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了案例教学法的含义及优势,提出了案例教学法的实施策略,指出教师应遴选典型有效的案例,适时、适度地采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分析、思考、理解等能力,为中学政治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 案例教学法 含义及优势
实施策略
一、案例教学法的含义及优势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必须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例教学法,它是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典型的案例指导学生研读、分析,在争鸣对比中了解并理解经济规律、政治观点以及哲学原理,并试图通过创设教学实践情境,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时,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枯燥的政治原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能力有显著效果。本文试图通过具体的课堂案例剖析这种教学法的价值。
1.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枯燥且深奥的哲学、经济原理的理解
如“影响价格的因素”作为经济生活第二课的内容,表面看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但其中涉及的经济学原理却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如“价格”“价值”“价值规律”等。经济学原理对于高一学生而言有较大的难度,但又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重、难点?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形式,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来理解这一内容。
例如,阅读以下材料:
(1)下雨时露天菜场蔬菜降价;苹果遭雹灾减产,苹果价格高于往年。
(2)冬季皮衣能卖出好价钱,夏季只能打折出售;同一品种的西瓜刚上市时每斤卖到几元,大量上市后只卖几角。
(3)羽绒服在东北卖出高价,在海南降价也很少有人买;沿海地区海鲜价格便宜,内陆省份价格偏高。
(4)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减产原油,世界油价上涨;SARS传播得到控制,消毒液和相关药品的价格回落。
通过对以上四则简单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轻松地看出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因素影响着价格的变动。这样将抽象的书本理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学生的生活常识分析深奥的经济学原理,加深了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
2.案例教学法有助于调动学生对枯燥的政治课堂的兴趣以及探寻思想政治学原理的欲望
高中政治原本是由枯燥的理论和深邃的哲学、经济学原理组成的,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政治课堂效率不高的一个客观原因。而案例教学法利用具体典型的案例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再配以由浅入深的提问,学生被充分吸引,思维被迅速激发。学生在探索中更容易产生学习的兴趣,再加上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提供了平台,在宽松和谐的讨论氛围中,学生们彼此交流,互相争鸣,展现自我,着实有利于锻炼、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1.注重时效性
学生的生活是不断变化的,学生也是不断变化的,在信息时代,学生更易于接受新事物,如果教师所设置的案例过于老套,不够新颖,不能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就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所设置的案例越新颖,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就越高。教师所引用的案例也不应是陈年旧事,而应紧跟时代发展,要切中学生的关注点、兴奋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兴趣。
如在讲授“矛盾的对立性和统一性”时,就可以引用2013年两会报告的部分内容。“ 以民生促民主,以民主保民生”,是2013年“两会”的热点话题。在“两会”上,与会代表们心系民生,发扬民主,所提议案和提案的三分之二是民生问题。“民意的直通车畅通无阻,各种意见直接送达政策编制者面前,有的还直报中央领导。与此同时,中央领导同志深入基层密集调研,到农村、进社区、召开座谈会听取群众意见。工人、医生、街道干部,还有农民工……被请到中南海座谈,发表意见。”
民生的种子在民主的土壤中生根发芽,民主的土壤在民生的大树下更加殷实。民主和民生犹如相互咬合的齿轮,共同推动中国加速发展的车轮。例如,课堂上教师可以提问: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角度,谈谈你对“以民生促民主,以民主保民生”这句话的理解。
这样联系时事热点的研讨,既理清了深奥的哲学原理,又拉近了学生与时事政治的距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注重趣味性
杨振宁说过:“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兴趣是成功的动力,是成功的先导。”因此,教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设计的案例既要生动有趣,又要具有典型性、通俗性,还要符合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促进学生探究并在探究中获得成功的乐趣。如在讲授“量变与质变”一课时,可以举例:“在温度小于100℃和大于100℃的情况下给水加热,水的性状会发生什么变化?”这是一个简单的物理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轻松判断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使看起来深奥难懂的哲学原理易于理解,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3.蕴含启发性、思维性
政治课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丰富而深邃的原理和规律,要顺利完成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对于当下的中学生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就要求中学政治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典型而富有启发性的案例帮助学生突破认识的瓶颈。所选用的案例必须配以层次分明、环环相扣的设问,从而水到渠成地将深奥难懂的原理通过案例“告诉”学生。
如在讲授“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一课时,教师可以以学生熟悉的一个成语“破茧成蝶”为线索,先后设问:(1)破蛹为蝶,蝶从蛹中来,是浴火重生,这是蛹的失败吗?(2)在化蛹为蝶的过程中,蝶和蛹是什么关系? (3)蝶与蛹相比有什么变化?通过层层铺垫最后得出:蝶对蛹实现了生命的升华 ,是生命的飞跃。可见蝶对蛹的这种辩证否定是实现新事物的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可以建立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这一认识。
总之,案例教学法的最终目的是服务教学,教师要通过阅读和思考增加自身阅历,提高学科素养,遴选出典型有效的案例。适时、适度地采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分析、思考、理解等能力,让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浅入深出”,让学生感受思想政治课带来的愉悦,为中学政治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屈亚红.高中政治案例教学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5).
