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利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为数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尊重学生的被特性,增强学生利用和开发学习资源的能力。
关键词:教学资源;问题意识;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1-0130-01
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跨越时空的知识平台以及平等多向的交互方式,它的引入促使我们创立新型的教学关系,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数学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已成为我们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结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阐述了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就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独立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从而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利用信息技术,为数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学生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融入课堂,拉进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而这些教学资源的提供,生活情景以及生活现象和问题的呈现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完成。例如:在三年级数学中平移与旋转介绍的就是生活中的现象,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对三年级学生来讲是十分陌生的,我们就利用摄像机摄取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让学生观察,把学生的视角从课内扩展到课外,把学生放在现实情境之中来认识概念,了解作用,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看到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在教学《可能性》时,利用摄像机将学生下课抢先跑出教室的镜头摄下来,将学生在家属院踢球的情境拍摄下来,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分析说出可能发生的情况,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对学生进行了品德教育。
在学习统计图表时,为了让学生了解统计图表在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我们让学生上网收集有关的统计图表,并向家长了解统计图表的作用,然后用U盘带来,课堂上互相交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收集素材,利用计算机课上学到的知识自己学着制作统计图表,结果学生制作出了各种各样的图表,用图表反映出生活中各种现象。彻底改变了以往教师在黑板上教,学生在下面跟着画的被动学习局面,学生在收集数据制作图表的过程中,既了解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也提高了学生运用计算机作为学习工具的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每一个人的求知欲往往是从“?”开始的,一个好的数学问题能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和探究热情,网上教学资源是自主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素材,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利用网络丰富的资源,筛选健康的“精神食粮”,为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使学生在网络上“跌打滚爬”生发问题意识,从而达到“会问”。例如:我在教学第九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时,就放手让学生从Internet上查找中国历届奥运会奖牌数,学生在搜索的过程中自然地提出问题“新中国为什么在第23届奥运会以前没有获得过冠军?”、“一个国家在奥运会上获得金牌的多少意味着什么?”、“除了可以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是不是可以制作稍复杂的统计图,比如中国在近五届奥运会上奖牌的统计图或某届奥运会几个国家的金牌数统计图?”……在本教学过程让学生“因动生疑”、“因动而学”,既重视了对学生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又很好地渗透了德育教育。这样,从提出问题,探讨交流,到表达收获各个环节,都是学生自主完成的,是实践着的个体内心感性与理性自由碰撞的过程。
三、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有探究意义的数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和显性的独立学习能力,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而传统的学习方式忽视压制这种良好的愿望,滋养了学生学习的依赖性。如今,基于网络的引擎、相关的计算机软件工具,开放的信息资源,多向的传播途径,跨越时空限制的知识平台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了可能。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用网页制作工具建立自己的网上教学系统,在其中存放了健康、新颖、富有时代气息的信息资源,网站页面包括数学课件、名师辅导、在线测试、名人传记等内容。这样学生在学习相关内容时,就可以在多媒体网络教室,打开电脑,登上因特网,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了。充分肯定了学生独立探索的成果,更加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实现了其自我意识由“我怕学”到“我能学”的转变。
四、利用信息技术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独特性
“多元智力”理论指出,每个人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它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相对于传统教学的忽视个体差异,现代学习方式更为尊重学生的差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机房网络,在LANSTAR、TOP2001等教学软件控制下,实现教学的广播、转播、分组、演示、电子举手等功能,以达到学生、教师之间的互动。
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节课时,我们安排了课堂练习。练习中,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通过网络在屏幕上进行显示,起到了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了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总之,信息技术的引入促使我们创立新型的教学关系,使教学过程从本质上成为一种选择的过程,丰富了以往封闭、孤立的课堂教学,开阔了学生的思路、视野,使学生看到了百家思想,学会了批判地吸收知识。我们应该在转变了教育价值观的前提下,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我坚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去努力、去开发、去研究的话。数学教学的明天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关键词:教学资源;问题意识;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1-0130-01
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跨越时空的知识平台以及平等多向的交互方式,它的引入促使我们创立新型的教学关系,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数学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已成为我们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结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阐述了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就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独立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从而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利用信息技术,为数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学生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融入课堂,拉进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而这些教学资源的提供,生活情景以及生活现象和问题的呈现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完成。例如:在三年级数学中平移与旋转介绍的就是生活中的现象,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对三年级学生来讲是十分陌生的,我们就利用摄像机摄取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让学生观察,把学生的视角从课内扩展到课外,把学生放在现实情境之中来认识概念,了解作用,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看到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在教学《可能性》时,利用摄像机将学生下课抢先跑出教室的镜头摄下来,将学生在家属院踢球的情境拍摄下来,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分析说出可能发生的情况,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对学生进行了品德教育。
在学习统计图表时,为了让学生了解统计图表在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我们让学生上网收集有关的统计图表,并向家长了解统计图表的作用,然后用U盘带来,课堂上互相交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收集素材,利用计算机课上学到的知识自己学着制作统计图表,结果学生制作出了各种各样的图表,用图表反映出生活中各种现象。彻底改变了以往教师在黑板上教,学生在下面跟着画的被动学习局面,学生在收集数据制作图表的过程中,既了解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也提高了学生运用计算机作为学习工具的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每一个人的求知欲往往是从“?”开始的,一个好的数学问题能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和探究热情,网上教学资源是自主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素材,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利用网络丰富的资源,筛选健康的“精神食粮”,为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使学生在网络上“跌打滚爬”生发问题意识,从而达到“会问”。例如:我在教学第九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时,就放手让学生从Internet上查找中国历届奥运会奖牌数,学生在搜索的过程中自然地提出问题“新中国为什么在第23届奥运会以前没有获得过冠军?”、“一个国家在奥运会上获得金牌的多少意味着什么?”、“除了可以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是不是可以制作稍复杂的统计图,比如中国在近五届奥运会上奖牌的统计图或某届奥运会几个国家的金牌数统计图?”……在本教学过程让学生“因动生疑”、“因动而学”,既重视了对学生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又很好地渗透了德育教育。这样,从提出问题,探讨交流,到表达收获各个环节,都是学生自主完成的,是实践着的个体内心感性与理性自由碰撞的过程。
三、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有探究意义的数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和显性的独立学习能力,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而传统的学习方式忽视压制这种良好的愿望,滋养了学生学习的依赖性。如今,基于网络的引擎、相关的计算机软件工具,开放的信息资源,多向的传播途径,跨越时空限制的知识平台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了可能。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用网页制作工具建立自己的网上教学系统,在其中存放了健康、新颖、富有时代气息的信息资源,网站页面包括数学课件、名师辅导、在线测试、名人传记等内容。这样学生在学习相关内容时,就可以在多媒体网络教室,打开电脑,登上因特网,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了。充分肯定了学生独立探索的成果,更加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实现了其自我意识由“我怕学”到“我能学”的转变。
四、利用信息技术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独特性
“多元智力”理论指出,每个人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它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相对于传统教学的忽视个体差异,现代学习方式更为尊重学生的差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机房网络,在LANSTAR、TOP2001等教学软件控制下,实现教学的广播、转播、分组、演示、电子举手等功能,以达到学生、教师之间的互动。
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节课时,我们安排了课堂练习。练习中,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通过网络在屏幕上进行显示,起到了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了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总之,信息技术的引入促使我们创立新型的教学关系,使教学过程从本质上成为一种选择的过程,丰富了以往封闭、孤立的课堂教学,开阔了学生的思路、视野,使学生看到了百家思想,学会了批判地吸收知识。我们应该在转变了教育价值观的前提下,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我坚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去努力、去开发、去研究的话。数学教学的明天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