,甚至能从画面之中体会到徐渭在绘画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实属难能可贵,这种情感上的宣泄仿佛要冲破纸面,把观众拉入徐渭的精神世界。
画卷结束之后便是徐渭的落款“天池山人徐渭戏抹”,和“徐渭之印”。虽说自己戏称是戏抹,但画卷却显示出高超的功力,落款也透露出徐渭深厚的书法功底。其后便是各种鉴藏印,最上面是一方朱文“齐白石观”,下方是白文“叶赫那拉氏”,朱文“诗梦斋珍藏印”,这两方印属清代叶赫那拉瑞麟的第三个儿子叶鹤伏,下方有一白文“荷汀审定”,也同属此人。此处还有白文“爱吾庐”“仲廉审定”“季云鉴赏”,与画卷开头“北平李氏珍藏图书”“静安审定”同属李季云所属,李季云即李恩庆,清代淮盐运史,同时他也是清代著名收藏家,当时还有李佐贤,李西园,李恩庆与他们二人同称“三李”,名噪一时。李恩庆把自己的收藏写成了《爱吾庐书画记》,十分出名。另画心尾部还有白文“池塘春草”白文“江屯清玩”朱文“永年”等印。
本卷画作正是徐渭狂傲性格的体现。但正是因为有这些性格,徐渭才能够成为明代画坛的破局者,他的画虽然不符合当时“文人画”的潮流,不符合由董其昌,文征明等人所推崇的“平淡天真”“谦谦君子”等气质平和,稳重端庄的山水,而是“我师我法”,以自己的风貌在当时的画坛另辟蹊径,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在徐渭的画中,不但墨色笔法高超,形象生动自然,而且另外树立了一种以情绪,情感为标准的审美情趣。他的出现,影响了清代甚至之后画坛的发展,同时也是写意画家的一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