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清早,太阳刚刚升起,薄雾还没有完全散去,麦秸垛上有潮润的水汽,草尖上挂着细碎的露珠。偶尔能听见一声绵长的牛叫,或者几声清脆的画眉叫,间或有风箱发出慵懒的“咚——啪——”声。
刚刚经历过忙碌的秋收秋种,整个村庄沉浸在一种带着凉意的闲适和静默中。打破这种宁静的是武他娘。
有人刚端上酸滚水,有人已经吃完上了崖头,蹲在碌碡上吸烟。武他娘忽闪着袄襟从后沟一路出来,站到场院边那块小高地上,手掌在屁股上一拍,骂人的话张嘴就来。
“哪个绝户的你出来,看我不撕烂你一家的嘴,打断你家老母猪的腿。”
听了这句,就知道武他娘的咒骂对象并不确定。这样,各家各户的男人女人都放了心,揣着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喝完碗里的酸滚水,刷了锅,洗了碗,用洗锅水拌了猪食喂完猪,再给鸡扔一把玉米粒,悠然地走上崖头,找一个合适的位置,或站或蹲或坐,勤快的女人手里还拿着鞋底,耳朵不闲,手也不闲,看热闹。
武他娘刚嫁到观头村的时候,还叫桐花,扎着两根瓷实的大辫子,腰肢细软,圆盘大脸,像刚出锅的白蒸馍一样暄腾,谁见了都说是村里的“人样子”。
武他爹叫勝。胜长得膀大腰圆,从崖头上经过,咚咚咚,脚是一下一下砸在地面上,在窑里都听得真真的。胜有一把子力气,干活儿也不惜力,小日子就过得如油和面般滋腻。
武刚满三岁那年,他妹妹酸枣还在桐花的肚子里,胜去县里修水库,在山洼撒尿的时候,一块碗大的石头掉落下来,正好砸在头上,他连喊都没来得及喊一声,就悄没声地走了。
胜走了以后,桐花挺着大肚子去找村里,找公社,找县里,想给胜讨个说法。找来找去,说法没找来,酸枣降生了。等把酸枣养到三四岁,公社和县里领导又换了,关于胜的问题更成了陈年往事,没人管了。
桐花慢慢变成了村里人嘴里的“武他娘”,不再是那个雪白暄腾的“人样子”,像一颗被忘在枝头的红枣,一天天失了水分,瘦巴巴黄蜡蜡的。样子变了,脾气性格也变了。以前的桐花性缓,一说一笑,现在的武他娘寡情刻薄,什么都计较,一点儿亏不吃。小孩子们一起玩,武和酸枣被别人碰一下,磕了摔了,她拉着孩子站在人家崖头上骂半天,为一根柴火棒,她能把西窑的弟媳妇吵得哭回娘家。刚开始,村里人念起一个寡妇家拉扯两个孩子不容易,都让着她,年龄大的婶子们还劝一劝。后来,她越来越张狂,什么鸡毛蒜皮的事都要骂东骂西,花样不断翻新,也越来越难听,村里人就由了她,当戏看了。
武他娘已经坐到了地上,伸长了腿,连咒骂带吟唱,从胜的死说起,说到都欺负他们孤儿寡母;说到有人黑心烂肝,揪了她崖头上菜地的秋黄瓜;说到有人把猪放出来,拱了她的番瓜秧。
“欠吃的,吃了我的黄瓜,一家烂心烂肝烂肠子……别让我打听出来是谁,打听出来我挖烂你的脸,撕烂你的嘴。”
半晌过去了,看热闹的人来来去去,纳鞋底的媳妇绳子用完了,回家取了绳子又来了,有小孩子拱在娘怀里有一搭没一搭地嘬着奶。
这时,铁匠来了。
铁匠刚从山上搬下来不久。媳妇害病死了,他一个人领个六七岁的小丫头,在后沟找了一眼窑住下,靠打铁锨饭铲子啥的过活。
铁匠和胜长得像,都是大个儿紫红脸,都不爱说话,有一身力气。
小丫头听见吆喝,要看热闹。铁匠不知就里,领着孩子来到场院,离老远就听见武他娘在骂人,忙拉了小丫头要回。小丫头看见人多,死活不走,还不停地往人堆里挤。铁匠跟着小丫头,一下就挤到了武他娘跟前。
武他娘正唾沫星子乱飞,一眼看见铁匠,愣了一下。真像胜啊!她心里一哆嗦,嘴里也降了声调。
铁匠看她一眼,出于对这个村里人的礼貌,笑了一下。武他娘心里又哆嗦了一下。胜也是这样憨乎乎的,咧开嘴,笑一下,很快,像笑错了似的,匆匆忙忙收回去。
酸枣在拽她袄袖:“娘,我饿。”
武他娘看一眼铁匠,站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土,眼一红,拉了酸枣:“回。”
回到家,她无心给武和酸枣做饭,脑子里全是胜。她趴在炕上哇哇大哭,哭着骂着胜。她不知道怎么把日子过成了这样,怎么就成了全村人的笑话。
村里人同时看见铁匠和武他娘,似乎才想起来铁匠是没了媳妇,武他娘没了男人。
没过几天,媒婆五姑先去了铁匠家,后来又去了武家,三两趟跑下来,就成了。
据五姑说,铁匠就说了一句:“没人靠依的女人才自己强出头。”
武他娘也说了一句:“胜不在,我把人过成鬼了。”
两家并成了一家,三个孩子在院子里玩得高兴,铁匠看着坐在炕边的武他娘,问:“往后,我叫你啥?”
武她娘心里软成了一滩泥,脸上淌着两行泪:“桐花。”
选自《百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