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在医疗体制方面,国家已经推出诸多保障措施,但面对收入差距,不同的人群在看病治病的费用和接受医疗服务水平方面依然参差不齐。很多低收入人群中,一场大病就可能导致整个家庭陷入困境。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政府对医疗方面进行了多方面改革。但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医疗制度开始走上市场化商业道路。医疗保障制度的地区差异,报销困难等多方面因素使得看病贵、看病难成为当今社会医疗服务的软肋。
收入多 医疗保障也更多
医疗保险本应该是全社会民众都应该享有的一项社会福利,但享有这项制度的却仅仅只限于少数企事业收入有保障的高收入人群。这部分群体在看病治疗方面除了加入医疗保险之外,他们还会购买商业保险,包括意外险、重疾险、医疗险等。保费越高,高收入群体受保障的范围也越宽泛,甚至连艾滋病、精神病也在保障范围内,当然,他们得到的服务也相应地更加周到。
张军(化名)未退休前是大学教授,现已年近七旬的他每个月都有8000元的退休工资。而此前在工作时,他不仅参加了社会医疗保险,还购买了很多商业保险产品,每年花费近万元。去年张军因患脑梗,在某大型综合性现代化医院住院将近半年。“在医院花费大概是几十万元,还没有包括很多进口药物的费用。除了医保能报销一部分费用外,我购买的商业保险也能报销一部分。”
“比起众多私立医院和一些小医院,这家公立三甲医院的医疗技术和水平更值得信赖。为了治病,花再多钱都不是问题。我和我的家庭能承担得起。此外,社会医疗保险和购买的商业保险能支付一部分住院费用。在我这个年龄购买商业医疗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能让我的身体健康多一份保障。当然,社会医疗保险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虽然高额医疗费会给每个家庭带来一定的影响,但各种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却使得他们在患重病后,可以得到好的治疗,缓解了经济费用这一方面的后顾之忧。越是高收入人群,他们的人身保障越多,使得他们能在優质资源集中的大中型医院就诊,又能减少变故对自身经济实力造成的影响。
不同地区医疗保障制度不同
当前,城镇企业职工医疗保障统筹层次低、转移接续程序机制化、参保激励不够,参保者异地就医需求不能得以及时满足,不同统筹地区医疗保险政策差异大,异地就医报销困难。虽然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广大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障覆盖率达到93%,但是存在着诸多的体制性缺陷,如筹资水平较低、政府补贴不到位、报销比例少、医疗卫生资源稀缺。根据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在病人住院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方面,城市全自费占22.2%,农村全自费的占19.7%,而在不同社会医疗保险患者未就诊比例中,参加新农合人数中未就诊比例为37.9%,未参加未就诊比例为40%。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设计在实际上将大部分穷人的医疗保障水平只仅仅限制在发生频率高、损失费用相对较小的医疗服务上,而将低收入人群可能面临的与大病风险相关的大额医疗费用排除在保障之外。低收入人群对医疗服务的利用不足与高收入人群的过度利用正是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内在弊端之一,而且,这些弱势群体往往是那些本身还没有被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所覆盖的群体。目前,我国农村近1亿贫困人口中,有不少是因病致穷、因病返贫的,城镇不少困难群众也为疾病所困。
陈亮(化名)是湖南省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每月收入约为1200元(低于当地居民月均收入),偶尔收收废品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但很不幸的是他患上了肺炎,为节省医药费就在村卫生院就诊。但即使这样,他每天花在治病上的费用也要50元。村卫生院属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指定医疗机构,但是陈亮没有住院,所以即使他参加了新农合医保,他的看病费用不在新农合政策报销范围内,所以看病的费用全部由陈亮个人支出。在治疗稍微有效果后,陈亮就中断了诊治。
几个月后,陈亮肺炎复发。在湘雅医院进行治疗的几天时间里,陈亮的检查住院费用和一家人的路费、食宿费共计3500元左右,这是陈亮收废品5个月的纯收入。即使是新农合已经给陈亮报销了一部分,由于陈亮家庭经济困难,每天几百块的费用超出了陈亮家庭的支付能力。值得庆幸的是,陈亮的病经过长时间的治疗后可以出院了。当然,离开了医院,陈亮每天还是要服用一些基础药物,而为了给陈亮治病,几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
当前,我国城市卫生资源主要集中在少数大医院,也就是说80%左右的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城市中80%的卫生资源又集中在大医院;地区间的医疗保障待遇不公平,异地就医和转移接续困难。而且由于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医疗保险基金在地域上过于分散导致经济状况差的地区,医疗保险积极的筹资能力也较差,从而加剧了不同地区间医疗服务可获得性的不平等。而这种不平等的医疗保险制度只会使得贫富差距越来大。
完善医疗制度,解决低收入群体看病难
医疗服务不仅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也影响到我国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抛开个人收入高低对患者接受医疗服务水平的影响,中国人普遍看不起病、不敢看病的根源在于我们至今没有建立起一套健康有效、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医疗服务体系。
摘掉低收入群体看病“难”、“贵”的帽子,政府不仅仅要加大医疗投入,还要把资金投入花在刀刃上。此外,政府还要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并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大保障体系,逐步提高筹资和保障水平。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难题是,中国很多人都看不起大病,或者为了治好大病,家庭和个人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所以政府也要建立并完善医疗救助体系,对贫困人口和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的伤病患者实施医疗救助,帮助解决城镇、农村贫困人群和重点优抚对象患病无力治疗的问题等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政府对医疗方面进行了多方面改革。但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医疗制度开始走上市场化商业道路。医疗保障制度的地区差异,报销困难等多方面因素使得看病贵、看病难成为当今社会医疗服务的软肋。
