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成了教育的重要任务。青少年处在创造力发展最佳时期,他们创造意识强烈、创造思维敏捷,喜欢思考,对事物执著追求、寻根问底。这一切,构成了青少年创造力发展的良好条件。因此,高度关注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具有必要意义。
一、青少年創造力发展的现状
传统教育无法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教育部科学技术司等单位关于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调查显示, 自评具有初步创造人格特征的不到10%, 自评具有初步创造力特征的只有20%。国际比较研究显示, 我国学生创造性人格培养滞后:自评具有初步创造性人格特征的中国学生普遍低于美国、英国青少年,中美学生在创造动机、意志品质、自信善学等个性品格上存在较大差异, 美国、加拿大学生自我评价明显高于中国青少年。由此看来,我国青少年的创造力发展落后于欧美国家,对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我们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二、制约青少年创造力发展的因素
(一)“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思想使人和人的个性被淹没
人是创造的主体,我国的传统思想,强调群体而忽视个体,很少有关于对人和人的个性发展的强调,人及人的个性被忽略,人的创造力发展也无从谈起。儒道是我国本土文化的代表,“仁”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认为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无我”,忽视了人和人的个性。《庄子·逍遥游》中“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强调最理想的也是无我,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是对人的个性的忽视。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缺乏文化土壤。
(二)制约青少年创造力发展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因素
心理学家认为,环境对创造力有影响,影响创造力的环境因素主要有社会环境、动机取向、评价期望、评价效应、任务约束、创造机遇、对创造机遇的奖励等。对学生来讲,家庭和学校是两个主要的影响因素。
家庭环境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宽松、民主、自由的家庭环境对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是必要的。然而,家长把分数看作是唯一的发展标准,没有认识到自己也是教育者,把自己看作是孩子学习的监督者和控制者,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激发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由于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当孩子提出新奇问题时,家长不仅不鼓励认可,反而认为偏离学习、浪费时间,严重挫伤了孩子的积极性,遏制了孩子的思考,使孩子的创造力没有得到培养。
学校方面,只重视分数轻视能力的功利主义教学倾向,制约着青少年创造力的形成。教师的评价充满着与目标相关的信息, 影响了学生的动机信念及以后的行为举止。教育实践中, 有些教师只展示学生最好的方面或通过表格形式来记录学生的进步, 以此来激励学生,却不强调自我提高,往往导致以成绩为导向的行为产生, 间接削弱学生创造力的表现。
(三)青少年本身的创造力发展还有一定缺陷
和儿童相比,青少年的创造力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和有意性,思维的品质有了极大提高,逐渐转变为以发散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逐渐成熟,独立意识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都有很大发展,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但由于实践经验不足,容易思考不深刻或不全面,想像丰富却容易脱离实际,造成“欲速则不达”,想创造但不善于利用条件、捕捉灵感,易走弯路,因此特别需要各方面的引导。
三、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途径
既然制约青少年创造力的因素有传统思想的影响、家庭、学校环境的影响和自身的缺陷,那么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方式就要从学校、家庭及青少年自身来入手解决。
(一)营造宽松、民主的家庭生活环境
自由、轻松是孩子产生创造动机的重要条件。民主、宽松的家庭中, 父母感情融洽、关系和谐, 爱孩子但不娇惯, 孩子没有精神压力, 他们自发地陶醉于充满乐趣的创造活动之中, 这对孩子独特个性的形成、创新意识的萌发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孩子会积极主动地观察生活,进行发散性思考,有效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潜能。
(二)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性的思维方式
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像力。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创造活动要经过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的多次循环才能完成。发散思维包含想像、创造、启发、猜测诸方面,它更有利于训练和培养创造力,也是传统教学中提倡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教学原则的深化与发展。好的教师应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探索多种答案,鼓励独特的见解,发挥个人特有的才能;讨论中不做定论,允许存疑;善于引导讨论,使学生思维活化,经过筛选、集中,使思维活动深化,从而提高创造力。同时,教师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身的创造力水平,改变只注重学生分数的功利主义观念,树立创造力的多元观念,培养青少年多方面的才能。教师要使用恰当的评价语言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创造性思维。评价时,把评价信息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鼓励、尊重。
(三)青少年应不断扩充知识含量和视野
青少年自身也应做出更多的努力。青少年在家长和老师作出指导的同时,应该努力读书,拓宽阅读视野和增加知识储备,作出有价值的思考,对问题深入探究,激发自己的创造力。通过广泛的阅读夯实基础,使自己的创作建立在深厚扎实的基石上,使自身的创造真正落实到实践中,为社会作出贡献。
