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济效益审计主要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成果、基本建设投资效果和经费资金合理使用的审查、评价,达到服务企业管理、控制成本费用和最大限度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经济效益审计是企业内部审计的一种形式,在企业投资方向指引、决策、内部控制监督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经济效益审计;意义;问题;对策
一、企业开展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意义
(一)能够帮助企业查漏挖潜,提高投资管理能力。财务收支审计是经济效益审计的前期行为,在会计信息资料真实、正确、及时、合法合规的条件下,进行效益管理审计,可以对生产经营、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计划的执行情况、完成质量、投资效果的好坏做出审时度势的评价,通过过程监控可以及时发现生产运行、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管理缺陷、开源节流,控制费用,堵塞资产流失漏洞,促进企业投资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
(二)能够协助企业管理层做出正确、科学的决策。企业管理层的决策直接关系到生产经营、项目建设的成果,特别是影响企业长期发展的建设性投资,存在资金多、时间长,未来收益不确定性特点,内审职能部门加强经济效益审计,即是对投资项目规划、计划、建设、运营审批程序的监督,也规避了投资规模失控、工程质量重大隐患、项目重复建设、资金浪费等现象。
(三)可以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发现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降本增效是当前经济环境下企业持续发展的策略之一,但如何降低企业成本支出,不断降低成本,效益审计整改意见非常重要,只有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发展技术,创新管理方式,才能真正降低企业内耗,扬长避短,拓展市场,探索企业新的效益增长点。
二、企业全面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工作所应注意的重点事项
企业全面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工作所应注意的重点事项主要有六个方面:1、应在实施审计前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审计方案,并尽可能运用计算机信息化分析审计手段,从而保证和提高审计的质量和效率;2、着重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职业素质,不断保持和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结合企业的特点优化审计人员专业结构;3、对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以经营为基础,采用适合的分析评价指标,对企业控制、管理及决策等进行审计;4、创新审计方法,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要明确、细化,便于考核评价;5、转换审计思维,要站在被审计单位的角度去思考,去帮助被审计单位发现经营中的管理风險和漏洞,帮助他们找到解决大办法,提升管理水平;6、在审计工作结束后要对每一个经济效益审计项目要进行质量评估,以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代经济效益审计理念没有深入人心,重视程度不足。目前企业内部的经济效益审计人员,没有认识到现代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性和优势,审计思想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方法,对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实际的内部审计工作中企业审计人员只是追求生产经营活动符合企业制度规章、合乎法律即可,仅仅强调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数据的正确性来实现纠错防弊的审计目标。
(二)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方法不科学,审计范围不全面。目前部分企业虽然认识到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性,但是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在进行经济效益审计工作中存在审计方法不科学、审计范围不全面的问题,企业仍在沿用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方法,企业只是注重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而忽视了事前审计工作,没有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审计,使得审计质量不高。
(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具体操作不规范。当前部分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在具体的经济效益审计工作中没有按照审计要求、标准来进行审计,且审计的具体操作也不规范,经常随意确定审计的具体目标和方法,也没有及时报告审计结果,使得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结果与实际的生产经营情况相一致,另外,企业在进行经济效益审计中审计人员的风险控制意识不强,也缺乏相对应的审计风险预防与评价机制,从而导致企业的财务会计资料和信息丢失和被窃取,严重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等内部审计结果,影响企业做出科学合理的生产经营决策,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四、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固定资产的审计。固定资产审计包含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三种,其中事前审计有包含立项和评估,即需要研究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对评估报告和决策依据进行重点审核。事中审计包括资金落实情况、生产经营活动等,即需要对资金是否完善应用,生产经营是否符合要求等进行审计。
(二)加强专项资金的效益审计。目前我国经济效益审计理论体系仍然不够完善,严重制约了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实践,想要提高经济效益审计的作用,需要加强专项资金的效益审计。专项自用从设立到应用,需要经历筹集、分配、使用等不同的环节,因此对其的审计需要确保筹集、分配、使用等不同环节的真实性和规范性,并评价其效益。
(三)加强经济决策权的制约和监督。审计工作人员需要转变传统的审计观念,主张一切权利来自于人民,如何对公众负责是审计工作的基础,即审计人员需要代表公众性监督,以机制、体制、法制、民主、民权等视野分析经济效益审计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从而加强经济决策权的制约,完善经济效益审计的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1]汤小芳.我国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问题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2013.
