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发展到终末期肝病的必经阶段。肝星状细胞的激活和增生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而转化生长因子β是导致肝星状细胞激活最强的细胞因子。因此,下调转化生长因子β的表达和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是防治肝纤维化形成的关键。目前尚无有效方法抑制肝纤维化。近期发现骨髓间充质细胞等肝干细胞能明显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的表达,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因此,肝干细胞为肝纤维治疗提供了新方法。由于致瘤性、伦理学及细胞来源限制,此类肝干细胞临床应用前景有限。人羊膜上皮细胞源于胎盘,表达干细胞特性,并体外诱导向肝细胞分化,因易获得、数量大、非致瘤性和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轻,未来更有利于临床应用。
关键词:人羊膜上皮细胞肝纤维化肝细胞移植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039-02
我国是肝炎、肝硬化、肝癌高发国家,目前,我国慢性乙肝患者约为2000万人左右,其中近25%~30%可发展为肝硬化,而15%肝硬化患者可发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有数据显示,代偿期肝硬化病人5年存活率为55%,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5年存活率为14%。研究证实,肝纤维化是发展到肝硬化必然经过的中间阶段,有效的抑制肝纤维化过程,人类攻克肝硬化这一世界性的难题奠定治疗基础。目前尚无明确有效的方法抑制肝纤维化进程。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脏损伤的终末期表现,导致肝硬化、门脉高压、肝癌等严重的并发症,且没有特效药物治疗。医学研究已经证明了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的活化增殖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HSCs的增殖/凋亡与胶原合成/降解失衡则是肝纤维化形成的重要机制[1]。肝脏受损时,激活HSCs,活化后的HSCs表达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ooth muscle actin,a-SMA),其细胞增殖速度和胶原合成能力大大增强,同时产生过多的细胞外基质(extra cellular matrix,ECM),主要是胶原蛋白I和纤粘连蛋白,从而启动肝纤维化过程[2]。因肝星状细胞活化时特征性表达a-SMA,因此通过测定a-SMA鉴定肝星状细胞为活化状态。HSCs的活化是由多细胞因子和多重信号通路共同参与的病理过程,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是目前公认的导致HSCs激活最强的细胞因子,同时能刺激ECM合成和抑制ECM降解。有研究证实,细胞因子中只有TGF-β能刺激HSC合成胶原纤维,而其他细胞因子则只刺激HSC增殖,TGF-β则可以刺激HSCs合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同时增加HSCs PDGF受体的表达,进而促进PDGF对HSCs的活化与增殖[4]。在调控HSCs活化及肝脏纤维化方面,TGF-β及其信号通路也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下调TGF-β表达,进而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激活和增殖是控制肝纤维化甚至逆转肝纤维化的重要途径[5]。
目前尚无明确有效抑制肝纤维化的药物及治疗,寻求新方法新策略来治疗这一世界性难题,已成为国内的研究热点。干细胞在医学研究领域的成绩,为肝脏、眼科、神经医学的治疗研究方面提供了新策略。其中,肝干细胞移植是成为急、慢性肝衰竭患者等待肝源或向原位肝移植过渡时期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同时在治疗人类遗传代谢性肝病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近来发现大量干细胞,同时几种有此潜能的干细胞都已找到了明确的提取方法且在治疗肝病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效果。目前基于肝干细胞对肝纤维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胚胎肝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s)和骨髓间充质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cells,BMSCs)。上述细胞的研究均取得大量突破性的进展,均能下调TGF-β、a-SMA表达,抑制HSCs的活化和增生,减缓纤维化进程甚至逆转肝纤维[7]。但这些细胞的不足也得到许多学者的证实,胚胎干细胞植入动物体内后其诱导形成的肝细胞具有生成肿瘤细胞特性,骨髓间充质细胞与宿主细胞混合可使宿主细胞初期发育不良。ESCs带有异体抗原,涉及移植免疫方面的问题,其无限增殖潜力易导致恶性肿瘤如畸胎瘤,临床应用还存在伦理学问题,应用较少。骨髓间充质细胞虽避免伦理学、移植免疫反应轻,但迄今为止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BMSCs能分化出足够数量以维持肝功能的改善。这些细胞存在的伦理学、致瘤性、细胞数量有限等导致其临床应用的局限性,限制其发展。
