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曲同工 稳中出新

来源 :中学课程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c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2010年、2011年江苏卷的两道试题进行了分析,从命题目标、参考答案、试题区分度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这两道试题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精巧设问落实三维目标的考查;依托教材、源于材料的参考答案使试题与教学紧密相连;通过第(3)问异曲同工的提升体现试题的区分度。
  关键词:三维目标 参考答案 提升方式
  先看这两道试题:
  2010年江苏卷第22题:近代以来,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某种标志性的意义,其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因角度的不同出现多种说法。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对辛亥革命的界定提到两种说法。第一种将辛亥革命理解为1911年秋至1912年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第二种把辛亥革命理解为20世纪社会革命中的1900~1913年阶段。请回答:
  (1)第一种说法主要是从哪一方面审视辛亥革命?列举相关事实加以说明。
  (2)结合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变革对第二种说法加以说明。
  (3)运用上述视角认识五四运动的影响。
  2011年江苏卷第22题: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阅读下列材料:(材料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
  (2)依据上述材料,指出在近代变迁过程中乡民们“迷惘和阵痛”的表现。
  (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两道试题在命题方式上都体现出“稳中有变、稳中出新”的原则。现略加评述,供同仁参考。
  一、对三维目标的考查落到实处
  在这两道试题中,命题者都独具匠心地暗藏着考查三维目标的要素。
  1.从能力目标看
  (1)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前者体现在能否充分理解美国学者费正清对辛亥革命两种说法的界定;后者体现在能否充分理解历史学家陈旭麓关于中国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主要影响的观点,这是答题的前提和关键。(2)归纳能力:前者体现在能否将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临时约法》的颁布这些历史现象归纳为政治革命;后者体现在能否将洋务运动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这些历史现象归纳为经济要素。(3)辨别历史概念的能力:前者体现在能否区分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这两个历史概念的内涵;后者体现在能否区分政治要素、经济要素、思想要素等历史概念的内涵,并了解各自的外延——表现形式。(4)知识的迁移及整合能力:体现在能否将教材中散落在其他章节的知识内容(前者是社会习俗的变化;后者是洋务运动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以及带来的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阶级关系、思想、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变化)科学地整合并运用到实际问题(前者是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在社会革命领域的影响,后者是中国传统经济社会结构近代更生所产生的影响)中来。
  2.从过程与方法目标看
  体现在能否用“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来论证费正清、陈旭麓的史学观点。
  3.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看
  前者体现在能否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中提炼出对社会生活、社会思想等方面的影响;后者体现在能否在近代变迁的历史影响中提炼出对下层人民的生活、思想等方面的影响,而这都是人文精神和文明史观的体现。
  这给广大一线教师带来的启示就是: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三维目标要求,完全可以以教材知识为落脚点去实现。所以“用足教材、用好教材”不仅仅是教学方法,也是今后教学的方向。
  二、参考答案源于教材(材料)、高于教材(材料)
  参考答案简洁明了、概括性强,前者只有短短的不到一百字,后者的(1)(2)问的答案只有短短的五十多字,这样就减少了学生书面作答的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组织答案。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参考答案的拟定都依托了教材,来源于材料。
  如后者第(1)问的答案完全来源于教材,并且都是重要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第(2)问的答案则立足于材料,对于获取信息能力和归纳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是没有问题的;第(3)问虽然是开放性的问题,要求学生必须跨章节、甚至跨模块去整合教材内容,但各个领域的知识点无一不是教材中的重点知识。
  近几年来,围绕高考试题是否超纲的争论无休无止,是否“超纲”有多种评判标准,但最突出的一点就是答案要点是否依托教材、是否有材料支撑。作者倾向于这样的观点:组织高考试题的答案有几个原则:一是要有基本的教材知识作为依托,不能以史学界的争论问题作为依托;二是基本观点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三是答案要跟大部分学生的思维相一致;四是答案应该简洁,有一定的控制范围,不能变成漫无边际的夸夸其谈。
  确实,正如杨志冲老师所说:“高考无小事,试题及答案不仅直接影响考生的成绩,而且会给学校课程的安排、教学计划的制订带来影响。”可喜的是,本题答案的特点给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复习指明了方向。
  三、异曲同工的提升方式使试题的区分度充分体现
  培养学生深刻的思维能力是历史教学的高层次要求,思维的深刻性来源于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而历史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则取决于学生能否在理解历史概念的基础上对相关知识和现象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直观印象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总结出历史发展规律,把握历史发展方向。从高校选拔人才的角度看,高考试题必须要有一定的区分度。
  这两道题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诠释。前者在第(3)问通过简捷自然的过渡和不留痕迹的“嫁接”,把对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的考查提升了一个档次,堪称“点睛之笔”。“从传统视角反向命题,让学生用近代化思维去认识辛亥革命,又要求学生用新视角理解、说明“五四运动”,一石三浪,层层递进,极具考量价值。”后者的第(3)问,首先,以能力立意,着重考查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科素养,同时考查学生解读有效信息、辨别历史概念、综合运用知识及阐释历史事物的学科能力;其次,为避免有些开放性试题设问指向不明确、评分标准操作性不强的弊端,命题者做了两方面的铺垫:一是明确了论证的主题——陈旭麓的史学观点;二是提示了论证的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此举反映了命题者的“良苦用心”,也体现了“考纲”的指导思想——“稳中有变、稳中出新”,以“稳”为前提,以“新”显示命题者的意图;再次,命题者没有提供参考答案,也起到了“一石三鸟”的作用:一是考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二是拷问了阅卷老师的评价标准和判卷环节,三是暗示了历史复习策略,引领了历史教学的方向。
  综上所述,命题者在两道“平稳”的试题中,以史学观点为切入点,以主干知识为落脚点,以三维目标考查为着眼点,以教材、材料为依托,考查了新课程和“考纲”规定的诸多目标,命题者对新课程理解之深,对“考纲”研读之细,令人赞叹。
  参考文献
  [1]杨志冲.超前思维命题带来教学的尴尬[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0(9).