相信在各方面的努力下,一定能改变青少年创造力发展滞后的现状,我们的教育会不断完善自我,发挥长处,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一、青少年創造力发展的现状
传统教育无法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教育部科学技术司等单位关于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调查显示, 自评具有初步创造人格特征的不到10%, 自评具有初步创造力特征的只有20%。国际比较研究显示, 我国学生创造性人格培养滞后:自评具有初步创造性人格特征的中国学生普遍低于美国、英国青少年,中美学生在创造动机、意志品质、自信善学等个性品格上存在较大差异, 美国、加拿大学生自我评价明显高于中国青少年。由此看来,我国青少年的创造力发展落后于欧美国家,对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我们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二、制约青少年创造力发展的因素
(一)“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思想使人和人的个性被淹没
人是创造的主体,我国的传统思想,强调群体而忽视个体,很少有关于对人和人的个性发展的强调,人及人的个性被忽略,人的创造力发展也无从谈起。儒道是我国本土文化的代表,“仁”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认为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无我”,忽视了人和人的个性。《庄子·逍遥游》中“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强调最理想的也是无我,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是对人的个性的忽视。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缺乏文化土壤。
(二)制约青少年创造力发展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因素
心理学家认为,环境对创造力有影响,影响创造力的环境因素主要有社会环境、动机取向、评价期望、评价效应、任务约束、创造机遇、对创造机遇的奖励等。对学生来讲,家庭和学校是两个主要的影响因素。
家庭环境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宽松、民主、自由的家庭环境对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是必要的。然而,家长把分数看作是唯一的发展标准,没有认识到自己也是教育者,把自己看作是孩子学习的监督者和控制者,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激发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由于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当孩子提出新奇问题时,家长不仅不鼓励认可,反而认为偏离学习、浪费时间,严重挫伤了孩子的积极性,遏制了孩子的思考,使孩子的创造力没有得到培养。
学校方面,只重视分数轻视能力的功利主义教学倾向,制约着青少年创造力的形成。教师的评价充满着与目标相关的信息, 影响了学生的动机信念及以后的行为举止。教育实践中, 有些教师只展示学生最好的方面或通过表格形式来记录学生的进步, 以此来激励学生,却不强调自我提高,往往导致以成绩为导向的行为产生, 间接削弱学生创造力的表现。
(三)青少年本身的创造力发展还有一定缺陷
和儿童相比,青少年的创造力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和有意性,思维的品质有了极大提高,逐渐转变为以发散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逐渐成熟,独立意识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都有很大发展,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但由于实践经验不足,容易思考不深刻或不全面,想像丰富却容易脱离实际,造成“欲速则不达”,想创造但不善于利用条件、捕捉灵感,易走弯路,因此特别需要各方面的引导。
三、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途径
既然制约青少年创造力的因素有传统思想的影响、家庭、学校环境的影响和自身的缺陷,那么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方式就要从学校、家庭及青少年自身来入手解决。
(一)营造宽松、民主的家庭生活环境
自由、轻松是孩子产生创造动机的重要条件。民主、宽松的家庭中, 父母感情融洽、关系和谐, 爱孩子但不娇惯, 孩子没有精神压力, 他们自发地陶醉于充满乐趣的创造活动之中, 这对孩子独特个性的形成、创新意识的萌发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孩子会积极主动地观察生活,进行发散性思考,有效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潜能。
(二)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性的思维方式
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像力。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创造活动要经过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的多次循环才能完成。发散思维包含想像、创造、启发、猜测诸方面,它更有利于训练和培养创造力,也是传统教学中提倡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教学原则的深化与发展。好的教师应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探索多种答案,鼓励独特的见解,发挥个人特有的才能;讨论中不做定论,允许存疑;善于引导讨论,使学生思维活化,经过筛选、集中,使思维活动深化,从而提高创造力。同时,教师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身的创造力水平,改变只注重学生分数的功利主义观念,树立创造力的多元观念,培养青少年多方面的才能。教师要使用恰当的评价语言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创造性思维。评价时,把评价信息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鼓励、尊重。
(三)青少年应不断扩充知识含量和视野
青少年自身也应做出更多的努力。青少年在家长和老师作出指导的同时,应该努力读书,拓宽阅读视野和增加知识储备,作出有价值的思考,对问题深入探究,激发自己的创造力。通过广泛的阅读夯实基础,使自己的创作建立在深厚扎实的基石上,使自身的创造真正落实到实践中,为社会作出贡献。
相信在各方面的努力下,一定能改变青少年创造力发展滞后的现状,我们的教育会不断完善自我,发挥长处,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真正落实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