肝干细胞移植广泛应用于临床,尚需解决如下关键性问题:①如何分离提取到足够数量的可供移植的肝干细胞;②如何解决移植带来的免疫抑制、感染和致瘤风险问题;③该细胞是否具有成熟肝脏细胞的所具有的全部生物学功能,且移植后能发挥其较高的功能及代谢活性。目前的肝干细胞材料繁多,尚无一种能满足上述的全部要求。因此,寻求相应能替代治疗的良好细胞的来源在肝细胞研究领域具有重大科研及临床应用价值。
人羊膜上皮细胞(human Amniotic Epihelial Cells,hAEsCs)是位于孕妇胎盘上呈多边形状紧密排列的一层细胞。hAEC取自废弃胎盘,容易获得,不引起任何伦理争议,据统计,每个胎盘羊膜中提取接近109数量级的hAECs,在通过体外扩增可获得1011数量级。这为该细胞大量应用于临床治疗提供了数量基础。Tamagawa等人首次证实羊膜上皮细胞能具有干细胞特性,于胎盘羊膜组织中分离出的上皮细胞,将其植入去除内细胞团的小鼠胚胎细胞后可以上调分化为三个胚层[7]。Miki等[8]研究hAECs的致瘤性,于每点分别植入107hAECs入SCID小鼠后腿和睾丸以及Rag-2-/-敲击小鼠的肝和肩胛脂肪垫,连续观察7个月均未见肿瘤形成。业已证明,在不同生长因子的调节下可以分化成心肌细胞、神经细胞和胰岛细胞等多种细胞[9]。目前,hAECs已开始应用于眼科疾病、溶酶体蓄积病以及神经退行性变等方面的临床治疗。在向肝细胞方面,国外研究证实羊膜来源的上皮细胞在未经诱导时已有肝细胞的特异性表达产物[10]。罗宏武等人通过实验证实hAECs可以在体外向肝细胞样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并能被成功诱导分化为有功能的肝细胞样细胞[11]。同时,首次在国内外发现体外培养的hAECs经AAV-GFP转染后可以表达GFP,检测hAECs对腺相关病毒的容受性,并探讨羊膜上皮细胞基因运载载体和活体标记的可行性,后续的动物实验细胞失踪提供良好的依据[12],并将hAECs移植入肝受损裸鼠脾内后可向肝脏迁移并仍表达肝细胞样细胞特性及功能,可改善裸鼠受损的肝功能。
综上所述,hAECs有望成为肝干细胞移植的理想细胞,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干细胞的研究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扩展,肝干细胞必将在肝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
[1]Jiao J, et al.Hepatic fibrosis. Curr Opin Gastroenterol, 2009. 25(3): P223-9
[2]Fu YM., et al. The anti-fibrogenic effects of EGCG in activated HSC in vitro are mainly derived from its antioxidant property by de novo synthesis of cellular glutathione. Gastroenterology, 2006. 130(4): P.A596-A596
[3]Parsons CJ, Takeshima M, Rippe R., et al.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hepatic fibrogenesis.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
关键词:人羊膜上皮细胞肝纤维化肝细胞移植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039-02
我国是肝炎、肝硬化、肝癌高发国家,目前,我国慢性乙肝患者约为2000万人左右,其中近25%~30%可发展为肝硬化,而15%肝硬化患者可发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有数据显示,代偿期肝硬化病人5年存活率为55%,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5年存活率为14%。研究证实,肝纤维化是发展到肝硬化必然经过的中间阶段,有效的抑制肝纤维化过程,人类攻克肝硬化这一世界性的难题奠定治疗基础。目前尚无明确有效的方法抑制肝纤维化进程。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脏损伤的终末期表现,导致肝硬化、门脉高压、肝癌等严重的并发症,且没有特效药物治疗。医学研究已经证明了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的活化增殖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HSCs的增殖/凋亡与胶原合成/降解失衡则是肝纤维化形成的重要机制[1]。肝脏受损时,激活HSCs,活化后的HSCs表达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ooth muscle actin,a-SMA),其细胞增殖速度和胶原合成能力大大增强,同时产生过多的细胞外基质(extra cellular matrix,ECM),主要是胶原蛋白I和纤粘连蛋白,从而启动肝纤维化过程[2]。因肝星状细胞活化时特征性表达a-SMA,因此通过测定a-SMA鉴定肝星状细胞为活化状态。HSCs的活化是由多细胞因子和多重信号通路共同参与的病理过程,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是目前公认的导致HSCs激活最强的细胞因子,同时能刺激ECM合成和抑制ECM降解。有研究证实,细胞因子中只有TGF-β能刺激HSC合成胶原纤维,而其他细胞因子则只刺激HSC增殖,TGF-β则可以刺激HSCs合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同时增加HSCs PDGF受体的表达,进而促进PDGF对HSCs的活化与增殖[4]。在调控HSCs活化及肝脏纤维化方面,TGF-β及其信号通路也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下调TGF-β表达,进而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激活和增殖是控制肝纤维化甚至逆转肝纤维化的重要途径[5]。
