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有效教学”是指围绕教学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教与学的功能和作用,最大限度地达到教与学的最佳效果。有效教学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课堂教学领域的改革备受关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务之急。
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教师通过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使学生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懂不会到弄懂学会,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上有收获、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有提高、在过程与方法上有进步。下面就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问题本人来谈一些初浅的认识和做法。
一、创设良好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这种发展应是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自由发展。因而营造一种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和谐发展。教师上课时创设生动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为此我在教学中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如在讲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十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时,我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照亮资本主义的二盏灯:一盏是人文主义;另一盏是新航路的开辟;人文主义明确了资本主义的方向,新航路开辟则加速了资本主义的进程。”这样学生就能有效地把握这一课的中心内容,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这两盏灯到底会把人们指向什么样的道路呢?在讲述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课《秦王扫六合》时,先组织学生朗读李白的“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的诗句,让学生先对秦统一六国的壮举有大致的认识,再自然地引入新课,学生就会自然地接受秦统一六国的原因、过程和意义。这种形象的比喻和文献资料等的引入,起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兴趣,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现在的学生最烦的是教师教得千篇一律,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进行有效情景设置,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心理学表明,初中生主要通过形象思维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用文字、图形、动画、影片等多种信息来帮助教师呈现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听觉、视觉的感知作用,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各种心理活动,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使认知过程顺利进行,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在教学中老师有意识地创设具有时间、空间、人物的特定场景,为学生精心设计一个个鲜活的历史舞台,可以让学生有切身的体验与感悟,身临其景地感受历史,体验历史情感,认识历史本质。
三、尝试多样课堂形式,培养学生思辩能力
现在的初中历史课课时比较少,为提高学生的关注度,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尝试多种教学形式,及时进行课堂检测是很有必要的。在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我经常尝试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及时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自学能力。比如分组竞赛,要求分小组或男女生比赛背诵相关的知识要点,要求学困生背诵最简单的内容;设问答疑,采用教师提问题让学生解答,或学生提问题让学生解答的方式进行;当堂板书,对简单但容易出错的地方,以填空题的形式列出,让学生当堂练习等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服从学生和教学的需要为原则,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学生自主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依多种教学形式来完成,在此过程中学生自己去思考、讨论,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导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授课方式下,教师成为问题的点拨者和研究的指导者,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由学生自己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在讲九上历史《法国大革命》时教师提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为什么称作“大革命”?与以往英美的资产阶级革命相比有什么不同?拿破仑称帝是不是意味着封建政权制度的复辟?”在这几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展现波澜壮阔的法国大革命场景;也可以经过广泛的小组讨论得出结论;还可以通过和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进行比较,得出法国大革命的特点。在多样的课堂学习方式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辩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掘和培养。
四、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把握历史的现实价值
众所周知,历史学科学习的内容都是源于生活的,是鲜活而又富有生命意义的。作为历史教师,教学中只有把历史教材的基础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素材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的内涵,把握历史事件的现实价值。学习历史可以帮助学生古为今用,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真正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讲九年级世界史有关资产阶级革命的内容时,可告诉学生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手中锐利的武器就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火药。火药是我国古人在炼制丹药时意外发明的,火药发明后虽被当作武器使用,但更多的是被中国人用来做喜庆或祛邪的爆竹;可当火药传到欧洲后,不仅把中世纪的骑士阶层炸得粉碎,而且凭借其坚船利炮打开了我们东方的大门。发明火药使国人惊喜骄傲,但固守不前,最后导致落后挨打,所以我们要从历史中得到借鉴。再如在学习日本明治维新时,可引导学生讨论同一时代同样性质的改革,为什么中国的戊戌变法失败了而日本明治维新能成功,这对两国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适当的时候再在课堂上增加一些近来中日关系中的敏感话题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讨论以及课堂互动,无疑会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认识,使学生感到历史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它就在我们身边。在教学中教师注意将历史知识与现实问题相结合,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辨能力,把握历史的现实价值,培育学生健康的时代精神。
当然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与教师的教学观念、基本素养和基本技能密切相关。作为21世纪的教师,任重而道远,不应拘泥于那些传统教学模式,应在吸收经验的同时摒弃所有已过时或是被实践证明不适合时代需要的方式,要有自我反省和检讨的勇气,勇敢地走出传统的束缚,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平时要多看与历史有关的期刊杂志、影视作品、网络资料等,多关注国内外发生的一些热点、焦点问题,这样有助于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更全面、更具体的了解,在进行课堂分析时更容易引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水平,真正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蕴涵着丰富的内涵,有效的历史课堂是我们每一位历史教师的永恒追求,是一种理想的境界,这需要我们坚持不懈、与时俱进,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后反思,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出发,努力探求最佳的教学方法和教學情景,着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辩能力,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教师通过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使学生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懂不会到弄懂学会,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上有收获、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有提高、在过程与方法上有进步。下面就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问题本人来谈一些初浅的认识和做法。
