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而且教育更应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教育,在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主要基础,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儿童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它不仅是个体完善发展的基础,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为此在教育中应十分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以为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
一、让学生树立创新信心和勇气
我们要使工作,学习获得成功,首要的是树立信心和勇气。当然创造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还要注意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对一些学生提出的一些怪想法、不要训斥,轻易否定,那些看起来似乎很奇怪的,出乎老师意料之外的想法或问题,正是学生一瞬间产生的实现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比较》时,比较0.4和0.36的大小,我们平时的教学时都是让学生小数点对齐,从高位比起,可以很快得出0.4>0.36。但是,很快有同学站起来说,我把0.4和0.36同时扩大100倍,就成了40和36,我们很快就可以得出0.4>0.36。我马上为他的想法鼓掌,同时告诉他,这个方法很好,而且和我们以前的知识联系起来,非常有创意。当学生小有成绩时,辅以表扬,是创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保护发挥。学生有勇气和信心战胜困难,勇于创新,这本身就是创造发明的良好开端。
二、要积极创设创新的气氛和环境
创造能力的生成,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由于角色的特殊性,学生对教师存有一种天然的敬畏感,如果教师不注意主动引导,学生就很难放松,进而影响教学效果。为此,教师要善于融洽师生关系,调适学生心理,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宽松、和谐、自由、平等、竞争的环境,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灵感,易于知识的新创。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别是根据小学生好玩爱动的特点,做好课外的交流;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自身的消极情绪带进课堂,要努力把乐观向上的一面展示给学生;教师要理解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不唯成绩论高低,对学生一视同仁,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展示个性和发挥创造力。
三、开展多种创造性的活动
杨振宁博士曾作过这样的对比,中国学生学习成绩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后,十年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何在?就在于美国的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因此,我们的教育应向美国吸取一些好的方法,多给学生一些自由时间,让学生多做一些创造性的工作,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开动脑筋,拓宽思维, 教学中可开展如下一些创造性的活动:
1.一题多解
例如:“用简便方法计算25×32”,教师应让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积累的经验去探索解题的方法。结果学生会有许多不同的解法。
(1)25×4×8
(2)25×2×16
(3)25×30 25×2
………
综上所解,对于多种解题方法,同样也能达到诱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发散思维的目的。
2.一题多变
数学教学中进行一题多变,不仅可通过将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加以改变,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还更应强调计算题中的一题多解,诱导学生进行发散性创新思维的目的。
例如:学生去栽树,五年级栽了100棵,六年级栽了200棵,两个年级一共栽了多少棵?教师引导审题后,要求学生改编成新的应用题,学生改编后形成如下:
⑴学生去栽树,五年级栽了100棵,六年级栽了200棵,六年级比五年级多多少棵?
⑵学生去栽树,五年级栽了100棵,六年级栽了200棵,六年级栽树的棵数是五年级的多少倍?
⑶学生去栽树,六年级栽了200棵,五年级是六年级的二分之一,五年级栽了多少棵?