[2]代静.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运用[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1).
[3]郝允彬.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分析[J].快乐阅读,2012(27).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 案例教学法 含义及优势
实施策略
一、案例教学法的含义及优势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必须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例教学法,它是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典型的案例指导学生研读、分析,在争鸣对比中了解并理解经济规律、政治观点以及哲学原理,并试图通过创设教学实践情境,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时,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枯燥的政治原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能力有显著效果。本文试图通过具体的课堂案例剖析这种教学法的价值。
1.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枯燥且深奥的哲学、经济原理的理解
如“影响价格的因素”作为经济生活第二课的内容,表面看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但其中涉及的经济学原理却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如“价格”“价值”“价值规律”等。经济学原理对于高一学生而言有较大的难度,但又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重、难点?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形式,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来理解这一内容。
例如,阅读以下材料:
(1)下雨时露天菜场蔬菜降价;苹果遭雹灾减产,苹果价格高于往年。
(2)冬季皮衣能卖出好价钱,夏季只能打折出售;同一品种的西瓜刚上市时每斤卖到几元,大量上市后只卖几角。
(3)羽绒服在东北卖出高价,在海南降价也很少有人买;沿海地区海鲜价格便宜,内陆省份价格偏高。
(4)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减产原油,世界油价上涨;SARS传播得到控制,消毒液和相关药品的价格回落。
通过对以上四则简单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轻松地看出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因素影响着价格的变动。这样将抽象的书本理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学生的生活常识分析深奥的经济学原理,加深了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
2.案例教学法有助于调动学生对枯燥的政治课堂的兴趣以及探寻思想政治学原理的欲望
高中政治原本是由枯燥的理论和深邃的哲学、经济学原理组成的,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政治课堂效率不高的一个客观原因。而案例教学法利用具体典型的案例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再配以由浅入深的提问,学生被充分吸引,思维被迅速激发。学生在探索中更容易产生学习的兴趣,再加上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提供了平台,在宽松和谐的讨论氛围中,学生们彼此交流,互相争鸣,展现自我,着实有利于锻炼、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1.注重时效性
学生的生活是不断变化的,学生也是不断变化的,在信息时代,学生更易于接受新事物,如果教师所设置的案例过于老套,不够新颖,不能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就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所设置的案例越新颖,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就越高。教师所引用的案例也不应是陈年旧事,而应紧跟时代发展,要切中学生的关注点、兴奋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兴趣。
如在讲授“矛盾的对立性和统一性”时,就可以引用2013年两会报告的部分内容。“ 以民生促民主,以民主保民生”,是2013年“两会”的热点话题。在“两会”上,与会代表们心系民生,发扬民主,所提议案和提案的三分之二是民生问题。“民意的直通车畅通无阻,各种意见直接送达政策编制者面前,有的还直报中央领导。与此同时,中央领导同志深入基层密集调研,到农村、进社区、召开座谈会听取群众意见。工人、医生、街道干部,还有农民工……被请到中南海座谈,发表意见。”
民生的种子在民主的土壤中生根发芽,民主的土壤在民生的大树下更加殷实。民主和民生犹如相互咬合的齿轮,共同推动中国加速发展的车轮。例如,课堂上教师可以提问: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角度,谈谈你对“以民生促民主,以民主保民生”这句话的理解。
这样联系时事热点的研讨,既理清了深奥的哲学原理,又拉近了学生与时事政治的距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注重趣味性
杨振宁说过:“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兴趣是成功的动力,是成功的先导。”因此,教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设计的案例既要生动有趣,又要具有典型性、通俗性,还要符合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促进学生探究并在探究中获得成功的乐趣。如在讲授“量变与质变”一课时,可以举例:“在温度小于100℃和大于100℃的情况下给水加热,水的性状会发生什么变化?”这是一个简单的物理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轻松判断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使看起来深奥难懂的哲学原理易于理解,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3.蕴含启发性、思维性
政治课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丰富而深邃的原理和规律,要顺利完成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对于当下的中学生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就要求中学政治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典型而富有启发性的案例帮助学生突破认识的瓶颈。所选用的案例必须配以层次分明、环环相扣的设问,从而水到渠成地将深奥难懂的原理通过案例“告诉”学生。
如在讲授“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一课时,教师可以以学生熟悉的一个成语“破茧成蝶”为线索,先后设问:(1)破蛹为蝶,蝶从蛹中来,是浴火重生,这是蛹的失败吗?(2)在化蛹为蝶的过程中,蝶和蛹是什么关系? (3)蝶与蛹相比有什么变化?通过层层铺垫最后得出:蝶对蛹实现了生命的升华 ,是生命的飞跃。可见蝶对蛹的这种辩证否定是实现新事物的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可以建立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这一认识。
总之,案例教学法的最终目的是服务教学,教师要通过阅读和思考增加自身阅历,提高学科素养,遴选出典型有效的案例。适时、适度地采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分析、思考、理解等能力,让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浅入深出”,让学生感受思想政治课带来的愉悦,为中学政治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屈亚红.高中政治案例教学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5).
[2]代静.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运用[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1).
[3]郝允彬.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分析[J].快乐阅读,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