目前尚无明确有效抑制肝纤维化的药物及治疗,寻求新方法新策略来治疗这一世界性难题,已成为国内的研究热点。干细胞在医学研究领域的成绩,为肝脏、眼科、神经医学的治疗研究方面提供了新策略。其中,肝干细胞移植是成为急、慢性肝衰竭患者等待肝源或向原位肝移植过渡时期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同时在治疗人类遗传代谢性肝病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近来发现大量干细胞,同时几种有此潜能的干细胞都已找到了明确的提取方法且在治疗肝病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效果。目前基于肝干细胞对肝纤维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胚胎肝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s)和骨髓间充质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cells,BMSCs)。上述细胞的研究均取得大量突破性的进展,均能下调TGF-β、a-SMA表达,抑制HSCs的活化和增生,减缓纤维化进程甚至逆转肝纤维[7]。但这些细胞的不足也得到许多学者的证实,胚胎干细胞植入动物体内后其诱导形成的肝细胞具有生成肿瘤细胞特性,骨髓间充质细胞与宿主细胞混合可使宿主细胞初期发育不良。ESCs带有异体抗原,涉及移植免疫方面的问题,其无限增殖潜力易导致恶性肿瘤如畸胎瘤,临床应用还存在伦理学问题,应用较少。骨髓间充质细胞虽避免伦理学、移植免疫反应轻,但迄今为止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BMSCs能分化出足够数量以维持肝功能的改善。这些细胞存在的伦理学、致瘤性、细胞数量有限等导致其临床应用的局限性,限制其发展。
肝干细胞移植广泛应用于临床,尚需解决如下关键性问题:①如何分离提取到足够数量的可供移植的肝干细胞;②如何解决移植带来的免疫抑制、感染和致瘤风险问题;③该细胞是否具有成熟肝脏细胞的所具有的全部生物学功能,且移植后能发挥其较高的功能及代谢活性。目前的肝干细胞材料繁多,尚无一种能满足上述的全部要求。因此,寻求相应能替代治疗的良好细胞的来源在肝细胞研究领域具有重大科研及临床应用价值。
人羊膜上皮细胞(human Amniotic Epihelial Cells,hAEsCs)是位于孕妇胎盘上呈多边形状紧密排列的一层细胞。hAEC取自废弃胎盘,容易获得,不引起任何伦理争议,据统计,每个胎盘羊膜中提取接近109数量级的hAECs,在通过体外扩增可获得1011数量级。这为该细胞大量应用于临床治疗提供了数量基础。Tamagawa等人首次证实羊膜上皮细胞能具有干细胞特性,于胎盘羊膜组织中分离出的上皮细胞,将其植入去除内细胞团的小鼠胚胎细胞后可以上调分化为三个胚层[7]。Miki等[8]研究hAECs的致瘤性,于每点分别植入107hAECs入SCID小鼠后腿和睾丸以及Rag-2-/-敲击小鼠的肝和肩胛脂肪垫,连续观察7个月均未见肿瘤形成。业已证明,在不同生长因子的调节下可以分化成心肌细胞、神经细胞和胰岛细胞等多种细胞[9]。目前,hAECs已开始应用于眼科疾病、溶酶体蓄积病以及神经退行性变等方面的临床治疗。在向肝细胞方面,国外研究证实羊膜来源的上皮细胞在未经诱导时已有肝细胞的特异性表达产物[10]。罗宏武等人通过实验证实hAECs可以在体外向肝细胞样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并能被成功诱导分化为有功能的肝细胞样细胞[11]。同时,首次在国内外发现体外培养的hAECs经AAV-GFP转染后可以表达GFP,检测hAECs对腺相关病毒的容受性,并探讨羊膜上皮细胞基因运载载体和活体标记的可行性,后续的动物实验细胞失踪提供良好的依据[12],并将hAECs移植入肝受损裸鼠脾内后可向肝脏迁移并仍表达肝细胞样细胞特性及功能,可改善裸鼠受损的肝功能。
综上所述,hAECs有望成为肝干细胞移植的理想细胞,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干细胞的研究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扩展,肝干细胞必将在肝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
[1]Jiao J, et al.Hepatic fibrosis. Curr Opin Gastroenterol, 2009. 25(3): P223-9
[2]Fu YM., et al. The anti-fibrogenic effects of EGCG in activated HSC in vitro are mainly derived from its antioxidant property by de novo synthesis of cellular glutathione. Gastroenterology, 2006. 130(4): P.A596-A596
[3]Parsons CJ, Takeshima M, Rippe R., et al.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hepatic fibrogenesis.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