……
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地展开创新思维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向纵深发展。
3.利用小组合作
数学活动课中的小组协作式活动,一般按智力差异进行好、中、差的有机搭配,也可按兴趣爱好自由组合,人数一般控制在4——8人,使得每个学生有机会发言。小组中研究讨论应是自由、平等的,而且不拘形式。同学间坦诚相待,相互尊重。在数学活动课中有较大思维难度的内容,往往可采用这种形式的活动。当然在协作活动中,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创设协作学习的情境,教给学生协作学习的方法,并且向学生及时提供合作学习反馈信息的机会。
4.鼓励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学习过程永远是一种对未知的探求创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新疑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使学生疑中生奇、奇中生趣,不被表象所迷惑,不被“一般”所束缚,让学生通过质疑、讨论、释疑,寻找知识关键所在,抓住知识重、难点,加深对知识理解,学会学习方法,不断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学习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教学创新思维能力需要有一个长期培养的训练过程,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觀察、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总之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一代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就会脱颖而出。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主要基础,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儿童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它不仅是个体完善发展的基础,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为此在教育中应十分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以为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
一、让学生树立创新信心和勇气
我们要使工作,学习获得成功,首要的是树立信心和勇气。当然创造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还要注意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对一些学生提出的一些怪想法、不要训斥,轻易否定,那些看起来似乎很奇怪的,出乎老师意料之外的想法或问题,正是学生一瞬间产生的实现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比较》时,比较0.4和0.36的大小,我们平时的教学时都是让学生小数点对齐,从高位比起,可以很快得出0.4>0.36。但是,很快有同学站起来说,我把0.4和0.36同时扩大100倍,就成了40和36,我们很快就可以得出0.4>0.36。我马上为他的想法鼓掌,同时告诉他,这个方法很好,而且和我们以前的知识联系起来,非常有创意。当学生小有成绩时,辅以表扬,是创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保护发挥。学生有勇气和信心战胜困难,勇于创新,这本身就是创造发明的良好开端。
二、要积极创设创新的气氛和环境
创造能力的生成,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由于角色的特殊性,学生对教师存有一种天然的敬畏感,如果教师不注意主动引导,学生就很难放松,进而影响教学效果。为此,教师要善于融洽师生关系,调适学生心理,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宽松、和谐、自由、平等、竞争的环境,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灵感,易于知识的新创。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别是根据小学生好玩爱动的特点,做好课外的交流;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自身的消极情绪带进课堂,要努力把乐观向上的一面展示给学生;教师要理解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不唯成绩论高低,对学生一视同仁,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展示个性和发挥创造力。
三、开展多种创造性的活动
杨振宁博士曾作过这样的对比,中国学生学习成绩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后,十年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何在?就在于美国的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因此,我们的教育应向美国吸取一些好的方法,多给学生一些自由时间,让学生多做一些创造性的工作,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开动脑筋,拓宽思维, 教学中可开展如下一些创造性的活动:
1.一题多解
例如:“用简便方法计算25×32”,教师应让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积累的经验去探索解题的方法。结果学生会有许多不同的解法。
(1)25×4×8
(2)25×2×16
(3)25×30 25×2
………
综上所解,对于多种解题方法,同样也能达到诱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发散思维的目的。
2.一题多变
数学教学中进行一题多变,不仅可通过将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加以改变,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还更应强调计算题中的一题多解,诱导学生进行发散性创新思维的目的。
例如:学生去栽树,五年级栽了100棵,六年级栽了200棵,两个年级一共栽了多少棵?教师引导审题后,要求学生改编成新的应用题,学生改编后形成如下:
⑴学生去栽树,五年级栽了100棵,六年级栽了200棵,六年级比五年级多多少棵?
⑵学生去栽树,五年级栽了100棵,六年级栽了200棵,六年级栽树的棵数是五年级的多少倍?
⑶学生去栽树,六年级栽了200棵,五年级是六年级的二分之一,五年级栽了多少棵?
……
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地展开创新思维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向纵深发展。
3.利用小组合作
数学活动课中的小组协作式活动,一般按智力差异进行好、中、差的有机搭配,也可按兴趣爱好自由组合,人数一般控制在4——8人,使得每个学生有机会发言。小组中研究讨论应是自由、平等的,而且不拘形式。同学间坦诚相待,相互尊重。在数学活动课中有较大思维难度的内容,往往可采用这种形式的活动。当然在协作活动中,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创设协作学习的情境,教给学生协作学习的方法,并且向学生及时提供合作学习反馈信息的机会。
4.鼓励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学习过程永远是一种对未知的探求创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新疑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使学生疑中生奇、奇中生趣,不被表象所迷惑,不被“一般”所束缚,让学生通过质疑、讨论、释疑,寻找知识关键所在,抓住知识重、难点,加深对知识理解,学会学习方法,不断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学习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教学创新思维能力需要有一个长期培养的训练过程,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觀察、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总之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一代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就会脱颖而出。