[2]姜欣怡,李冰.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05:17-19.
[3]田玉梅.对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若干问题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4,09:28.
关键词:经济效益审计;意义;问题;对策
一、企业开展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意义
(一)能够帮助企业查漏挖潜,提高投资管理能力。财务收支审计是经济效益审计的前期行为,在会计信息资料真实、正确、及时、合法合规的条件下,进行效益管理审计,可以对生产经营、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计划的执行情况、完成质量、投资效果的好坏做出审时度势的评价,通过过程监控可以及时发现生产运行、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管理缺陷、开源节流,控制费用,堵塞资产流失漏洞,促进企业投资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
(二)能够协助企业管理层做出正确、科学的决策。企业管理层的决策直接关系到生产经营、项目建设的成果,特别是影响企业长期发展的建设性投资,存在资金多、时间长,未来收益不确定性特点,内审职能部门加强经济效益审计,即是对投资项目规划、计划、建设、运营审批程序的监督,也规避了投资规模失控、工程质量重大隐患、项目重复建设、资金浪费等现象。
(三)可以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发现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降本增效是当前经济环境下企业持续发展的策略之一,但如何降低企业成本支出,不断降低成本,效益审计整改意见非常重要,只有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发展技术,创新管理方式,才能真正降低企业内耗,扬长避短,拓展市场,探索企业新的效益增长点。
二、企业全面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工作所应注意的重点事项
企业全面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工作所应注意的重点事项主要有六个方面:1、应在实施审计前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审计方案,并尽可能运用计算机信息化分析审计手段,从而保证和提高审计的质量和效率;2、着重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职业素质,不断保持和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结合企业的特点优化审计人员专业结构;3、对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以经营为基础,采用适合的分析评价指标,对企业控制、管理及决策等进行审计;4、创新审计方法,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要明确、细化,便于考核评价;5、转换审计思维,要站在被审计单位的角度去思考,去帮助被审计单位发现经营中的管理风險和漏洞,帮助他们找到解决大办法,提升管理水平;6、在审计工作结束后要对每一个经济效益审计项目要进行质量评估,以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代经济效益审计理念没有深入人心,重视程度不足。目前企业内部的经济效益审计人员,没有认识到现代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性和优势,审计思想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方法,对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实际的内部审计工作中企业审计人员只是追求生产经营活动符合企业制度规章、合乎法律即可,仅仅强调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数据的正确性来实现纠错防弊的审计目标。
(二)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方法不科学,审计范围不全面。目前部分企业虽然认识到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性,但是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在进行经济效益审计工作中存在审计方法不科学、审计范围不全面的问题,企业仍在沿用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方法,企业只是注重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而忽视了事前审计工作,没有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审计,使得审计质量不高。
(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具体操作不规范。当前部分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在具体的经济效益审计工作中没有按照审计要求、标准来进行审计,且审计的具体操作也不规范,经常随意确定审计的具体目标和方法,也没有及时报告审计结果,使得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结果与实际的生产经营情况相一致,另外,企业在进行经济效益审计中审计人员的风险控制意识不强,也缺乏相对应的审计风险预防与评价机制,从而导致企业的财务会计资料和信息丢失和被窃取,严重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等内部审计结果,影响企业做出科学合理的生产经营决策,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四、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固定资产的审计。固定资产审计包含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三种,其中事前审计有包含立项和评估,即需要研究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对评估报告和决策依据进行重点审核。事中审计包括资金落实情况、生产经营活动等,即需要对资金是否完善应用,生产经营是否符合要求等进行审计。
(二)加强专项资金的效益审计。目前我国经济效益审计理论体系仍然不够完善,严重制约了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实践,想要提高经济效益审计的作用,需要加强专项资金的效益审计。专项自用从设立到应用,需要经历筹集、分配、使用等不同的环节,因此对其的审计需要确保筹集、分配、使用等不同环节的真实性和规范性,并评价其效益。
(三)加强经济决策权的制约和监督。审计工作人员需要转变传统的审计观念,主张一切权利来自于人民,如何对公众负责是审计工作的基础,即审计人员需要代表公众性监督,以机制、体制、法制、民主、民权等视野分析经济效益审计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从而加强经济决策权的制约,完善经济效益审计的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1]汤小芳.我国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问题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2013.
[2]姜欣怡,李冰.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05:17-19.
[3]田玉梅.对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若干问题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4,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