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气候类型即地区的自然条件,一般由阳光强弱、水、陸面积大小、水陆位置分布而产生。气候类型不同,其所表现出的气候特点也大有不同。了解气候类型及其对我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身边的气候环境,更好地安排我们的生产生活。本文浅述了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点以及对我国生产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特点;影响
中图分类号:TG1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5-0367-01
一、关于 “气候类型”及其划分
气候类型即地区的自然条件,一般由阳光强弱、水、陆面积大小、水陆位置分布而产生。全球气候是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的。根据世界各地区气候基本特征及其成因的差异性,可将全球气候分成若干气候带。在同一气候带内,一方面气候具有某些相似性;另一方面,由于带内各地的海陆位置、距海远近、洋流性质、地势高低和局部环流状况等的不同,气候又存在差异性。据此,可将有的气候带分出若干气候类型。
因为在自然界所有的气候带和气候型都是渐变的,不存在明显的分界线,所以迄今为止,关于气候带与气候类型的划分,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为了方便区分气候类型,在气候类型分布图上,人们有意划分出一些分界线。这些分界线实际上是具有一定宽度的过渡带。当前气候带的划分通常以等温线为指标,而气候带内气候类型的划分,通常考虑降水和地形因子等的作用。
二、我国对世界气候类型的分法
气候分类法有多种,我国气候学家在斯查勒的动力气候分类法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修改,将全球气候分为三个纬度带和高地气候,在各纬度带中又分若干气候型。根据纬度高低的不同,首先分为陆地低纬度、中纬度以及高纬度气候。
具体来说,陆地低纬度主要受赤道气团和热带气团的控制,全年高温,月平均气温最低也在15℃以上。其气候类型包括赤道多雨气候、热带干湿季气候、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以及热带海洋性气候五种。陆地中纬度气候带是冷、暖气流相互角逐的地区,气温、降水的季节变化和非周期性变化都很显著。按热量情况,陆地中纬度气候带分为陆地温带和亚热带,其气候类型可分为陆地温带气候和陆地亚热带气候。其中前者又分为四种,即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及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后者也又分了四种,分别为亚热带湿润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夏干气候和亚热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陆地高纬度气候带主要包括北半球50’N以北的亚寒带和北极圈内的陆地寒带,以及南半球的南极大陆地区。这里气温低,有世界寒极、北半球寒极。主要气候类型为亚寒带大陆性气候、极地长寒气候和极地冰原气候。高地气候由于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随地势增高而呈垂直变化,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结构。不同的山地或高原具有不同的垂直气候带结构,即或是同一个山地或高原,由于其内部坡向、高度与位置等的差异,也往往具有不同的垂直气候带结构。
三、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我国南北跨纬度大,由于纬度的影响,南北气温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在这条线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在这条线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漠河镇与海口市的1月平均气温相差接近50℃.但是,在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我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7月平均气温大多在20℃以上.