一、创设良好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这种发展应是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自由发展。因而营造一种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和谐发展。教师上课时创设生动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为此我在教学中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如在讲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十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时,我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照亮资本主义的二盏灯:一盏是人文主义;另一盏是新航路的开辟;人文主义明确了资本主义的方向,新航路开辟则加速了资本主义的进程。”这样学生就能有效地把握这一课的中心内容,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这两盏灯到底会把人们指向什么样的道路呢?在讲述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课《秦王扫六合》时,先组织学生朗读李白的“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的诗句,让学生先对秦统一六国的壮举有大致的认识,再自然地引入新课,学生就会自然地接受秦统一六国的原因、过程和意义。这种形象的比喻和文献资料等的引入,起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兴趣,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现在的学生最烦的是教师教得千篇一律,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进行有效情景设置,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心理学表明,初中生主要通过形象思维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用文字、图形、动画、影片等多种信息来帮助教师呈现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听觉、视觉的感知作用,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各种心理活动,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使认知过程顺利进行,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在教学中老师有意识地创设具有时间、空间、人物的特定场景,为学生精心设计一个个鲜活的历史舞台,可以让学生有切身的体验与感悟,身临其景地感受历史,体验历史情感,认识历史本质。
三、尝试多样课堂形式,培养学生思辩能力
现在的初中历史课课时比较少,为提高学生的关注度,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尝试多种教学形式,及时进行课堂检测是很有必要的。在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我经常尝试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及时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自学能力。比如分组竞赛,要求分小组或男女生比赛背诵相关的知识要点,要求学困生背诵最简单的内容;设问答疑,采用教师提问题让学生解答,或学生提问题让学生解答的方式进行;当堂板书,对简单但容易出错的地方,以填空题的形式列出,让学生当堂练习等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服从学生和教学的需要为原则,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学生自主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依多种教学形式来完成,在此过程中学生自己去思考、讨论,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导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授课方式下,教师成为问题的点拨者和研究的指导者,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由学生自己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在讲九上历史《法国大革命》时教师提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为什么称作“大革命”?与以往英美的资产阶级革命相比有什么不同?拿破仑称帝是不是意味着封建政权制度的复辟?”在这几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展现波澜壮阔的法国大革命场景;也可以经过广泛的小组讨论得出结论;还可以通过和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进行比较,得出法国大革命的特点。在多样的课堂学习方式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辩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掘和培养。
四、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把握历史的现实价值
众所周知,历史学科学习的内容都是源于生活的,是鲜活而又富有生命意义的。作为历史教师,教学中只有把历史教材的基础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素材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的内涵,把握历史事件的现实价值。学习历史可以帮助学生古为今用,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真正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讲九年级世界史有关资产阶级革命的内容时,可告诉学生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手中锐利的武器就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火药。火药是我国古人在炼制丹药时意外发明的,火药发明后虽被当作武器使用,但更多的是被中国人用来做喜庆或祛邪的爆竹;可当火药传到欧洲后,不仅把中世纪的骑士阶层炸得粉碎,而且凭借其坚船利炮打开了我们东方的大门。发明火药使国人惊喜骄傲,但固守不前,最后导致落后挨打,所以我们要从历史中得到借鉴。再如在学习日本明治维新时,可引导学生讨论同一时代同样性质的改革,为什么中国的戊戌变法失败了而日本明治维新能成功,这对两国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适当的时候再在课堂上增加一些近来中日关系中的敏感话题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讨论以及课堂互动,无疑会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认识,使学生感到历史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它就在我们身边。在教学中教师注意将历史知识与现实问题相结合,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辨能力,把握历史的现实价值,培育学生健康的时代精神。
当然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与教师的教学观念、基本素养和基本技能密切相关。作为21世纪的教师,任重而道远,不应拘泥于那些传统教学模式,应在吸收经验的同时摒弃所有已过时或是被实践证明不适合时代需要的方式,要有自我反省和检讨的勇气,勇敢地走出传统的束缚,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平时要多看与历史有关的期刊杂志、影视作品、网络资料等,多关注国内外发生的一些热点、焦点问题,这样有助于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更全面、更具体的了解,在进行课堂分析时更容易引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水平,真正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蕴涵着丰富的内涵,有效的历史课堂是我们每一位历史教师的永恒追求,是一种理想的境界,这需要我们坚持不懈、与时俱进,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后反思,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出发,努力探求最佳的教学方法和教學情景,着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辩能力,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