收入多 医疗保障也更多
医疗保险本应该是全社会民众都应该享有的一项社会福利,但享有这项制度的却仅仅只限于少数企事业收入有保障的高收入人群。这部分群体在看病治疗方面除了加入医疗保险之外,他们还会购买商业保险,包括意外险、重疾险、医疗险等。保费越高,高收入群体受保障的范围也越宽泛,甚至连艾滋病、精神病也在保障范围内,当然,他们得到的服务也相应地更加周到。
张军(化名)未退休前是大学教授,现已年近七旬的他每个月都有8000元的退休工资。而此前在工作时,他不仅参加了社会医疗保险,还购买了很多商业保险产品,每年花费近万元。去年张军因患脑梗,在某大型综合性现代化医院住院将近半年。“在医院花费大概是几十万元,还没有包括很多进口药物的费用。除了医保能报销一部分费用外,我购买的商业保险也能报销一部分。”
“比起众多私立医院和一些小医院,这家公立三甲医院的医疗技术和水平更值得信赖。为了治病,花再多钱都不是问题。我和我的家庭能承担得起。此外,社会医疗保险和购买的商业保险能支付一部分住院费用。在我这个年龄购买商业医疗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能让我的身体健康多一份保障。当然,社会医疗保险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虽然高额医疗费会给每个家庭带来一定的影响,但各种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却使得他们在患重病后,可以得到好的治疗,缓解了经济费用这一方面的后顾之忧。越是高收入人群,他们的人身保障越多,使得他们能在優质资源集中的大中型医院就诊,又能减少变故对自身经济实力造成的影响。
不同地区医疗保障制度不同
当前,城镇企业职工医疗保障统筹层次低、转移接续程序机制化、参保激励不够,参保者异地就医需求不能得以及时满足,不同统筹地区医疗保险政策差异大,异地就医报销困难。虽然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广大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障覆盖率达到93%,但是存在着诸多的体制性缺陷,如筹资水平较低、政府补贴不到位、报销比例少、医疗卫生资源稀缺。根据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在病人住院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方面,城市全自费占22.2%,农村全自费的占19.7%,而在不同社会医疗保险患者未就诊比例中,参加新农合人数中未就诊比例为37.9%,未参加未就诊比例为40%。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设计在实际上将大部分穷人的医疗保障水平只仅仅限制在发生频率高、损失费用相对较小的医疗服务上,而将低收入人群可能面临的与大病风险相关的大额医疗费用排除在保障之外。低收入人群对医疗服务的利用不足与高收入人群的过度利用正是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内在弊端之一,而且,这些弱势群体往往是那些本身还没有被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所覆盖的群体。目前,我国农村近1亿贫困人口中,有不少是因病致穷、因病返贫的,城镇不少困难群众也为疾病所困。
陈亮(化名)是湖南省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每月收入约为1200元(低于当地居民月均收入),偶尔收收废品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但很不幸的是他患上了肺炎,为节省医药费就在村卫生院就诊。但即使这样,他每天花在治病上的费用也要50元。村卫生院属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指定医疗机构,但是陈亮没有住院,所以即使他参加了新农合医保,他的看病费用不在新农合政策报销范围内,所以看病的费用全部由陈亮个人支出。在治疗稍微有效果后,陈亮就中断了诊治。
几个月后,陈亮肺炎复发。在湘雅医院进行治疗的几天时间里,陈亮的检查住院费用和一家人的路费、食宿费共计3500元左右,这是陈亮收废品5个月的纯收入。即使是新农合已经给陈亮报销了一部分,由于陈亮家庭经济困难,每天几百块的费用超出了陈亮家庭的支付能力。值得庆幸的是,陈亮的病经过长时间的治疗后可以出院了。当然,离开了医院,陈亮每天还是要服用一些基础药物,而为了给陈亮治病,几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
当前,我国城市卫生资源主要集中在少数大医院,也就是说80%左右的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城市中80%的卫生资源又集中在大医院;地区间的医疗保障待遇不公平,异地就医和转移接续困难。而且由于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医疗保险基金在地域上过于分散导致经济状况差的地区,医疗保险积极的筹资能力也较差,从而加剧了不同地区间医疗服务可获得性的不平等。而这种不平等的医疗保险制度只会使得贫富差距越来大。
完善医疗制度,解决低收入群体看病难
医疗服务不仅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也影响到我国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抛开个人收入高低对患者接受医疗服务水平的影响,中国人普遍看不起病、不敢看病的根源在于我们至今没有建立起一套健康有效、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医疗服务体系。
摘掉低收入群体看病“难”、“贵”的帽子,政府不仅仅要加大医疗投入,还要把资金投入花在刀刃上。此外,政府还要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并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大保障体系,逐步提高筹资和保障水平。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难题是,中国很多人都看不起大病,或者为了治好大病,家庭和个人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所以政府也要建立并完善医疗救助体系,对贫困人口和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的伤病患者实施医疗救助,帮助解决城镇、农村贫困人群和重点优抚对象患病无力治疗的问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