  [2]周云华,王月兰,戴静.2010年江苏卷试题特点与2011年复习备考启示[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0(7).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学是一个不断改进和提升的过程,每一位教师都是在不断的磨炼和反思中成长起来的,教学反思对于一个教师而言,是一项必需的工作,也是一项必备的品质。教师只有不断地对教学进行反思,才能发现不足,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本文将以苏科版生物教材八年级下册“人体的免疫防线”第二课时的教学为例,进行四个方面的反思,提出教学改进意见,以探求更加高效实用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生物 教学反思  我国著名的教育
期刊
摘 要:对于农村初中学生来说,听是一种比较难的技能,是一个难题。教师在培养学生听力能力、听力技巧的过程中,应结合英语学科听力教学的特点,运用英语组织教学,创造听力训练机会;切实重视语音教学,加强听力训练练习;科学运用教学手段,强化提高听的效果;加强听力技巧指导,发展学生听力能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 听力能力 听力技巧  自2000年起,江苏省在初中实行英语口语等级测试和听力测试,2009年起,更
期刊
摘 要:美术课程标准中,“欣赏·评述”作为美术学习的四大领域之一,是保证其他三个领域教学活动有效开展不可或缺的基础部分。美国美术理论家和批评家费德门教授提出的美术鉴赏程序为叙述、形式分析、解释、评价四个步骤。  关键词:初中美术欣赏教学 欣赏评述 个性化评价  审美能力  美术课程标准中,“欣赏·评述”作为美术学习的四大领域之一,是保证其他三个领域教学活动有效开展不可或缺的基础部分。美国美术理论家
期刊
摘 要:英汉两种语言一直以来都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但语言和文化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技能。文化在前进发展的同时也带动语言的发展。由此可见,学好语言的关键之一在于了解特定语言的文化,因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文化教学不容忽视。  关键词:初中英语 文化教学 文化引导  从目前初中英语课堂文化教学现状来看,呈现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英语教师未能充分重视文化教学,文
期刊
摘 要:《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新标准》的实施向在一线教学的生物教师及实验室管理员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在全面贯彻生物学课程新标准的前提下,还应该进一步强化生物学知识的教学,以便使学生顺利通过生物学业水平测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初中生物 学业水平 会考测试  生物学科的学习能使学生获取全面的生物科学概念,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还可以养成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良好
期刊
摘 要:生物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学科,它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然而,单调地在课堂上进行理论的灌输与记忆难免会影响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所以必须革新传统的机械式记忆教学方法,引入实验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研究水平。本文分析了主题型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生物 主题型实验 有效性  
期刊
摘 要:初中化学是化学教学的启蒙阶段,其侧重点在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从这几年初中升学考试的考题来看,中考的重点也在于强化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强调素质教育的主体性,以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加大了对重点知识内容的覆盖度,考题的背景基本上都源于生活。  关键词:初中 化学 教学 策略  化学的本质是研究物质,它是以原子、分子为依托,对物质的组成、性质以及结构规律进行研究的学科。虽然我们的生活
期刊
一、案例背景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主要是因为文言文远离现代生活,缺乏学习的具体语境,学生感觉晦涩难懂,兴趣不高,怕学厌学;同时文言文涉及的知识点多,教师若不“串讲直译”,又生怕学生没读懂文章,考试失分,若是“逐字逐句落实”,学生会感觉啰唆烦人,还容易养成学生的依赖性。作者一直考虑尝试一些比较有效的文言文教学办法,但是仍感觉师生互动情况不理想。  《过秦论》是人教版语文必修3的一篇
期刊
摘 要:导语是教师对教材深度和广度的把握,恰到好处的导语可起到承托和过渡的作用。导语的好坏会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提高导语水平是教师提高教学技能的首要目标,也是教师专业素质的体现。  关键词:导入方式 导语设计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事物的感知是先入为主的,强化首次认知对后继学习至关重要。新课导入是一堂课的“序曲”,导入是以学生学习需要和学习预期为出发点,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初始状态时就指向一定的学
期刊
摘 要:舍弃需要勇气,教育教学尤其如此。舍弃教师的权威促就童心的价值;舍弃流行的震撼促就文化的继承;舍弃表面的荣耀促就自身的成功;舍弃生活的安逸促就品质的养成。  关键词:语文 教育 教学 舍弃  据说人们曾经在发现断臂维纳斯石像的同一座洞穴里找到过臂与手的残碎石片,对于这些手和臂的残片到底是不是维纳斯雕像的一部分众说纷纭。  作者认为残片的确属于维纳斯,而且应该是她的雕塑者在最后审查时,发现手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