我国气候类型主要有六种,即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原山地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它们分别位于的区域及表现的特点为:
热带季风气候包括台湾省的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和西双版纳等地。年积温>=8000℃,最冷月平均气温不低于15℃,年极端最低气温多年平均不低于5℃,极端最低气温一般不低于0℃,终年无霜。
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指我国华南大部分地区和华东地区所有的气候。这种气候年积温在4500--80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0--15℃,是副热带与温带之间的过渡地带,夏季气温相当高(侯平均气温>=25℃至少有6个侯,即30天),冬季气温相当低。
温带季风气候主要指我国内蒙古、新疆北部和华北地区等地的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年积温3000--45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在-28--0℃、夏季侯平均气温多数仍超过22℃,但超过25℃的已很少见,属于比较温暖凉爽的。
高原山地气候的典型代表是我国青藏高原。这种气候类型年积温低于2000℃,日平均气温低于10℃,最热的气温也低于5℃,甚至低于0℃。气温日较差大而年较差较小,但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
温带大陆性气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草原气候及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狭义的概念将湿润的后者除外,我国大部分北纬40°以北的内陆地区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我国南沙群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类型。这里全年高温多雨,降水丰沛,年平均气温28到30度,年降水量2800毫米以上。
在不同的气候类型中,又存在着一些具体的区分标准,如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5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 根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另外,我国诸多气候类型中也有一些共有的特点。我国气候类型共同具有的特征有两点,一是气候差异显著(复杂多样),二是季风气候对其影响最大。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一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冬季风带来的气流寒冷干燥,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夏季风能带来丰富的水气,形成了我国的雨季,除青藏高原地区以外,习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界把我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很明显,除水丰富,主要集中于夏季,非季风区受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制约,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
除了季风性气候我国还有其他多种气候类型,东部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此外由于地形多样,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气候多样性,在青藏高原地区就形成了独特的高山气候。
四、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在各种气候类型中,季风气候对我们影响最大。中国东部广大 地区位于季风气候区内。每年夏季,这里盛行从太平洋、印度洋吹 来的偏南风;冬季,盛行从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吹来的偏北风。
其主要表现为:
第一,季风气候给我们提供了优越的生产、生活条件,季风气候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每年夏季风带来丰沛雨水的时候,恰好是气温较高的时候) 。这一特点对森林、农作物尤其是水稻的生长极为有利。
第二 ,季风气候湿润,适宜人类生存。我国人口稠密、城市集中、经济发达的地区主要位于季风气候区内。 当然,季风气候也有其弊,由于季风的不稳定性,容易引发旱涝灾害。例如,有的年份夏季风来的早、退得迟,或来得迟、退得早,雨季的长短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引发涝灾或旱灾,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受到影响。
综上所述,由于幅员辽阔,地形复杂 ,高差悬殊,因而,中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具有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因中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和亚热带,主要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冬寒夏热。这些气候类型中季风性气候对我国生产和生活影响最大。
参考文献
[1]丁波.几种易混淆气候类型的判断.安徽教育.2009.06期
[2]冉光胜.几种非地带性气候类型的成因分析.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09期
[3]贾国强.气候的成因分析方法探讨.新高考(政治历史地理).2009.09期
[关键词]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特点;影响
中图分类号:TG1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5-0367-01
一、关于 “气候类型”及其划分
气候类型即地区的自然条件,一般由阳光强弱、水、陆面积大小、水陆位置分布而产生。全球气候是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的。根据世界各地区气候基本特征及其成因的差异性,可将全球气候分成若干气候带。在同一气候带内,一方面气候具有某些相似性;另一方面,由于带内各地的海陆位置、距海远近、洋流性质、地势高低和局部环流状况等的不同,气候又存在差异性。据此,可将有的气候带分出若干气候类型。
因为在自然界所有的气候带和气候型都是渐变的,不存在明显的分界线,所以迄今为止,关于气候带与气候类型的划分,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为了方便区分气候类型,在气候类型分布图上,人们有意划分出一些分界线。这些分界线实际上是具有一定宽度的过渡带。当前气候带的划分通常以等温线为指标,而气候带内气候类型的划分,通常考虑降水和地形因子等的作用。
二、我国对世界气候类型的分法
气候分类法有多种,我国气候学家在斯查勒的动力气候分类法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修改,将全球气候分为三个纬度带和高地气候,在各纬度带中又分若干气候型。根据纬度高低的不同,首先分为陆地低纬度、中纬度以及高纬度气候。
具体来说,陆地低纬度主要受赤道气团和热带气团的控制,全年高温,月平均气温最低也在15℃以上。其气候类型包括赤道多雨气候、热带干湿季气候、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以及热带海洋性气候五种。陆地中纬度气候带是冷、暖气流相互角逐的地区,气温、降水的季节变化和非周期性变化都很显著。按热量情况,陆地中纬度气候带分为陆地温带和亚热带,其气候类型可分为陆地温带气候和陆地亚热带气候。其中前者又分为四种,即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及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后者也又分了四种,分别为亚热带湿润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夏干气候和亚热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陆地高纬度气候带主要包括北半球50’N以北的亚寒带和北极圈内的陆地寒带,以及南半球的南极大陆地区。这里气温低,有世界寒极、北半球寒极。主要气候类型为亚寒带大陆性气候、极地长寒气候和极地冰原气候。高地气候由于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随地势增高而呈垂直变化,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结构。不同的山地或高原具有不同的垂直气候带结构,即或是同一个山地或高原,由于其内部坡向、高度与位置等的差异,也往往具有不同的垂直气候带结构。
三、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我国南北跨纬度大,由于纬度的影响,南北气温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在这条线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在这条线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漠河镇与海口市的1月平均气温相差接近50℃.但是,在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我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7月平均气温大多在20℃以上.
我国气候类型主要有六种,即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原山地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它们分别位于的区域及表现的特点为:
热带季风气候包括台湾省的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和西双版纳等地。年积温>=8000℃,最冷月平均气温不低于15℃,年极端最低气温多年平均不低于5℃,极端最低气温一般不低于0℃,终年无霜。
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指我国华南大部分地区和华东地区所有的气候。这种气候年积温在4500--80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0--15℃,是副热带与温带之间的过渡地带,夏季气温相当高(侯平均气温>=25℃至少有6个侯,即30天),冬季气温相当低。
温带季风气候主要指我国内蒙古、新疆北部和华北地区等地的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年积温3000--45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在-28--0℃、夏季侯平均气温多数仍超过22℃,但超过25℃的已很少见,属于比较温暖凉爽的。
高原山地气候的典型代表是我国青藏高原。这种气候类型年积温低于2000℃,日平均气温低于10℃,最热的气温也低于5℃,甚至低于0℃。气温日较差大而年较差较小,但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
温带大陆性气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草原气候及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狭义的概念将湿润的后者除外,我国大部分北纬40°以北的内陆地区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我国南沙群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类型。这里全年高温多雨,降水丰沛,年平均气温28到30度,年降水量2800毫米以上。
在不同的气候类型中,又存在着一些具体的区分标准,如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5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 根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另外,我国诸多气候类型中也有一些共有的特点。我国气候类型共同具有的特征有两点,一是气候差异显著(复杂多样),二是季风气候对其影响最大。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一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冬季风带来的气流寒冷干燥,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夏季风能带来丰富的水气,形成了我国的雨季,除青藏高原地区以外,习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界把我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很明显,除水丰富,主要集中于夏季,非季风区受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制约,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
除了季风性气候我国还有其他多种气候类型,东部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此外由于地形多样,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气候多样性,在青藏高原地区就形成了独特的高山气候。
四、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在各种气候类型中,季风气候对我们影响最大。中国东部广大 地区位于季风气候区内。每年夏季,这里盛行从太平洋、印度洋吹 来的偏南风;冬季,盛行从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吹来的偏北风。
其主要表现为:
第一,季风气候给我们提供了优越的生产、生活条件,季风气候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每年夏季风带来丰沛雨水的时候,恰好是气温较高的时候) 。这一特点对森林、农作物尤其是水稻的生长极为有利。
第二 ,季风气候湿润,适宜人类生存。我国人口稠密、城市集中、经济发达的地区主要位于季风气候区内。 当然,季风气候也有其弊,由于季风的不稳定性,容易引发旱涝灾害。例如,有的年份夏季风来的早、退得迟,或来得迟、退得早,雨季的长短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引发涝灾或旱灾,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受到影响。
综上所述,由于幅员辽阔,地形复杂 ,高差悬殊,因而,中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具有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因中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和亚热带,主要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冬寒夏热。这些气候类型中季风性气候对我国生产和生活影响最大。
参考文献
[1]丁波.几种易混淆气候类型的判断.安徽教育.2009.06期
[2]冉光胜.几种非地带性气候类型的成因分析.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09期
[3]贾国强.气候的成因分析方法探讨.新高考(政治历史地理).2009.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